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6支援漢醫療隊理髮的殘疾美髮師:想為武漢1000個社區義務理髮

2020-12-27 騰訊網

近日,關門歇業整整101天的武漢市武昌區精英美發中心在勞動節當天重新開業。這個開業時間在武漢的美髮店裡算是相當滯後的,4月8日武漢「解封」後全市理髮店就開始陸續恢復營業。而推遲到5月才恢復營業的原因是因為美髮店的老闆宋忠橋,從1月28日到4月12日期間為16支援鄂醫療隊義務理髮2476人次。直到送走了最後一批醫療隊,宋忠橋和徒弟們才結束了近80天的連續工作,開始居家隔離。14天後,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後,宋忠橋的美髮店才開始重新迎客。

如今,美髮店的客流雖然只有疫情前的一半,但是宋忠橋卻充滿了信心,他相信武漢會慢慢恢復元氣,也希望能再為這座他從小生活的城市做些什麼。「武漢人民在這場疫情中付出了太多,等疫情完全過去了,我想帶著我的徒弟們進到武漢的1000多個社區裡做義務理髮。」

武漢殘疾美髮師為援漢醫療隊義務理髮2476人次

1965年出生的宋忠橋是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伢,因自幼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腿殘疾,他至今行動都離不開拐杖。宋忠橋從事美容美髮教學培訓工作30餘年,是國家一級形象設計師,全國技術能手,先後榮獲湖北省首屆「楚天名匠」、湖北省首席技師。

新冠疫情期間,原計劃與家人吃完團年飯後返回蔡甸區的宋忠橋,因武漢實施交通管制滯留在了武昌區。「我當時網上看見不少護士剃光頭,一方面想著光頭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接受困難,另一方面光頭的摩擦力太小其實也不利於防護工具的固定。所以我就想為醫護人員們剪出又美觀又實用的短髮。」

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宋忠橋帶著兩個徒弟在疫情期間的武漢實實在在地連續工作了近80天,為16支援鄂醫療隊義務理髮2476人次,有時候一天要輾轉好幾個醫療隊駐地。「我們一般早上8點出發,晚上9點左右離開,每天服務少的時候十幾人,多的時候80多人。人最多的時候比我們疫情前的工作量大兩三倍,一天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宋忠橋回憶。

實際上,在疫情暴發期的武漢,做出這樣一個義務為醫護人員理髮的決定並不容易。宋忠橋坦言,當時自己也擔心害怕過。「我甚至給家裡人留過類似遺囑的信,告訴他們如果我真的不幸感染希望他們也能繼續我的公益事業。還好不管是我還是援鄂醫護人員,大家最後都很平安。」

為了醫護人員的安全和美觀設計「戰疫天使波波頭」

而為了同時滿足醫護人員的防護需求和美觀需求,宋忠橋設計出了一款後來被稱之為「戰疫天使波波頭」的髮型。

宋忠橋介紹,當時很多在ICU工作的護士告訴他,在ICU工作要穿3層防護服,工作半個小時以上就會出很多汗,汗水有時候會順著鬢角和後頸的頭髮滴下來,讓他們十分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忠橋先讓隊員們戴上防護帽、護目鏡,仔細查看後他得出結論,醫護人員後頸處的頭髮只能留三釐米以內,鬢角必須推掉,劉海不能超過眉毛。

最終,宋忠橋決定把女性醫護人員的長髮剪短至後頸部,不超過三到五釐米,推掉鬢角方便戴口罩和護目鏡,劉海可以側分或者修短,其餘的地方剪成「波波頭」。這樣的髮型紮起來可以很利落地全部塞進防護服,披散開也是時尚幹練的「波波頭」。男士髮型則是底部至後頸部「推平」,其餘地方剪出層次感碎發。待他們脫下防護設備,洗順頭髮後,風採依舊。

「後來這個為女性醫護人員設計的髮型反響非常好,我們就把它叫做『戰疫天使波波頭』。直到現在還有已經返家的醫護人員說等疫情過去了,要來武漢再找我剪這個髮型。」宋忠橋說。

復工後客流減半 未來想為武漢1000個社區義務理髮

如今,宋忠橋的理髮店已經復工一周,為了達到防疫要求,店裡目前實施預約制。「顧客們現在都是先預約,然後到點以後測體溫做登記,按防疫流程來。」宋忠橋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每天店裡接待的顧客在20人左右,只有疫情前客流量的一半。「而且現在的顧客基本都是剪頭髮的,燙髮染髮的幾乎沒有。原來很多顧客會專門來理髮店洗頭髮,現在也沒有了。」

雖然客流量還未恢復,但是宋忠橋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我人生中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疫情,那種對未知的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包括我去給醫護人員義務理髮的時候,我也害怕過。但是不管當時多麼艱難,我們都挺過來了,只要我們繼續堅持努力,肯定都會好的。」

