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服飾丨織、染、繡展現民族風情

2021-02-19 非遺美學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一分鐘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鞠。

瑤族是我國南方的一個典型的山地民族,生活在廣西、廣東、江西等省的山區。瑤族支系眾多,各支系的服飾也不盡相同。瑤族就依據服飾顏色、式樣的不同而各得其稱,如南丹的瑤族男子穿白色大襠齊膝短褲,叫「白褲瑤」;龍勝的瑤族女子穿紅色繡花衣,叫「紅瑤」,等等。瑤族婦女精於織染,她們在藍靛布上用紅、綠、黃、白、黑等顏色織出馳名中外的「瑤斑布」。男子的服飾以青藍色為基調,上穿對襟、斜襟或琵琶襟短衣,下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中,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的服飾則豐富多彩,有穿大襟上衣的、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的、下著百褶裙的等等。頭飾就更有特點,盤繞在頭頂的髮髻細辮各式各樣,圍以五彩細珠,風姿綽麗。

歡迎關注非遺說,明天見。

瑤族服飾最令人難忘的是五彩斑斕。早在兩千多年前,瑤族就懂得用五色繡衣。瑤族擁有嫻熟的挑花、刺繡、蠟染工藝,才會有上百種繽紛多彩的民族服飾,也正是通過服裝的傳承和妙用,使挑花、刺繡、蠟染工藝得以張揚和發展。

『 瑤族服飾簡介 』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 「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


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髮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


男子則喜歡蓄髮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誌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2014年11月11日,瑤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色文化』

瑤族人民熱情好客,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鈎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嘗後子孫才能食用。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

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 服飾特點 』

◆ 白褲瑤與紅瑤 

瑤族各支系的服飾也不盡相同。所以,過去瑤族曾因服飾的顏色、褲子的式樣、頭飾的裝扮不同而得各種族稱。

廣西南丹瑤族男子穿交領上衣,下著白色大襠緊腿齊膝短褲,因而得「白褲瑤」之稱;龍勝的瑤族由於穿紅色繡花衣而得「紅瑤」之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瑤族服飾的色彩、款式之豐富。

◆ 精湛的藍靛印染 

瑤族婦女精於藍靛印染,至今仍保留著一套完整的印染技術。她們將自己種植的藍草經過浸泡加工後,提取藍靛,加入白酒,經草木灰過濾、發酵呈黃色後便可染布。

在染布過程中經過數次浸染、晾乾,直到布料呈深藍帶暗紅色為止。為了使布堅挺耐用、顏色深重,還把已染好的布放入燉縮的牛皮溶液或豬血溶液裡,進行蒸曬。

◆ 繡上多神的服飾 

瑤族服飾美還是集中地反映在挑花的構圖上。挑花圖案以及服飾的特徵在某種程度上是宗教的反映。廣西西林縣瑤族保留著一件已有數百年的「師公」(宗教)服飾,上面繡有許多天神、山神、雷神、日神等,表達了瑤族人民多種崇拜的心理特徵。



◆ 多彩多姿的頭飾 

瑤族頭飾頗具有特色,她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頭飾:有「龍盤」形、「A」字形、「月牙」形、「飛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豎頂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殼。


廣西賀縣的瑤族婦女戴十餘層的塔形帽子,頗為壯觀。湖南瑤族的女子以蜂蠟塗發,椎髻於頂,無論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鬥篷罩在上面,避風遮陽,清秀大方,猶如「學士帽」,又似宮妃繡冠,婚後則取下蛾冠,表示已成家立業,開始新的生活。



『服飾文化』

瑤族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

大瑤山花蘭瑤女子穿對襟交領式長衣,衣側開衩,領襟、衣擺、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紅色繡飾,下著青布短褲、織錦綁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頭,頸尖佩帶銀圈等飾物。金平紅頭瑤女子穿青布對襟長衣,領襟有紅色繡飾和一排銀牌。腰系青布帶,帶端刺繡幾何紋,下著刺繡精美的寬大花褲,其褲子堪稱珍貴藝術精品。



