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長五復飛成功,液體火箭發動機都有哪些?

2020-12-23 騰訊網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YF-77發動機初步告別心臟病,但中國液體發動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已經於12月27日發射成功,這次復飛成功標誌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尤其是新一代氫氧火箭發動機YF-77的基本成熟。液體火箭發動機決定了火箭進入空間的能力,是運載火箭最關鍵的技術之一,長徵五號火箭使用了兩種推進劑組合和和三種循環方式的火箭發動機,不同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也有著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推進劑組合應用種類廣

按照液體火箭發動機使用推進劑組合的不同,火箭發動機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液體火箭發動機主流是雙組元推進劑,一般來說一種是氧化劑另一種燃料。歷史上火箭先驅者們嘗試了幾乎所有的液體推進劑組合,現在實用的推進劑組合也很多。

氫氧發動機比衝性能最高,美國太空梭上的RS-25是典型的代表,它現在又裝上SLS火箭發揮餘熱

美國著名的太空梭主發動機(SSME)是液氫液氧發動機的典型代表,液氫液氧是目前實用的比衝最高的推進劑組合,火箭發動機的比衝相當於汽車發動機的耗油率,發動機比衝越高發射同樣重的衛星需要的推進劑越少,液氫液氧發動機自然是高性能運載火箭的首選。美國的德爾它IV火箭的RS-68、歐洲阿里安5火箭的火神2和日本H-IIA火箭的LE-7A發動機,也都是液氧液氫發動機。氫氧發動機雖然性能最好,但液氫密度小「性子」烈,使用起來既不方便也很危險,發動機的研製費用又很高,被戲稱為中看不中用的「白象」。

液氧煤油發動機的代表,是俄羅斯的RD-180。不過它牆裡開花牆外香,只有美國火箭使用

相比曲高和寡的氫氧發動機,液氧煤油發動機則要實用的多。雖然液氧也是低溫存儲,但它又不像液氫那麼詭異和危險,而煤油更是常溫存儲的燃料。液氧煤油推進劑的成本低,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研製費也不多,而且比衝性能雖然遠不如液氧液氫,但比衝仍然名列前茅,液氧煤油發動機綜合性能出色,在運載火箭上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人類第一枚洲際飛彈R-7,以及R-7發展而來的聯盟號火箭都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俄羅斯的RD-180液氧煤油發動機還出口到美國,成為宇宙神5火箭的主發動機。當然,美國並非冷戰後才認識到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經濟性和實用性,美國的雷神和宇宙神火箭從一開始就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它們都是美國的主力運載火箭。

美國的大力神/泰坦火箭芯級使用肼基發動機,發動機技術來自同名液體洲際飛彈

液氧煤油發動機綜合性能好,但它的氧化劑使用液氧,使用起來還是不大方便。人類早期的運載火箭源自彈道飛彈,而彈道飛彈十分注重發射響應時間,蘇聯R-7和美國雷神/宇宙神等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彈道飛彈曇花一現,隨後迅速被肼基發動機的飛彈取代,這些飛彈也衍生出多種運載火箭,比如美國的大力神火箭和蘇聯的質子號火箭,歐洲的阿里安系列火箭,一直到阿里安4號也都是肼基發動機。肼基推進劑一般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組合,它的成本要比液氧煤油高得多,而且有毒有汙染,但勝在推進劑常溫可長期存儲,有利於快速發射。然而,長期存儲快速發射對於飛彈十分重要,對於運載火箭可有可無,加上肼基發動機的比衝比液氧煤油發動機還低,現在肼基發動機在運載火箭上已經逐漸邊緣化,美歐日甚至淘汰了肼基發動機的運載火箭,

藍色起源的BE-4液氧甲烷發動機不僅用於自己的新格倫火箭,還將用於ULA的火神火箭

現在運載火箭上肼基發動機逐漸淘汰,氫氧發動機日落西山,液氧煤油發動機一枝獨秀,但隨著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異軍突起,液氧煤油發動機也遇到了強勁的挑戰。液氧甲烷無毒無汙染,甲烷提純遠比精煉煤油簡單和廉價,很多液氧甲烷發動機還號稱直接能用天然氣,液氧甲烷推進劑的綜合成本比液氧煤油還低!液氧甲烷發動機的比衝一般要比液氧煤油發動機高一大截,而且甲烷冷卻性能好燃燒又不容易積碳,非常有利於發動機的重複使用。美國SpaceX公司、藍色起源公司,歐洲阿里安公司,中國的藍箭、星際榮耀、九州雲箭等商業航天公司都在積極研製液氧甲烷發動機,它已經成為現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發展的新寵。

