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人故事|蘭金華:二十載日行三萬步 成了東華「轉區人」

2020-12-23 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這鞋不是前幾個月才買的嘛,又穿壞的啦?你怕是去轉山哦。」鞋店老闆的調侃讓蘭金華有點無奈,即使是這個片區最牢實的牛頭皮鞋,面對日行三萬步的消磨,也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

電影裡,岡仁波齊下的轉山人,為了信仰繞著聖山,虔誠地轉了又轉。蘭金華也成了個「轉區人」,但他這二十年「轉」的,只有這0.21平方公裡的東華路社區——132幢樓房,282個單元,這裡過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便是他用腳步守護著的信仰。

二十餘載巡邏路,足跡遍布社區每一個角落

清晨6點30分,不論春夏秋冬或是晴天暴雨,自從2000年前後來到官渡區東華路社區擔任巡管員開始,蘭金華的生物鐘就能一分不差、一秒不落地將他叫醒。下一碗米線,穿好警服,衝上一杯濃茶,挎上斜包,東方微白,蘭金華便出門了。

8點整,從踏入東華社區的一刻開始,蘭金華就忙碌了起來。站在車流與人流中,疏通社區早高峰成了他每天的第一站。忙完早上這一波,他又接著開始社區巡邏——排查社區樓道安全、排除盜竊隱患、處理居民反映的突發情況,從外圍到每棟樓道,蘭金華的工作看似簡單,事項卻滿滿當當。

他的足跡遍布社區的每個角落,有些背街小巷的地方一天可能還得多巡邏幾次,特別是多年來他熟知的那些死角和容易發生盜竊的樓道,都是他不停轉的地方。只要是在巡邏,蘭金華都風雨無阻,因為他知道,只要在社區裡轉著,居民有事第一個就能找到他,而且只要有他在,那些小毛賊就不敢亂來。

所以一天下來,打開微信步數,蘭金華的步數都是三萬步起底,每天「霸佔」微信運動的封面。二十年如一日,即使最紮實的皮鞋,也抵不過三個月就得脫膠或者磨穿。

認真聆聽耐心勸導,做居民的「貼心人」

二十載崗位堅守,蘭金華見證了社區許多人的成長,也一直陪伴著社區裡的許多老年人。巡邏路上蘭金華總能遇到老人叫他,跟他話家常、訴煩惱,也有小孩跟在他身後追逐嬉戲。

工作多年來,蘭金華熟悉社區的每一寸土地,也總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管理經驗,成為了社區居民的「貼心人」。

面對老人的傾訴,蘭金華總是認真聆聽,耐心勸導。「東華路社區老年人口多,要做好社區治理工作,就要在耐心上下功夫。」滿臉愁思聚攏,滿眼笑意離開,老人們總是能在蘭金華的開導下打開心結,重拾開心。

在蘭金華看來,老人們只是缺乏關愛,渴望有人和他交流,理解他,只要給足他們耐心,問題就不難解決。正是這條「秘訣」,拉近了蘭金華與社區老人的距離,高齡老人們都親切的稱呼他「小蘭」。

路上遇到總要拉著他聊上一兩句家長裡短,幾天不見還要會主動問社區,「小蘭去哪兒了?」二十多年的相伴相守,東華社區的居民都認定了這個給他們看家護院的「蘭師」,就像他們家中的一員。

二十年如一日堅守,退休難捨社區鄰裡情

從開始工作,到臨近退休,蘭金華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談起妻女,他心懷愧疚。二十餘載忙於工作,家人給了蘭金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他每天忙於工作,家裡大小事務都由妻子操持。

在妻子的打理下,蘭金華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曾經,他也想過換一份輕鬆的工作,可以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可面對社區居民,看著多年熟悉的社區,他又捨不得。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堅持。

時間飛逝,今年58歲的蘭金華,再工作兩年就要退休了。多年陪伴,社區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仿佛都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中。聊到退休,蘭金華略顯傷神。往日繁忙的工作節奏會因退休突然暫停,他曾想帶著家人去旅遊以彌補之前的愧疚,但聽到社區還能返聘他作志願者,繼續為社區服務時,蘭金華又有了幹勁。

