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近尾聲,三道紅線下掙扎的房企,2021是否面臨洗牌?

2020-12-15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海南品房閣

2020年已近尾聲,還有短短二十來天。這一年許多人許多事都稱得上是命運多舛,突如其來的疫情、經濟不確定性、進出口貿易全面受阻以及「三道紅線」等等的「黑天鵝」事件,讓所有相關產業、行業受到影響,加深所有人的思考。

如何在市場變化下,直面諸多不確定性的2021。

「三道紅線」

——多重施壓下的樓市命運,將迎接新一輪挑戰

今年簡直就是房企的災難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453家房房企破產。這似乎預示著房地產行業的又一次時代更迭。

過去的20年房地產經歷了什麼?恐怕只有真正參與的人才能道出一二,如今的「三道紅線」下,中國房地產面臨著轉型,而品質、服務、成本管控、現金流管理已經註定成為房企成敗生死的硬性指標。

來劃重點,所謂三道紅線,是指

1、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2、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

按照三道紅線,可以將房企分成紅橙黃綠四檔,每檔企業分別對應的有息負債增長標準是:

1、三項指標全部過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

2、兩項指標過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

3、一項指標過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超過10%;

4、全部達標,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超過15%。

面臨洗牌

——從『三高』進入『低成本、低回報、高周轉』時期

中經聯盟秘書長陳雲峰坦言,過去一年,商業辦公類型物業面臨嚴重困難,產業運營變得越來越重,同時上市房地產行業拿地和融資難度越發加大,合作拿地會進一步成為趨勢,包括通過產業形式勾地。

「三道紅線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拿地和融資難度越發加大,這也決定了整個房地產行業排名和競爭力的變化。」陳雲峰表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三條紅線的壓力下,現金流、企業管理和運營能力正變得愈發重要。

相關人士表明,房地產企業需要從三個方面要進行改變:「首先要迅速在兩、三年時間裡把高槓桿降低,把短債換成長債,把債性融資換成股性融資;其次,現金流管理價值凸顯出來,行業要從『三高』進入『低成本、低回報、高周轉』時期,所以現金流的的管理、回款是企業的重要命脈;第三,企業要進一步拓合作,把權益降下來,這也是近期很多企業正在做的方向,財技和業務需要相輔相成。」

反思自救

——在政策窗口期,融資難上加難,企業如何飲水自救

年初受疫情影響,工地停工、售樓處關門,房企去化艱難。開發商們一方面降價、打折、促銷、回款,一方面等著政府的救市政策,以期望能重新回到「正軌」,繼續融資擴大規模。

2020年以來,貨幣政策的確鬆動,三次降準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今年三季度,房企發債規模刷新歷史紀錄,境內外債券發行307次,融資規模約3247億元,同比增長14%。每家房企都想搶在政策窗口期內融資拿錢。

但是,在今年8月,住建部和央行明確提出地產行業的金融審核管理制度,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

「三道紅線」就像國家給房企上的緊箍咒,讓房企不得不人人自危,自我檢查。借新還舊的同時,把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控制在及格線以上。

三道紅線劃定之後,等於從源頭上限制了當前各級別房企的增長速度,以後的中小房企,想和2015年之後的融創中國一樣,藉助槓桿5年便躋身頂級陣營,基本是沒有可能了,動輒翻倍的負債規模增速已經成為歷史,以後各個陣營只能按部就班,積年累月去穩步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那些在產品力和拿地能力方面都沒有優勢的小企業,都可能面臨破產。

