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臺灣空軍舉行慶祝「幻影」2000—5戰機「已形成戰鬥力」的典禮,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空軍是世界上第一個換裝「幻影」2000—5戰機的部隊,臺灣也是亞洲首次使用「幻影」戰機的地區。
擁有600多架戰機發展遠程攻擊能力
臺灣空軍目前裝備有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反潛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約700餘架,戰鬥機是其核心主力裝備,目前裝備有4種型號:「幻影」2000—5、F—16A/B、IDF和F—5E/F,共計643架。「幻影」2000—5現有58架(已摔2架);F—16A/B共150架(現有146架),合作研製F—5E/F共308架,自行研製IDF共131架。臺空軍戰鬥機在整體上形成以「幻影」2000—5、F—16、IDF為主,F—5E/F為輔,高、中、低空搭配,具有一定空中攔截和對地(海)攻擊能力的空中力量。
目前臺軍主要從兩方面對不同戰機進行改進。一是發展機載武器裝備,增強空中攔截能力。臺軍已為F—16A/B戰鬥機訂購了AIM—120先進中距空空飛彈,使F—16A/B戰鬥機將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臺軍正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對「天劍2」空空飛彈進行改進,將其有效射程增加到92.6千米。二是研製隱身平臺和空地飛彈,增強遠程對地攻擊能力。一方面,對IDF戰鬥機進行隱身設計,另外,在「雄風2」飛彈的基礎上發展遠程空地飛彈,包括空射巡航飛彈(射程500千米)。
飛行部隊分為4級按照三線配置機場
臺灣空軍飛行部隊分為聯隊、大隊、中隊、分隊4級。在7個飛行聯隊中,有6個為戰鬥機聯隊,其中包括駐臺南、公館的第1、3聯隊(IDF),駐新竹的第2聯隊(「幻影」2000—5),駐嘉義、花蓮的第4、5聯隊(F—16),駐臺東的第7聯隊(F—5E)。駐桃園的桃園指揮部也相當於1個聯隊(F—5E、F—5E/F)。每個聯隊大約編制60餘架戰鬥機。
而臺灣機場遍布臺、澎、金、馬各島嶼,共有56個,其中空軍基地佔12個、國際機場2個和其他空、海、陸三軍及民用機場42個。此外,貫穿臺灣島南北的高速公路的某些地段也可供戰鬥機戰時起降使用。臺灣當局幾十年來一直按照三線配置建設機場,一線以澎湖列島的馬公機場為主要基地;二線機場由臺灣島西海岸呈月牙形配置的新竹、清泉崗、嘉義、桃園、屏東等基地構成;三線機場主要是東海岸地區的花蓮、臺東基地。臺灣空軍主要機場一般均能容納150—200架戰鬥機,二線機場防護和防空設施、裝備最好;油庫、彈藥庫、指揮所和通信設備等重要設施均建在地下或半地下,聯隊以上指揮機構都建有地下指揮所。嘉義和佳山機場已實現地下化和洞庫化。桃園機場是臺灣北部重要空軍基地,它位於臺北市以西29公裡處,該機場的東南15公裡處是桃園國際機場(又稱中正機場),這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航空港,平時起落民航機,戰時可作為臺灣空軍重要的作戰基地。清泉崗空軍機場是臺灣最大的空軍基地,位於臺中市西北15公裡處,距廈門市250多公裡。佳山機場是臺灣惟一的洞庫機場,在花蓮西北約8公裡處,庫內可容納200架飛機,距我福建莆田市約300公裡。馬公空軍機場是臺灣最重要的前線機場,距我廈門市185公裡。
外購戰機頻頻墜毀機動性能大大受限F—5E/F機載雷達無下視能力,對空搜索距離短且飛機攻擊火力弱,防護能力差。目前臺灣沒有裝備專門用於對地攻擊的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對地攻擊任務主要由F—16、IDF及F—5E戰鬥機完成。而F—16A/B的毛病不斷,目前已摔了4架,這對駕駛F—16的臺空軍飛行員造成了較大的心理陰影,這都使臺F—16的戰鬥力大打折扣,實戰中的效果可想而知。此外,F—16在高空高速飛行時機動性明顯下降,不利於執行高空攔截任務,也很難有效完成對地攻擊任務。IDF毛病比F—16更多,中高空性能差,作戰半徑小,只能近距空戰,出廠以來已造成了多名試飛員喪生。而法國賣給臺灣的這批「幻影」2000—5機艙內的一些傳感、顯示等設備根本就不合格,1999年已墜毀了2架。另外,由於臺灣島東西方向狹窄,只有130多公裡,一線與二線、三線機場僅相距60餘公裡和200餘公裡,二線機場距我福建海岸平均距離才有250多公裡,因此,臺灣三線機場配置的迴旋餘地很小,作戰時,戰機的機動性能大大受到限制,因此,臺叫囂的「空中優勢」只不過是給自己壯壯膽而已。
>>以往評論<<
0薦聞榜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