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杭州,曾經是什麼樣子的?也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有好奇和想像。
1月7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2019年的考古工作進行了盤點,過去一年,市考古所在杭州完成17個考古發掘項目,其中有479座墓葬,出土了文物標本6532件(組)。
2020年,我們將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開設《杭州寶藏》欄目,來講一講考古背後的那些生動有趣且有歷史溫度的故事。今天,來說說南宋德壽宮遺址。
記者劉雲照片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德壽宮,在這座城市,幾乎沒人不知道。
開在中河高架上,過了胡雪巖故居,杭州市方志館背後一片坑坑窪窪的空地,就是了。
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會告訴你,以前這裡是蠻大一個停車場;老人家則會說:「哦,老底子,杭州工具廠的位置嘛。」
就在這塊地下,藏著南宋德壽宮。
也是這塊地,自從1984年發現它以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年、2005至2006年、2010年,以及2017年至今,對它先後四次考古發掘。
施夢以,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隊員。德壽宮的第四次考古發掘,從2017年開始,持續至今,他是考古領隊。
施夢以說,再過些日子,德壽宮的考古發掘就要結束了。未來,德壽宮遺址將會打造成杭州南宋宮殿遺址展示的樣本,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讓大家可以在遺址上,看到當時的南宋皇宮生活場景。
歷時36年,先後四次考古,杭州的考古隊員們,在德壽宮遺址都找到了些什麼?這個地方究竟有多「寶貝」,值得一次次考古發掘?
且不說它多「寶貝」,光是看看它的歷代主人,都夠說上一說的了,秦檜、宋高宗、吳皇后、宋孝宗、謝皇后……他們先後都在這裡安了家。這些主人也都曾給它取過名字,所以,我們現在說的德壽宮也可以理解為它的統稱。
在德壽宮遺址上,施夢以跟我們講了講,德壽宮和它的歷代主人,留給杭州的故事。
第一任主人:秦檜跟宋高宗要了這塊「有王氣」的地
最早,這裡是南宋宰相秦檜的宅邸。
紹興十五年,也就是1145年,秦檜在朝中「無法無天」,宋高宗趙構不但對他的貪汙腐敗視而不見,還大加賞賜。賜他一年可收租三萬石的永豐圩,還要賜宅邸,地址讓秦檜選。
秦檜看來看去,選中瞭望仙橋東甲第一區,為啥?「望仙橋東有王氣(也有說龍氣)。」
嶽飛的孫子嶽珂,曾寫過一本《桯史》,裡頭記載的是兩宋朝野見聞的史料,裡頭就有提到秦檜宅邸的地理位置——朝天之東,有橋曰望仙,仰眺吳山,如卓馬立顧。紹興年間,望氣者以為有鬱蔥之符,秦檜顓國,心利之,請以為賜第。其東偏即檜家廟,而西則一德格天閣之故基也。
紹興十五年(1145年)四月,宋高宗把這塊地,賜給了秦檜,蓋了秦府。
賜宅那天,宋高宗親筆御書:「一德格天」,秦檜把匾高掛到客廳,從此名為一德格天閣。
秦檜家具體有多大?史料裡沒有記載。根據推斷,「遠遠不如後來的德壽宮大。」
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66歲的秦檜在病逝前,一直住在這裡。
秦松宅邸裡找到了什麼?
作為第一任主人,秦檜留下了哪些生活痕跡?
