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好人」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 一推...

2020-12-26 瀟湘晨報

內容提要: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

天津北方網訊: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

義務理髮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來家莊村採訪時,在距離十字街不遠處,找到了譚美華的理髮店,一間面積僅10平方米左右的門臉房。說起譚美華的理髮手藝,還要追溯到1990年。那時候她只有17歲,初中畢業後,她在本市一家美發培訓班學習美容美髮。學成之後,她來到鎮上一家理髮店當學徒,從最初的給師傅們打下手到給顧客洗頭髮,再到能獨立給顧客理髮,10年過去了,譚美華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理髮師,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理髮店。從20年前,她就開始為村裡的老人義務理髮。到她店裡來理髮的幾位老人告訴記者,村裡的老年人多,大家原來常因為理髮店比較遠而感覺麻煩,自從有了譚美華的理髮店,而且還為老年人義務理髮,大家都收穫了一種幸福感。

上門服務

在店裡為幾位老人理完髮,記者跟隨譚美華來到68歲的東中漢家為他上門理髮。「美華是個熱心腸,20年了,差不多每隔一個月,她就帶著工具上門來給我理髮。」東中漢告訴記者,雖說是義務理髮,但譚美華仍會盡心盡力去將這件好事做到極致。看到一些常年臥床的老人洗頭不方便,她每次理髮後都要幫老人們將頭髮清洗乾淨,再用吹風機把頭髮吹乾。

村裡有十幾位行動不便、臥病在床的老人,譚美華心裡仔細地記著每位老人需要理髮的日期以及每個老人理髮時應該注意的事情。在譚美華提供上門理髮服務的老人當中,有的患有老年痴呆症,有的是智障殘疾人,她從來都沒有嫌棄過,仍是一如既往地定期上門為他們理髮。

家人支持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20年間,村裡幾乎家家都有老人享受過譚美華的義務理髮。「從20多歲開始義務理髮,美華值得我們大家好好學習。」村黨支部書記信素奎說。對此,譚美華則紅著臉笑呵呵地說:「都是鄉裡鄉親的,還有許多人都是我的長輩,看到他們頭髮剪得乾淨利索,我心裡就特高興。再說,家裡人都支持我,我就更應該堅持下去了。」據介紹,譚美華的公婆都是村裡的老黨員,對譚美華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善舉全力支持。此外,在愛人崔慶東的支持下,譚美華還建立了「我愛我家」微信群,向村民宣傳黨的政策和日常生活常識,圍繞新農村建設傳播社會正能量,交流家庭和睦的好方法,幫助解決家庭矛盾。譚美華家先後榮獲2019年「武清最美家庭」、2020年「武清文明家庭」稱號。

今年年初,譚美華和婆婆主動加入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配合村幹部為村街噴灑消毒劑,在村口值守量體溫、做登記。譚美華還在做好防護防控的同時,騎車到6公裡外的豆張莊鎮政府,為值守的工作人員義務理髮。

