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東協丨民族文化+科技,侗族繡片元素變身充電寶

2021-01-08 天眼新聞

「喲,這個侗族繡片不錯!」「不,這是一個鏡子。」「這個大點的鏡子真漂亮!」「不,這其實是個充電寶。」在9月17日開幕的2020年東協(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交流周展覽現場,從江生態文化社展臺的不少展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注意。許多由侗族文化元素設計而來的展品,像百變魔法一樣,考驗著參觀者的「分辨」能力。

鏡子

看起來是一幅蠟染的小片兒,拿起來居然是一張明信片;一張古樸精緻的圖片下,打開來竟然是一個小鏡子;如鏡子一樣的小物件,拿起來居然又是一個充電寶……侗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竟然產生出許多有趣的產品。 現場負責的工作人員叫洪湛奇,是一位來自山東青島的志願者。「我本來在美國讀大二,因為疫情只能留在國內,因想找點事做,所以就來到了這裡。」洪湛奇說,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人類學,另外也學習設計,了解到侗族文化和相關手工產品後,就決定來做一名志願者。

充電寶

記者了解到,現場的許多產品都由文化社的繡娘設計和繡制,如充電寶的設計靈感,就來自侗族繡片,由繡娘設計後,再交給縣裡的相關公司生產。這些由侗族文化元素設計而來的口罩賣88元一隻,充電寶賣168元,其他的平安福、耳墜等,則相對便宜一些。 來自從江縣高增鄉的吳婢娘今年45歲,是整個生態文化社技藝最好的繡娘之一。在家帶孩子的她,一邊繡口罩、背帶等,既照顧了家庭,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益。「侗族文化很好,我們繡的產品也很好,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歡。」在現場,吳婢娘邊刺繡邊說。

平安符

吳婢娘表示,此次文化旅遊交流周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和交易平臺,希望能多賣一些手工藝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和喜歡侗族文化。圖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毫 陳大煒

