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所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6家。隨著房企未來「成長」空間被收緊,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義。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

70%房企「踩線」

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按照設置標準,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33家,佔比35.48%;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27家,佔比29.03%;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4家,佔比15.0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19家,佔比20.43%。

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頭部房企包括中國恆大和融創中國,而在年中的業績會上,「降負債」也成為了兩大頭部企業的高頻詞彙。據恆大管理層透露,「力爭2020-2022年,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也就是說,未來三年恆大降負債總額將達到4500億元。

千億規模房企中,富力地產、中國奧園、泰禾集團等諸多房企皆處於紅色檔內,此外,還有類似弘陽地產這種近幾年追逐千億目標的房企;而在眾多紅色檔房企中,包括富力地產、泰禾集團等21家房企的淨負債率高於130%,亟須降負債以擺脫高危壓力。

眾房企主動「降檔」

為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包括恆大、融創、華潤等在內的多家房企均於年內實施了分拆上市動作。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年內共有15家物管企業成功上市,遠超於去年規模的12家,但整體表現卻與去年大相逕庭,即便是恆大物業,在上市首日亦出現了破發。

雖然物業上市不得意,但是在銷售端恆大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恆大集團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恆大累計合約銷售金額678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6.9%。據此測算,恆大提前完成全年銷售6500億元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恆大於年內解除了一場超千億的對賭「警報」,這也為其應對「三道紅線」奠定了基礎。

相較於頭部房企的「翻轉騰挪」,部分債務壓力過大的房企並沒有太多的施展空間,隨著融資窗口收緊,房企「瘦身」動作近期也越發頻繁。

11月9日,富力地產發布公告稱,擬將廣州富力國際空港綜合物流園內的物業作價63億元,其中70%權益以44.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黑石。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表示,項目轉讓可以起到儘快回籠資金的目的,緩解短期債務壓力。同時,剝離財務表現欠佳的資產,也有助於優化負債結構。

當「賣賣賣」無法自救,最終的道路唯有走向轉讓公司控股權。例如,年內京漢股份正式「賣身」中國奧園,企業名稱也於近期變更為「奧園美谷」,據說要進軍美麗健康產業。

此外,引入戰投也是眾房企降低負債的有效措施。今年9月,房地產市場上演兩起險資與房企的「聯姻」大戲,但最終招商蛇口引入平安失敗,陽光城成功牽手泰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三季度,陽光城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9.21%,淨負債率為108.35%,踩中兩條紅線。

負債「降檔」勢在必行,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大房企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效應,以價格來打動購房者,還可以利用自身的規模效應,開拓新的「輸血」渠道。但中小房企的選擇空間有限,對於它們來說,如何闖過生死線,仍不容樂觀。

「借新還舊」調整負債結構

整體來看,在融資「三道紅線」信號傳出後,壓縮發債規模成為共識,不過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開發商在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普遍面臨著高負債壓力。因此,目前雖有融資「三道紅線」壓頂,但眾房企還需慢慢解套,尤其是在短期償債壓力逼近的情況下,部分房企仍繼續融資,「借新還舊」調整長短期負債結構。

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雲祥表示,其實在「三道紅線」消息傳出後,政策效果已經有所顯現。

從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房企融資數據來看,在6月融資規模達到高位後,緊接著3個月房企融資規模持續下跌。到了10月,融資規模有小幅反彈,仍處於低位。直到11月,融資規模才出現了強勢反彈的情形,從結構上看,11月融資規模比重最大的分別是其他債權融資、公司債和境內銀行貸款。肖雲祥稱,其他債權融資方式融資規模增加來源於多元化融資方式,其中債權轉讓與應收帳款轉讓的規模與頻率有顯著提高,例如招商蛇口通過股加債融資41.4516億元,綠地香港通過股加債融資72.6億元。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預計可達12448億元,同比增長36%,房企償債壓力繼續攀升。雖然融資新規對未來房企整體發債增速將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按照近五年房企債券融資發行周期推算,預計未來房企債券融資到期債務壓力實現實質性下降仍需3-5年時間。

