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增速、配股融資 TOP10房企備戰後「三道紅線」時代

2020-12-22 澎湃新聞

在行業增長空間受限的前提下,企業採取更為保守、穩妥的發展策略並不令人意外。

中房報記者 曾冬梅 丨廣州報導

12月,地產股的開局不太理想,截至12月8日,同花順房地產開發指數已經連跌了四天。從消息面上看,近期對資本市場情緒影響較大的事件包括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960.HK 以下簡稱「龍湖集團」)高位配股以及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813.HK 以下簡稱「世茂集團」)調低未來增長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在機構的統計數據中,這兩家房企均進入了前11月行業權益銷售額的前十之列,且基本面良好、財務相對穩健。世茂集團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裡跌去了13%,原因是該公司在最近一次的投資者會議中透露,中期的銷售額增速將調至10%以上,比市場預期的要保守,導致股價在短期內承壓。

但世茂集團並不認為這個增速保守,該公司表示,宏觀環境及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重大,作為房企更需要精準預判行業之變,貼合市場求發展。在「三道紅線」限制開發商土儲能力的背景下,10%以上的銷售增速已經可以確保其穩居在TOP1O隊列中。

同樣的,高位配股融資向來被資本市場視為利空,但龍湖集團認為,籌集更多資金將有助於加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在後「三道紅線」時代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這符合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此前忝列「綠檔」,仍應「朝乾夕惕」的表態。

企業並沒有高估融資新規的影響,不少機構也認為這是影響2020年及之後行業的核心變量,中信建投預計2021年行業的有息負債增速僅可支撐全行業銷售金額2.6%-7.2%的增長。

「三道紅線是改變行業遊戲規則和格局的重要變量,我們有可能會調低對所有房企的增長預期。」某國際投行分析師表示,在行業增長空間受限的前提下,企業採取更為保守、穩妥的發展策略並不令人意外。

高位配股、降低增速與股價波動

12月8日,地產股延續了低迷走勢,同花順房地產開發指數下跌0.25%,從12月3日開始,這一指數已經連跌了四天。內房股也在回吐11月積累的漲幅,其中,近期股價下滑幅度較大的包括龍湖集團、世茂集團等。

龍湖集團在12月2日錄得了將近12%的跌幅,因為在當天,該公司宣布將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1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47.00港元,較上日收市價50.80港元折讓約7.48%。這個配售方案的特別之處在於,吳亞軍家族向投資人配售1億股老股後,以同樣的配售價認購5000萬股新股,因此持股比例由43.91%降至42.72%。而龍湖集團融得23.50億港元的同時,吳亞軍家族也得以套現同樣數額的資金。

不得不說,龍湖集團選擇的配股時機很好,50.8港元幾乎是其上市以來的股價最高點。上市公司在高點配股無可厚非,但這很容易被投資者理解為大股東不看好未來股價走勢的利空信號。「對於估值的預期肯定有已經到階段性頂部的意思,對市場情緒多少是有影響的,不過,即便現在股價跌下來,龍湖的PE也還有12倍多,是很多內房股的2倍甚至以上。」香港一位投資者如此認為。

世茂集團的股價調整壓力是來自於一次投資者會議所透露的信息。在12月初的那次會議上,世茂集團的管理層重新調整了中期的發展規劃,將合同銷售增長目標範圍從20%-30%,下調到增長10%以上。這個增長指引明顯是令市場意外的,過去三年,該公司錄得的銷售額增長率分別達到了48%、75%和48%。在今年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還表示,未來四年將銷售增幅調整為20%-30%,每年權益後股東應佔核心利潤增速保持20%以上。今年前11個月,該公司的合約銷售額同比增幅也達到了15%。

「市場之前給的保守預期是未來銷售額能達到15%的增幅,沒想到管理層給的是10%。」一位參加了會議的投資機構表示。

機構的報告陸續發布,傑富瑞將世茂集團2020年至2022年的財年盈利預測下調3%至14%,考慮到合同銷售增長放緩及降低目標,中信裡昂同樣調低了世茂集團未來兩年的盈利預測和目標價。資本市場的反應也很直接,12月4日當天,世茂集團股價下跌10.4%。

房地產告別彎道超車時代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基本面來看,龍湖集團與世茂集團已屬內房股中的佼佼者,「三道紅線」中,龍湖集團一條都沒有踩,世茂集團也僅有一項超標。資本市場的過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部分投資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增長前景還是有著過高的預期。這使得世茂集團不得不在12月5日又開了一次電話會議,強調10%以上的增長僅適用於2021年,並且是基於保守假設。

穩定投資者情緒固然重要,但對形勢保持敏銳而清醒的判斷,對房企來說,更是不可或缺。在解釋增速放緩的說辭中,世茂集團認為,強勁的購房需求可能還會持續,但發展商的新借貸上限,限制了土地儲備能力。因此,在這樣的階段,公司更適合專注於高質量增長,而不是快速擴張。在該公司看來,10%以上的增速已經是「高於同行表現」的目標了,還可能領跑TOP1O頭部房企的平均增速。