推進劑輸送循環花樣多

液體火箭發動機不僅有多種不同的燃料組合,圍繞怎麼把這些燃料送進燃燒室,還發展出各種不同的輸送循方式,這也是劃分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主要標準之一,按這種劃分方法大致可以將火箭發動機分為四種類型。

擠壓循環最簡單,靠儲箱壓力把推進劑送入燃燒室。目前運載火箭技術不用它,衛星上倒是廣為應用

首先是最簡單的擠壓循環,顧名思義就是靠儲箱壓力把燃料擠進燃燒室。擠壓循環發動機的儲箱壓力限制了燃燒室壓力,而燃燒室壓力太低發動機比衝肯定好不了,所以運載火箭上幾乎沒有使用這種發動機的,哪怕是德國二戰中研製的V-2飛彈也都使用了渦輪泵。通過渦輪泵為燃料增壓,將其壓入燃燒室是個好主意,這麼做一方面儲箱壓力低無需厚厚的箱壁,另一方面燃燒室壓力高發動機比衝高,可謂兩全其美。

燃氣發生器循環增加了燃氣發生器/預燃器(Pre-Burner)

根據火箭發動機驅動渦輪泵的方法,可以劃分出燃氣發生器循環、高壓補燃和膨脹循環三種方式。燃氣發生器循環思路很簡單,就是讓一部分燃料先不充分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燃氣驅動渦輪泵,這部分燃氣隨後就直接排放了,這種方法浪費了一小部分燃料,發動機比衝自然受到影響,不過設計和工程實現上簡單可靠,是火箭發動機的主要類型之一。美國SpaceX公司的梅林液氧煤油發動機,德爾它IV火箭的RS-68氫氧發動機,以及長徵五號的氫氧主發動機都是燃氣發生器循環。

高壓補燃循環把預燃室不充分燃燒的燃氣導入燃燒室繼續燃燒,故名補燃

燃氣發生器循環方式浪費了一部分燃料,工程師們很自然的想到充分利用這部分燃料,於是高壓補燃循環應運而生,簡單地說,高壓補燃發動機就是把不充分燃燒的燃氣再注入燃燒室,充分利用每一份燃料。然而這麼一來,驅動渦輪泵後的燃氣壓力就得比燃燒室中的壓力更高,發動機設計製造一下複雜和艱難了好多,不過這種發動機比衝要比燃氣發生器循環的高一大截,付出的代價還是物有所值的。美國的太空梭主發動機就是高壓補燃氫氧發動機,蘇聯也研製了高壓補燃的RD-0120氫氧發動機,性能最好的高壓補燃方式加上推進劑比衝最高的液氫液氧推進劑,讓它們成為液體火箭發動機性能上的領頭羊。

膨脹循環在燃燒室噴管那裡熱交換,產生高溫燃氣驅動渦輪,也沒有燃料損失

膨脹循環發動機比較另類,它利用燃燒室加熱一部分推進劑,讓它驅動渦輪泵輸送推進劑。火箭燃燒室再加上一部分噴管面積也不大,熱交換又不能和高溫燃氣比效率,所以這種發動機的推力一直做不大,但它同樣沒有燃料浪費的問題,比衝也可以做的很高。目前實用的膨脹循環發動機都是氫氧發動機,畢竟膨脹循環需要吸熱快比熱高的液體,才能迅速吸熱氣化去驅動渦輪泵做功,而液氫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膨脹循環發動機的代表當屬美國的RL10系列發動機,這種氫氧發動機是美國上面級發動機的主力,其中RL10B-2發動機比衝高達462.5秒,是當今世界上火箭發動機比衝的巔峰。

