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裹被,從祖父母那輩到現在一定背過很多娃娃,到現在有些破損了但依然很漂亮。」為了這些美麗的老繡片,楊興衛跑了很多地方,雲南的楚雄、祿勸、還有貴州,這些地方歷來都不乏刺繡高手,往往能找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老繡片。
文/ 楊建開 圖/楊建開 受訪者供
民族風-雲南風情伴手禮
民族風的飾品,強烈的色彩運用總能給人第一眼的驚豔,絕美的刺繡技藝精湛,細節繁複,讓人驚嘆,古老的民族文化蘊含其中。
做民族飾品不覺間已有7、8個年頭了,楊興衛發現,這個行業競爭很殘酷,他冥思苦想,花很多時間創作的新作品,很快市場上就會看到仿品,那些仿品粗製濫造,但價格很佔優勢。苦笑之餘,他只能不斷創新,又構思設計新的作品。
從原先只有一兩個員工到現在有近20個工人,楊興衛的民族飾品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他的民族風刺繡包飾成為很多人選擇的雲南伴手禮。通過經銷商,這些民族風包飾走出雲南,在北上廣頗有人氣。
楊興衛是學設計出身,做了很多年布料生意,他給很多做民族風包飾的客戶提供很多種布料。他發現那些包挺簡單,做起來並不難,就自己剪裁,然後送去加工。後來昆明的一個老工藝廠出售,他就索性接了過來,工人設備全盤了下來,取名「繪雲坊」。
楊興衛身兼管理銷售和設計,產品基本都是靠自己設計。「雲南旅遊產業發達,資源豐富,我走訪了很多地方,自己也比較喜歡這一行,喜歡了就想方設法走下去。」
「創作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楊興衛說,他的產品裡,有帆布、尼龍布,也有皮,還有扎染布、刺繡等,他也一直在尋找新的材料,找一些更高端更有特色的布料,他將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組合,做出充滿民族風情的包飾。
挖掘雲南民族文化
「老繡片很貴,找的人也很多,出來作品基本都是單款,但喜歡的人也挺多的。」老繡片的質感和表現力都很強,為了找老繡片楊興衛走訪過很多地方,他也認識了一些老繡片買手。「他們基本都是當地人,他們自家就會有一些,當地哪裡會有他們都知道。」
一旦拿到老繡片,楊興衛就開始設計,將那些承載了歲月的老物件換發出新的生命力。
最近,楊興衛還喜歡上皮具,一有時間就出畫稿,再花時間打版、裁剪、縫製。這耗費了他很多時間,不過他樂在其中。
楊興衛接手老工藝廠時留下了一批扎染布,他也會精心構思,用不同顏色、畫面的扎染布料設計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他設計的一個壁掛就是全部用扎染,拼接組合成各種美麗的圖案。那個作品才出來,就被一個朋友買走了。這也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將雲南豐富的資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做出更好的作品。
楊興衛坦言,隨著年齡的增大,想法也跟著變化,接下來他會融入手工刺繡等高端定製,產品多樣化,除了包、小飾品,還會有服裝、壁掛、禮品等。打造繪雲坊品牌,呈現出更具特色更有魅力的雲南民族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