山東小夥總結遊覽南京明孝陵必看點

2020-12-26 用鏡頭記錄平凡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滅亡,前後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它都在北京。南京朱元璋明孝陵遊覽順序: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神道、金水橋、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頂

1、下馬坊 一門二柱沖天式石牌坊,明王朝皇權的象徵,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馬步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下馬坊是1980年重新修復的。附近還有兩塊石碑,一塊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改鐘山為「神烈山」,並在下馬坊東側豎立了「神烈山碑」,此碑原有方形的碑亭,現僅存鬥行石柱礎四個;另一石碑是「禁約碑」,豎立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刻著禁止破壞陵墓及謁陵的有關注注意事項

2、大金門 從下馬坊行只大金門有近千米,進入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門,當年從大金門兩側延伸出一道45華裡的外牆,把整個紫金山都包括其中,原來大金門重簷歇山頂,頂覆有黃色琉璃瓦,大金門兩側原有護衛陵區的外槨皇牆,現在還能看到與皇牆接口,六百多年風雨過後,皇牆已不見蹤影,只有這座大金門依然默默地守望著孝陵。

3、四方城 過了大金門就來到了四方城,原來是一座碑亭,由於頂部毀於戰火,只留下四面牆壁和四個門券每邊長26.86米,用來安放「大明孝陵神功德碑」的碑樓建築遺存,碑樓建築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開一券門,碑樓內部有塊石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組成,碑座是一隻巨大的石龜贔屓,是龍生九子之一,高2.08米

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為頌揚其父朱元璋功德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親自撰寫共2746字分為七個方面,一是敘述家平,二是為民請命發跡定遠,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廢中書開六部,五是選人才抓教育,就是生活簡樸,囑咐死後與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57人名號以及144句四言頌詞,碑的建成標誌著明孝陵的興建完全竣工。

過了御河橋就是陵墓的神道,在明代以前的帝王陵寢中,神道都是筆直的,和陵寢的主體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明孝陵的神道卻是順應了自然的地勢,蜿蜒曲折,當時有人提議鋪設一條直的神道,剷平陵宮前的孫陵崗,也就是現在的梅花山,朱元璋沒同意,他說孫權也是條好漢,留著他為我守門吧,孫陵崗的存在成了孝陵的一道天然屏障。走過武將文臣石像以後就到了欞星門,又稱為龍鳳門

走完神道,進入明孝陵陵宮區,首先看到的就是金水橋,是明孝陵的第二道排水通道,這個位置也是明孝陵的建築開始按照南北中軸線設計興建,直至地宮。

從金水橋就能看到前方200米的地方就是文武方門,史書記載當年是有五門,三大兩小,正門頂部為單簷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毀於清代鹹豐年間,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是後來考古調查基礎上1988年按照原貌復原的,門東側外牆下,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牌」,是何人所立?有何作用呢?碑由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府知府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豎立的,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鐫刻著保護明孝陵的告示

再往前走來到了碑殿,在明代時是孝陵享殿的前門,在清代鹹豐年間被毀,現存的石構須彌座臺基東西兩側,原有磚牆連接陵宮外垣現已無存,現在能看到的碑殿建於清代,碑殿內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所立的「治隆唐宋」碑,意在稱讚朱元璋的功績超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這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時,見孝陵由於管理不善導致建築破落,陵區荒蕪,手書「治隆唐宋」四字,交於江寧織造曹寅制匾懸掛殿上'並行勒石。

治隆唐宋碑的東西兩側是乾隆南巡,晉謁孝陵時題詩碑,側後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八年(1699年)謁陵的記事碑。

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築,用於舉辦大型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的享殿,規模比原來的孝陵殿小很多,現存的三層須彌座臺基之上的殿基有大型柱礎56個,每個直徑都有0.91米,按照現在遺存的臺基面積和柱礎位置,不難想像當年殿宇的宏大規模。

史書記載當年享殿內供奉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神位,享殿前後各有踏垛三道,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稱陛,上陛為二龍戲珠,中陛為日照河山,下陛為天馬行空,均為浮雕圖案

又稱為陰陽門,過了這道門,就意味著陰陽兩界相隔,也就是這道門,將陵寢分為「前朝」和「後寢」,後寢是朱元璋和皇后亡靈安息之地,由少數守陵太監在內守護,除皇帝和特許大臣之外,一般人不得入內。內紅門在明朝時有三座門,現在看到的是按照原有復原的。

穿過內紅門,就可以看到用大石條築城的大型建築便是方城,在方城前面有一座大石橋,又稱升仙橋,當年朱元璋靈柩由此橋入葬,寓意逝者升仙,故得名,升仙橋下御河是孝陵的第三道排水通道。方城是陵寢的核心部分,前高大約16米,後高約8米,東西長約75米,南北寬31米,方城下部為石刻須彌座,上面用條石砌築,在束腰部分別刻綬帶紋和方勝紋。

