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李學磊)近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在「液氧甲烷火箭產品戰略發布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液氧甲烷燃料火箭角度來講,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或許是整個民營液體運載火箭技術路線的領跑者。
圖為發布會群訪現場。左一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張昌武,右一為藍箭航天CTO康永來。
張昌武表示,其一,藍箭航天成立較早;其二,是較早提出做液氧甲烷的企業;其三,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去年試射成功。此後,很多火箭企業紛紛選擇液氧甲烷作為燃料。
此外,選擇液氧甲烷作為燃料還有深層次的考慮:液體燃料能夠降低成本。「一千克液體燃料推行器性能比一千克固體燃料推行器可能高40%到50%,同時,液體燃料的價格又比固體便宜很多。」康永來說。
在發布會上,藍箭航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已經於今年六月完成全系統設計工作,該款火箭為國內在研運力最大的民營運載火箭之一,計劃於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試驗,2020年首飛。
火箭前期研發周期較長且投入較多,但火箭一旦出廠,後面整個業務可以靠自己運轉起來。張昌武表示,藍箭航天前期投入較多,但在不久的將來會很快實現盈利。此外,在未來5年裡,應該不會出現與藍箭航天相抗衡的企業,火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發出來的東西,因此,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藍箭航天在這領域扮演一個龍頭企業的角色,不僅能實現商業化,還有比較強勁的盈利能力。
就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或者階段來講,運載火箭是一個強賣方市場,供不應求。張昌武表示,相對於衛星相關電子元器件技術的快速發展,火箭的發展一直是個短板,這個短板影響著整個航天工業的發展速度。沒有相應的火箭供應,衛星工業的發展速度一定程度上被火箭運載能力所牽連。
然而,生產火箭沒有捷徑可言,更不能有半點弄虛作假。張昌武說,首先,火箭不能靠別人去生產,核心設施也得由自己去建設,不能依靠共享;第二,關鍵產品或技術一定要在自己手裡;第三,一定要深入了解行業,做決策不能拍腦袋,而是由市場等數據決定的。「火箭不是普通的商品,科學技術產品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康永來補充道,生產一架火箭最快也要半年時間,最後飛行10分鐘,並且在10分鐘內但凡有一個微小漏洞,火箭就會隨時掉下來。
康永來表示,藍箭航天目前的人員結構為,40%為火箭研發人員,40%為動力液氧甲烷發動機研發人員,20%為其他人員。「目前,我們火箭的動力研發團隊達到了60人,這些人涉及到24個專業,每個專業都有一個學科帶頭人。之所以這樣嚴格人才配備,就是為了保證火箭研發高質量、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