中信建投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對地產行業的規模增速也給出了較低的預期。據該機構測算,假設全行業受「三道紅線」新規影響,2021年行業有息負債增速將落於3.4%-6.1%區間,可支撐全行業銷售金額2.6%-7.2%的增長。從結構上看,未來行業格局基本已經確定,彎道超車的時代已經結束,行業將進入平穩低速發展期。

既然藉助槓桿實現規模及排位大幅躍升的可能性已不存在,那麼房企們能迎合市場的,就只有提升經營質量這個指標了。吳亞軍向來是個風險厭惡者,她曾經形容「債務如酒」,「喝時一時爽,吐時翻肚腸」。因此,龍湖集團始終認為配售及認購股票是籌集更多資金的最有效方法。吳亞軍也沒有因為龍湖集團處於安全的「綠檔」而沾沾自喜,提出下一步要進一步堅持自律,做好穩健發展的準備。所以,龍湖集團說這次的配股是未雨綢繆,為了加強財務狀況、賦予業務端更大的戰略餘量,也不是無的放矢。

為了在後「三道紅線」時代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綠檔」的龍湖集團在「高築牆、廣積糧」,「黃檔」的世茂集團則開始在加法與減法之間做取捨。有機構透露,該公司今年減少了100億元-200億元的貨量,雖然最終實現的銷售會比市場預期的略低,但也減輕了利潤率面臨的壓力。投資端也在做減法,世茂集團的管理層對投資者表示,過去數月很多公開拍賣土地的毛利率都無法符合公司的投資要求,所以第三季度以來,公司在土地儲備方面變得更為審慎。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房地產融資政策趨向收緊,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各融資渠道分項收緊到總量把控,其重點是控制房企有息負債增速。銀行借款、債券、非標等融資渠道持續收窄,房企現金流不得不更多依賴銷售回款。銷售回款與房價關係如何?「三道紅線」所隱含的有息負債整體增速上限是多少?「三道紅線」下房企現金流壓力如何?銀行借款、債券、非標各融資渠道到期償還壓力又會怎樣?
  • 「三道紅線」令表外債務亦無所遁形,房企融資遭腰斬後將何去何從?
    融資規模持續收縮時至今日,沒有哪家房企再會小看融資新規的威力。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發出的信號是,「三道紅線」實施後的房地產已成普通行業。在這一階段,房企和製造業一樣,將不再依靠槓桿,而是依靠全面競爭能力,適應環境變化,並繼續進化出新物種。行業的邏輯是逐漸推進的,但融資的變化是驟然而至的。
  • 資色·深度丨「三道紅線」效果顯現:融資增速明顯回落,股權融資...
    被認為是會改變房地產行業遊戲規則的「三道紅線」新規已發布3月有餘,新規帶來的影響初步顯現,最直接的結果是房企融資規模顯著減少,尤其信用債融資增速和銀行貸款增速均呈現下滑。
  • 「三道紅線」下,哪些房企的日子最難熬?
    目前地產圈關注度最高的話題,莫過於「三道紅線」。「三道紅線」這條新規現已是板上釘釘。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近日,銀行限制開發商融資的「三條紅線」正式出街,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行業全面推行。01 深扒「三道紅線」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監管部門第一次明確了房企舉債的標準。以往收緊房企融資的政策,大部分都是較模糊化的,或多或少讓房企有漏洞可鑽。
  • 喆安視角|「三道紅線」下,房企何去何從?
    自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融資新規「三道紅線」正式出臺已過去一個月時間。這也表明,房地產企業以從上半年的寬鬆舒適區間再度跨進強監管領域。2「三道紅線」出臺,房企從「活過來」到「活下去」「三道紅線」簡言之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焦點丨「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之變
    8月20日,央行、住建部推出的針對重點房企的資金監管和融資管理規則被媒體披露,其中「三道紅線」的指標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房企融資的轉折點。儘管目前只是在部分重點房企中試點,但業界普遍預測在全行業鋪開是大概率事件。在政策的威懾下,開發商開始主動調整債務結構,通過加快銷售、減少拿地、變賣資產、尋求股權融資等方式主動降槓桿、降負債。
  • 槓桿率差10倍「三道紅線」下房企眾生相
    儘管傳了近一周的「三道紅線」 「地產債不能按照全額度發新還舊」等消息沒有最終落在紙面上,但8月20日,一場齊聚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交易商協會、多家房企的座談會,還是將劍指向了房企融資。
  • 2020年已近尾聲,三道紅線下掙扎的房企,2021是否面臨洗牌?
    「三道紅線」——多重施壓下的樓市命運,將迎接新一輪挑戰今年簡直就是房企的災難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453家房房企破產。這似乎預示著房地產行業的又一次時代更迭。過去的20年房地產經歷了什麼?恐怕只有真正參與的人才能道出一二,如今的「三道紅線」下,中國房地產面臨著轉型,而品質、服務、成本管控、現金流管理已經註定成為房企成敗生死的硬性指標。
  • 「三道紅線」下中小房企融資「生死劫」
    本報記者 郭陽琛 劉頌輝上海報導剛剛過去的2020年,房地產融資環境呈先松後緊的態勢。監管部門提出的「三道紅線」,對於信用評級較高、負債水平低的龍頭房企影響不大;而對於尚處於高槓桿、企圖快速擴張的中小房企卻是當頭棒喝。