宋忠橋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他的三家美髮店的大部分員工都已返崗復工,他希望在疫情結束後能夠帶著大家一起進入武漢的1000多個社區為弱勢群體們義務理髮。實際上,宋忠橋店裡的大部分員工也都是有肢體殘疾和聽障問題的殘疾人。「我招他們來就是希望他們能通過學習一門手藝來自力更生,然後回報社會。我都是免費給他們培訓,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願意跟著我常年做義工。」

北青報記者從武漢蔡甸區殘聯了解到,宋忠橋從2001年以來免費培訓260多名殘疾學員,組建志願者服務隊,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義務理髮超過2萬人次,為社會捐款捐物近20萬元。2018年初,蔡甸區殘聯將他所在的志願服務隊命名為「宋忠橋志願服務隊」,他以此為契機,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完成「四個一百」:即走進100個社區免費理髮、為100個老人家庭上門服務、資助100個貧困留守兒童、免費培訓100個困難農民工子弟及殘疾人。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他將以實現「四個一千」為新的目標而努力。

(北青報記者 李卓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武漢江岸公安後勤保障人員為支援武漢醫療隊義務理髮
    這句耳熟能詳的語句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體現的格外突出。3日,臨近學雷鋒日,有這麼一群默默奉獻的人,為來自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醫務工作者做好後勤保障義務理髮服務,相互踐行著「雷鋒精神」,共同戰疫。2020年3月3日上午,在武漢市江岸區建設大道某酒店一樓大廳,看見有7位理髮師志願者正在為江西、河北支援武漢江岸區的醫療隊醫務工作者理髮,時間一直從早上9點到中午11點半。
  • 武漢江岸公安後勤保障人員為支援武漢...
    3月3日上午,在武漢市江岸區建設大道某酒店一樓大廳,7位理髮師志願者正在為江西、河北支援武漢江岸區的醫療隊醫務工作者理髮,時間一直從早上9點持續到中午11點半。記者在現場看到,酒店大廳旁站著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的後勤保障民警,他們是負責此次對口支援醫療隊的江岸區援漢醫療隊接待協調組成員單位之一。
  • 武漢熱心居民餘翠蘭12年來義務為街坊理髮
    在武漢市武昌區楊園街臨江社區橋梁村,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熱心人餘翠蘭。12年來,餘翠蘭憑著自學的手藝義務為街坊們理髮,特別是為臥病在床的老人們提供貼心的志願服務,據統計,她為街坊們理髮的次數已經超過萬餘次。
  • 河北衡水中學高三教師變身美髮師為學生理髮
    原標題:河北衡水中學助力學生備考 高三教師變身美髮師為學生理髮圖為老師正在為學生理髮。張豔春 供圖據河北衡水中學23日透露,自4月23日返校以來,該校高三學生已經在校隔離了一個月時間,其間有些學生的頭髮過長,加上天氣炎熱,對學習生活造成一定妨礙。
  • 北京:社工義務理髮 服務社區居民
    3月10日,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社工任海燕對理髮用具進行消毒。 近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海運倉社區,四位社區工作者利用工作間隙輪流為社區老人免費理髮。據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運倉社區附近的理髮店暫停營業。
  • 阜橋街道小閘口社區義務為老人理髮,溫暖「銀髮一族」
    為給居民提供更貼心便利的志願服務,在轄區營造愛老敬老的濃厚氛圍,1月4日下午,小閘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了為老年人義務理髮服務活動。義剪服務在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理髮師志願者早早的來到現場進行布置,做好疫情防疫的衛生消毒等工作,等待老年居民的光臨。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北京三裡屯這個社區服務隊五年沒爽約
    每月25日早上8點,朝陽區三裡屯街道中紡裡社區活動室總會有四、五十位八十歲左右的老人來理髮。這種場面,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停了一段時間,五年間從未間斷。原來,這一天就是中紡裡社區愛心理髮隊為社區老年人義務理髮的日子。「我們是8點半正式開始,但大家特別積極,每次都提前來。」愛心理髮隊隊長張桂雲介紹說。
  • 十多年的理髮店疫後重生,理髮老闆回漢落淚
    「雖然曇華林是個網紅街區,遊客很多,但我主要還是做街坊的生意」,張家順說。張家順正在為女兒打理頭髮,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了。原想著初四就回武漢,連換洗衣服也沒多帶。在火車站的屏幕上,張家順看到了離漢通道關閉的消息,當時覺得也就個把星期就能回來,沒想到一別就是兩個多月。整個湖北的疫情也不容樂觀,回到仙桃的張家順立刻感受到了村裡對武漢返鄉人員異樣的目光,他們把自己在家裡隔離了半個月,直到衛生站的人員上門檢測確認無礙後才敢打開家門。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 愛心理髮隊五年沒爽約
