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這鞋不是前幾個月才買的嘛,又穿壞的啦?你怕是去轉山哦。」鞋店老闆的調侃讓蘭金華有點無奈,即使是這個片區最牢實的牛頭皮鞋,面對日行三萬步的消磨,也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
電影裡,岡仁波齊下的轉山人,為了信仰繞著聖山,虔誠地轉了又轉。蘭金華也成了個「轉區人」,但他這二十年「轉」的,只有這0.21平方公裡的東華路社區——132幢樓房,282個單元,這裡過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便是他用腳步守護著的信仰。
二十餘載巡邏路,足跡遍布社區每一個角落
清晨6點30分,不論春夏秋冬或是晴天暴雨,自從2000年前後來到官渡區東華路社區擔任巡管員開始,蘭金華的生物鐘就能一分不差、一秒不落地將他叫醒。下一碗米線,穿好警服,衝上一杯濃茶,挎上斜包,東方微白,蘭金華便出門了。
8點整,從踏入東華社區的一刻開始,蘭金華就忙碌了起來。站在車流與人流中,疏通社區早高峰成了他每天的第一站。忙完早上這一波,他又接著開始社區巡邏——排查社區樓道安全、排除盜竊隱患、處理居民反映的突發情況,從外圍到每棟樓道,蘭金華的工作看似簡單,事項卻滿滿當當。
他的足跡遍布社區的每個角落,有些背街小巷的地方一天可能還得多巡邏幾次,特別是多年來他熟知的那些死角和容易發生盜竊的樓道,都是他不停轉的地方。只要是在巡邏,蘭金華都風雨無阻,因為他知道,只要在社區裡轉著,居民有事第一個就能找到他,而且只要有他在,那些小毛賊就不敢亂來。
所以一天下來,打開微信步數,蘭金華的步數都是三萬步起底,每天「霸佔」微信運動的封面。二十年如一日,即使最紮實的皮鞋,也抵不過三個月就得脫膠或者磨穿。
認真聆聽耐心勸導,做居民的「貼心人」
二十載崗位堅守,蘭金華見證了社區許多人的成長,也一直陪伴著社區裡的許多老年人。巡邏路上蘭金華總能遇到老人叫他,跟他話家常、訴煩惱,也有小孩跟在他身後追逐嬉戲。
工作多年來,蘭金華熟悉社區的每一寸土地,也總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管理經驗,成為了社區居民的「貼心人」。
面對老人的傾訴,蘭金華總是認真聆聽,耐心勸導。「東華路社區老年人口多,要做好社區治理工作,就要在耐心上下功夫。」滿臉愁思聚攏,滿眼笑意離開,老人們總是能在蘭金華的開導下打開心結,重拾開心。
在蘭金華看來,老人們只是缺乏關愛,渴望有人和他交流,理解他,只要給足他們耐心,問題就不難解決。正是這條「秘訣」,拉近了蘭金華與社區老人的距離,高齡老人們都親切的稱呼他「小蘭」。
路上遇到總要拉著他聊上一兩句家長裡短,幾天不見還要會主動問社區,「小蘭去哪兒了?」二十多年的相伴相守,東華社區的居民都認定了這個給他們看家護院的「蘭師」,就像他們家中的一員。
二十年如一日堅守,退休難捨社區鄰裡情
從開始工作,到臨近退休,蘭金華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談起妻女,他心懷愧疚。二十餘載忙於工作,家人給了蘭金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他每天忙於工作,家裡大小事務都由妻子操持。
在妻子的打理下,蘭金華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曾經,他也想過換一份輕鬆的工作,可以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可面對社區居民,看著多年熟悉的社區,他又捨不得。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堅持。
時間飛逝,今年58歲的蘭金華,再工作兩年就要退休了。多年陪伴,社區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仿佛都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中。聊到退休,蘭金華略顯傷神。往日繁忙的工作節奏會因退休突然暫停,他曾想帶著家人去旅遊以彌補之前的愧疚,但聽到社區還能返聘他作志願者,繼續為社區服務時,蘭金華又有了幹勁。
掌上春城記者:許滸 實習記者:王明珠
責編:楊芮
編審:吳晨萍
終審: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