方城正中有一高大的拱門,拱門內是一深長的向上的隧道,也是唯一進入方城城樓的通道,隧道上作券頂,兩側底部為石刻須彌座,隧道有54級臺階,直達後部寶城前垣和明樓間的夾院,隧道原先有門,現在僅存門臼石等遺蹟,出隧道左右各有臺階,通過臺階便可到達方城頂部的明樓

方城的東西兩側有影壁,俗稱「八字牆」,這個需要在方城外面去看,牆壁高7米,長約20米,上面覆蓋琉璃頂,下部是兩層磚雕須彌座,牆面四角裝飾磚雕花紋,有石榴、萬年青、牡丹等,象徵子孫繁衍,江山永固,幸福美滿,這些磚雕是中國明代早期磚雕藝術的傑出代表,經歷600多年,花紋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貴。

從寶頂和方城之間東西夾道折向南拾級而上,可以登上明樓,原先是一座重簷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精美建築,後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僅存四壁,2009年明樓加頂保護,同年7月對外開放,裡面展出明代分布在全國的十九處帝王陵墓的圖片資料。

方城後面就是寶頂,隧道出口正對著寶頂的南牆,正面用十三層條石壘築,上書: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據說這七個字刻於民國初年,用以回答遊人詢問的。這種帶有幽深隧道的方城建築形式也是孝陵獨創。它是一個直徑325—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頂上樹木參天,它的下面就是埋葬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玄宮,寶城就是圍繞寶頂周長約1100米的磚牆

寶城寶頂的黃陵形制開創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寶頂大致為圓形,清代帝陵寶頂改為橢圓形了。今天在明孝陵東側還保存有明太子朱標的東陵遺址,在當年明孝陵陵區鐘山之陰還建有數座明代功臣墓。

