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舟:攜子以身試藥 消滅中國小兒麻痺症

2021-01-09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一粒小小的糖丸,承載的是很多人童年裡的甜蜜記憶。

然而,很多人在顧方舟去世前並不知道,這粒糖丸裡包裹著的,是一位「糖丸爺爺」為抗擊脊髓灰質炎而無私奉獻的艱辛故事。

據新華社7日報導,2019年1月2日,病毒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顧方舟溘然長逝,中國醫學科學院6日為他舉行了追思會。這位被網友稱為「糖丸爺爺」的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為實現我國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並長期維持無脊灰狀態而奉獻一生,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健康成長。

在《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書中,顧方舟將自己的人生概括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製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國於2000年實現了無脊灰狀態,這意味著千百萬兒童遠離了小兒麻痺症。

決策路線、埋頭深山,他與死神爭分奪秒

1955年,脊髓灰質炎在江蘇南通發生大規模的暴發。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大多為兒童,並有466人死亡。病毒隨後迅速蔓延到青島、上海、濟寧、南寧等地,一時間全國多地暴發疫情,引起社會恐慌。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生病的對象主要是7歲以下的孩子,一旦得病就無法治癒。由於病症是隱性傳染,開始的症狀和感冒無異,一旦暴發,可能一夜之間,孩子的腿腳手臂無法動彈,如炎症發作在延腦,孩子更可能有生命危險。

1957年,剛回國不久的顧方舟臨危受命,開始脊髓灰質炎研究工作。從此,與脊髓灰質炎打交道成為他一生的事業。

當時,國際上存在「死」「活」疫苗兩種技術路線。

一種是滅活疫苗,也稱為死疫苗,可以直接投入生產使用,但要打三針,每針幾十塊錢,過一段時間還要補打第四針。中國當時每年有一兩千萬的新生兒,需要同時考慮安全注射和專業隊伍的培養,對於當時的中國,要實現這些並非易事。

另一種是減毒活疫苗,成本是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因為剛剛發明,藥效如何、不良反應有多大……這些都是未知之數。

時間緊迫。早一天確定技術路線開始研究,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的未來。然而路線的合理性,不但影響疫苗的研製進度,更關乎千萬兒童的生命安全。

「決定使用哪種技術路線,需要有相當的科學勇氣和擔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說,當時的情況下,考慮個人的得失,選擇死疫苗最穩妥,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深思熟慮後,顧方舟認為當時我國人口眾多,生產力也並不發達,他決定,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只能走活疫苗路線。

一支脊灰活疫苗研究協作組隨後成立,由顧方舟擔任組長。顧方舟深知,世界上的科學技術,說到底還得自力更生。

為了進行自主疫苗研製,顧方舟團隊在昆明建立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一群人紮根在距離市區幾十公裡外的昆明西山,與死神爭分奪秒。

就這樣,一個挽救百萬人生命健康的疫苗實驗室從一個山洞起家了。顧方舟自己帶人挖洞、建房,實驗所用的房屋、實驗室拔地而起,一條山間小路通往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夢想彼岸。

央視新聞報導稱,當時這片山上一片荒蕪、沒有路、沒有水、沒有電,科研人員就自己扛著大石頭壓地基,建房子,只用了9個月,生生地在一片荒山上為全中國的孩子們建起了生產疫苗的基地。

顧方舟長子顧烈東說:「我們生物所的孩子的話和彝族的孩子都在一起上學,條件也是非常艱苦,別看學校那房子有教室,窗戶全都是破的,冬天根本沒有取暖的設備,自己拿一個臉盆,也是紮上洞,燒上炭,放在自己的課桌底下取暖。」

面對未知風險,他自己試藥,用自己的孩子試藥

顧方舟制訂了兩步研究計劃: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在動物試驗通過後,進入了更為關鍵的臨床試驗階段。按照顧方舟設計的方案,臨床試驗分為Ⅰ、Ⅱ、Ⅲ三期。

疫苗三期試驗的第一期需要在少數人身上檢驗效果,這就意味著受試者要面臨未知的風險。

習慣於自強、忍耐、奉獻的顧方舟和同事們,因為對於做出疫苗、為國奉獻的迫切心情,因為對自己科研成果的充分自信,毫不猶豫地做出自己先試用疫苗的決定。

冒著癱瘓的危險,顧方舟義無反顧地一口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吉兇未卜的一周過去後,顧方舟的生命體徵平穩,沒有出現任何異常。

然而,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另一個問題縈繞在他心頭——成人本身大多就對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須證明這疫苗對小孩也安全才行。那麼,找誰的孩子試驗?誰又願意把孩子給顧方舟做試驗?

