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貪嗔痴出處於佛教,三毒,又稱 三垢 、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戒除、心定、智慧、斷開、取捨、別離。只有通過戒,才能生定、定而能生慧,而這個過程中就是斷舍離。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字面上的意思就是:
斷:將不需要,沒有價值的事物進行決斷;
舍:將多餘的情感和事物進行捨棄;
離:將自己的物慾進行脫離。
佛家講究「四大皆空」,簡單來說就是放下在生活中並不重要的東西,讓自己煥然一新、無欲無求。
《讀者》的籤約作家馬德說過:「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所以,學會斷舍離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定期對不需要的東西捨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高級,同時也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斷絕沒有價值的東西,是給自己釋放空間
你有認真收拾過自己大學宿舍的東西嗎?今年由於疫情原因所以就無法開學,但是作為大四的畢業生你是沒有辦法的。你必須回學校搬走你的東西,為未來的學妹騰空間啊,然後在收拾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有這麼多東西啊!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鞋控,我的鞋可謂是我最大的行李了。這時候我就發現那些鞋盒我都好不想扔啊!每一雙鞋都是應該有一個屬於它的鞋盒,但是郵寄費太高了。
這時我就犯難了,這時候我的同學告訴我,你需要把你不需要的鞋盒扔掉,要不然你真的會很虧。這是我第一次直面斷舍離,後面我選擇扔掉了不是那麼必須的鞋盒。
不知道你能不能想像,大學四年的東西所有的有四麻袋,扔掉部分鞋盒的鞋子就佔了一麻袋是什麼概念。
但是確實扔掉鞋盒給我留下了更多的空間放其他的東西,也解決了郵費過高的事情。
所以,我們需要捨棄、斷絕那些不必要的物品,這不僅僅是為生活減壓,也是促進身心愉悅的一種方式,更是對於靈魂的一種釋放,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更加快樂。
捨棄多餘的感情,給心靈一個純潔的顏色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也許是因為這句話,很多人都熱衷於四處加微信、要電話、交朋友。
很多人甚至把某些大咖的微信電話作為炫耀的資本,偶爾拿出來跟身邊的人炫耀。
曾經在酒桌上跟某位大咖相聊甚歡,觥籌交錯後互留了微信。
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一群聊不熟的人,不如拿出更多的時間用心陪伴家人。
不必為失去的朋友而難過,因為好的關係都是一段舒適的旅程。彼此之間即使很長時間不見面,突然拿起電話還是會有說不完的話題。
想辦法減少大量無用的社交,儘可能優化自己的圈子,會幫你節省至少20%的時間,你可以強大自己,也可以陪伴家人。
人生得三五知己足,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
脫離對物質的迷戀,人生多做
首先要杜絕「多即是好」的理念。
想要清除掉欲望,最好是從清理物品開始。當你嘗試著把一家子的雜物扔出去的時候,你就是在跟自己的物慾和控制欲做鬥爭。
實際上家裡80%的物品都是佔據你空間的欲望,當你把它們清理掉,你會發現自己真的不需要他們來提高生活的品質。
其次要減低購買慾。
不要盲目地背商家所影響,購買之前要想清楚,它是必須要買的嗎?如果不是,那就不要買。
一個精緻有品味的家庭,絕對不是塞滿各種各樣凌亂的物品,而是每個商品都物盡其用。
斷舍離的本質是回歸純粹的自我,在它的概念裡幾乎沒有「客用」的概念,也就是要保持高品質的自我,而不是活在別人眼中的自己。
正如山下英子講到:
為一年一次的事情,甚至是幾年一次的事情花錢,說到底不過是虛榮罷了。
擺脫虛榮心作祟,回歸純粹的自我,過一種乾淨清爽又純粹的生活,這是現代人最需要的一種修行。
斷舍離,即斷絕、捨棄、脫離,懂得斷舍離的人生,才會更加高級。
斷舍離從我開始,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