「因為歷代主人太多了,改建次數也太多了,可能一個房子在南宋時就改建了五六次。」施夢以說,用考古專業用語來說,就是「打破情況太多了,破壞太嚴重」。
所以,很難找。
目前,通過幾次考古,找到和秦檜家有關的遺蹟,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一塊方磚鋪地。施夢以說,應該是秦檜家裡,某一個房間裡的鋪地。
另一個,是2019年剛發現的,很有可能是秦檜家的廁所。
在考古工地,靠近斷頭河小區的這一邊,在一些方磚之間,立了一口直徑1米多的大缸。施夢以說,這個就是廁所。
看我一臉驚訝,施夢以說,這是以前浙江農村常見的。有時是一口大缸,有時是一個木桶,上頭搭兩塊木板,就是蹲坑了。
他印象裡,小時候還聽說過,有小孩掉進糞缸裡淹死了。在史料記載裡,有一位國君——晉景公姬獳,就是掉進糞坑淹死的。
秦檜家的廁所,找到了兩個。怎麼知道,它們就是廁所?施夢以說,圍著大缸的方磚,組成了一個長方形的廁所,前頭是空的,後頭是大缸,也就是蹲坑,構造上和現在差不多。
第二任主人:宋高宗
擴建德壽宮,還在中間挖了「小西湖」
1155年,秦檜死了;過了七年,1162年,56歲的宋高宗「退休」,不當皇帝了,做了太上皇,說自己「老且病,樂欲閒退」,他也看中了這塊地,就在秦檜老宅子的基礎上「升級」成德壽宮,自己住了進來。
宋高宗趙構,看中這裡什麼?
地段。
施夢以說,從古至今,這裡都是杭州城的中心地段。
先說南宋,那時的臨安城很擁擠,14萬平方公裡大小,擠了200多萬人口,可以說相當密集了。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等,都有記錄宋代的經濟繁榮、生活安逸。那時的杭州生活,用南宋人周密的話來說,「就像做了一場夢,太美了。」
作為都城,杭州和其它城市很不一樣,比如西安,天圓地方,規規整整,而杭州三面雲山一面城,整個城市像一個狹長形的靴子,地理條件決定了,是沒辦法按照中軸線,方方正正來布局的。
而德壽宮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宋高宗精挑細選過的。
當時,南宋皇城在鳳凰山東麓,離德壽宮很近,直線距離不過兩公裡。德壽宮離太廟、御街等行政機構都不遠,有事叫得動;西湖也不遠,附近還有五柳園、富景園,去玩也方便。
最重要的是,想造個德壽宮,整個杭州城裡頭真沒那麼大的地方了。也考慮過留下,宋高宗不是說過「西溪且留下」,不知道是不是嫌遠最終放棄了。
宋高宗改建德壽宮,手筆可比秦檜大多了。
首先是地方大。
大家都知道,鳳凰山東麓有南宋皇城,它還有個名字叫「大內」,另外還可以叫「南內」。有「南內」,自然有「北內」,「北內」就是德壽宮。一南一北,和皇城並列。
德壽宮的範圍,大約東面到直吉祥巷,西面到中河中路,南面挨著望江路,北面到了梅花碑一帶。算起來,大約17萬平方米。
施夢以說,考古發現,德壽宮的宮牆和臨安城的城牆,最近的地方差了不過一米,可以說把皇宮地盤用到了極致。
建一個17萬平方米的德壽宮,也是經過「徵遷」的。
施夢以說,首先是填河,以前秦檜家東面有條茆山河,為了擴大地盤,河填了,成了斷頭河,至今旁邊的小區還叫「斷河頭小區」,非常寫實。
《鹹淳臨安志》裡記載:「德壽宮之東原有茆山河,因展拓宮基,填塞積漸,民戶包佔,惟存去水大溝。至蒲橋、修內司營,填塞所不及者,故道尚存,自後軍東橋至梅家橋河。」
德壽宮初修時,只有宮殿區,後來,當上了皇帝的兒子宋孝宗趙昚(shèn),給宋高宗擴建德壽宮,集能工巧匠,修了後苑。
後苑在哪?就是秦檜家北面,以前都是民宅,古時候都是有地契、房契的,哪怕是皇帝,想徵來用也是費了點功夫的。
花功夫改建的德壽宮,在歷史記載中,布局和皇城很像,有德壽殿、後殿、靈芝殿、射廳、寢殿、食殿等十幾座殿院,基本上一座皇宮該有的都有了。
另外,園林景觀也很美。
據說,趙構喜歡山水園林,特別喜歡逛西湖,有一天他和兒子宋孝宗說,老是出門逛西湖太擾民了。孝順的孝宗心領神會,馬上在德壽宮的中心,建了個「小西湖」。
「鑿大池於宮內,引水注之,疊石為山,像飛來峰,有堂名冷泉,有樓名聚遠。」
據記載,這個「小西湖」有10多畝,裡面可以划龍舟,而且西湖邊有的很多景致,比如冷泉、飛來峰、聚遠樓、浣溪、萬歲橋、四面亭……德壽宮的「小西湖」都有,一年四季有花看。
住在德壽宮的趙構,每天嗨得不得了,聽小曲、賭馬、辦嘉年華……大臣都羨慕他:「境趣自超塵世外,何須方士覓蓬瀛。」
趙構在德壽宮住了25年,每天生活在這樣的地方,難怪一直活到了81歲的高齡呢。
德壽宮
找到了什麼?