貴州狗瑤女子身著狗尾衫,其前襟長至衣下,兩端精心縫製若狗尾,穿時兩襟在胸前交叉,繫結於腰後,「狗尾」自然垂下。這種服飾與瑤族崇拜「盤瓠」(犬)有關。史載盤瓠「其毛五彩」,「狗頭人身」,南蠻及其後裔均模仿盤瓠的顏色和形狀製作衣物,瑤族至今仍穿五色服及狗尾衫,以示不忘祖先。常見的瑤族男子服裝有對襟、左大襟短衣或長衫,束腰帶,褲子也有長褲和短褲之分,以蘭色為主。較為特殊的是南丹白褲瑤男子的白色燈籠褲,其寬臀緊腿,造型奇特。


『弘揚民族技藝』

瑤族服飾最令人難忘的是五彩斑斕。早在兩千多年前,瑤族就懂得用五色繡衣。「衣斑斕布竭」。這種斑斕,不是現在的多彩印花和織染,而是瑤族婦女用傳統的挑花、刺繡、蠟染工藝在素色土布上針扎蠟染的效果。所滲染的布料被史籍稱為「瑤斑布」,有的還作為貢品上獻皇朝,如道州、郴州的「白薴布」「薴練布」,連州的「薴布」,零陵、全州的「葛」布等,「衣斑布斕」「斑衣花裙」是當時文人描述瑤族服飾的真實寫照。


在瑤族民間,挑花、刺繡、蠟染技術廣為普及,俗話說,「瑤女不會繡花找不到婆家」,瑤族女性從小習繡,及長至婚,一套婚嫁衣裳,甚至連婚後孩子用的披風、被帶都一一備齊。瑤族挑花刺繡的底布主要是黑白兩種,喜歡用黃、紅、綠(青)、黑、白做基本色調,一般黑色底布用黃、紅、綠(青)、白四色配色,白色底布用黃、紅、綠(青)、黑四色配色,巧妙的把底色鑲嵌在黃、紅、綠(青)色中形成五色。「凡衣裙、巾、被之屬,莫不取五色絨雜以織布為花鳥狀」。明清時期,瑤族刺繡工藝已精湛絕倫,出現了「用五色絨雜繡花卉」的精品。


正是因為瑤族擁有嫻熟的挑花、刺繡、蠟染工藝,才會有上百種繽紛多彩的民族服飾,也正是通過服裝的傳承和妙用,使挑花、刺繡、蠟染工藝得以張揚和發展。

帶你走進非遺的世界

搜索「非遺美學」或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新浪微博:老鞠說非遺

微信號:非遺美學/hyhy0630

投稿及工作郵箱:sdhaoyanhaoyu@163.co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內容!