顧方舟毅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瞞著妻子,給剛滿月的兒子餵下了疫苗。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如果疫苗安全性存在問題,兒子面臨的可能是致殘的巨大風險。然而為了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孩子,他義無反顧。

實驗室一些研究人員做出了同樣令人震驚的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了這次試驗。經歷了漫長而煎熬的一個月,孩子們生命體徵正常,第一期臨床試驗順利通過。

顧方舟教授

奮鬥幾十載 實現中國「無脊灰狀態」

1960年底,首批500萬人份疫苗在全國11個城市推廣開來。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但是面對日益好轉的疫情,顧方舟仍然沒有大意,他意識到疫苗的儲藏條件對疫苗在許多地區的覆蓋難度不小,同時服用也是個問題。

經過反覆探索實驗,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糖丸疫苗誕生了:把疫苗做成糖丸,首先解決了孩子們不喜歡吃的問題。同時,糖丸劑型比液體的保存期更長,保存的難題也迎刃而解,糖丸疫苗隨後逐漸走到了祖國的每個角落。

1990年,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規劃開始實施,此後幾年病例數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發現最後一例患者後,至今沒有發現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病例。

2000年,「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籤字儀式」在衛生部舉行,已經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從1957年到2000年,從無疫苗可用到消滅脊髓灰質炎,顧方舟一路艱辛跋涉。

顧方舟生前在採訪中說道,「我就希望我們的擔子能夠交給年輕人,我祝願全國免疫工作者,看好每一個孩子,保護每一個孩子,使得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稱,顧方舟先生的功績應該說是歷史性的,他是中國控制和消滅脊髓灰質炎,這一頑疾的最重要的科技手段的發明和提供者,他也是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最主要的推動者之一。

