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眾泰汽車艱難過冬,是繼續沉淪還是谷底反彈?
作者:龔進輝
對於成立17年的眾泰汽車(以下簡稱「眾泰」)來說,這個冬天格外寒冷,不是一般的寒冷。
11月27日,眾泰人力資源部宣布,眾泰研究總院全體員工自11月30日起開啟無限期放假模式,返崗時間另行通知。這意味著,眾泰研究總院已處於停工狀態。這還沒完,壞消息接踵而至,12月以來,眾泰連發兩則公告,更加讓外界為其前景捏一把冷汗。
公告內容顯示,眾泰汽車全資二級子公司眾泰新能源、眾泰汽車全資三級子公司杭州傑能動力有限公司、杭州益維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均被永康法院裁定破產清算;全資二級子公司浙江眾泰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重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泰第三季度報告中,眾泰在介紹募投項目時提到公司主要業務處於停產狀態,因此目前募投項目處於暫停狀態,而募投項目正是此次宣告破產清算的眾泰新能源。這代表眾泰十分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但悲哀的是,無論是暫停還是破產清算,都對眾泰新能源是個巨大打擊,開發項目停滯已成定局。
事實上,對於身處汽車製造業的眾泰來說,停產才是最大挑戰,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包括如何安置員工,如何處理與供應商、經銷商的關係等。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眾泰下屬各基地基本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合計生產汽車只有574輛。
比生產受阻更可怕的是銷量一落千丈。2017-2019年,眾泰銷量逐年下滑,且似乎剎不住車,分別為31萬輛、23萬輛和15.3萬輛。今年上半年更慘,銷量僅為少得可憐的1417輛。一直以來,眾泰給外界留下「山寨車」的印象,過度依賴山寨的背後,暴露出一個現實問題,即其缺少技術儲備。
據我觀察,眾泰產品走的是逆向開發路線,通過收購、模仿獲得整車生產能力,但缺少核心技術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從眾泰及其子品牌的一系列動向來看,其似乎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造車這件事,進入汽車行業更像是一場資本遊戲。
由於缺乏核心技術,眾泰無法適應中國車市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加上新能源補貼退坡,加速其邊緣化。整個2019年,眾泰一直處於沉寂狀態,未推出新車,也沒有進行國六排放標準的升級,導致多款車型在大部分地區無法銷售,銷量自然出現暴跌。
銷量上不去,使眾泰無法形成健康的現金流。久而久之,眾泰便陷入惡性循環:無錢造車造成銷量上不去,無車可賣不能貢獻可觀的收益,缺錢局面仍將持續,嚴重影響日常經營,導致一系列危機的集中爆發,把各相關利益方幾乎都得罪了個遍,已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員工方面,從2019年起,眾泰欠薪傳聞就未曾斷過,社保費用也未按時繳納。今年以來,疫情使本就不堪重負的眾泰更加雪上加霜,為了儘可能節省開支,眾泰湖南基地決定延長員工假期至2021年6月30日,並鼓勵員工主動離職。當員工大量離職或不在崗,眾泰內部組織正常運行都成問題。
供應商方面,眾泰拖欠供應商貨款,因拖欠核心供應商比克電池6.21億元貨款,去年8月被後者告上法庭,導致其被凍結4183萬元財產。同時,眾泰旗下君馬汽車破產倒閉,引發員工、經銷商集體維權,消費者也遭殃,車子出現問題後根本沒人管。
在疫情的衝擊之下,眾泰日子更加不好過,今年上半年業績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7.7億元,同比減少76.69%,歸屬於上市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0.34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2.9億元,同比下降256.08%,基本每股收益-0.51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14元。
這還沒完,接下來情況可能更糟。眾泰方面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9月公司淨利潤虧損16-12億元,同比下降110.53%-57.90%。這意味著,今年Q3,眾泰預計將虧損5.66-1.66億元。如今,隨著眾泰研究總院停工,寄予厚望的眾泰新能源破產清算,眾泰手中自救的籌碼越來越少,未來前景不容樂觀。
或許,2020年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冷冬,但對於眾泰來說已足夠寒冷,非常難熬。要知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0年全年中國汽車工業銷量降幅有望縮窄至5%以內,2021年將有望開始保持1.5%左右的增長速度,汽車市場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春天就要到來,但與四面楚歌的眾泰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放眼2021年,眾泰是繼續沉淪還是谷底反彈?我對其前景持悲觀態度,眾泰沒有未來,靠自救來扭轉頹勢的可能性為零。當然,時間終會給出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