  • 五道投資餘亮:「三道紅線」考驗房企內生力,精耕細作轉型成趨勢
    自8月央行確立重點房企資金監測以及「三道紅線」融資管理規則發布後,房地產行業金融監管趨於嚴格,房企的外部融資來源受到顯著限制,這讓資本屬性極強的房地產行業迎來了持續而強烈的變革。「三道紅線」劍指房企的負債率等核心指標,給房地產企業帶來更加直接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生態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投資者又該如何去看待未來房地產相關板塊的投資呢?
  • 「三道紅線」維穩房地產市場!購房者機會來了?
    這「三道紅線」是針對房企當今高負債率而制定的,是監管部門第一次明確了房企舉債的標準。以往收緊房企融資,都是模糊化的,也是有漏洞可鑽的;但是有了這三道明確的紅線標準,漏洞幾乎被徹底堵上。目的是限制高負債率房企融資,逼迫房企降低負債率。
  • 棚改退潮後,房價增速可能放緩,房企融資壓力不小
    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兼院長連平在「三條紅線」下評估了房地產公司的融資壓力。連平分析道,在棚改退潮的大背景下,加之政府堅持下的「房住不炒」政策,房價增速可能繼續放緩。尤其是三四線房價將進一步承壓,在明年,房企想要通過銷售回款變得更加困難,也成為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 三道紅線成最大變量,房企強力控負債總量,優債務結構
    本期摘要 融資的三道紅線嚴重製約了房企的融資規劃,為何有些房企能夠在保持穩健成長的同時依舊維持了健康穩健的財務結構,在其他同行想方設法控負債、降槓桿的同時,能夠反其道行之,加大對槓桿的利用?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70%房企「踩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
  • 中國金茂:TOP15央企房企裡最高的規模增速、最低的現金短債比
    眼下房地產行業最熱的話題,莫過於「三道紅線」。幾乎每一家的中報業績會上,都會有投資人或媒體向管理層提出相關問題。
  • 星空獨家︱永續債,房企繞過三道紅線的良藥?
    而這對於已被壓上三道紅線的房企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先來回顧下試點房企的三道紅線要求(星空財富|恆大危機背後的三道紅線,哪些房企最危險?) 一旦超出上述紅線,試點房企將無法通過有息負債進行新增融資,簡單的說就是現金流告急。這些試點房企有: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陽光城,基本囊括了國內房地產行業的頭部公司。
  • 腳踩「三道紅線」,「小碧桂園」中梁降速40%
    高速增長下,腳踩「三道紅線」的中梁控股,位於此前約談的12家試點房企之中。撰文/ 廖凱編輯/ 盧泳志近日,針對房企負債經營出臺的「三道紅線」,以及約談的12家房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橙色房企,資產負債率90%監管部門公布的「三道紅線」 (一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二是淨負債率大於100%;三是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確定了房企未來的融資標準。根據紅線,「踩線」的房企,分為四檔。
  • 房地產行業「後三道紅線」時期的信託融資觀察與研判
    具體而言,「三道紅線政策」對房地產企業作出如下規定:①剔除預收帳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②淨負債率大於100%;③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這種「道德風險」從信託公司研判交易對手的角度上看,可提示出在「後三道紅線」政策時期,強者未必恆強,超大型企業也可能會出現傾覆,頭部地產排名的格局很有可能出現變動。因為在現有監管態勢下,以及因監管加強而引發融資環境進一步緊缺化的情況下,對某些超大型房企帶來的危機訊息是強烈的。3.
  • 地產「三道紅線」全面執行前夜 專家建議軟著陸防翻車
    2020年下半年,以降低負債為目標的「三道紅線」監管要求對一些地產公司開始施行,業內專家建議未來如果在地產業擴大執行範圍,希望能夠提供2-3年緩衝期,針對不同地區特點實施柔性監管。連平現任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他表示,如果全面執行「三道紅線」政策,三百家發債房企有息負債整體增速可能很難超過6.9%,目前看2019年底和2020年上半年發債房企有息負債增速已經高達8.6%,這說明未來還是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 「三條紅線」倒逼房企轉型升級
    而在2020年的多項調控政策中,「三條紅線」的重要性無疑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多位專家及從業人員均表示「三條紅線」將轉變行業格局及企業發展模式。所謂「三條紅線」政策,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按照這「三條紅線」,監管部門將把試點房企分為四檔管理,每降低一檔,此後的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上限將增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