相關焦點

  • 天兵科技3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創全球HCP液體發動機推力之最
    近日,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兵科技)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30噸推力HCP火箭發動機天火三號(TH-3)全系統熱試車取得圓滿成功。12月以來,TH-3發動機共進行了6次穩態程序的考核,發動機啟動、關機平穩,穩態工作參數正常,發動機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全面通過熱試車考核。
  • 超大運力火箭或將提前實現,最大的分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就在12月30日,在我國的航天航空名城——西安,中國首個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分段式助推器試車圓滿成功。這是民用航天3.2米三分段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首次熱試車,它的成功意味著我們超大推力火箭或將提前到來。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研製超大推力發動機呢?固體火箭發動機如此重要?這將給我國的航天事業帶來怎樣的新格局?
  • 同樣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為何薩姆2出盡風頭,奈基卻碌碌無為?
    如果提起防空飛彈的話,在許多印象當中,在這一領域俄羅斯領先於世界,先後造出了多款著名產品,比如:薩姆2,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都差了很多,不對的,美國造防空飛彈僅比德國晚點,比俄羅斯更早從事防空飛彈研發,全球第一款入役防空飛彈,這就是美國研發的奈基,又叫「勝利女神」防空飛彈,要比薩姆
  • 科技日曆|94年前首枚液體火箭從農場升空,「現代火箭之父」創造了...
    現在來看,這個飛行距離似乎稱不上什麼成就,而且火箭發射甚至是在一個簡陋的鐵架子上,但這一突破在當時來看卻非常寶貴——這標誌著人類真正開始研製成功現代意義上的液體火箭,也正是這種技術逐漸積累改進後,最終在1960年代將人類送入了茫茫太空。
  • 【航天科技六院國慶特稿】液體動力:向共和國報告
    在新中國迎來70華誕之際,六院人有太多的話想和祖國母親訴說,航天液體動力有太多的故事,要向偉大的祖國報告。透過航天液體動力半個多世紀波瀾壯闊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幅航天報國、恢弘磅礴的歷史畫卷,看到幾代航天人艱苦創業、勇於擔當的壯志雄心。1969年12月3日,這是航天液體動力事業發展歷程中,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 獵鷹火箭的基礎:不斷升級的梅林發動機
    獵鷹九號火箭不僅用於發射龍式飛船,還成功打入商業通信衛星發射市場,成為阿里安5和質子火箭的勁敵,至於獵鷹九號火箭的一級返回復用,更是前無古人的創舉。獵鷹九號火箭越戰越勇,其基礎正是不斷發展升級的梅林(Merlin,亦可譯為「灰背隼」)液氧煤油發動機。
  • 全球最大推力火箭發動機開造,推力高達800噸,受到世界各國追捧
    根據有關媒體報導,近日俄羅斯有關部門發布消息稱,被稱為「沙皇引擎」的RD-171MV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目前已經開始製造,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大推力達到了800噸,這一性能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款火箭發動機能夠達到,RD-171MV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出現超越了美國土星-5 號重型火箭上使用的F-
  • 從發動機到推進器噴嘴的設計,火箭升空核心點並不是帶多少燃料
    為了讓火箭以很高的速度向外噴射物質,就需要在火箭的燃燒室裡燃燒液體燃料和助燃劑的混合物。燃燒室通過巧妙的設計,提高液體燃料和助燃劑混合物的高效燃燒,然後將燃燒產生的氣體噴出。這種泵由渦輪驅動,渦輪和泵都連接到同一個軸上,渦輪和泵的組合稱作「渦輪泵」。氣體發生器產生高溫氣體,高溫氣體驅動渦輪,燃料旁路的渦輪泵和助燃劑旁路的渦輪泵將燃料和助燃劑注入燃燒室進行燃燒,然後從渦輪中排出的氣體,與火箭燃燒室排出的氣體匯合噴射而出。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雖然有眾多人才從航天系統內走出,但是要想做到能與美國的SpaceX、Blue Origin等技術水平相匹配的民營火箭公司並不容易。開放是第一步,下一步又該怎麼走?從發射現狀來看,各家還處於發射探空火箭的狀態下,對於運載火箭都在抓緊研製。在發動機方面,何時研製出來具有更大推力的液體發動機也是一大難點。
  • 捷龍一號火箭「一箭三星」發射成功!創下多個首次
    視頻:中國捷龍一號火箭成功實現「一箭三星」發射。來源:中新視頻捷龍一號全箭總長約19.5m,總重約23t,是我國規模最小的可運送有效載荷入軌的運載火箭,具有小、快、靈的特點。捷龍一號規模雖小,但是性能優異,能夠實現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200公斤運載能力,在我國商業火箭中運載效率最高。捷龍一號在國內創新採用了衛星倒裝的空間布局形式,給衛星提供了完整、規則的安裝空間。
  • 十問「長八」,新火箭代表哪些新方向?
