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毒不會讓它們原來的宿主生病?

2020-12-23 生物谷

2020年4月7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大多數專家認為,導致全球70000多人死亡、130多萬人患病的冠狀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病毒從蝙蝠"跳"到了另一個物種,比如穿山甲,然後又"跳"到了人類。為什麼這種病毒沒有讓蝙蝠或穿山甲生病?事實證明,病毒是複雜的,有時還是致命的。


1、這種新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有何不同?


冠狀病毒科包含大約39種不同的冠狀病毒。在這些病毒中,只有7種冠狀病毒被報導會感染人類並導致疾病。四種冠狀病毒引起與普通感冒相似的輕微症狀,但三種冠狀病毒會引起嚴重和可能致命的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現在的SARS-CoV-2,它是目前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罪魁禍首。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SARS-CoV-2是引起SARS的冠狀病毒的近親,在基因組成上有79%的相似性。這兩種病毒雖然相似,但並不相同,其疾病表現也不同。SARS於2003年2月底在中國得到確認。全球共有8098人感染非典型肺炎,774人死亡,死亡率為10%。


MERS-CoV最早於2012年9月在沙烏地阿拉伯被發現。全球MERS-CoV共導致2494例MERS病例和858例死亡,死亡率為37%。


現在的SARS-CoV-2的流行以及感染率和死亡率似乎與SARS-CoV和MERS-CoV不同。截至3月20日,美國共有14250例COVID-19病例,其中205例死亡。看起來SARS-CoV2比其他兩種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要低,但是它的傳染性更強。


2、COVID-19大流行是什麼意思?


像"非典"這樣的侵襲性疾病會引發流行病--在一個地區新發病例的數量會迅速增加。有效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減少了新感染患者的數量,直到這些侵襲性疾病得到控制。而地方性疾病則是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不斷發生的。地方性疾病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瘧疾,它經常出現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


有效的監測方法和以證據為基礎的當地公共衛生措施相結合,控制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國際監測系統提醒當局注意一種新疾病的出現,幫助為旅客、航空公司和機組人員提供指導。它還啟動了一項防止疾病傳播的全球應對措施,並幫助當地公共衛生部門識別和隔離受感染的人。這種綜合反應有效地防止了SARS的流行。到2003年7月,即疫情爆發4個月後,SARS的人際傳播已停止。


3、這些病毒是如何傳染給人類的?


大多數影響人類的新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的,這意味著它們起源於野生動物(主要是哺乳動物),然後傳播給人類。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有更多的人畜共患病毒。這些病毒可能在蝙蝠中引起輕微症狀或無症狀。人和動物與蝙蝠(或它們的尿液、糞便或唾液)相互作用可能會感染這些人畜共患病毒,然後傳播給其他動物或人。


捕獲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食物或醫療用途,會使像蝙蝠這樣的野生動物與其他動物和人密切接觸。這就是前兩次冠狀病毒爆發的情況。在2003年的爆發中,SARS冠狀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作為食品在市場上出售的果子狸身上,然後又從果子狸傳播到人身上。在MERS疫情中,MERS冠狀病毒從蝙蝠傳染給駱駝,再從駱駝傳染給人類。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4、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病毒而生病?


蝙蝠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動物。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科學家們將與飛行相關的基因變化與蝙蝠免疫系統的有益改變聯繫起來。例如,蝙蝠的免疫系統可以對抗病毒感染,但不會對病毒做出過度反應,從而防止蝙蝠因攜帶大量病毒而生病。


5、有機體如何與病毒達成"休戰"?


病毒感染動物的後果取決於兩個一般因素:第一是病毒株的強度或毒性;第二是受感染動物免疫防禦的有效性。最初,病毒對動物可能是高度致命的。迅速殺死宿主對病毒沒有好處,因為它限制了病毒向其他動物傳播的能力。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的毒性會減弱。另一方面,對病毒敏感的動物很快死亡,而對病毒有