「房企短期內仍離不開發債需求,但發債融資的規模已然被壓減。」嚴躍進指出,目前頭部房企仍有發債融資的機會,但中小房企已經越來越難了,而且普遍發債利率偏高。因此,未來房企會選擇「節流」,相關費用支出以及拿地會越發謹慎。

中南建設CFO辛琦曾在年中業績會上表示,「三道紅線」是針對房企、金融機構雙管齊下的長效機制。限制負債增長規模,對於頭部房企來講,可能會更加穩定,但未來逆市飄紅、彎道超車的機會可能越來越難,打消部分房企狂飆突進的念想。

相關焦點

  • 質量安全紅線專項行動總結_2020年質量安全紅線專項行動總結資料...
    質量安全紅線專項行動總結專題為您提供質量安全紅線專項行動總結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質量安全紅線專項行動總結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三條紅線「擴圍,房企的苦日子來了!
    昨天(1月5日),一則消息被很多人遺漏,但影響不容小覷:近日央行、住建部召集重點房企舉行座談會,與會房企除了去年9月已參與融資新規試點房企,亦包括部分去年未參與試點的房企。知情人士稱,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有望擴圍。
  • 喆安視角|「三道紅線」下,房企何去何從?
    自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融資新規「三道紅線」正式出臺已過去一個月時間。這也表明,房地產企業以從上半年的寬鬆舒適區間再度跨進強監管領域。為減弱「斷流」對企業資金鍊造成的影響,多家房企展開了一場「自救」行動,包括線上售樓部以及直播賣房等花樣百出,甚至給出了限定時間內無理由退房的保障性條件。一向強勢的房企淪落到如此卑微的「求買房」,可見生存之艱難。面對房地產行業遭受的困境,今年3月份以來全國各地房地產寬鬆政策遍地開花。
  • 「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2020年下半年,以降低負債防範風險為目標的「三條紅線」調控政策的出臺更是在改變著地產行業的發展模式及格局。市場普遍預計,「三條紅線」政策標準於2021年1月1日起在全行業實施。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三條紅線」政策將促使行業格局相對固化,房企加槓桿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更少。
  • 「三道紅線」下,哪些房企的日子最難熬?
    具體的「三道紅線」為:紅線1:房企扣除預收款以後的淨資產負債率高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例小於1倍。這三條紅線的緊要程度,也從一到三,從輕到重依次排列。先來看第一條紅線:房企扣除預收款以後的淨資產負債率高於70%。由於房企合同負債佔總負債比重通常較大,所以剔除預收款項後,更能反映房企目前實際負債水平。當下多數房企存在著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過高的現象。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
  • 這個一線城市寫字樓「遇冷」;退市新規在途,這些房企危險了?
    資訊摘要 ●全國二手房交易金額達7.3萬億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新京報)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佔比35.48%;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27家,佔比29.03%;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4家,佔比15.0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19家,佔比20.43%
  • 「三條紅線」重壓 房企還有規模化的機會嗎
    估值流血的上市隨著「三條紅線」的出臺,對於很多負重前行的中小房企而言,如何在降負債與促增長之間尋求平衡,顯得尤為迫切。中小房企要實現「逆襲」,階段表現必為積極擴張與廣泛布局,但當前節點這一路徑面臨巨大壓力。年關將至,港交所還有多家涉房企業在排隊等待上市。
  • 「三條紅線」之下,房企應警惕「虛胖」
    來源: 中國經營報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對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制定三檔規則,即所謂的「三條紅線」: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
  • 「三道紅線」下中小房企融資「生死劫」
    監管部門提出的「三道紅線」,對於信用評級較高、負債水平低的龍頭房企影響不大;而對於尚處於高槓桿、企圖快速擴張的中小房企卻是當頭棒喝。《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三盛控股(02183.HK)、錦藝集團、三巽集團等中小房企先後與萬向信託達成合作。其中,錦藝集團旗下廣安子惠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子惠置業」)還涉及股權融資,萬向信託因此獲得了41%的股權。
