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評選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推薦了300餘個名吃名菜參與本次評選。它們當中,有榮獲了省部級的老字號、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等獎項的;有列為省部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等的;有獲得全國性或省級行業協會頒發的餐飲方面獎項的;還有原材料或製作工藝為地方特有,具有較強自然或人文特色的「地域標誌性名吃」。
溫州魚餅是溫州市漢族傳統名點。味道鮮美,即可以享受魚肉的鮮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煩,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它均以東海的米魚(當地人稱鮸魚)、馬鮫魚等新鮮海水魚為主原料,配以獨特的調味品,採用傳統配方及先進工藝精製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防腐劑,肉質鮮嫩、鮮而不腥、低脂肪,營養極為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鈣、維生素A、E、C及鉀、鎂、磷、鉬、碘、硒及大量的蛋白質。是家庭、酒店、旅遊及饋贈親友的天然魚肉食品。
台州紅糖麻餈
麻餈,糯米加工而成,是江南一帶比較喜歡的食物之一。做法簡單,口味香糯柔韌。
以前人過年時才做的,小時候記得快過年時,父母準備糯米,柴火,晚米浸泡好,第二天院子裡的鄰居一起開工,女的燒火,用一個很大的鍋,先把米蒸熟,再倒入搗球裡,男勞力幾個人輪流用力搗成糕,再用手壓,切成一塊塊方形的,放在不通風的地方一星期,才能放入水裡浸,那時候拿點蒸熟的米,放入紅糖或加點鹹菜,掐成一團,真的好吃,一直流在記憶裡。
縉雲燒餅
縉雲燒餅是浙江縉雲縣有名的傳統小吃,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用梅乾菜和夾心肉在炭爐內壁上烤出來的,所以具有鍋裡做出來的餅所沒有的獨特香味,吃過一次能讓你這輩子都忘不了。所以也成了縉雲人閒時最愛的美味,以至於很多身在異鄉吃貨每次出門都打包幾十個帶出去。
丁蓮芳千張包子
丁蓮芳千張包子是浙江湖州傳統的漢族名點。以用料講究、烹調有術、味道鮮美而聞名遐邇。包子所用的千張和絲粉都是特製的,千張薄而韌,包得密不透氣,香濃汁鮮;絲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軟入味。
清光緒四年( 1878 ),湖州菜販丁蓮芳以鮮豬肉、千張為原料,裹成長枕形千張包子,配細絲粉,名曰千張包子絲粉頭,肩挑叫賣。後聽取顧客意見,在肉餡中添進筍衣、開洋,並改為五釐米見方的三角形包子,細絲粉改用以綠豆為原料的粗絲粉,切成 4-5 釐米,使外形、餡料和輔料等方面均有別於家常色彩而獨具一格。後又聽取顧客意見,不斷創新改進,成為湖州名點。
善蒸坊牌龍遊發糕
龍遊發糕,浙江省龍遊縣傳統糕類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春節期間的特殊糕點食品。龍遊發糕起始年代久遠,因風味獨特,製作精美,又是「福高」的諧音,象徵吉利,因而成為節日禮品。龍遊發糕花色品種多樣,按口味分,有白糕、絲糕,青糕,桂花糕、核桃糕、紅棗糕、大慄糕等;按主要原料分,可分為純糯米糕和混合米糕。
龍遊發糕製作工藝獨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澤潔白如玉、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其最大的特色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尤其適合老年人、兒童食用。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多食用。烹飪方式:煎,蒸。
「缸鴨狗」寧波湯圓
湯圓是浙江寧波著名的漢族小吃之一,也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春節,元宵節節日食俗。歷史十分悠久。與大多數中國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脂肪油、少許白砂糖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知味觀鮮肉小籠包
百年老店知味觀,這客熱氣騰騰的小籠牢牢佔據人氣指數第一名。鮮肉小籠的包法,手指翻飛,不到一分鐘,5隻模樣俊俏的小籠就擺在了蒸籠中。
知味觀的小籠有嚴格的生產規格,皮9克,肉餡19.5克,製成的小籠有18道紋路分明的褶子,收口似鯽魚嘴。夾起蒸熟的小籠包一提,皮子驟然下墜,像是嬰兒皮膚吹彈可破,可拉伸到極致卻又紋絲不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客鮮肉小籠在節假日,單天就能賣10000客以上。
鹹亨油炸臭豆腐
紹興臭豆腐是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浙江紹興漢族民間休閒小吃,屬於浙菜系。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最風光的時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後豪情大發,揮筆題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揚天下,據歷史考證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還是那一壇好滷,滷的製作方法極其複雜,不僅僅是用新鮮蔬菜醃製讓其自然發酵,而是在其醃製和發酵過程中不斷加入各種香料精心調製,沒有幾年的時間不敢稱老滷或好滷,只能稱為清滷,一壇好的滷水常常有二十以上的年頭。
8道上榜小吃,你都吃過嗎?
▍綜合:網絡
▍編輯:杭城(hang3d)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