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四書集注》十句經典,讓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2021-01-19 素佛堂

《四書集注》是朱熹的一部有著深遠影響的代表性著作。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宋明理學中的「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和發展了二程(即程顥與程頤)的思想,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理學體系,被後世稱為「程朱理學」。

一、身有之身當作心。

出自《四書集注·大學章句》。【譯文】身體裡面還有個真身就當他是心。

二、學問之道無他也,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做學問的方法沒有什麼竅門,知道錯誤,趕緊改正錯誤罷了。

三、人各有所長。能取其長,皆可用也。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每個人都各自有自己的長處,如果能避開短處而選擇人的長處,都可以任用。

四、君子儒為己,小人儒為人。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君子求學問為了自己增長知識,小人求學為了迎合別人的愛好。

五、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不偏不倚叫做中,守中不變叫做庸。

六、欲利於己,必害於人,故多怨。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想要為自己謀得私利,必定傷害別人的利益,所以會招來很多的怨恨。

七、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

出自《四書集注·讀論語孟子法》。【譯文】孔子的言語句句是出自自然,孟子的話句句是出自事實。

八、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君子做事依據天理而行,所以常常心情舒暢、安泰;小人做事被物慾所奴役,所以會有很多的憂愁、悲傷。

九、君子處世,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害於義,則不可從也。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君子為人處世,如果事情對義沒有什麼傷害,順從低俗的做法是可以的;如果對義有害處,就不能順從。

