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和高新」的故事之南新莊的路
東方矽谷 合肥高新
人們對故鄉,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這種情感說不出道不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村民變成了新時代的高新人,親歷了高新區的成長和變化;他們是高新區的基層工作者,用貼心和溫暖服務這群高新人。說起他們與高新區的故事,是愛和責任的故事。
南新莊,位於大蜀山西麓。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副貧瘠小村莊的模樣,如今搖身一變為美好社區。袁家勇,土生土長的南新莊人,他創作寫出了《南新莊的路》這篇文章。對於南新莊的變化,他親歷並見證了。
1
「原先只在蜀山乾渠上有條蜿蜒的小石子路,連接著合六路,把十六個自然村連在一起,它是南新莊村連接外面世界的惟一一條道路。晴天時,塵土飛揚;雨天時,坑坑窪窪的路上布滿了積水和泥濘。這條路上堆滿了無奈和艱辛。1992 年的夏季,高新區政府從合六路到新莊,修建了一條長約5 裡的柏油路,路名叫井南大道。記得路開通的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從家裡趕來,再熱的天氣,也擋不住村民們熱情的腳步和激動的議論。看著剛修成的寬闊平坦的柏油大道通車了,村裡的老少爺們敲鑼打鼓,笑得合不攏嘴,從此告別走了幾輩子的泥濘土路。」
——《南新莊的路》袁家勇
這是《南新莊的路》裡一段描寫通路時的情景。一條路,改變的不僅僅是環境,而是打通了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有了這條路,南新莊村好像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此可以驕傲地飛向美好未來。」南新莊的變化肉眼可見。南新莊村變成了南新莊社區,村民告別了鄉村,住進了豪華的小區,過上了現代都市生活。
讓社區居民獲得幸福,這是王珊珊的責任。王珊珊是南新莊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小網格,大民生」。眼下,網格化管理已成為合肥各社區服務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
南新莊社區也將網格化管理做得越來越精細。作為網格員,走街入戶,是王珊珊的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城市的道路在暢通、「顏值」在提升,伴隨著的便是城市內涵品質的不斷豐厚,城市文明程度的持續提高。在高新區,在南新莊同樣如此。居民人文素養的逐漸提升,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幸福和快樂。
高新區注重自主創新,大力集聚了創新資源和高層次人才,那麼,居住環境舒適宜居,及生活工作便捷,便十分重要。在以往,這二者可能很難兼得,隨著城市規劃逐步趨於合理,高新區的快速發展和建設。融合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商業繁茂、文化氣息濃鬱的高新區,愈發顯現出了人居優質資源高層次的居住魅力。
王珊珊作為選手,參加了此次高新區朗讀者大賽。她朗讀的就是這篇《南新莊的路》。
王珊珊告訴記者,《南新莊的路》描寫出的不單是區域發展的歷程,居民感受到都市生活美好的心聲,其實也激勵身為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的她,更加要將社區工作做實做好。
社區是社會的縮影,文明社區是文明城市的細胞和基石。建設美好的人居環境,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科技的飛躍發展,這是高新區一直在為之努力和奮鬥的。小小的社區,承載也是每個人對於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
《南新莊的路》裡最後寫道:改革開放讓我們南新莊村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回憶往事,我心中無限感慨,剎那間,眼裡的淚水不自覺地湧了出來……
面對快速發展的高新區,也許,這也是每位高新人的感受。
【東方矽谷 合肥高新】融媒體團隊
高晨婧 湯偉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