相關焦點

  • 民族服飾|極致的東方之美
    民族服飾 極致的東方之美 「衣畫而裳繡」 風情與美的碰撞,可以與眾不同 01 幾何紋飾
  • 瑤族服飾有哪些特點?
    文玩 瑤族人精於織染、刺繡,服飾亦多種多樣,而各瑤族同胞之間也有不同的服飾風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藍田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 「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
  • 金秀瑤族"非遺"文化鑑賞——瑤族服飾
    600多年前,瑤族中的茶山瑤、花藍瑤、坳瑤、山子瑤、盤瑤五大支系遷徙到金秀境內的大山後,為牢記歷史和生存需要,他們在民族服裝、掛件、飾品上繡有代表本族群特徵的花紋圖案,作為區別於支系或外族的標誌及民族自我認同的旗幟。金秀瑤族服飾通過母傳女、婆傳媳的傳承方式,循環不息,世代相傳至今。由此可見,瑤族服飾傳統歷史悠久。
  • 瑤族服飾傳統紋樣剖析
    【提 要】本文從豐富多彩的瑤族服飾實物出發,結合有關考古、民族民俗資料,探究瑤族服飾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揭示服飾文化與民族歷史、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民族意識形態的關係。20世紀90年代初,廣西博物館為舉辦《中國瑤族服飾》展覽,在廣西及毗鄰的湖南、廣東、雲南、貴州等瑤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徵集、收藏了各種瑤族服飾近百套,幾乎囊括了國內50多個瑤族支系的服飾,為瑤族服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本文擬從這些服飾實物出發,結合有關考古及民族民俗材料進行研究,對瑤族服飾紋樣作一探討,挖掘深藏於其中的文化內涵,揭示服飾文化與民族意識形態的關係。
  • 文化 漫談中國民族服飾
    維吾爾族服飾華美富麗、色彩鮮豔,顯示出濃鬱的西域風情和文化魅力。維吾爾族女服最有代表性的是用「艾得萊斯綢」做成的裙裝。「艾得萊斯綢」由手工織成,常見的有紅、藍、綠、金黃等色調,其花紋如彩雲飄飛,明豔華麗,被維吾爾人讚譽為「玉波甫能卡那提古麗」,即給人們帶來春天氣息之意,是美好的祝福。每逢假日或喜慶佳節,隨處都可見身穿「艾得萊斯綢」花裙的姑娘們載歌載舞。
  • 56個民族傳統服飾最全完整版,太驚豔了!
    經過歷史文化的沉澱,每個民族都各有特色,民族服飾更成為它們最大的魅力所在。京族瑤族瑤族人精於織染、刺繡,服飾精美,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彝族上衣、下裙和頭巾,繡著精緻的花紋圖案布朗族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姑娘尤其喜歡銀飾。烏茲別克族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 又是一年「三月三」,身為廣西人你認識廣西各個民族的服飾嗎?快來看看吧!
    服飾作為衣食住行之首,與每個民族源流、地域、歷史、審美等息息相關,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格,又寄託著美的情思,是民族文化凝練的物化符號和有色表達。為彰顯民族特色,記錄民族情感,傳承民族文化、寄託民族期盼,在「三月三」民族傳統節日即將到來之際,廣西圖書館邀您一道體驗廣西世居民族傳統服飾,共賞這雲上飄來的美衣裳!
  • 雲遊中國丨白褲瑤服飾:穿在身上的風景
    白褲瑤群眾在紅白喜事上都敲銅鼓,並著民族盛裝出席。2019年2月拍攝。男子盛裝在整體造型上像一隻雄雞,上身為黑色立領對襟短衣,在衣領、袖口及衣擺處以寬約8釐米至10釐米的湖藍色布料鑲邊,衣腳是雞的尾巴,兩邊是雞的翅膀。腰部兩側和底擺處裝飾著雞仔花等圖案;下裝為白色寬襠過膝的七分「長襠馬褲」,膝部繡有5條紅色花紋,相傳這是瑤王在戰爭年代留下的血手印,繡在衣上以示紀念,也是圖騰標誌。
  • 江華女職工舉行瑤族服飾走秀 展現新時代巾幗之風
    紅網時刻5月13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藍玉春)5月10日,由江華瑤族自治縣總工會、縣民族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的「弘揚工匠精神 傳承瑤族文化」全縣女職工瑤族服飾走秀活動在縣體育館舉行。走秀活動在大型服飾秀表演《琴棋書畫春意濃》中拉開了序幕。優雅的身姿、端莊的服飾、自信的神態,展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沉澱和燦爛瑰寶琴棋書畫。大型漢服秀《盛世國風》的50名表演者以巾幗不讓鬚眉的姿態,呈現了一場震撼的舞臺效果,恢弘的氣勢、整齊的動作、鏗鏘頓挫的音樂,將新時代女職工的巾幗之風展現得淋漓盡致,表達了對家鄉、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對中國夢的不懈追求。
