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操縱群體的秘密?——讀《烏合之眾》做頭腦清醒的個體

2020-12-23 宏學堂

01為什麼我們會不自覺地去網紅店排隊?

你發現沒,無論新開一家什麼店,往往只要有七八個人在排隊,這支隊伍就會越排越長。一如當初的XX茶、X點點總要排隊一個小時以上才能買到。你可能也會忍不住參與其中,但你不知道的是前面幾個人都是店家一天50塊錢僱來的。你還記得非典時期的板藍根,今年年初十的雙黃連口服液嗎?據說連給豬用的雙黃連都被買空啦!

當你看過這本書就會知曉其中的秘密《烏合之眾》!

漢語裡的「烏合之眾」是帶著貶義的,有著一群弱者湊到了一起的感覺。但是它的英文名其實是個中性詞意思就是群體。

群體為什麼會出現?又到底有哪一些因素導致個體加入群體,並且變得瘋狂衝動和非理性,最終以排山倒海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勒龐在本書中的很多論斷,對於今天的我們理解,當下的很多社會現象和社會事件都極富參考價值。

02烏合之眾的特點

書上說這種群體不是特定組織,而是本來沒有聯繫的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有相似行為的人們。群體有這麼四個特點:

第一形成群體的個人會感覺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使得他敢於發洩自己的本能欲望。就像當初國內掀起的抵制日貨浪潮,大家本來是一致對外,抵制日貨,倡導購買國貨,結果後來發展到中國人自己打砸了自己人的日系車。又如大洋彼岸的帝國,本來是一場抗議種族歧視的遊行,抗議這個世間的不公正。結果平時遵紀守法的公民在瘋狂情緒的影響下,震天口號的帶領下,紛紛加入了打砸搶燒的行列。

第二互相傳染,群體成員之間每種感情和行動都極富傳染性,當你看到別人跑了你肯定也趕緊跑,這就是群體行動的傳染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根本來不及思考。就像書裡說的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獄,本來巴士底獄沒有什麼政治犯,只有一些身體精神有疾病的犯人,其中的監獄長更是一個老好人,在革命隊伍進來時他正盡心盡力的照顧一個生了並的囚犯。結果在革命隊伍的慫恿下,一個老老實實的來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廚師,手裡被塞過一把尖刀,在所有人的歡呼吶喊聲殺死了這個可憐的監獄長。你看,很多事情史書上可能並沒有給你描述詳細的過程。翻開起義與政權更迭的歷史,可能大多數都是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結果就掀起了滔天的浪潮,但是並沒有人在意這會給社會帶來多麼大的破壞力。

第三易受暗示群體非常容易接受暗示,因為群體存在一個隱形的氣場,有些人可能沒有目睹爆炸發生,但看到大家開始跑了也真的出大事了,這就是暗示。這也讓我想起了非常有趣的真實的一幕。我剛來北京的一年經常在東直門從13號線地鐵換乘2號線地鐵。你會看到一下13號線地鐵,百分之八十的人開始奔跑了起來。不知道的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但其實是有些人為了爭搶二號線的座位。但是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多人都需要搶座位。只是看到大家都跑也跟著跑了起來。當時我還自嘲地說:「這就是青春!這就是首都!奔跑吧少年」。

第四缺乏理性,在勒龐眼中群體推理能力低劣和智力都很低。而且個人的智商容易被群體削弱,判斷力也會跟著下降。據我分析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屬於一個團體獲得歸屬感,那麼一旦加入團體個體的情緒頻率就會與群體的情緒頻率進行配對。形成情緒共振,在情緒共振之下,個人會放棄自己獨立的思考,轉而促使自己與群體保持步調一致。很多時候你都會發現,當所有人都說一個東西好的時候,你永遠不會說不好,甚至努力去發現它的好。

03讀《烏合之眾》願山河永固

在這裡我們只是簡單的了解「烏合之眾」的特點,對自己身處的環境與形勢能理智的判斷,究根問底其原理和生活中應對的問題還要我們親自讀一讀《烏合之眾》。

讀懂《烏合之眾》一方面讓我們學會以脫離烏合之眾的心態開始思考,大量類似的事件足以讓我們警醒,要遠離這種暴力與愚蠢,擁有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還可引導其為我所用,讓我們更能以自己積極正直的思想影響大眾,讓山河永固,盛世繁華。書中說:「群體中的個體就像空氣裡的塵埃,可以被風吹到任何地方。」但願讀了此書後的我們不再是塵埃,而是化作一場北風,玉宇澄清萬裡埃。