對於基本技術同質化嚴重的房地產開發行業來說,三道紅線等於加速了大魚吃大魚的時代進程。那些又大又強的龍頭房企,會是直接受益者,高度集中化時代正在全面展開。

2020年終結

——房企轉型困難重重

近兩年,碧桂園陸續將內部職能部門子公司化,如財務、法務部門獨立核算。以前的方式是區域公司投資買地,再由法務部門審核、招拍掛和投融資併購。

往往工作內容繁複,過程複雜。現在,子公司化後,工種劃分更細、業績可量化、薪酬標準也更合理。

房企要真正獲得管理紅利,房企要做的改革遠不止於此。

例如最重要的拿地環節,有多少地是當初盲目拿下,之後投資回報率低,區域總經理(總監)一輪崗,爛攤子就交給了下一任。

一塊地的投資考核能否跟人走,除了考察投資回報率,能否進一步考察開發項目的集團資金佔有率、資金的盈利效率?據說已經有頭部企業開始設定新的投資考核標準。

房企轉型自救不是一蹴而就,但細節與方法很重要,留給房企的時間不多了,2020即將結束。

2021年,除了繼續降槓桿,挖掘管理紅利將佔用地產商們更多時間。

相關焦點

  • 喆安視角|「三道紅線」下,房企何去何從?
    自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融資新規「三道紅線」正式出臺已過去一個月時間。這也表明,房地產企業以從上半年的寬鬆舒適區間再度跨進強監管領域。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道,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道,增速不得超過 10%;一道未中,不得超過15%。這一以有息負債為核心、從房企融資端進行管理調控的規則,成為今年房企生存環境轉換的分水嶺。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
  • 「三道紅線」下,哪些房企的日子最難熬?
    目前地產圈關注度最高的話題,莫過於「三道紅線」。「三道紅線」這條新規現已是板上釘釘。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近日,銀行限制開發商融資的「三條紅線」正式出街,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行業全面推行。但是這三道明確的紅線標準,堪稱加強版的「房住不炒」,一招釜底抽薪打的房企措手不及。
  • 「三道紅線」下中小房企融資「生死劫」
    本報記者 郭陽琛 劉頌輝上海報導剛剛過去的2020年,房地產融資環境呈先松後緊的態勢。監管部門提出的「三道紅線」,對於信用評級較高、負債水平低的龍頭房企影響不大;而對於尚處於高槓桿、企圖快速擴張的中小房企卻是當頭棒喝。
  • 槓桿率差10倍「三道紅線」下房企眾生相
    儘管傳了近一周的「三道紅線」 「地產債不能按照全額度發新還舊」等消息沒有最終落在紙面上,但8月20日,一場齊聚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交易商協會、多家房企的座談會,還是將劍指向了房企融資。
  • 「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合計458次,其中11月單月累計調控次數為33次。業內分析認為,未來樓市調控力度仍難以放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將是調控主基調。2020年下半年,以降低負債防範風險為目標的「三條紅線」調控政策的出臺更是在改變著地產行業的發展模式及格局。市場普遍預計,「三條紅線」政策標準於2021年1月1日起在全行業實施。
  • 五道投資餘亮:「三道紅線」考驗房企內生力,精耕細作轉型成趨勢
    自8月央行確立重點房企資金監測以及「三道紅線」融資管理規則發布後,房地產行業金融監管趨於嚴格,房企的外部融資來源受到顯著限制,這讓資本屬性極強的房地產行業迎來了持續而強烈的變革。「三道紅線」劍指房企的負債率等核心指標,給房地產企業帶來更加直接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生態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投資者又該如何去看待未來房地產相關板塊的投資呢?
  • 星空獨家︱永續債,房企繞過三道紅線的良藥?
    而這對於已被壓上三道紅線的房企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先來回顧下試點房企的三道紅線要求(星空財富|恆大危機背後的三道紅線,哪些房企最危險?) 02 房企、永續債和三道紅線 從永續債餘額排名前五位的行業情況來看,工業、公用事業、材料、能源、房地產分列其中,且合計規模佔比超過90%,集中度相當高。
  • 三條紅線之下,房企表外負債何去何從?
    「三道紅線」對房企表外負債的界定 監管部門在2020年10月下發了三張監測表(詳見下述附表),這些監測表涵蓋了「三道紅線」的監測指標,其中下述表3還要求房企填寫參股未並表住宅地產項目、明股實債融資、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產品融資以及其他表外有息負債等數據 。