  • 民族服飾、背帶、繡片……去貴州美術館感受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
  • 黃平強:白褲瑤族的傳承與變遷
    2006年6月,瑤族服飾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南丹縣八圩、裡湖瑤族鄉,極少數在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瑤山鄉一帶,總人口約3萬。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傳統的白褲瑤族服飾,分男裝和女裝,節日盛裝和便裝,其服飾圖案以雞仔花為主要紋飾,體現出白褲瑤胞對雞的崇拜。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有些身著黑、藍色平領上衣,袖口上繡白色花紋,後背有一道橫條花紋,下著色彩豔麗的花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設在前面,盛裝時頭插銀釵,頸戴銀鏈、銀項圈,胸掛珠鈴,手戴銀圈。頭系黑布頭巾。這種纈染方法是先在經線上扎出花紋,然後染色,再織成衣物。在與島上各民族頻繁的交往過程中,黎族服飾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將無領直口和貫頭上衣改為挖口上衣領,或者將直身、直縫、直袖改為使腰身、袖口有縫(折間),或者改無紐為飾紐,後來又改為琵琶紐,最後將對襟改為偏襟。
  • 體驗雲南民族風情,原創布藝繡片耳環!
    而楊麗萍老師一直以來的裝扮,大都以雲南民族風為主原創布藝繡片耳環有的人稱讚,有的人吐槽,總之褒貶不一可是無可置疑的是,她確確實實帶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播,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不一樣的民族風時尚!在我們為數不多的雲南風飾品裡,這款原創設計的布藝繡片耳環,就是地地道道的雲南少數民族風情!手工編織的菠蘿頭,手工刺繡和藏銀,一起構成了這手工製作的布藝繡片耳環而顏色也只有這樣的一種傳統紅色,代表著吉祥如意紅紅火火!
  • 瑤族傳統服飾有多美?到玉林市博物館看一看吧
    1月16日,由廣西民族博物館和玉林市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五彩斑斕——廣西民族博物館館藏瑤族服飾展」在玉林市博物館開展。市民在參觀瑤族服飾展。瑤族是典型的南方山地民族,他們勤勞、智慧,創造出了多彩而獨特的服飾文化,具有款式繁多、色彩斑斕、圖案古樸、工藝精美的鮮明民族特點。市民觀看展板,感受瑤族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此次展覽內容囊括了盤瑤、布努瑤、茶山瑤和平地瑤四大瑤族支系服飾,共計50件(套)。
  • 古老民族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古裝
    在服飾本體之外另行製作的蠟染、刺繡、挑花、織錦、織帶等圖案對於服飾有相對的獨立性。根據服飾不同部位需要製作不同的花色裝飾,並根據不同季節更換應時的新作,往往在主要用一種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各種工藝手法,挑中有繡、織中有繡、染中有繡、或挑或織、挑織相兼,使服飾圖案花團錦簇,變化萬端,溢彩流光,更顯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 黔視頻|民族服飾、背帶、繡片……貴陽有場藏品展免費參觀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
  • 美麗的瑤族服飾(圖文+視頻)
    河口,是雲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主要分布了藍靛瑤和紅頭瑤兩種支系,藍靛瑤人口居多。河口藍靛瑤的服飾以繡花居多,紅色流蘇為主色調。現在還衍生出新款式的瑤族服飾,多姿多彩,美麗異常。服飾、頭飾是一個民族的特點,我們外行人判斷是什麼民族,也只能從服飾判斷。
  • 織就美麗——土家族服飾
    頭裹刺花巾帕,衣為大襟,盡繡花邊。逢那節慶和趕集,土家的女兒盛裝前行。「舉步動裙搖鈴響,多姿女兒有金聲。裙鈴本是儂情系,誰欲解鈴當細聽。」妹兒走過,就是一道移動的風景:女兒水靈,裙兒燦爛,鈴兒細碎,音畫一體,俏麗風情。一個個結伴而行,在小橋流水間留下倩影,在柳陌街巷中飄逸彩雲。然而,最具香豔和誘惑力的還是妹兒做新娘子時穿戴的「露水衣」:上穿土紅避邪長衣,下抹多褶直綴的八幅羅裙,腳著花鞋錦襪。
  • 瑤族自古出美女 能歌善舞且熱情好客 在崇山峻岭中體味瑤族文化
    服飾: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男子則喜歡蓄髮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誌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