感謝您的閱讀為您推薦以下文章:

你知道嗎?簡單才能讓你擁有幸福的人生,快來實踐《斷舍離》

《刻意練習》——願世間人人如龍,人人成為天才

《人間失格》—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讀得多了就沒人能欺負你

相關焦點

  • 《烏合之眾》:一部探究群體心理的曠世之作 讓你看透人性真相
    這是在《烏合之眾》這本心理學著作中的一個例子,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走進這本群體心理學的不朽之作。01《烏合之眾》這本書確切的說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
  • 烏合之眾:帶你揭露群體心理,讓你看透人性的本質
    今日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這本書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細緻描述了群體心理的一般特徵,分析了人們在群聚狀態下的心理、道德、行為特徵。解釋了為何群體往往呈現出「盲目」、「衝動」、「狂熱」、「輕信」的特點,而統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體的這些特點建立和鞏固自身統治的。
  • 好書推薦|帶孩子讀懂《烏合之眾》,長大不做「烏合之眾」!
    各位家長們可以在家帶孩子讀一讀這本社會心理學名著《烏合之眾》讓自己的孩子避免成為烏合之眾的一份子。什麼是烏合之眾?拿到這本書,孩子肯定會問烏合之眾是什麼?其實烏合之眾字面意思就是像烏鴉一樣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我們知道烏鴉總是很吵鬧的,哇哇地叫個不停,而且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飛走了。
  • 《烏合之眾》:我們譴責勒龐,不承認烏合之眾,卻讀爛了他的著作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這本書太火了,2010年來在中國就有近20個出版社發行不同的版本,連續榮登暢銷書心理學前十名,而這本書首版是在1895年,距今一百二十多年,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很多人閱讀這本書,處於一種對比心理,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烏合之眾?還有一部分人想藉此找到觀點證明自己非烏合之眾。
  • 究竟誰是「烏合之眾」?勒龐《烏合之眾》的誕生與迴響
    勒龐《烏合之眾》以《烏合之眾》為原點,我們試圖在這篇文章裡探索其前其後的群眾話語,以及這本書對於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影響。誰把群眾看成應被壓制的可怕暴民,誰又把群眾視為應被解放的革命力量?勒龐的理論如何打破了這兩種視角之中的「精英-群眾」二分法?勒龐早在20世紀初即被譯介進入中國,他如何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對群眾的看法?
  • 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意思是像烏鴉一樣聚合在一起。它是個貶義詞,人們常用它比喻湊在一起的毫無組織紀律的雜亂人群。
  • 《烏合之眾》的四大特徵,我希望你一個都不要有
    正如本書所言:「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在《天龍八部》裡,蕭峰明明和兄弟們情同手足,為什麼會被昔日的丐幫兄弟群起而攻之?其實究其原因,就是聚賢莊裡那些人智商集體下線,不分事實,不看證據,聽信謠言,拔刀相向,那個時刻,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 個體和群體的差異產生的影響往往會使我們得到不一樣的效果
    群體智慧很多時候都不如單人作戰的效果好,並且群體非常容易被煽動,以及避免成為烏合之眾的辦法。人一多,人們的行動就會開始隨大流,而同黨變多,人們就會有一種認同感,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正義的。青白蘿這種集體無意識非常可怕,那麼怎樣能擺脫這種群體的負面效應呢,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始終用理智做決定。
  • 烏合之眾|你是如何被商家催眠消費的?
    法國心理學家勒龐給了我們與常理相反的答案,他認為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會變成烏合之眾。何謂烏合之眾?像烏鴉般聚集在一起的無組織、無紀律、無頭腦的群眾。《無問西東》中章子怡所飾演的王敏佳,因為對老師不幸的婚姻抱打不平,於是寫匿名信警告師母,而後被拆穿與領袖合影多年的謊言,甚至還被稱為「特務分子」。
  • 《烏合之眾》:一部講透群體心理、看透人性的心理學著作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烏合之眾》。《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細緻描述了群體心理的一般特徵,分析了人們在群聚狀態下的心理、道德、行為特徵。解釋了為何群體往往呈現出「盲目」、「衝動」、「狂熱」、「輕信」的特點,而統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體的這些特點建立和鞏固自身統治的。作者是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法國社會心理學家。接下來讓我們扒一扒這本書到底提出了什麼觀點。
