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這個侗族繡片不錯!」「不,這是一個鏡子。」「這個大點的鏡子真漂亮!」「不,這其實是個充電寶。」在9月17日開幕的2020年東協(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交流周展覽現場,從江生態文化社展臺的不少展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注意。許多由侗族文化元素設計而來的展品,像百變魔法一樣,考驗著參觀者的「分辨」能力。
鏡子
看起來是一幅蠟染的小片兒,拿起來居然是一張明信片;一張古樸精緻的圖片下,打開來竟然是一個小鏡子;如鏡子一樣的小物件,拿起來居然又是一個充電寶……侗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竟然產生出許多有趣的產品。 現場負責的工作人員叫洪湛奇,是一位來自山東青島的志願者。「我本來在美國讀大二,因為疫情只能留在國內,因想找點事做,所以就來到了這裡。」洪湛奇說,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人類學,另外也學習設計,了解到侗族文化和相關手工產品後,就決定來做一名志願者。
充電寶
記者了解到,現場的許多產品都由文化社的繡娘設計和繡制,如充電寶的設計靈感,就來自侗族繡片,由繡娘設計後,再交給縣裡的相關公司生產。這些由侗族文化元素設計而來的口罩賣88元一隻,充電寶賣168元,其他的平安福、耳墜等,則相對便宜一些。 來自從江縣高增鄉的吳婢娘今年45歲,是整個生態文化社技藝最好的繡娘之一。在家帶孩子的她,一邊繡口罩、背帶等,既照顧了家庭,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益。「侗族文化很好,我們繡的產品也很好,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歡。」在現場,吳婢娘邊刺繡邊說。
平安符
吳婢娘表示,此次文化旅遊交流周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和交易平臺,希望能多賣一些手工藝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和喜歡侗族文化。圖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毫 陳大煒
總策劃 萬群 李中迪 張衡總統籌 肖菡編輯 何濤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