    每月25日早上8點,朝陽區三裡屯街道中紡裡社區活動室總會有四、五十位八十歲左右的老人來理髮。這種場面,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停了一段時間,五年間從未間斷。原來,這一天就是中紡裡社區愛心理髮隊為社區老年人義務理髮的日子。「我們是8點半正式開始,但大家特別積極,每次都提前來。」愛心理髮隊隊長張桂雲介紹說。
  • 為殘疾人士增添新技能,通運街道組織「幸福從『頭』開始」理髮培訓
    近日,通運街道攜手智遠社會工作事務所,依託2020年北京市通州區通運街道殘疾人服務項目,先後在街道紫荊雅園社區居委會,為轄區建檔殘疾人士開展了兩期,以「讓幸福從『頭』開始」為主題的理髮培訓,幫助街道殘疾群體居民掌握一技之長,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愉悅身心、提高生活質量。
  • 「武清好人」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 一推...
    內容提要: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天津北方網訊: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
  • 衛輝:一幫小青年為六千多位老人免費理髮112天
    三個理髮店,同時在全年的每個周一都關門閉店,所有人馬全部到城鄉敬老院為老人們洗頭剪髮。據悉,陽光華府(一店)2018年7月7號開業,友誼新村(二店)2020年4月17號開業,醫專兒童門診對面胡同(三店)2020年8月28號 開業,現有理髮員工和服務生16名。這幫小青年都在三十歲以下。
  • 保定唐縣誌願"Tony哥"為一線防疫人員義務理髮
    網易新聞保定訊 2月24日,唐縣組織理髮師志願者為50多名堅守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開展了義務理髮服務,在這個民間習俗「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裡,解決了他們的「頭等大事」,為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帶來了方便和溫暖。理髮師周栓河說:「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很辛苦。
  • 武漢學院有位Tony小哥,免費為同學理髮上百次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羅茜 白睿冰 陳宇超 視頻剪輯賈淑瑞 梳子、剪刀、剃刀、吹風機……武漢學院大一學生胡天舒的宿舍像個小型理髮店,工具齊全。他每周「營業」兩三天,免費給同學剪頭髮,一個學期下來,「顧客」已有近百人次,收穫了一致好評。
  • 夏日炎炎——金門路街道「折翼關愛」理髮服務在繼續......
    自2016年金門路街道「折翼關愛」項目開展以來,4s黨員社區服務隊的理髮組志願者風雨無阻,每月都會到街道八個社區輪迴為低保殘疾人提供助殘服務
  • 昌平這個社區最強「21人組」理髮小隊開工啦!
    近日,藍天義務理髮隊隊長於建華和副隊長付淑文,以及軍隊退休幹部董長軍、胡好儉、保安隊長候建華、副隊長王偉臣等人,組成了一個「21人組」的義務理髮小隊。一大早 ,他們從居委會搬椅子、拉電源、清點理髮工具,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為大家義務理髮。
  • 27年為官兵百姓義務理髮 一位農民理髮師的孝義與情懷
    王仲垣說,他一直在黎同雲店裡理髮,近些年,老黎都沒有收過他的錢。「凡是貧困的人和老弱病殘來理髮,我都少收或不收錢。」黎同雲說,從1985年開始,自己便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每年重陽和春節,黎同雲都會到敬老院、光榮院、老協看望老人,為他們義務理髮。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60周年,他專程到樂山市直機關為離休幹部和老紅軍義務理髮。
  • 南匯公交勞模攜手駕駛員 為60多名一線職工義務理髮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曹剛)受疫情影響,理髮門店大都暫停營業,許多堅守崗位的公交職工遇到理髮難題。南匯公交二分公司的上海市勞動模範宋美紅整合勞模工作室的資源,邀請南新專線駕駛員閔金傑和浦東24路駕駛員朱雄鷹,三人聯手為一線公交職工義務理髮。
  • 溫嶺這裡有家「愛心」理髮屋,定期為老人和殘疾人理髮
    社區工作人員 阮文君:今天大概有24人了,平時人多時(號牌)會發到四五十個,排好隊,次序不會亂,不然會亂掉。因為裝修歇業好幾個月,重新裝修後第一天開張,「生意」特別紅火,理髮師林叢君和搭檔吳永正7點多點就開始忙碌。
  • 文昌全力以赴做好後勤保障 助力第三批醫療隊支援湖北
    2月19日下午, 市委市政府委託同濟文昌醫院,為馳援武漢32名醫護人員購買日用品、食品乾糧、地瓜等物資,最大限度地保障支援湖北醫務人員生活需求。同濟文昌醫院宣傳科主任於麗說,這一次我們有20名醫務人員即將出徵,我們把32名醫生的後勤保障工作做好,買了一些他們比較應急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