  • 為什麼《烏合之眾》頻繁被cue?一分鐘帶你深入了解這本奇特的書
    這群新的簇擁者有著共同的精神信仰,而他們就組成了我們所說的群體,群體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所有個體的精神都高度統一,群體裡個人的「個性」敗給了集體的「意志」,因此群體智力總是低於個體。群體對自己所推崇的思想,抱著如同宗教般的狂熱情感,他們缺乏獨立分析的能力,因此不會對群體的思想產生質疑。
  • 《烏合之眾》這本書,應該怎麼讀?
    他當時在帖子裡推薦了一些書,別的基本上都忘記了,唯獨對這個《烏合之眾》卻記得清楚。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書的名字當時很特別,給我模糊印象派的感覺,很莫奈。反正當時,我給寫到一張紙上,怕記不住。「孤立的他可能是個有教養的個人,但在群體中他卻變成了野蠻人—即一個行為受本能支配的動物。」「打動群體心靈的是神話中的英雄,而不是當時的真實英雄。」「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作為號召,最有可能影響到組成群體的個人,而且經常可以達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 99%群體智商下降,容易幹出蠢事,《烏合之眾》帶你看透人性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心理學著作,他在書中闡述了從眾背後群體心理學的特徵,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的時候,他有個人的思想、個性的特徵。當他融入一個群體之後,他所有的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群體思想開始擴散,並且慢慢的在群成員心裡紮根。
  • 烏合之眾 : 大眾心理研究
    民族性格即一族人的先天共性之和,但當若干個體帶著一個目的聚集成群,就會產生某些不同於民族性格的新特徵。不難發現,這兩種心理特徵有時大相逕庭,只是因為聚合成群這件事。組織化群體在各民族生活中歷來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從未像今天.這麼大。當代的一大特點是,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完全取代了個體的有意識行為。
  • 好書推薦|《烏合之眾》
    以下摘錄的句子作為引子,若讓你產生同樣的共鳴,便是必然要推薦讀一篇書的。另外,最好是看最新的翻譯版本,舊版本感覺翻譯的有問題。人們的行為從來都不是建立在純粹理性之上的。群體的特徵幾乎完全由無意識動機所支配。
  •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這5本著名的心理學書籍,建議讀一讀
    也能讓你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看到自己的潛意識,學會尊重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更能改變你固有的觀念,重新了解到一些社會現象,了解到各種事物的本質,讓你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如果你喜歡心理學,下面5本比較出名的書籍,建議讀一讀。
  • 好書推薦《烏合之眾》請不要成為暴徒
    《烏合之眾》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龐,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本文首先介紹了群體心理,包括情感、概念、理性、信念和道德觀。他認為,一個獨立、理性的個體加入一個群體後,就會成為一個智力低下、頭腦簡單、性格衝動、易於控制的群體。
  • 我為什麼大罵《烏合之眾》?
    而「烏合之眾」就不一樣了,像個「無惡不作」的壞學生,多年後還會有人記起他做過的壞事。「乖乖仔」必然是群體的產物,也是群體的犧牲品,因群體而存在,也因群體而消亡。大家都不陌生的幾句話都是來自「乖乖仔」:「老師等一下,今天的作業還沒布置」「老師,小明自習課總是講話」「老師,我想要成為科學家」……這些「乖乖仔」一直活在群體的陰影裡,沒有自我。
  • 入行楊昊職場課堂:烏合之眾
    旅鼠效應產生的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它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做決策的事情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最安全的。所以我們常常被教育要合群。為什麼我要在這一節課的開頭講「合群」呢,因為我發現在四年大學生活裡,不少大學生為了「合群」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頭腦清醒」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頭腦清醒,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clear-headed 頭腦清醒的 adj.至關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The sheer quantity of detail would bemuse even the most clear-headed author. 大量的細節會讓即使是頭腦最清醒的作者都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