十、學者須是務實,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

出自《四書集注·論語章句》。【譯文】研究學問的人要務求實際,不要靠近虛名。如果有意識地靠近虛名,那麼大的原則已經失去了。

相關焦點

  • 朱熹教你讀「四書」
    「四書」,是朱熹為儒學的四部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起的書名。「四書」深入淺出,《大學》之「義」、《中庸》之「誠」、《論語》之「和」、《孟子》之「善」,是閱讀理解四書的線索。朱熹曾說:「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但他在晚年又發現《大學》一書不易領會,於是強調,先從《論語》、《孟子》入手,而後再讀《大學》、《中庸》。《大學》原載於《禮記》。宋代學者程頤認為《大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朱熹撰成《大學章句集注》,將它置於「四書」之首。
  • 十句經典大智慧古語,句句讓人醍醐灌頂
    這種人說話做事偏自私,以滿足自身利益為前提,功利目的明顯。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處心積慮甚至不擇手段,輕者傷害他人利益,重者誤國誤民。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一個人有身份有地位的時候朋友很多,但到了危難不行的時候卻沒人與之交待。
  •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其中《四書》指什麼?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四部先秦儒家典籍。但在最初,《四書》並不具有目前的地位,《論語》雖已然是儒家經典的地位,但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孟子》長期以來並非經書,《大學》、《中庸》依附於《禮記》而未被彰顯。在宋代才形成了《四書》的經典地位。
  • 李暢然:《四書集注》早期的流傳形態與《孟子》升經
    淳祐九年(1249)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上(載袁州本《昭德先生讀書志》卷五)「經解類」於禮載朱熹「中庸章句一卷或問二卷、中庸輯略二卷、大學章句一卷或問二卷」,於語孟載朱熹「論語精義十卷、孟子精義十四卷」、朱熹「論語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張栻「論語説三卷、孟子説七卷」。
  • 朱熹《觀書有感》賞析
    一、作者朱熹,我們在解析《春日》時,就對他已經做過介紹。這裡再簡單講講他的一些情況。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諡號文,當讀者在宋代人物中,看到「朱文公」三個字或看到「朱子」兩個字時,就應想到他就是朱熹。朱熹是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千年古縣」 朱熹故裡
    尤溪縣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的誕生地,這裡是國內外朱子理學研究的文化名城,2010年被聯合國有關地名組織命名為福建省第一個「千年古縣」。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祖籍江西婺源,生於福建尤溪,19歲考中進士,曾任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
  • 朱熹:理學是基本理論,也談天地自然和氣象|氣象先賢
    很多人看到朱熹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是「理學家」,是的,他是一個很純粹的理學家,在他的倡導之下,理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 朱熹十句至理名言,金句頻出,睿智深刻
    朱熹十句至理名言,金句頻出,睿智深刻。1. 若本未倒置,則所謂不可矣。——宋·朱熹《答呂伯恭》如果將主要的和次要的次序掉到了,這樣結果也會弄顛倒,這樣是不可以的。2. 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 《抱樸子》中的10句名言,經典有哲理,讓人醍醐灌頂!
    ‍《抱樸子》中的10句名言,經典有哲理,讓人醍醐灌頂。1. 瑤華不琢,則耀夜之景不發。
  • 百科全書式哲學家,狄德羅十句經典名言,讀完讓人醍醐灌頂
    今天是狄德羅逝世236周年,讓我們用十句狄德羅的經典名言,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狄德羅出生在300多年前的法國,1713年10月5日,狄德羅出生在法國東部小城朗格爾的一個制刀師傅家庭,16歲時,他來到巴黎讀書,19歲便獲得巴黎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又開始攻讀法律。
  • 被罵「偽君子」,朱熹冤嗎?
    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然而,與官方的推崇備至相比,後世民間對朱熹的評價,卻呈現兩個極端:有的奉若聖明,亦步亦趨;有的則視其為假道學、偽君子。比如,他與台州知府唐仲友交惡,其實是因為唐仲友貪贓枉法,所以才上疏彈劾他,這也是時任浙東監司的朱熹職責所在。朱熹卻因此得罪了唐仲友的姻親、宰相王淮,遭到了排擠。而洪邁曾遭朱熹抨擊,所以在晚年所著《夷堅志》第十卷中,炮製了所謂才妓嚴蕊冤案。
  • 闡釋朱熹哲學各範疇間邏輯層次的《北溪字義》
    原名《字義詳解》,又稱《四書字義》或《四書性理字義》,是陳淳學生王雋根據記錄陳淳晚年講學語錄的筆記整理而成的。旨在解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理學思想,為初學者而作。此書對朱熹的哲學範疇作了闡釋。分上下兩卷,以四書字義分二十六門,每拈一字,皆詳論原委,旁引曲證,以暢其論。
  • 梳理老子部分經典排比句
    在這裡我就一些排比拿來與大家分享,也給自己梳理重溫經典的機會。首先,讓我想到的是出自第十章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剔除玄覽,能無痴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六對否定反問加強肯定語氣!思想與行動不能分離!專注度要像嬰兒一樣!清除慾念沒有任何瞎想雜念!服務社會治理國家不能有個人私心!
  • 第二一篇 作中庸,子思筆《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中庸》一篇,凡三十三章,連二十章內重出「在下位」三句,通計三千五百六十八字。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註解】「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其父名點,又名皙。子曾元,孫曾西。【釋義】曾子受業於孔子,設教西河,又設教武城。作《大學》一書,俱述孔子之言,分為十章、三綱領、八條目,通計一千七百五十三字。
  • 題跋集萃│朱熹《詩集傳》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部宋刻朱熹《詩集傳》與其他同類著作相比,又有何特點呢?00238 詩集傳二十卷 (宋)朱熹撰 宋刻本吳壽暘跋並録陳鱣跋南京圖書館藏在漢代,對於《詩經》的研究就已經分為四派,即齊、魯、韓、毛四家。
  •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第6講《禮記》:為往聖繼絕學,從大小戴到朱熹
    明代時,為往聖繼絕學的朱熹把《大學》和《中庸》兩篇從《禮記》中抽出來,再加上《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都作了注釋,《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章句」,《論語》《孟子》因為多引用前人注釋,故稱「集注」。按朱熹之意,四書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為序,由淺入深。
  • 老祖宗留下十句醍醐灌頂的話,受益匪淺!
    感悟:人情世態複雜多樣,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即使拼盡全力讓所有人滿意則自己無法灑脫。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做最好的自己。 出處:《淮南子·道訓》 釋義:善於遊泳的人容易溺水,善於騎馬的人容易摔下馬而受損。 比喻:因為自己的本事而有恃無恐的人,往往容易因為這個本事惹禍上身。
  • 古書裡經傳箋註疏、集解正義、章句索隱等不同稱呼,有何區別
    我們今天所說的《周易》其實也是包括兩個部分,《易經》是原文,《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其中包括七種十篇,我們稱其為「十翼」。《易經》、《春秋》很難懂,但是配合著這些「傳」就容易得多了。所以,「傳」是依經立意的,用以解讀「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