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貴陽頭條訊 6月13日下午,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貴州省文化館和貴州省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貴州省文化館藏品展」在貴州省美術館隆重開展。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
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通過合理的分割空間,利用特製繡線進行經緯編制的裝置進行點綴和引導,營造移步換景、意味深長的效果和氛圍,全面呈現藏品的生命整體,保持文化傳遞的完整性。是貴州省文化館第一次將多年來積累的藏品向大眾集中展示,並以溫潤的人文視角,講述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文化工作者們收集整理民族民間藝術精品的不平凡歷程,及以繡品為媒發生的人與人、人與物的精彩故事。
據了解,貴州省文化館(原名貴州省群眾藝術館)自1956年成立以來,一直很重視對少數民族民間工藝品的調查、搶救、搜集和整理,先後於1959至1961年,1979年至1981年間,兩次大規模在全省各民族聚居地區,搜集了的大量的少數民族手工藝品。其中少數民族刺繡和織錦藝術是最有成就的手工藝品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貴州省文化館的藏品一直束之高閣,藏在深閨,未與世人謀面。通過此次展覽,這些披上神迷的面紗的「文化館藏品」得以展現在市民們的眼前。
據貴州省文化館方延厚老師介紹,貴州省文化館通過本次展覽,從人類學的角度進行解讀,讓人們讀懂繡片上少數民族頂禮膜的「神性空間」到溫情脈脈的「世俗空間」的轉變和結合;從美學的角度上,讓人們讀懂少數民族抽象、誇張、變形的構圖思維,讀懂少數民族對色彩的獨特理解,在大俗大雅中遊刃有餘;從工藝角度上,讀懂少數民族變幻莫測、鬼斧神工、精妙絕倫的十幾種刺繡手法和在自製的織機上,通過經緯線的穿插,織出的獨具特色的錦繡彩緞。
據悉,「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展覽的舉辦,既是文化惠民的踐行,也是貴州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富於創造力的民間藝術品的經典呈現。能讓民族民間藝術的生命史得到完美呈現,讓美麗的刺繡走入大眾視野;同時也希望此次展覽給人民群眾帶來靈感,增強文化自信,激發全民創造創新的活力。該展覽將持續到7月13日,在此期間市民均可免費參觀。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吳鴻媛 剪輯 曾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