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新語】朱元璋少年豪氣,是我們大家所不能做到的

2021-01-13 騰訊網

【史學新語】朱元璋少年豪氣,是我們大家所不能做到的

史學新語

朱元璋少年豪氣,是我們大家所不能做到的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他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

少年時

父親給他起名叫重八

他為地主放過牛

也討過飯

重八少年時

做了一件事

是我們大家做不了的

一次

重八和夥伴們把牛趕到了山上

瘋玩了半天

感覺餓了

大家七嘴八舌

有人說

不知道肉是什麼滋味

富人家有吃

我們卻未嘗過

重八突然提高了嗓門

不吃白不吃

便動手牽來了一頭小牛

幾個小夥伴見有人作主

又實在饞得難受

就一起捆了小牛

宰牛

剝皮

烤肉

把一頭小牛給吃光了

重八埋了皮骨

卻將牛尾巴插在石縫裡

回去告訴地主說

牛陷進石坑裡

只留尾巴露在外面

怎麼拔也拔不出來

看來

這頭牛兇多吉少了

地主當然不會相信

把重八毒打了一頓

重八死也不說還有誰誰誰

所有的事情

一人頂著

最後

地主把他趕出了門

後來

重八舉事

一直到他成就霸業

那些童年小夥伴

也成了他的死黨

如湯和

徐達

周德興等

都拼死創下了汗馬功勞

有人說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

在他少年時就決定了未來的前途

這話我相信

少年時長成的個性

是一輩子都難以改變的

我不相信

一個沒有自控力

沒有堅強的毅力的人

能夠有多大的出息

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若認同

教育小孩子

從少年時開始

碼字不易

謝謝鼓勵

相關焦點

  • 【大家風採】田餘慶:我手寫我心的史學大家
    田餘慶:我手寫我心的史學大家  12月25日凌晨6時09分,我國史學界的一顆巨星隕落了。著名魏晉南北朝歷史學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田餘慶先生因病在北京離世,享年90歲。
  • 史學天才少年,17歲出版兩本巨著無限未來,高考前卻選擇自殺
    這世界一直教我們如何去成功,卻沒有教我們面對失敗,接受平庸。而早在4年前,當人們驚訝於他的史學天賦之時,他卻選擇了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史學奇才」就是林嘉文,初高中時期就已出版了兩本幾十萬字的史學巨的天才少年,有機會成為史學專家的他為何要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 [北京日報客戶端]黃樸民:解讀和評價歷史人物,是史學研究的永恆主題
    解讀和評價歷史人物,是史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和永恆主題在歷史上,願意盡顯自己的身手,做成一番事情(且不論事情的善惡對錯),因而在歷史上留名(且不論是美名還是罵名)成為歷史人物的人可謂大有人在。桓溫所言「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道出了一些汲汲於在歷史上留名者的共同心聲。
  • 影視史學:親近公眾的史學新領域
    1988年,美國歷史學家海登·懷特撰寫了《書寫史學與影視史學》一文。在文章裡,他創造了一個新名詞:Historiophoty,意為以視覺影像和電影話語傳達歷史以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海登·懷特這一文章發表後迅即在美國本土引起激烈爭論,也迅速外傳。
  • 蘭克客觀主義史學與後現代主義史學的比較分析
    他們所記載的、所敘述的一些史實,應該是最可信的。然而第二手資料,有些是從別人的專著中轉述過來的相關文獻,有些是口口相傳,所以反映歷史事件的真實程度相對要低一些。因此,蘭克尤其重視原始檔案的收集和運用,例如法律條文、日記信件、會議記錄等。
  • ...史學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召開2020年度...
    他表示,想藉此機會向大家匯報兩方面情況。一是歷史理論所一年多來的建所進展情況,主要歸納為三方面:研究所框架已搭建完成,9個研究室業已組建;《史學理論研究》雜誌完成改刊,獲得學界好評;邊建所邊搞科研,包括承接中央和歷史研究院的交辦課題。二是他自己近來著重思考的三個問題:(一)如何開展新時代歷史理論研究。
  • 朱元璋的詩你讀過幾首?原來這些霸氣名句,都是出自朱元璋之口
    看到這首詩,想必大家或多或少會有些眼熟,沒錯,朱元璋的這首《詠菊》正是對黃巢《不第後賦菊》的仿寫,原詩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由此可見,朱元璋在寫作此詩時,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登基稱帝的野心。
  • 古代史學:優秀的——古代史學文化傳統(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古代史學:優秀的——古代史學文化傳統,從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來看.關於史家自身的修養問題,史家歷來都十分關注,他們在總結、評論前人的史學成果時,也同時就史家修養作了評論。