相關焦點

  • 顧方舟:深山中研究出小兒麻痺症疫苗,還拿剛滿月兒子做親測實驗
    在小兒麻痺疫苗出來前,美國千千萬萬可憐的孩子只能用這種辦法苟延殘喘,生不如死。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小兒麻痺症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父母看著孩子受苦心疼不已,而不幸患上疾病的孩子則被迫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後來,美國研究出了滅活疫苗,簡稱(死疫苗)而蘇聯研究出了活疫苗。就在滅活疫苗發明的同一年裡,中國地區卻也突然爆發了小兒麻痺症。
  • 又一位名人去世,他消滅了中國的小兒麻痺症!值得我們送他一程
    小居告訴你吧,那是預防小兒麻痺症的糖丸。當時,只記得甜甜的,很好吃。就是那樣一個不起眼的,甚至被你認為是糖豆的小糖丸,使得多少兒童免於殘疾。小兒麻痺症簡單粗暴點來講就是使肌肉組織發生萎縮,無法正常行走。有時候你會看到有些小孩小小的就坐輪椅,那就是患了小兒麻痺症。你想,從小無法正常行走,就與尋常人不同。你看著別的小朋友玩耍,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是多麼的無助與絕望。
  • 2019感動中國人物——顧方舟(「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
    2019感動中國人物——顧方舟(「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來源:藥智網5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眾多英雄人物將「偉大」與「平凡」畫上等號,用擔當和勇氣感動中國。
  • 他發明「糖丸」消滅了小兒麻痺,拯救14億中國人!卻走得無聲無息
    老人名叫顧方舟,是中國最偉大的病毒學專家之一,他發明的「糖丸」,使得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這種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得以被控制,讓數十萬兒童免於致殘。如果你小時候吃過「糖丸」,那就一定要感謝他的貢獻。- 1 -童年埋下學醫的種子1926年,顧方舟出生於浙江寧波。
  • 戰勝小兒麻痺症!德國圍棋聯盟將舉辦公益賽事
    經過數十年來的充分研究,目前接種疫苗能夠有效預防小兒麻痺症。也因此,每年全球新增的病例數從1988年的35萬例下降到2019年的不足100例。而現在小兒麻痺症僅存在於世界上兩個國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直以來,為使疫苗在世界各地普及並將其交付給有需要的人,各方力量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健全覆蓋醫療工作者有效網絡、教育和基礎設施資源是成功的關鍵。
  • 預防小兒麻痺症的糖丸 卻讓我兒子得了小兒麻痺症
    口服脊灰疫苗  卻得了小兒麻痺症  此後半年,方芸一家輾轉了幾家醫院,但還是不知道孩子得了什麼病。  採訪過程中,方芸特地嘗試著讓孩子站住,儘管有大人扶著,孩子的雙腿還是不停地顫抖。  「吃了防小兒麻痺症的疫苗,沒想到卻因此得了小兒麻痺症。」她說,小兒麻痺症的後遺症不可能完全治癒的,「即使基本康復,有的還是要坐輪椅,有的會走路,但是姿勢很難看」。  2011年8月31日,經金華市醫學會鑑定,墨墨屬二級乙等傷殘。
  • 深度聚焦:小兒麻痺症在奈及利亞
    小兒麻痺症已將殘缺的腳印留在了奈及利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因其致殘的兒童的身影。圖中的男孩兒正拖著殘疾的雙腿爬過街道。  脊髓灰質炎又名小兒麻痺症,傳播極其廣泛,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兒童患病後易造成肢體肌肉弛緩性麻痺,留下終身殘疾。
  • 他是糖丸爺爺:消滅脊髓灰質炎40年研究疫苗,用自己孩子做實驗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674,閱讀約2分鐘顧方舟,寧波人,1926年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家庭。四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不久在醫院去世。顧母獨自撫養兄妹四人。儘管壓力很大,但顧媽媽並沒有放棄希望。
  •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和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合作根除小兒麻痺症
    作為這一正式合作的第一步,緒方貞子女士和蓋茨先生還公布了一項創新的融資協議來支持巴基斯坦的小兒麻痺症計劃。 此次公布對巴基斯坦根除小兒麻痺症的目標做出了重大貢獻。 蓋茨表示:「此次合作恰逢巴基斯坦的關鍵時刻,將幫助我們達成世界根除小兒麻痺症的共同目標。日本的重大貢獻將使數代巴基斯坦和全球兒童受益。」 儘管過去20年全球小兒麻痺症已經減少了99%,但巴基斯坦仍然是該疾病傳播從未消停的四個國家之一。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計劃獨立監督理事會近期的一份報告稱讚了巴基斯坦對小兒麻痺症疫苗接種的更高承諾。
  • 北京同安骨科:趙憲光實力解決小兒麻痺症後遺症
    小兒麻痺症這種疾病,我們大家都應該是熟悉的,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而且還可能造成併發症,一定要重視治療才行。但是家長們都不知道選什麼樣的醫院,專家就建議大家去正規專業的專科醫院,這樣孩子的疾病才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治療。
  • 他用一顆好吃的「糖丸」,給無數中國兒童留下最甜的童年回憶
    編者按今天,是世界強化免疫日這個紀念日是為消滅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而設立近年來,通過疫苗普及我國已成為無脊髓灰質炎國家!2000年,「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籤字儀式」在原衛生部舉行,已經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當顧方舟1957年開始脊髓灰質炎研究時,他未曾想到這件事將成為自己一生的事業。
  • 這位北大校友用一顆好吃的「糖丸」,給無數中國兒童留下最甜的童年...
    編者按今天,是世界強化免疫日這個紀念日是為消滅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而設立近年來,通過疫苗普及我國已成為無脊髓灰質炎國家!2000年,「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籤字儀式」在原衛生部舉行,已經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當顧方舟1957年開始脊髓灰質炎研究時,他未曾想到這件事將成為自己一生的事業。
  • 非洲抗擊小兒麻痺成功,對新冠疫苗研發有何啟示?
    非洲宣布擊退了野生小兒麻痺病毒,視為人類公共衛生戰爭中的一大喜訊。由病毒引起的小兒麻痺,曾經肆虐全球各地,1980年代,一年的全球感染人數高達三、四十萬。回顧對抗小兒麻痺症的過程,「疫苗戰」打了至少三十餘年,克服了無數困難,惟非洲部分國家仍受疫苗衍生小兒麻痺病毒困擾。
  • 童年記憶「小糖丸」背後的故事:一粒糖丸,曾挽救數萬名中國兒童
    那麼,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述那糖丸背後是怎樣一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挽救的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兒童的故事。魯迅曾說過"學醫救不了中國人",而顧方舟偏不信邪,1926年出生的他自年幼時期就有了"為生民立命"的遠大志向。18歲那年顧方舟順利的考入了北京大學的醫學系,在那裡他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是一群想通過自己的醫療技術挽狂瀾於既倒之人。
  • 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四):艱難的建所歲月
    讓我們繼續聆聽為共和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的故事,感受他們身上的精神和力量,一起來看人民科學家顧方舟的故事。本期故事,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當時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小兒麻痺」)活疫苗在北京試生產500萬人份,取得了成功,但是全國七歲以下的孩子有上億人。限於原料問題,北京沒有條件生產這麼大量的疫苗,所以需要選擇一個新的生產場所。
  • 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救星」!
    怪病發展很快,幾年時間蔓延到中國中西部。成為當時最嚴重的傳染病,這種怪病,就是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顧方舟,一輩子就只做了一件事,用一顆好吃的「糖丸」,驅走了威脅幾億中國兒童生死的 「疫王」。冒著有可能癱瘓的危險,顧方舟和同事們親自喝下了疫苗溶液,以身試藥。可是,疫苗是要給孩子服用的,必須進行小兒人體試驗,找誰的孩子進行試驗呢?顧方舟思來想去:若不敢給自己孩子吃,憑什麼給別人的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