遺傳

抗性的動物存活下來,並將這種抗性傳給後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事件的組合導致了一種平衡,動物的免疫系統能夠控制病毒感染而不完全根除它。在人類皰疹感染的疾病中,就能觀察到這種平衡。(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致命病毒會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生病,為什麼作為自然宿主的蝙蝠卻安然無恙呢?此前,有中國科學家認為,蝙蝠自身不會因感染致命病毒而生病是因為病毒體內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此前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蝙蝠體內一個被稱為「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幹擾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剛好能夠抵禦疾病,卻不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
  • 為什麼說蝙蝠是病毒的最好宿主
    為什麼說蝙蝠是病毒的最好宿主 2020-02-12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殺死宿主嗎?
    病毒和細菌病毒和細菌的個體都非常的微小,我們用人類的眼睛是難以直接去發現病毒或者細菌的存在的。感染病毒和細菌都很有可能讓生物體生病或出現異常,除此之外,它們有著天差地別的關係。是否是生物?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認為細菌是一種生物,儘管它是最為簡單的一種生物,但是它具有所有生命的基本結構,無論是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它們都是真真實實的生命。但是病毒就讓人感覺很困擾了,病毒的結構比最簡單的細菌還簡單,甚至可以說病毒是不具有任何細胞結構的,它只是一團遺傳物質,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者RNA)。所以病毒是一種生物嗎?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全書實際上討論的是世界上各個文明為什麼發展如此有差異。在作者的書中,認為文明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書中提到了農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業社會給予了人類更多的裹腹的可能,讓更多的閒人出現,去進而從事上層建築的工作。
  • 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殺死宿主還是和宿主共生?
    人類把人家的生存空間擠佔(捕食野生動物)了,病毒只能同歸於盡。 太強了,宿主就死完了,太弱了就被宿主殺完了,所以只有那些剛好能平衡的病毒留下來了,所以隨著科技的進步,人的能力變得強大,相應的,超級病毒可能會最終出現。
  • 從病毒進化角度看,「群體免疫」靠譜嗎?
    既然病毒不想傷害宿主,那為什麼會導致宿主生病呢?實際上這是「自私的基因」作祟。每種生物的基因都希望自身永久延續,宿主不想把能量白給病毒用,更不能容忍病毒在細胞內增殖,就動用免疫系統對付病毒了,最常見的就是炎症。而病毒為了確保自己能安全借宿,也會表達一些毒蛋白對付宿主,使免疫機制不能正常運行,直至細胞裂解、凋亡。
  • 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宿主或不唯一
    (原標題:華南農大: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宿主或不唯一)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 北京三文魚案板發現病毒,病毒的中間宿主是誰?或來源於冰川!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來得太突然,它的蔓延速度實在太快,因此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為了儘快消滅這個病毒,人類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關於這個病毒的中間宿主究竟是誰,也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曾經科學家認為蝙蝠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但是這只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那麼中間宿主究竟是誰?
  • Cell丨痘病毒如何「聰明」逃避宿主「追殺」?
    自然界中有成千上萬種病毒,它們雖然沒有自己獨立的生命系統,但都有完備的策略來應對自己複製所需的細胞過程,同時阻止宿主的抗病毒反應,使自己存活於這個世界。在病毒侵染宿主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存除了利用宿主代謝調節劑之外,還必須與免疫傳感器的武器不屑鬥爭!。所以所謂的「溶質感應(Cytosolic Sensing)」即與宿主細胞中的免疫防禦系統之間的「戰爭」!由於所有的病毒都必須從RNA翻譯到蛋白質執行功能,所以所有病毒都必須躲避RNA感應器,但DNA病毒則還需面臨DNA傳感途徑的額外障礙。
  • 穿山甲被指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比蛇可信,是非法交易量最大的哺乳...
    賴可 邊策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穿山甲,剛被「指認」為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實際上,在國內常見的中華穿山甲的宏基因組中,研究團隊並沒有檢測出與病毒基因組高度匹配的序列,公眾不必過分擔心。為什麼可能是穿山甲?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2019-nCoV最初來自蝙蝠。但是這次疫情爆發在冬季,而蝙蝠在冬季休眠,不太可能傳染給人類。因此科學家推斷,病毒從蝙蝠到人之間可能還存在一個或者多個中間宿主。
  • 約6500萬年的適應性進化讓蝙蝠成為很好的動物宿主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的病毒很多。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的亨德拉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的尼帕病毒和Tioman病毒,以及後來的SARS、MERS、新型冠狀病毒等等不一而足。
  • 美杜莎病毒把宿主變成石頭,如果人類與它接觸,會有什麼下場
    據美國趣味科學報導稱,日本在一處溫泉的泥水中提取到了一種新型病毒,它擁有美杜莎一樣的可怕實力,可以促使宿主阿米巴原蟲長出一層厚厚的「外殼」。儘管美杜莎病毒的長相併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布滿扭動的蛇,但這種病毒的外形和一般病毒的長相大相逕庭,它的表面擁有它有2600多個球面尖刺,由此科學家決定將其歸類為一個病毒家族:美杜莎病毒。美杜莎病毒屬於典型的DNA病毒,但阿米巴變形蟲和它「對上眼」之後,其表面就會形成一層堅硬的石質外殼。
  • 專家盤點:「超級病毒」為何多源於蝙蝠?
    「2012年,很多人問我SARS會不會回來?我的答案是,肯定會,但不知道是同一個病毒還是類似的病毒。2013年,又有人問我是否會暴發大規模傳染病,我說幾乎可以肯定,未來10年內會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烈性病毒出現。」
  • 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了解致使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的SARS-CoV-2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對其控制和治療非常重要。大多數專家認為,蝙蝠是天然的SARS-CoV-2宿主,但要讓這種病毒從蝙蝠傳染給人類,還需要一個中間宿主。此前,一項研究分析了SARS-CoV-2病毒的基因組,結果表明蛇是這種病毒的宿主,儘管目前已知的冠狀病毒只會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
  • 龜類被稱作「病毒倉庫」,或是新冠中間宿主
    對於這次新冠疫情究竟是如何傳播到人類身上的,雖然目前 還沒有一個明確地答案,不過,有觀點認為,很可能病毒的源頭仍然是在蝙蝠的身上,此後,蝙蝠將病毒傳給了野生動物,又在野生動物之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傳播,其中蛇、穿山甲、水貂等等,都有可能是中間宿主。
  • 為什麼農村的狗幾乎不會生病,它們真的會自己找藥吃嗎?
    到如今這個社會,很多的城市人也養狗了,把它們主要當作一種精神寄託和陪伴。不過在農村長大的土狗不像寵物狗那麼嬌貴,主人吃什麼它們就跟著吃什麼,或者是有什麼吃什麼。但是這些農村的土狗基本上都不會生病的,這是什麼原因呢?首先農村的狗天生體質好,土生土長的狗能很快適應環境,這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 值得警惕,醫學頂刊重磅論文,貓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沉默中間宿主
    重磅論文指向新冠病毒中間宿主2020年5月13日,世界頂級醫學期刊《NEJM》(影響因子高達70)刊發重磅論文《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Domestic Cats》,並且通過實驗,
  • 地球上萬物全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什麼?
    不過對於大自然人類可沒辦法徵服,因為早前的幾次生物大滅絕,都是由於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而病毒就是在自然環境下出現的一種」生物「。病毒在地球上可是說是無處不在,只要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它就會變得異常活躍,不過一般都是在搞破壞,甚至連人類被它搞得苦不堪言。不過地球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人類倒是面對病毒束手無策,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