【來源: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7年為官兵百姓義務理髮 一位農民理髮師的孝義與情懷
    黎同雲,夾江縣焉城街道居民,個體理髮師,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憑藉著手中的推剪,犧牲休息時間1萬多個小時,捨去個人收入10多萬元,27年如一日,為駐夾江、樂山、峨眉部隊官兵和武警戰士,全縣近30所中小學校的師生,敬老院和光榮院軍烈屬,離退休老紅軍老幹部,殘疾人和貧困老人等社會各界人士義務理髮約5萬人次。
  • 免費為村民理髮 金井三坑村「90後」小夥巧手助抗疫
    「我是村裡人,剛剛加入志願者服務隊,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一點專業特長,為大家做點貢獻,也為疫情防控出份力。」一邊說著,蘇培進又開始免費給第二位村民理髮。 蘇培進是英林鎮一家理髮店的高級理髮師,從業已經有10年時間。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春節期間村裡廣泛宣傳,要求村民好好待在家裡,不出門、不聚集,蘇培進和其他村民一樣聽話地待在家裡,時間長了,小夥子開始有些坐不住。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 愛心理髮隊五年沒爽約
    「他們特別熱情,理髮師們都會提前問我們想要什麼髮型,理髮過程中還陪我們聊天兒,在這兒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位老人說。據悉,愛心理髮隊是由張桂雲發起成立的,當時社區要參加街道的創享活動,張桂雲想著自己正好會理髮,轄區內老人也比較多,很多人出行不太方便,去理髮店困難還得花錢,就用自己的手藝為老人解決理髮的難題。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北京三裡屯這個社區服務隊五年沒爽約
    「他們特別熱情,理髮師們都會提前問我們想要什麼髮型,理髮過程中還陪我們聊天兒,在這兒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位老人說。據悉,愛心理髮隊是由張桂雲發起成立的,當時社區要參加街道的創享活動,張桂雲想著自己正好會理髮,轄區內老人也比較多,很多人出行不太方便,去理髮店困難還得花錢,就用自己的手藝為老人解決理髮的難題。
  • 【文明實踐在行動】義務理髮獻愛心 志願服務顯真情
    「大爺,您不用出門,我去家裡給您理髮。」聽到志願者冬日暖陽般和煦的聲音,正打算拄著拐杖去理髮點的代玉華老人停下了蹣跚的腳步,等待東方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為他上門服務。為更好地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讓東方紅村的老人們能夠開開心心迎接新的一年,突泉鎮東方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13名志願者開展了義務理髮活動。
  • 為16支援漢醫療隊理髮的殘疾美髮師:想為武漢1000個社區義務理髮
    「我們一般早上8點出發,晚上9點左右離開,每天服務少的時候十幾人,多的時候80多人。人最多的時候比我們疫情前的工作量大兩三倍,一天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宋忠橋回憶。 實際上,在疫情暴發期的武漢,做出這樣一個義務為醫護人員理髮的決定並不容易。宋忠橋坦言,當時自己也擔心害怕過。「我甚至給家裡人留過類似遺囑的信,告訴他們如果我真的不幸感染希望他們也能繼續我的公益事業。
  • 阜橋街道小閘口社區義務為老人理髮,溫暖「銀髮一族」
    為給居民提供更貼心便利的志願服務,在轄區營造愛老敬老的濃厚氛圍,1月4日下午,小閘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了為老年人義務理髮服務活動。義剪服務在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理髮師志願者早早的來到現場進行布置,做好疫情防疫的衛生消毒等工作,等待老年居民的光臨。
  • 武漢熱心居民餘翠蘭12年來義務為街坊理髮
    12年來,餘翠蘭憑著自學的手藝義務為街坊們理髮,特別是為臥病在床的老人們提供貼心的志願服務,據統計,她為街坊們理髮的次數已經超過萬餘次。武漢熱心居民餘翠蘭12年來義務為街坊理髮.mp31:48近日,餘翠蘭走進湖北之聲《我和我的社區》節目,分享了她12年來幫人理髮背後的故事。
  •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 蘭州西固區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王美蘭
    社區故事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王美蘭徐淑英老人生前,王美蘭經常給她上門理髮。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黨員,30年來,她義務照顧著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直到老人安詳去世。從不惑之年到年逾古稀,王美蘭一直踐行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她的善行不僅讓轄區裡的老人老有所依,更在整個小區點亮了一盞道德的明燈,向社會傳送了撼動人心的正能量。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軍烈屬今年75歲的王美蘭,退休前是一家國有理髮店的理髮師,1995年退休時工資也只有170多元,她有3個孩子,家庭並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她助人為樂。