總策劃 萬群 李中迪 張衡總統籌 肖菡編輯 何濤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侗族文化研究及其在現代動畫設計中的應用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為例
    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為例,從建築、服飾、侗布的製作工藝,侗族刺繡,侗族圖式紋樣這幾方面對於侗族文化進行研究。尤其是侗族的服飾,是文化的記載和傳承,侗族人民利用服飾展示民族文化,利用圖案記載民族歷史和民族情感,侗族服飾文化擁有兼收並蓄之美,其中許多圖案紋樣都帶有侗族人民的善良祝願和美好寓意。文章舉例分析了侗族刺繡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紋樣,及其含義。
  • 文旅東協|看了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和美景,東協嘉賓這樣說……
    9月18日上午,東協部分國家旅遊官員、代表團成員等50餘人組成考察團走進貴州省博物館,參觀貴州省博物館「民族貴州」展館,旨在了解貴州悠久的少數民族歷史及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會嘉賓走進「多彩貴州」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個,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 56民族行丨以奔跑的方式,認識最動聽的節日—侗族大歌節
    眾所周知,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大歌享譽海內外。2020年56民族行線上系列跑·侗族大歌節(第七站)以奔跑的方式,與大家一起「跑」進侗族地區,雲過侗族大歌節。從江侗族大歌節從江縣丨侗族大歌之鄉從江是侗族大歌發祥地和傳承地之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的「侗族大歌之鄉」,自2003年起開始舉辦侗族大歌節。
  • 體驗雲南民族風情,原創布藝繡片耳環!
    而楊麗萍老師一直以來的裝扮,大都以雲南民族風為主原創布藝繡片耳環有的人稱讚,有的人吐槽,總之褒貶不一可是無可置疑的是,她確確實實帶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播,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不一樣的民族風時尚!在我們為數不多的雲南風飾品裡,這款原創設計的布藝繡片耳環,就是地地道道的雲南少數民族風情!手工編織的菠蘿頭,手工刺繡和藏銀,一起構成了這手工製作的布藝繡片耳環而顏色也只有這樣的一種傳統紅色,代表著吉祥如意紅紅火火!
  • 他們遍尋老繡片,演繹最美麗的雲南民族風
    為了這些美麗的老繡片,楊興衛跑了很多地方,雲南的楚雄、祿勸、還有貴州,這些地方歷來都不乏刺繡高手,往往能找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老繡片。  文/ 楊建開 圖/楊建開 受訪者供  民族風-雲南風情伴手禮  民族風的飾品,強烈的色彩運用總能給人第一眼的驚豔,絕美的刺繡技藝精湛,細節繁複,讓人驚嘆,古老的民族文化蘊含其中。
  • 民族服飾、背帶、繡片……去貴州美術館感受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貴陽頭條訊 6月13日下午,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貴州省文化館和貴州省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貴州省文化館藏品展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
  • 陸婷:巧手繡出新生活
    從凱裡學院旅遊專業畢業後,她回老家當了一名代課老師,業餘時間走村串寨去家訪,幫助貧困學生賣繡片,逐漸對侗族刺繡產生了興趣。2011年,侗族刺繡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在當時的侗鄉黎平,年輕人外出務工,侗族刺繡面臨著傳承危機。陸婷的母親是遠近聞名的刺繡高手,卻常常發愁找不到徒弟。母親身患重病後,孝順的陸婷決定重拾繡花針。
  • 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貴州館:聚合文旅產業 展示...
    聚合文旅產業,展示多彩之美,佔地372平方米的貴州館凝聚文之魂,以創意的展陳方式、精彩的文旅產業展示、精緻的文創產品設計,豐富的文化成果發布、豐碩的文旅籤約成果,展現著貴州經濟社會、文化旅遊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喜人成果,同時也為文旅融合發展前行注入強大信心。
  • 一對父女,兩件繡片,百年時光:苗繡禮服的傳承情緣
    因為,苗族傳統服飾,是經5000年獨特歷史所鑄造的人類文化傑作。我有幸將其精華最大限度的集於一處,展示給社會,並傳之予後人,並從中切實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實和快樂。」 曾憲陽的大女兒曾麗從小跟著父親擺弄這些老繡片,耳濡目染,漸漸也就做起了這方面的工作。父親去世後,曾麗接手了父親的藏品,並在貴陽市成立了貴州民族民俗博物館,作為展示部分藏品的一個地方,這也算達成了父親的一個心願。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落下帷幕
    > 為夯實提升中國—東協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共謀合作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桂林、南寧和柳州等地舉辦了為期一周的首屆中國
  • 小電科技攜「元七七同學」IP跨界 共享充電寶成國潮文化載體
    日前,國內領先的共享充電品牌「小電科技」就與知名國風+二次元IP「元七七」合作,用一系列軟萌可愛又元氣滿滿的充電寶,找到了與當代年輕人對話的方式。據百度與人民網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百度國潮驕傲大數據》報告顯示,從2009到2019,十年間,年輕人對國潮品牌關注度佔比由38%暴漲到了70%。
  • 黔視頻|民族服飾、背帶、繡片……貴陽有場藏品展免費參觀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
  •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現場繡!
    特別是彝族服飾的做花極講究布局技巧,飾位的選擇一般按照耐用和美觀兩個標準去決定,通過將織物上用針穿引各色彩線所繡成的圖案花紋,體現了彝族人獨特鮮明的民俗風格,凝聚著彝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結晶。         當地的農村婦女,曾經大門不出、小門不邁、天天圍灶臺,生活物質匱乏,精神思想貧瘠。
  • 第五屆中國—東協民族文化論壇在桂林舉行
    他充分肯定了第四屆中國-東協民族文化論壇為桂林的文化建設貢獻的智力支持,進一步強調了桂林在中國-東協民族文化交流上的紐帶作用,表示未來桂林將繼續發揮文化紐帶作用,全方位凸顯桂林的國際地位與文化價值。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朱東在會上致辭    謝國強攝影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朱東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東協民族文化論壇五年來,以民族文化交流互鑑為紐帶,推動並見證了中國與東協國家交往交流日益密切,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誼。通過這個平等、開放、包容的平臺,架設文化民心橋,品多元文化之美,打造文化交流新氣象。
  • 以「文化+旅遊+科技」講好中國故事 升級新時代文旅體驗
    荔枝新聞訊「文化是內容,旅遊是載體,科技是手段,『文化+旅遊+科技』的新模式正在重構文旅產業鏈。」依託數位技術,採集、分析旅遊市場需求,根據其需求及其變化進行文旅業態更新與服務升級,從而把握人及其生活的溫度,是實現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在莊志亮看來,文旅智慧化首先需要解決數據連結背後深層次的情感和精神連結,再考慮技術與文化之間的雙向賦能。「很多人總覺得智慧文旅的本質就是科技,卻忽略了科技更要以人為本,是人的智慧。」那麼,文旅企業如何以客戶為中心,實現數位化高質量發展?
  • 共享數字科技成果和機遇——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在廣西桂林成功舉辦。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陳德海出席論壇並致辭。桂林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陳麗華出席論壇。
  • 共享數字科技成果和機遇——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舉辦
    12月8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辦。本屆論壇以「科技引領旅遊新未來」為主題,重點研討中國與東協在數字旅遊領域的合作潛能。
  • 直播回顧丨2020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
    【17:06】Vlog丨好玩好吃有創意,記者帶你打卡2020溫州文博會(詳細)【11:53】在本屆文博會蘇州館,市民有機會看到最具代表價值的優秀設計,共同領略傳統手工藝與當代國際設計理念相結合之美,有將崑曲文化「植入」尋常生活中的各類文創周邊產品,還有拙政園精品玉書籤和與蘇式花窗元素相輔相成的蘇式糕點等帶有設計巧思的產品。
  • 文旅東協|隔空對話!五位大咖為文旅復甦「雲」發聲
    9月17日上午,貴陽—東協數字經濟暨文旅業界復甦發展交流會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交流會上,泰國川登喜大學國際交流及公共關係副校長蓬差尼·蓋奈博士、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戴學峰,中國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輝、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凌雲、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王琢等五位大咖分別作主題演講,為文旅行業復甦獻計獻策。
  • 走進侗族地區,感受別樣的民俗文化!
    魏晉以後,侗族三支系部落被泛稱為「僚」的一部分。 目前,侗族分布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湖南的新晃、靖縣、通道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等縣。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侗族人多通漢語,侗戲或大歌有時用漢語注音記錄下來。原無文字,以歌傳承文化,1958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