施夢以說,發現了磚牆、道路、院落等諸多遺蹟,很多人關心的「小西湖」,也發現了一點蹤跡——水池駁岸、水渠,以及水閘、水池、水井等一系列園林遺蹟。
就拿水渠來說,把中河水引進德壽宮,一路上疊山理水,創造出小瀑布等景觀,最後注入「小西湖」,佐證小西湖是「活水系統」。
這次找來找去,在考古區的東北方向,找到了可能是「小西湖」的舊址——水池駁岸。駁岸的砌法和北宋金明池的營建方式較為接近,而且這裡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中部的位置。
站在考古工地上,往東面望過去,施夢以說,「小西湖」肯定是在德壽宮中央的位置。這樣來推斷的話,「小西湖」應該就「藏」在斷河頭小區下面。
第三任主人:吳皇后、宋孝宗
宋孝宗改名叫重華宮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在德壽宮住了25年後,宋高宗去世。他走了,他老婆吳皇后還在。
為了讓吳皇后安享晚年,兒子宋孝宗把德壽宮做了部分改建,改名叫慈福宮,讓吳皇后搬了進去。
但很快,宋孝宗也退位了,和吳皇后前後腳,搬進了慈福宮。
一個養母、一個養子,住在一起總歸是不大方便的。所以,宋孝宗把主殿慈福宮,又改名叫重華宮,自己住;在重華宮旁邊新建了一個慈福宮,給吳皇后住。
相當於,吳皇后、宋孝宗同為第三任主人。
可惜的是,宋孝宗只住了五年,到了紹熙五年(1194年),他就在重華宮去世了。
重華宮
找到了什麼?
施夢以說,找到了宮殿基址、柱礎、連廊、水池等。
就拿房子來說,找到了一個三間進深的房子,估計有5到7個房間,但具體情況是怎樣的,還不清楚。
在考古工地,可以看到遺蹟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柱礎,施夢以說「實在太討厭了」,因為,這些不同時期的主人,都是在同一個位置上多次重建,一層層疊壓,就很難判斷到底誰是誰。
第四任主人:
吳皇后、謝皇后
慈福宮壽慈宮名字改了好幾次
宋孝宗走了,吳皇后又搬回主殿住,她拍板,把主殿重華宮的名字,改回了慈福宮。
但同時,宋孝宗的老婆謝皇后,也搬了進來。長者居中,吳皇后住主殿慈福宮,謝皇后就住原先的慈福宮,她也拍板改了名字,叫壽慈宮。
是不是很拗口?其實也簡單,就是宋孝宗、吳皇后、謝皇后,三個人誰是老大,誰住中間主殿,名字也聽誰的。
再後來,吳皇后去世了,謝皇后就搬進了主殿,又把吳皇后的慈福宮名字改了,換成她喜歡的壽慈宮。
宋孝宗的兒子宋光宗,一直住在南宋皇城,想讓謝皇后搬回去,甚至在皇城裡頭又新建了一個壽慈宮,謝皇后一直不願意回。
直到開禧二年(1206年),壽慈宮一把火燒了起來,實在沒法住了,謝皇后搬回了皇城。
從此,改了好幾次名字的德壽宮,沒了主人,史料中也沒有記載,它之後具體用來做了什麼。
第五任主人:宋度宗宗陽宮曾經是進京學子的聚集地
說宋度宗是第五任主人,但其實,他並沒有住過。
鹹淳四年(1268年),隨著國勢漸微,宋度宗出面,把舊日的德壽宮,南面一半,廢為民居;北面一半改建為道宮,取名宗陽宮,「其時重建,殿廡雄麗,聖真威嚴,宮囿花木,靡不榮茂」。
為什麼要修宗陽宮?