    我國在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論證過程中,以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發動機為基礎,提出了新一代大、中、小型運載火箭的發展構想,並通過二十多年的預研和工程研製,成功研製了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形成了2.25米、3.35米、5米直徑通用模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形成了「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發展的思路。
  • 專訪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陳建華:發動機研製是刀尖上舞蹈...
    ▲陳建華 火箭發動機是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心臟,是航天事業的基石,其發展水平決定了航天活動的規模和實力,支撐了國家進出空間、和平利用空間的能力,
  • 張昌武: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是民營液體運載火箭技術路線的領跑者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李學磊)近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在「液氧甲烷火箭產品戰略發布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液氧甲烷燃料火箭角度來講,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或許是整個民營液體運載火箭技術路線的領跑者。圖為發布會群訪現場。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需要國家隊和民營火箭一起上才能滿足任務需求,光火箭發射這一領域,每年可能就有約 100 億元人民幣的市場。 談及固體火箭在市場中可發揮的能力,陳東告訴 DeepTech,固體火箭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零散發射任務,比如將來星座的補網,其研發周期短、產業配套比較成熟,成本比較划算,也能給民營火箭公司初級發展帶來現金流,是一種比較穩紮穩打的方式,而且固體火箭、液體火箭有不少共性技術,也能為將來液體火箭的研發打下基礎。
  • 點火200秒,藍箭航天研發成功全球首臺泵後搖擺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
    5月13日,藍箭航天朱雀二號火箭控制系統與「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匹配驗證成功,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點火時長200秒。試驗成功標誌著「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成為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搖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動機。
  • 火箭上天后,殘骸回收都有哪些講究?
    這則通知針對的是近期的一次火箭發射任務。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型號總體設計師李君介紹,國內外現役運載火箭通常都是多級火箭,除了與衛星相連的末級火箭,其餘結構體包括助推器、子級乃至整流罩,在發揮完各自作用後,都會在火箭飛行的不同階段出現分離、掉落。以12月6日發射的長三乙火箭為例,其為三級火箭,捆綁有4枚助推器,能夠產生殘骸的子級包括助推器、一子級、二子級、整流罩等。
  • 火箭發動機的製造流程,帶你進工廠,你自己看看吧!
    他們製造的火箭發動機已被用於發射「東方」、「上升」、「聯盟」載人飛船和「進步」自動運輸貨運飛船。俄羅斯100%的載人航天發射和80%的商業發射都使用薩馬拉製造的RD107/108和其改型發動機。  55年前,蘇聯開始在薩馬拉生產火箭發動機,從此,薩馬拉的發動機不僅把第一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送入了軌道,還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支撐起了蘇聯/俄羅斯的太空探索任務,並且還承擔了為重型飛機製造發動機的任務
  • 試車成功!固體火箭發動機家族的「大力士」要來了
    30日11時30分許,由我國自主研製的目前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分段式助推器——民用航天3.2米3分段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在西安實現地面熱試車成功,將助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力的提升與拓展。
  • 金屬3D列印技術變革火箭發動機製造!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44億...
    南極熊導讀:截至2020年,多數火箭製造商,特別是火箭發動機,都已經開始應用金屬3D列印技術來生產零部件,甚至還有的更徹底——整個火箭都是3D列印的。世界最強大的火箭發動機廠商之一Aerojet也不例外。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火箭家族新成員登場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5顆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從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多了一個新成員!此次發射也是「十三五」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