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德龍東強隊」、「下次一定隊」、「錘錘一定能行隊」……如此歡脫而跳躍的名字,也只有90末、00後的當代大學生們,能把它們用在一場正式而又緊張的知識和技術競賽中作為自己的參賽隊名。
這裡的競賽即是「華為中國大學生ICT大賽」,比賽雖是嚴肅而認真的,但從各大學生隊伍的花樣命名側面來看,他們為這場競賽帶入了富有創新和敢想敢做的鮮明個性。
事實上,這也是華為舉辦大學生ICT大賽想要的,不同於華為面向生態夥伴舉辦的精英賽去比拼在商業項目中的實戰和技術能力,面向大學生群體的ICT大賽,更看重他們的創新、腦洞、奇思妙想,以及是否能結合理論知識活學活用。
華為ICT大賽中的腦洞大開
在此次大賽中,華為搭建了參賽隊伍的創新平臺,例如在創新賽的作品組中,參賽者可利用華為物聯網雲平臺、華為AI雲服務等資源,結合華為物聯網開發套件,圍繞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進行設計開發具有創新性、現實應用價值的作品;在創意組中,參賽者可基於華為5G、雲、AI等ICT前沿技術,圍繞特定行業的用戶需求,設計具有創新性、可落地、有商業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
結果不負眾望,事實證明,只要給了富有朝氣與活力的大學生們一個平臺,他們終將帶來驚喜。
「玩展小板」,這是北京工業大學帶來的作品名稱,基於華為LiteOS作業系統,它將NFC等物聯網技術與傳統博物館行業結合,設計出一款博物館藏品標籤,讓展品「開口說話」,玩展小板創造出新的觀展模式。相較於紙質標籤,電子信息板可以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展品信息管理、信息更新更便捷,根據「小板」掃描次數,博物館更容易獲取展品人流量信息。
上海交通大學帶來了「端雲協同的智能駕駛實踐平臺」,綜合運用圖像增廣算法、Gmapping算法、AMCL定位算法等,只需要在華為雲端創建模型、導入模型、創建、部署,即可定製符合交通場景需求的技能,並部署到任意已註冊的端側設備運行。進而實現交通燈識別、小車限速以及解除限速、斑馬線識別與行人避障、車道線以及十字路口行駛、自動完成泊車等豐富的智能駕駛應用場景。
「三維人臉識別系統」,這是南方科技大學帶來的參賽作品,結合傳統2D人臉特徵提取與3D點雲特徵提取技術的人臉識別方法,使用2D特徵與3D特徵雙判據,實現高準確率高安全性的人臉識別系統。並利用2D+3D的高精度,打造出防攻擊的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同時具有實時通行數據上報並對闖入情況進行記錄與快速報警反饋,並實現基於物聯網的多設備聯動的功能。
這些富有創新並可落地的應用方案最終入圍了華為ICT大賽全球決賽名單,上海交通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的參賽隊伍在與國際院校團隊的比拼中,還分別獲得了華為ICT大賽2019-2020全球總決賽創新賽的特等獎和一等獎。
基於5G和物聯網技術的高山茶採集平臺、基於NB-IoT為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特製的智慧眼鏡、為ICU病房研製的智能監測機、大規模蔬菜種植監測系統、疫情監控車、智慧自習室管理系統、高速公路機電設備健康檢測系統等……學生們理論與實踐齊飛,創意共情懷一色,為本次ICT大賽帶來了一場產品有靈魂、技術有溫度、創意接地氣的盛宴。
華為ICT大賽:打造人才培養的平臺
說到這,也許不少人有疑問,歷時數月時間,華為為什麼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和投入去進行這一場ICT大賽?其實答案用四個字概況就是:人才培養。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古往今來,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尤其對於ICT技術這一處於快速創新的領域來說,只有不斷吸引人才加入進來,才是驅動這一行業蓬勃發展的動力。顯然,大學生代表了創新與發展的未來。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這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兩個月前訪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學校與部分科學家、學生代表座談的主題發言。此前,在7月底,任正非在復旦大學訪問時曾說:未來我們拼什麼,就是拼教育、拼人才。
所以,人才才是國家、社會發展的希望。未來十年,新ICT技術將被廣泛和深入地應用,成為智能世界的基石,人才則是驅動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引擎,為行業智能化和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直接貢獻。
以此也可以明了華為舉辦ICT大賽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華為希望通過ICT大賽,吸引更多ICT學院、政府組織、行業機構、培訓夥伴、行業企業參與其中,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展,助力高校ICT人才的培養、成長和就業。
今年是華為ICT大賽舉辦的第五屆,共吸引全球逾82個國家、2000多所院校,近15萬學生報名參賽,經過國家賽、區域賽層層選拔,最終來自39國的109支隊伍、共327名學生進入全球總決賽,參賽規模為歷年之最。在國內的華為中國大學生ICT大賽中,參賽人數更是逐年攀升,今年報名人數突破2萬人,覆蓋省市30個,參賽學校659所,參賽15000+人。所以,無論是面向國內還是國際,華為ICT大賽已經成為有巨大影響力的ICT人才培養的平臺。
構建良性ICT人才生態,助力ICT產業繁榮
華為ICT學院是舉辦ICT大賽的主角,其致力於打造面向全球的校企合作項目。面向全球在校大學生傳遞華為ICT技術與產品知識,鼓勵學生參加華為職業技術認證,華為ICT學院希望在全球範圍內為社會及ICT產業鏈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技術人才。
覆蓋90多個國家,目前華為ICT學院擁有1500多所合作院校、3000多名認證教師,每年培養學生超過6萬名,已構建起領先的ICT認證體系和良性的人才生態。在此過程中,華為也致力於做好人才標準的制定、人才聯盟的建設、人才價值的傳播,打造良性ICT人才生態,並希望到2024年累計為產業輸送100萬認證ICT人才。
毫無疑問,華為以及其努力打造的人才生態體系,已經成為整個ICT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
在ICT人才生態的打造過程中,普及數字技能,助力ICT產業繁榮,最終讓更多人從數字世界中獲益,也彰顯了應有的社會責任。
而回到今天的華為ICT大賽來說,也許很多作品方案並不容易落地,或離商業化之路還有距離,但現在的一切奇思妙想、腦洞大開,都將為鋪就明天的產業繁榮助力。
乘風破浪,聯接你我匯聚星光
乘風破浪,榮耀時刻如花綻放
乘風破浪,未來廣闊超越想像
乘風破浪,你我同行揚帆起航
華為ICT大賽,明年再次與您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