  • 建立國家以後,為何不能文武官員平等?朱元璋很有感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建國以後文武官員在封建時代不能平等呢?其實朱元璋給了我們答案,我們還真的應該反思一下。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應該是屠殺功臣最狠的一位君主,當年他帶著那些武將集團,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甚至還開創了漢人的奇蹟。但可惜的是剛剛一建立國家,他就開始把這些武將集團全部驅逐出去,甚至殺了個一乾二淨。
  • 史學大家布羅代爾的3部經典
    希望大家注意防護,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有人說,「如果設立諾貝爾史學獎的話,那麼獲獎的第一人必定是費爾南·布羅代爾。」 他是年鑑學派創始人之一,被譽為「史學大師」、「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史學家」。
  • 朱元璋目不知書卻酷愛寫詩,真的只是附庸風雅嗎
    又如唐末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他的《不第後賦菊》同樣豪氣沖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真不知道軟骨頭宋江是哪來的蜜汁自信寫出「敢笑黃巢不丈夫」的。 到了明代,開國之君朱元璋同樣熱愛詩文,並且留下了不少詩歌作品。
  • 「了卻君王天下事」,辛棄疾筆下多「豪氣」,他不是文藝青年嗎?
    比如我們熟悉的千古名句李煜所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全詞都在嘆惋失國之哀。蘇軾開啟了豪放詞派的先河,辛棄疾成為了其出色的後繼者。不僅是詞,辛棄疾的其它作品中也充滿了「豪氣」,那麼是什麼讓這個「文藝青年」充滿了豪氣呢?
  • 他16歲出書,被認為是史學奇才,高考前從高樓一躍而下,為何?
    著名歷史學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曾盛讚他為「解放以後最年輕的具有學術研究能力的作者」。然而,在周圍的人都對這個少年的未來抱以宏偉規劃時,他一躍而下,了結了這凡世間的一切過往。1998年在西安出生的林嘉文成長在文化世家中,母親和外公外婆皆是教師,父親在法律院校工作,在這一屋子的文化人的薰陶下,林嘉文從小就對學習和看書非常感興趣。
  • 史學天才少年林嘉文自殺,最後的話:請不要拿我借題發揮
    昨日突然傳來噩耗,林嘉文自殺身亡,這一天才少年的離去,讓人唏噓,他究竟是怎麼了?(本文經《華商報》授權轉載)「林嘉文去世了,遺憾。」24日凌晨,有網友發布微博稱,去年年底剛出版史學專著的18歲西安中學高三學生林嘉文去世。昨晚,華商報記者證實,林嘉文因抑鬱症跳樓自殺。
  • 瞿林東:與時代互動是史學發展的動力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歷史發生劇變,救亡圖存的時代精神孕育了《海國圖志》及一系列邊疆史地研究著作與外國史地研究著作,這是人們所熟悉的。 由此可知,史學從根本上說是時代孕育的。認識時代對於史學的影響,是認識中國史學最重要的環節。 史學滋養時代 從辯證觀點來看,一方面,時代孕育了史學;另一方面,時代所孕育的史學必定是時代所需要的,史學對時代有滋養作用。
  • 薛福成史學思想初探
    薛福成繼承了晚清桐城派史學經世的傳統,早在少年時就立志經世,「往在十二三歲時,強寇竊發嶺外,慨然欲為經世實學,以備國家一日之用。乃屏棄一切而專力於是。」[3]337綜觀薛福成的一生,都在主張向西方學習,實行改良,並身體力行,力圖挽救中國的危亡。他早期擔任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幕僚,協助二人辦理洋務,處理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處理「馬嘉理案」、抵制英人赫德為總海防司、定計平定朝鮮內戰等。
  • 4首豪氣逼人的詩詞,讀來熱血沸騰,千百年後魅力依舊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杜甫的詩以沉鬱頓挫聞名,但是也有一些充滿豪氣的篇章。比如這一首《後出塞》,體現了少年那種追求共鳴的自信豪氣,字裡行間都是青春勃發。詩歌開篇就說,男兒在世當封侯,意氣直上九重霄。
  • 迪麗熱巴的粉絲應援到底有多豪氣!
    此刻已經不能用充分來形容了,應該用「豪氣」,「場面龐大」來形容了。迪麗熱巴的粉絲應援不僅有豪氣、震撼的投放,而且還有很多的公益應援,還創了數個國內第一例。關於投放豪氣之一:北京機場線,迪麗熱巴專列地鐵,內外廣告全包,真的是名副其實真真切切的迪麗熱巴專屬列車,這也是國內藝人中第一例做到地鐵內外廣告全包,而且是在北京機場線。
  • 史上殺氣最重的詩,卻是文盲朱元璋寫的!比李白的十步殺一人還狂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經歷自然與眾不同。朱元璋出身貧寒,能夠成為開國之君,他的經歷和際遇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 正說朱元璋:一個小和尚的成王之路(上)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帶著匪氣、豪氣的一個人。雖說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存在276年的大明王朝,當了31年的洪武皇帝,享盡天下榮華富貴。但他本人出身是實在不好,正如題目所說,朱元璋在起初的時候,也只是一個小沙彌而已。為什麼是這樣一個小和尚最後終結了元末亂世呢?各位看官,我們先從元順帝至正四年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