相關焦點

  • 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南京遊覽明孝陵,建議你從3號門進入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於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於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歷經32年之久。今天的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景區。
  • 明孝陵旅遊區,春日南京之明孝陵雜類,早6點前進是免費的
    明孝陵實際上包括兩大部分,神道的部分也是明孝陵的特色,神道的建築和地形地形相互襯託,明孝陵的神道與前一代的帝王陵墓神道形成對比,是沿著地形蜿蜒而建的,神道的兩側放置著對稱的石像,每個動物都有不同的意義。
  • 奶爸萌娃「大鬧」南京明孝陵,親子遊應該這麼玩
    說起南京明孝陵,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梅花園外接桃花,十裡香塵漫紫霞。已道名山僧佔盡,林深更有帝王家。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也是南京旅遊的重要名片,它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並被授予「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 梅花鹿「萌萌噠」亮相南京明孝陵引「圍觀」
    梅花鹿「萌萌噠」亮相南京明孝陵引5) "← →"翻頁 梅花鹿在湖畔休憩,穿行於岸邊的梅花、水杉等林木之中,重現了明孝陵
  • 南京明孝陵鹿苑開門:梅花山梅花谷迎回梅花鹿
    南京7月2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黃昱東)2日,世界文化遺產南京明孝陵即將迎來申遺成功17周年,為了增添景區的趣味性和景觀特色,南京鐘山風景區打造的集人文、生態、旅遊、休閒、科普為一體的明孝陵「長生鹿苑」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 朱元璋選址明孝陵 竟與宋濂遊玩南京鐘山有關?
    宋濂在東明精舍任教時,也曾帶學生去附近的官巖山遊覽。元末時節,宋濂又在青蘿山麓搭建了一處隱居勝地,並命名為「青蘿山房」。其實,宋濂的山水情懷一直在,到南京後,他也保持了自己的山林之志。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二月,宋濂同劉基、夏煜、章溢等人慕名遊玩了有帝王氣象的名山——鐘山。鐘山又名金陵山,北山。
  • @南京人 明孝陵梅花谷換裝升級,春節前全面開放 約起!
    作為2020年第十七屆「中國梅花蠟梅展」舉辦地,南京 明孝陵梅花谷以此為契機,對景觀進行了規劃提升,近日已完成換裝升級,強化了遊客參與性,拓展了服務功能性,春 節前即可面向遊客開放。新春遊鐘山觀展賞花 如意幸福過大年明孝陵梅花谷換裝升級,春節前全面開放南報網訊 作為2020年第十七屆「中國梅花蠟梅展」舉辦地,南京 明孝陵梅花谷以此為契機,對景觀進行了規劃提升,近日已完成換裝升級
  • 蠟梅、梅花漸次開放,南京明孝陵景區等你來賞花
    2020年第十七屆「二梅展」首次移師南京,將於2月至3月在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景區內梅花山、梅花谷舉辦。明孝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的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 【賞梅花之王贈南京板鴨】3月4-5日:梅花山+明孝陵+夫子廟秦淮河+洪澤湖+恩來故居2日
    【賞梅花之王贈南京板鴨】【全程無票】3月4-5日(周六一日):梅花山國際梅花節+明孝陵+夫子廟秦淮河國際燈會+洪澤湖+周恩來故居2日遊
  • 南京明孝陵重現「深林見鹿蹤」
    梅花山、梅花谷、梅花鹿「三寶」集聚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申遺成功17周年之際,鐘山風景區打造的新景點——明孝陵「長生鹿苑」正式迎賓,重現明代鐘山著名的「深林見鹿蹤」歷史景觀。新打造的「長生鹿苑」,位於明孝陵梅花谷「臺想昭明」景點東側,燕雀湖北岸,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鹿苑南側與明陵路只有數米的湖水相隔,梅花鹿在湖畔休憩,穿行於岸邊的梅花、水杉等林木之中。「長生鹿苑」重現了明孝陵在明代「銀牌鹿往來林中」「深林見鹿蹤」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景觀,遊客也可以在這裡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南京中山陵風水遠遠不如明孝陵
    南京中山陵中西合璧的建築傑作 風水稍遜色 高處不勝寒曾祥裕 曾海亮(溫情提示:10 月23日,曾祥裕風水團隊啟動嶺南貴族風水名地野外考察,還有3個名額, 報名從速,聯繫電話13766307454)前天,筆者 發表了考察文章《秋高氣爽 南京尋古訪幽,穿行時光隧道 追溯明代皇陵繁華》,有粉絲讀了意猶未盡,說你把考察中山陵的感悟也寫成文章發表給我們分享。
  • 江蘇南京的明孝陵,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唯美夢幻的「天下第一梅山」
    大家應該都聽說南京的中山陵,其實在南京還有一個明孝陵,可能沒去過南京旅遊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明孝陵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諡號孝慈皇后,故名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命名在中國帝王陵寢上是極其特殊的,既不是取自地名,也不是取自皇帝的尊號、諡號,而是來源於與朱元璋合葬的馬皇后。
  • 去過100次南京明孝陵,你也未必知道隱藏在這裡的秘密!
    去過100次南京明孝陵,你也未必知道隱藏在這裡的秘密!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2003年7月  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古都南京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 明孝陵.梅花盛開
    明孝陵的梅花是南京城的一張靚麗名片無疑!南京這座六朝古都植梅與賞梅的歷史相當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至今也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便是明孝陵梅花盛開的時節。這個時節,憋悶了一整個冬天的軀體忽然變得蠢蠢欲動,極其不安分起來!
  • 南京旅遊不要總去夫子廟,5個景點比較值得一去,你都去了嗎?
    南京5A景區共有兩大景點,而且都不要票,所以去中山陵遊覽不用買票。中山陵是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的陵寢,遊客到這裡基本上都是為了仰望孫中山先生,位置在平川前,背靠高山,依山而建,放眼望去,十分壯觀,其建築極具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明孝陵石象路遺址。
  • 遊記:南京梅花山探梅
    其實坐高鐵到南京也很方便,半小時左右到南京,然後乘坐地鐵二號線轉一號線,然後步行十分鐘或乘坐到景區的遊覽車即可。最近一次遊覽中山陵應該是15年前的事情了,這一處的景致依稀記得,道路兩旁是參天大樹,左邊高高的明代古城牆敘述著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的源遠歷史。
  • 南京一共有2個國家5A級景區,且都免費開放,你都去過嗎
    南京具有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歷史古蹟和風景名勝,南京的旅遊景點很多,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點共有2個,分別為夫子廟-鎮會風大旅遊區和鐘山旅遊區,均免費開放,吸引了國內外許多遊客,來南京旅遊,夫子廟幾乎是每個人都必須去的旅遊景點,夫子廟實際上是祭奠孔子的地方,也是我國第一個國家高等學府,旅遊景點有包括孔廟、學宮、公園等主要建築群在內的龐大古建築群
  • 晚清南京老照片:秦淮河風光古色古香,評事街熱鬧繁華
    今天我們欣賞一組由寶記照相館拍攝的晚清南京社會風貌。寶記(Pow Kee)是晚清一家國人自辦的照相館,在近代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攝影作品以迎合士紳階層的口味為主,呈現出濫觴於中國繪畫的審美情趣。該館先在漢口和南京營業,最後進入上海。
  • 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為何600多年無人敢盜?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南京玄武區紫金山有著一座依山而建的皇陵明孝陵。此乃明朝開元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歷時25年,調用軍工10萬才得以建成。直到明末,這支部隊守了明孝陵二百四十多年。明朝滅亡後,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的福王朱由崧自是還要保護明孝陵。一年後,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為了緩解江南一代的抗清思想,歷代清朝帝王對明孝陵都是持保護態度的。康熙、乾隆皇帝每下江南必會去明孝陵祭拜。明孝陵石碑上的「治隆唐宋」四個字就是康熙所題。
  • 秋天X紫金山,南京最佳CP - 南京發布
    ●品文化●明孝陵「長生鹿苑」位於明孝陵梅花谷「臺想昭明」東側,燕雀湖北岸的「長生鹿苑」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現有梅花鹿30頭。今年10月1日前,這裡將有10頭梅花鹿在配備GPS定位器之後,散養在梅花谷區域,遊客在景區遊覽時,不經意間就能邂逅這些小精靈,陪你一起悠閒散步。紫金山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今年將在天文臺舉辦跨年夜活動,引入「天文博物館」「星空書院」「空中花園」等全新理念,演繹「城市與人」的情感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