掌上春城記者:許滸 實習記者:王明珠

責編:楊芮

編審:吳晨萍

終審:李嚴

相關焦點

  • 一萬步,兩萬步,三萬步……有這樣一群人每天霸榜微信運動
    當這座城市因疫情按下「暫停鍵」有一群人的腳步卻沒有停下在服務居民的路上奔走不停阿爾孜古麗·尼牙孜是烏市天山區延安路片區晨光社區的包戶幹部她負責的包戶居民在5個單元居住樓高6層沒有電梯送菜、測體溫、收垃圾都得爬樓8月5日下樓時
  • 「管家」日行三萬步 服務企業不言累
    記者 餘少林 攝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通訊員 陳瑞衡「老被人打趣,大家都老老實實在家裡防疫的時期,怎麼會有人日行三萬餘步,天天霸佔朋友圈運動第一名。」17日上午,新的一天戰「疫」開始,福州市大數據公司物業服務部副經理鄭植便為推動和保障企業復產復工忙碌開來,上班不到2小時,看到手機上的步數已顯示12000多步,鄭植笑著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濱海新城東南大數據產業園開發運營主體,福州市大數據公司在集團黨委領導下,廣大黨員幹部紛紛放棄假日休息,堅守崗位。
  • 東華帝君
    《塵外記》所說與《列仙傳》略同,稱東王公居方諸山上,並說方諸山在東梅之內,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錄天上人問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山上有東華臺,帝君常以丁卯日登臺四望學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飛天真人,五曰靈仙,六曰真人,七曰靈人,八曰飛仙,九曰仙人。
  • 泰安:金秋旅遊季,岱頂派出所日行三萬步服務人民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30日訊 秋日泰山,峰巒彩逸、松柏飄香,遊客紛紛攘攘,乘風而來,捧日而歸,他們來到泰山一覽祖國大好河山,祝福國泰民安,祈福平安團圓。岱頂民警似青松相伴,心繫泰山之巔每一位遊客,與遊客的溫暖故事從未中斷,不止金秋而是四季。
  • 北京 | 日行三萬步,老城區探店
    西行路過東堂,雖沒有之前熱鬧,但有少量遊客及在此拍攝婚紗照的。而王府井西街一側店鋪仍未營業,大門緊鎖的「裕記麻辣燙」裡本有一個小的分租店鋪——「老滕家過橋米線」,老爺子經營了三十餘年的買賣聽說歇業了感到十分惋惜。
  • 神仙傳說-東華帝君
    而全真道關於東華帝君則有另一說,稱東華帝君姓王,名玄甫,師事白雲上真,為漢代山東人。東王公一詞,始見於晉葛洪《枕中書》,書中稱之為扶桑大帝 ,文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日元陽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梅之中。」《仙傳抬遺》說他「冠三維之 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 麼蘭成: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我只是還原老照片的歷史瞬間,字裡行間沒有華麗的詞藻,不會刻意的修飾,因為我今天的回憶不是編出來的故事,而是真實的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參加二十師首屆體育運動會的二十師直屬隊代表隊合影,後排左二為麼蘭成1973年,為了提高官兵身體素質,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在進駐賀蘭山惡劣的條件下激發廣大官兵建山守山的積極熱情
  • 八駿日行三萬裡 穆王何事不重來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穆天子傳》載:周穆王西遊至崑崙山,遇西王母,宴穆王於瑤池。臨 別,西王母作歌:「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 三年後重來。又載穆王南遊,遇大風雪,百姓受凍,曾作《黃竹之歌》 以哀 民。並傳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3萬裡。
  •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瑤池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只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裡;周穆王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2、黃竹歌聲:《穆天子傳》卷五:「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3、八駿: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可日行三萬裡。《列子》、《穆天子傳》等記載不一。4、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週遊天下。此詩諷刺求仙之虛妄。首句寫西王母倚窗佇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黃竹歌聲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則寫西王母因穆王不來而心生疑問。
  • 道教神仙 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三教搜神大全》承襲此說,而與東華帝君合而為一。道教稱東木公與西王母共理陰陽二氣,分別掌理天下男女得道事。東木公後在民間流傳中附會為玉皇大帝,西王母附會為王母娘娘。 而全真道關於東華帝君則有另一說,稱東華帝君姓王,名玄甫,師事白雲上真,為漢代山東人。
  • 《講好金華故事》
