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現在,緊張得拉長到永恆的這一剎那間,她更覺得是他們倆在燈下單獨相對,又密切又拘束,還從來沒有過。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張愛玲《色戒》
當王佳芝帶上鴿子蛋之後又想拔下來時說「我不想帶著這麼貴的東西在街上走」。
易先生頗為溫柔地說了一句「你跟我在一起」,然後拉著王佳芝的手端詳,似欣賞尤物一般。
王佳芝猶豫著,掙扎著,艱難地張開了口「快走」。
易先生跌跌撞撞地跑下樓,箭一般地射進了車廂,轎車揚長而出。王佳芝茫然地走在街上,看著商店櫥窗裡展示的禮服。黃包車終於來了,一個洋溢著微笑的年輕的小夥子,車把上還有轉動著的風車。王佳芝警惕地四下看了看,人流還是緩緩地穿行著,似乎什麼都未曾發生過。
黃包車夫:「回家?」
王佳芝:「唉」
可何以為家呢?山河破碎,狼煙四起;母親早逝,父親在英國另娶,舅母百般刁難;心上之人滿口家國大義,卻不敢承擔拿走她初夜的責任;黨國早已將她列入了犧牲名單。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很多人說是因為王佳芝愛上了易先生,所以最終放走了他。這個說法有道理,可太大,又太片面了。李安導演的《色戒》本就是一部人性複雜的解剖作品,若是王佳芝簡簡單單因為一個「愛」字就放走了漢奸,那我們看完電影該是何等地欣喜。一個為了愛情可以犧牲自己性命的女子,難道不令人激動嗎?
可是真正看完《色戒》之後,除了壓抑還是壓抑,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最終在房間裡都不曾號啕大哭,只有複雜的表情和打在臉上半明半暗的光影。張愛玲狠,李安導演也狠,到最後都不曾給觀眾宣洩情緒的機會。
情慾交織,愛恨纏綿,物質和情感,本就難以說清。世俗的條條框框規範著我們前進的步伐,到了適當年紀,學歷、工作、收入、相貌、家庭這些硬性指標就成了我們擇偶的重要標準,所以最終走到一起的人就都是因為愛情嗎?
天涯歌女的片段,王佳芝唱到「家山啊北望,淚呀淚粘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人生啊,誰不惜呀惜青春」,「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王佳芝唱到後半段之時,易先生的眼角已經溼潤了。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儘是賊寇;韶華易逝,貴賤轉瞬之間變化,年少時壯志滿懷盡皆消散在時光之河裡。易先生何等的聰明,此處的弦外之音他定能聽出來。王佳芝是那邊派過來的特務,而他又是日偽政府下的特務。兩個人都是婊子,叫殺誰就得殺誰,沒有對錯,只有命令,也不能有情感。可偏偏這兩個人心裡都還殘存著家國正道,忠義良善,任何一人的傾訴都將撥動另外一人的心弦。如果說前面的床戲是兩人肉體和欲望的結合,而天涯歌女片段則是兩人心靈和情感的捆綁。從這裡開始,易先生已經開始成為王佳芝的裙下之臣。肉體上是男人佔主導,而精神上則是女人佔主導。
而王佳芝呢,從易先生在床上的主動進攻開始,她就已經和這個男人難以割捨了。張愛玲說「通往女人心靈的通道是yin道」,天涯歌女片段她是獵人,易先生是獵物,可當最終兩人依偎在一起時,獵人和獵物的界限模糊了,欲望和情感的界限也在慢慢打破。
王佳芝和易先生在取鴿子蛋之前去了一趟曠裕民那兒,她作為一個被派去刺探情報的人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相反只有犧牲和家國大業。她已經成為了工具,不應該有情感,就算有也只能是手段的一部分。家國之下,人性的部分幾被埋沒。
幸運的是,王佳芝並沒有成為徹徹底底的特務工具,她還有自我的思想和情感;可也正因為此,她也是不幸的,一旦不能按照體制之下的規定去走,那她在這個世界存在的必要也就沒有了。
所以,王佳芝最終會放走易先生,更多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是對「人」的尊重,不管對方擁有什麼背景。當然這裡面有愛情的部分,但並不是全部。她自己在組織那兒沒有獲得的尊重,她給了易先生。她讓易先生知道,除了殺人和被殺,他還可以尊重人和被尊重。而甚至這些所謂的家國大業,都是排在個人情感之後的。即,王佳芝為了坦誠對待自己還鮮活的人性部分,她不惜當漢奸。
王佳芝死了,可她永遠活在易先生的心裡;易先生活著,可他人性中殘存的部分跟隨著王佳芝一起死去了。
有的死了,可她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放你走,可你的餘生都將被囚禁在我曾經帶你領略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