  • 7年如一日 「剪出」老人好心情
    「小沈,給我把頭髮修一哈!」「沒問題,絕對讓阿姨你美美地亮相。」12月16日上午,93歲的胡老太太被志願者的一席話逗得哈哈大笑……每周三上午,未央區大明宮街道明園小區理髮室都會傳來老人們的歡聲笑語。有著精湛理髮技藝的4位志願者,7年如一日,默默為老人們免費理髮。
  • 山西70歲大爺給老夥計推頭髮,用的推子很稀罕,90後沒有見過
    冬日暖陽,風和日麗,在山西運城農村一處地坑院上面看到兩位大叔正在理頭髮,邊上有好幾個村民在排隊等候,就湊上前去,發現理髮師大叔用的工具非常少見。操作工具的大叔姓鄭今年72歲,正在理髮的是他的髮小71歲的張大叔,鄭大叔看到我們拿著相機,笑著說,你們是不是沒有見過這樣理頭髮的。
  • 溫嶺這裡有家「愛心」理髮屋,定期為老人和殘疾人理髮
    近日,溫嶺太平街道賣魚橋社區「絲絲真情」公益理髮屋重新裝修後首次營業,當天早上八點多鐘,居民馬大媽就推著老伴鄭大爺來到裝修一新的公益理髮屋排隊理髮。社區工作人員 阮文君:今天大概有24人了,平時人多時(號牌)會發到四五十個,排好隊,次序不會亂,不然會亂掉。因為裝修歇業好幾個月,重新裝修後第一天開張,「生意」特別紅火,理髮師林叢君和搭檔吳永正7點多點就開始忙碌。
  • 北京:社工義務理髮 服務社區居民
    3月10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社工任海燕對理髮用具進行消毒。 近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海運倉社區,四位社區工作者利用工作間隙輪流為社區老人免費理髮。據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運倉社區附近的理髮店暫停營業。
  • 揚州電工幫困難村民繳電費,隱藏善舉20多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基層工作者是我們國家的血液,他們給群眾帶來的不僅是萬家燈火,更是點亮了他們內心的希望,從照亮一個家庭到照亮一個群體,他們總是在無私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牢記黨和國家的使,將國家對他們的培養轉化成動力,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
  • 鞏義市高尚公益志願服務顯真情 免費理髮暖人心
    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充分展現鞏義市高尚公益理髮志願服務隊樂於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風貌,連日來,高尚公益理髮志願者先後上門為康店鎮山頭和孝義街道孝南村老人免費理髮,給兩村老人提供更貼心便利的志願服務。7月12日上午,在孝南村文化大院,志願者們早早就帶著理髮工具來到這裡,為陸續前來的老年人理起發來。伴隨著「咔嚓咔嚓」聲,志願者嫻熟地揮動著手中的剪刀、推子,精心修剪著頭髮。他們認真對待每一位過來剪髮的老人,細心聆聽老人們對髮型的要求,並用心予以滿足。一會兒工夫,理完髮的老人們有了新髮型,個個精神煥發,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
  • 前溪頭村杜氏後人遵祖訓傳孝道 每年為村裡老人發紅包
    浙江在線8月19日訊 鄞州塘溪鎮前溪頭村,大多數村民姓杜,據說是唐代詩人杜甫後人。杜氏宗譜有遺訓:家道不外人倫,而盡倫之事以孝悌為先。杜氏族人世代遵此遺訓,對父母長輩盡孝道;兄弟姊妹之間友愛。大家安居樂業,過著和和美美的日子。
  • 【創城進行時】林秀貞42年如一日踐行「從我做起」
    文明,就是由我及他林秀貞42年如一日踐行「從我做起」「創建文明城市,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而是大家的事兒。我能做的,就是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影響更多的人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兒。大伙兒都文明了,城市也就文明啦!」作為一名普通農民黨員,說起創建文明城市,72歲的林秀貞有著自己的理解。
  • 小學校長在教室開設「理髮店」 3年為學生義務理髮200餘次
    紅網時刻衡陽7月14日訊(通訊員 王勤 邱鵬 記者 宋美君)7月10日,第四節課課間時分,在衡陽縣關市鎮觀山小學一年級教室裡,一位中年女教師熟練地從紙盒中拿出理髮用的推剪、剪刀、梳子、刷子等工具,擺放在旁邊的課桌上,準備為班上一名叫肖宇軒的男同學理髮。
  • 公益合伙人|從頭開始,濟寧慈善總會志願者新年為村民免費理髮
    現場條幅拉起來,擺好板凳,免費理髮的服務現場就布置好了。聞訊而來的老人們開心地詢問什麼時候開始理髮,有的則在志 願者的攙扶下已經圍好理髮用的圍布,做好了理髮的準備。「年紀大了,都不好找理髮的地方,現在很多理髮店都喜歡給年輕人理髮,所以平時都是自己在家剪剪, 這次有專門理髮師來,太好了。」老人們笑著說,大家邊理髮邊誇獎來服務的志願者。
  • [故事]第一書記劉赤軍:默默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在雲陽脫貧攻堅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勇擔當、甘吃苦、樂奉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駐村第一書記。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派駐桑坪鎮泰合村第一書記劉赤軍就是其中一位。他沒有豪言壯語,默默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