    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歷盡磨難,體現的是中國人學習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根據他的故事演繹的神話小說《西遊記》,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根據中華文化發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獨特的佛教理論,而且使佛教從中國傳播到了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
  • 古蘭若原型:倩女幽魂聶小倩的故事發生在浙江金華哪座古寺廟?
    蒲松齡筆下的聶小倩被翻拍成各種版本倩女幽魂,關於故事的發生地蘭若寺的猜測和考證非常多。其中說法最多的,應該就是蘭溪遊埠的蘭若寺,金華城西的西峰寺,萬佛塔下的密印寺。各位不妨先複習一下原文,再聽小編姑妄言之:寧採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 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寺中殿塔壯麗;然蓬蒿沒人,似絕行蹤。
  • 國家扶貧日之際 走進東華扶貧故事
    2020年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全國各大高校積極加入脫貧攻堅的「生力軍」,截至去年,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已全部投入扶貧工作。 近日,東華大學就舉辦了「明天會更好」扶貧故事主題晚會,以東華大學援疆、援滇、援藏工作為背景,通過「大美新疆」「彩雲之南」「高原西藏」三個篇章,用訪談、微視頻、現場連線、文藝表演等方式,生動展現了近年來學校開展精準扶貧、對口支援中扶貧幹部、支教教師、師生團隊接力前行、忘我奉獻的感人故事和精神風貌。東華大學官方B站、抖音和微博同步直播。
  • 農曆二月初六,恭賀東華紫府少陽帝君聖誕
    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的地方。凡此三遷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     按《塵外記》方諸山在東海之內,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隸天上人間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山有東華臺,帝君常以丁卯日登臺四望。
  • 【東華帝君(東王公)】
    東王公一詞,始見於晉葛洪《枕中書》,書中稱之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日元陽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梅之中。」《仙傳抬遺》說他「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顯示了其由日神演變而來。
  • 名揚天下的金華火腿背後竟然有這些故事!看完流口水……
    1943年,在日佔區的杭州,甚至出現了一家專為火腿業服務的「江浙火腿業銀行」,雖在抗戰勝利後被勒令解散停業,也足見金華火腿業社會影響力之大。但由於連年戰爭影響,金華火腿業已陷入衰敗,1949年產量僅及戰前高峰期的1/10。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公有制經濟逐步建立,私營腿棧日漸衰落,國營火腿企業逐步發展,金華火腿行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恢復階段。
  • 二月初六:東華紫府少陽帝君誕辰
    東華帝君諱姓王(《金蓮正宗像傳》載,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詳。得太上之道,隱崑嵛山,號東華帝君。復居五臺山紫府洞天,或稱紫府少陽君。後示現於終南山凝陽洞,以道授鍾離子),師事白雲上真,誕辰日為農曆二月初六。《仙傳拾遺》云:帝君蓋青陽之元氣,萬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宮,紫云為蓋,青云為城,仙僚萬億,校錄仙籍,以稟命於老君。所謂王姓者,乃尊高貴上之稱,非其氏族也!
  • 金華發布特別策劃 |【民】民和年豐!「十一」來金華這座城,這些...
    青山環抱,綠水縈繞,山水之間,樓宇拔節生長,百姓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與保護齊頭並進。國慶假期,有很多小夥伴慕名來金華旅遊。怎麼玩?玩什麼?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在10月1日-8日,推出婺劇惠民專場。每天晚上7點,相繼上演《姐妹易嫁》《江南第一家》《狸貓換太子》等節目。除3日、4日在小劇場演出,惠民票價10元/張,其它均在大劇場上演,票價20元/張。同時,10月3日、4日,婺劇院大劇場還推出蘭谿市李漁戲劇研究院演出的婺劇《李漁別傳》,票價20元/張。
  • 東華這些故事,又美又暖!
    東華這些故事,又美又暖!自2012年定點扶貧鹽津縣以來,鹽津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就成了東華師生牽掛的另一個「家」,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人才資源和社會力量,開展了教育、科技、智力、黨建、消費、就業等全方位扶貧工作,探索了具有「東華-鹽津」特色的精準脫貧路徑。
  • 一段流傳在金華西郊的愛情故事《聶小倩》的前世今生
    金華城西自古有個「蘭溪門」,金華城裡的人出了蘭溪門,便由西郊風一程雨一程,通往蘭溪城裡去。行路趕腳的人或在途中留宿,早年有西峰寺,後有西峰旅館(現金華四中對面),相傳聶小倩就住在裡邊。經過歷代戲劇演繹,「聶小倩」這個文化IP,以一段千古愛情傳說賦予了金華西郊這片土地以浪漫氣息和夢幻色彩。蒲松齡筆下的千古情緣從史料尋跡,聶小倩的故事廣為人知大抵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文中寫道:寧採臣,浙人,……適赴金華……解裝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