  • 焦點丨「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之變
    8月20日,央行、住建部推出的針對重點房企的資金監管和融資管理規則被媒體披露,其中「三道紅線」的指標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房企融資的轉折點。儘管目前只是在部分重點房企中試點,但業界普遍預測在全行業鋪開是大概率事件。在政策的威懾下,開發商開始主動調整債務結構,通過加快銷售、減少拿地、變賣資產、尋求股權融資等方式主動降槓桿、降負債。
  • 降低增速、配股融資 TOP10房企備戰後「三道紅線」時代
    但世茂集團並不認為這個增速保守,該公司表示,宏觀環境及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重大,作為房企更需要精準預判行業之變,貼合市場求發展。在「三道紅線」限制開發商土儲能力的背景下,10%以上的銷售增速已經可以確保其穩居在TOP1O隊列中。
  • 地產江湖風捲雲湧,三道紅線下各大「門派」興衰百態
    按照這一標準,就目前百強中61家上市房企,有近80%,共計48家企業命中了一條以上紅線,如果規則全面執行,「三道紅線」實施之日必將成為房地產行業開啟全新時代的一扇「巨變之門」。房地產行業大洗牌,無可避免。
  • 2020年重慶房企銷售排行榜出爐!
    導語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行業持續處於高壓期,中央層面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根本定位,樓市調控基調從去年三季度的偏緊,到四季度放鬆,延續到今年上半年的降息降準、貨幣寬鬆,直到今年三季度住建部、央行舉行12家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明確提出「三道紅線」,倒逼房企去槓桿,降負債,房企融資環境整體趨緊
  • 「三條紅線「擴圍,房企的苦日子來了!
    12021剛開年,房地產市場再次傳來重磅消息。昨天(1月5日),一則消息被很多人遺漏,但影響不容小覷:近日央行、住建部召集重點房企舉行座談會,與會房企除了去年9月已參與融資新規試點房企,亦包括部分去年未參與試點的房企。知情人士稱,融資「三條紅線」試點有望擴圍。
  • 「三道紅線」疊加銀行新規 地產融資為何還能這麼火
    在2020年底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落地,以及元旦後「三道紅線」的試點企業即將擴容等外部消息刺激之下,2021年開年,房企在債市展開「搶跑」。 在2020年底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落地,以及元旦後「三道紅線」的試點企業即將擴容等外部消息刺激之下,2021年開年,房企在債市展開「搶跑」。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截至10日,已有近30家房企發行債券,據測算,境內外債券發行規模已達550億元。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70%房企「踩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
  • 2021年,房企拿地和前融有哪些策略?
    三、開發商2021年的拿地策略2020年的新冠疫情導致的市場洗牌加速了行業的集中度變化進程,從市場的情況來看,樓市的區域分化更加明顯,一二線城市及其他核心城市的地價、房價越來越高,三四五線城市的下行壓力卻在逐步加大;另外地產企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拿地、融資所涉資源越來越向頭部或實力型房企靠攏,中小房企面臨的生存和競爭壓力與日俱增。
  • 「三條紅線」之下,房企應警惕「虛胖」
    來源: 中國經營報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對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制定三檔規則,即所謂的「三條紅線」: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
  • 三道紅線成最大變量,房企強力控負債總量,優債務結構
    本期摘要 融資的三道紅線嚴重製約了房企的融資規劃,為何有些房企能夠在保持穩健成長的同時依舊維持了健康穩健的財務結構,在其他同行想方設法控負債、降槓桿的同時,能夠反其道行之,加大對槓桿的利用?
  • 業績光環褪去:中小房企頻繁更換職業經理人,背後的困境與變局
    2020年-2021年的年關,房企挺難。2020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融資三道紅線與房地產信貸端的「三道紅線」相繼出臺,行業高周轉模式在去槓桿背景下驟然生變。一個信號是:年關將至,職業經理人離職潮湧,且集中於中小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