宋度宗信奉道教,修建宗陽宮是供奉三清的,裡頭有三清殿,「輪奐極東南之美,經營來山嶽之奇」。還有講堂,作為宣講論道的場所,「遠者來,近者悅」「用開後覺之天」。
一直到元代,宗陽宮都還是很有名氣的,也是很多學子進京趕考的聚集地,比如杜道堅、趙孟頫等,在這裡開設課堂。像趙孟頫,還在這裡留下了大名鼎鼎的《宗陽宮帖》。
再後來,宗陽宮漸漸廢棄,但這塊地在不停地重複利用。到了這一代,它變成了杭州工具廠;拆建後,又改為了停車場。
慈福宮壽慈宮宗陽宮
找到了什麼?
施夢以說,從重華宮以後,就沒有再具體分類到底是哪個時期了,因為實在沒法確定。
堂堂一個德壽宮
為什麼沒有貴重文物?
2017年4月,接手德壽宮的考古任務時,施夢以說他是「興奮、期待」的,哪怕歷史悠久,但歷代皇城就那麼幾個,能去考古發掘其中一個,「是很幸運的。」
只是,「失望大於收穫。」
這次考古,布了68個探方,總計發掘面積6900平方米。施夢以說,對17萬平方米的德壽宮來說,「見縫插針地挖」,只是挖了一個角落而已。
在考古隊員們的眼裡,德壽宮的晚期破壞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找到的遺蹟都是很模糊的,梳理到底誰是誰,也有很大困難。
至於出土文物,施夢以說,經常有人問他,「曾經的皇宮,肯定挖出了不少值錢的寶貝吧?」
施夢以說,「不好意思,金銀器啊這些貴重物品,一個沒有!」
為什麼?也很簡單。從秦檜開始,到宋高宗,到宋孝宗,再到宋度宗……每一任不是搬走,就是廢棄,這就意味著,人走的時候當然把值錢的東西帶走了,「再財大氣粗,也不會金子銀子不要了吧?」
所以,德壽宮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建築構件、瓷片。
建築構件,比如磚塊、瓦片、瓦當,還有屋脊上的脊獸等等。瓷片,完整的幾乎沒有,都是生活用具,比如碗、盤子、瓶子等壞了的碎片,主要是龍泉窯,也有少量北方定窯、本土越窯、天目窯、朝鮮高麗青瓷等。
德壽宮的考古發掘記錄
1984年
在望仙橋至新宮橋之間的中河東側,發現一條南宋時期的道路。道寬2米,砌築整齊,路基厚達0.4米,距中河約15米,可能與德壽宮遺址有關。
2001年9月至12月
對望江路北側地塊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德壽宮的東宮牆、南宮牆以及部分宮內建築遺蹟。
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
發現西宮牆、便門、水渠、水閘與水池、磚鋪路面、大型夯土臺基、水井等遺蹟。
2010年3月至7月
在地下兩三米處發掘出德壽宮遺址近1000平方米,發現了西宮牆,距中河僅20米,南北走向,還有一條為宮內園林引水的水渠,以及水閘、水池、水井等一系列遺蹟。
德壽宮南宮牆、東宮牆、西宮牆都已發現遺蹟,獨獨北宮牆的位置還沒能確定。
2017年5月至今,考古工作還未結束。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