  • 五道投資餘亮:「三道紅線」考驗房企內生力,精耕細作轉型成趨勢
    自8月央行確立重點房企資金監測以及「三道紅線」融資管理規則發布後,房地產行業金融監管趨於嚴格,房企的外部融資來源受到顯著限制,這讓資本屬性極強的房地產行業迎來了持續而強烈的變革。「三道紅線」劍指房企的負債率等核心指標,給房地產企業帶來更加直接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生態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投資者又該如何去看待未來房地產相關板塊的投資呢?
  • 三條紅線」下的房企眾生相:扎堆融資 抱團「保價」
    「作為頭部企業,無論是全國性的頭部企業,還是本土的龍頭企業,都要有擔當和責任去維護好現在相對已經比較脆弱的市場本身。」9月17日,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會長閉門會在鄭州召開,商會副會長、鄭州萬科總經理許沈波在會上表示。
  • 星空獨家︱永續債,房企繞過三道紅線的良藥?
    而這對於已被壓上三道紅線的房企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先來回顧下試點房企的三道紅線要求(星空財富|恆大危機背後的三道紅線,哪些房企最危險?) 一旦超出上述紅線,試點房企將無法通過有息負債進行新增融資,簡單的說就是現金流告急。這些試點房企有: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陽光城,基本囊括了國內房地產行業的頭部公司。
  • 槓桿率差10倍「三道紅線」下房企眾生相
    儘管傳了近一周的「三道紅線」 「地產債不能按照全額度發新還舊」等消息沒有最終落在紙面上,但8月20日,一場齊聚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交易商協會、多家房企的座談會,還是將劍指向了房企融資。
  • 三條紅線之下,房企表外負債何去何從?
    筆者按: 「三道紅線」新規施行後,很多房企的財務人員都倍感壓力,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的統計口徑尚算清晰,但表外負債的認定標準及統計口徑在操作方面仍舊存在較大的爭議,尤其是「實質重於形式」的認定原則以及自行申報的主動性問題。
  • 焦點丨「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之變
    8月20日,央行、住建部推出的針對重點房企的資金監管和融資管理規則被媒體披露,其中「三道紅線」的指標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房企融資的轉折點。儘管目前只是在部分重點房企中試點,但業界普遍預測在全行業鋪開是大概率事件。在政策的威懾下,開發商開始主動調整債務結構,通過加快銷售、減少拿地、變賣資產、尋求股權融資等方式主動降槓桿、降負債。
  • 2020年已近尾聲,三道紅線下掙扎的房企,2021是否面臨洗牌?
    恐怕只有真正參與的人才能道出一二,如今的「三道紅線」下,中國房地產面臨著轉型,而品質、服務、成本管控、現金流管理已經註定成為房企成敗生死的硬性指標。來劃重點,所謂三道紅線,是指1、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2、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
  • 降低增速、配股融資 TOP10房企備戰後「三道紅線」時代
    值得關注的是,在機構的統計數據中,這兩家房企均進入了前11月行業權益銷售額的前十之列,且基本面良好、財務相對穩健。世茂集團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裡跌去了13%,原因是該公司在最近一次的投資者會議中透露,中期的銷售額增速將調至10%以上,比市場預期的要保守,導致股價在短期內承壓。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主動「降檔」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所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6家。隨著房企未來「成長」空間被收緊,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義。
  • 「三道紅線」令表外債務亦無所遁形,房企融資遭腰斬後將何去何從?
    融資規模持續收縮時至今日,沒有哪家房企再會小看融資新規的威力。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發出的信號是,「三道紅線」實施後的房地產已成普通行業。在這一階段,房企和製造業一樣,將不再依靠槓桿,而是依靠全面競爭能力,適應環境變化,並繼續進化出新物種。行業的邏輯是逐漸推進的,但融資的變化是驟然而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