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看花發現自己是一個很有收集欲望,又很捨不得扔東西的人,不管是什麼東西,哪怕那些看起來沒有意義的東西,我都會收集起來,一樣都不扔。
小的時候我就會收集很多東西,各種各樣的糖紙,用完的筆芯,還有方便麵的包裝,各種各樣的作業本,收集起來,像小山一樣,堆在家裡。
長大之後仍然是這樣,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有些變本加厲,去不同地方坐車的車票,去景區遊玩的門票,各種有用沒用的票根,甚至去超市買東西的購物袋都攢了一堆。
那些穿過了不再適合的衣服,看花也很少會拿去丟掉,用舊的背包也依然掛在臥室的衣櫃裡面,甚至玩個遊戲,遊戲裡面的不同角色,我也喜歡收集。
我好像捨不得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樣東西,好像很多東西對我的生活都是有用的,但我又好像從來都沒有用到過它們,有一些,甚至連回頭看看都沒有。
最初的時候,我認為這只是個人的特殊習慣,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但後來我還是發現自己錯了,我發現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對待這些東西優柔寡斷,對待自己必須決定的事情,對待自己的工作,我也總是下不定決心,猶猶豫豫。
直到我忽然意識到,我應該對生活裡的某些事物,某些情緒做出一些捨棄的時候,我才發現,這麼多年,我積攢的很多東西都成為了我的負累。
斷舍離,是人生的必修課
恰巧在看花迷茫於該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如何對一些事物和想法進行割捨的時候,有朋友推薦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讀完雖然不能說豁然開朗,但卻真的很有收穫。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雞湯滿篇的文字,而是教會你很多生活中實用的可操作的斷舍離的技巧。斷舍離是一種處世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只有從思想和實踐兩個維度都實現了割捨,才算得上真正的斷舍離。
《斷舍離》中有這樣一句話:「要成為活在當下,能夠立刻付諸行動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夠真正實踐的人。」
我們要活在當下,要明白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人生,通過捨棄那些看似有用實際是負累的東西來得到真正的輕鬆,也通過修習斷舍離,來讓自己得到自由和輕鬆,自在的靈魂去追尋生命的意義。
很多時候,念舊,愛收集物品,不捨得扔東西,都只是表象。掩映在這些表象下的實質,是我們不夠勇敢,不夠灑脫,不夠清醒,不明白什麼是真正能使自己快樂的,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所以,不管是誰,都應該修好斷舍離這門功課,不僅僅要對我們那些對餘的物品進行斷舍離,還要對那些無用的情緒,糟糕的感情,和腌臢的想法進行斷舍離。
人如果想要輕鬆地活著,又想要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就必須學會捨棄,學會離開,比起擁有、得到和遇見,也許斷舍離才是更能讓人成長和發現自己的方法。
斷舍離的過程其實也是得到的過程
有些人心中難免會升起一些較為狹隘的想法,認為如果斷開了,捨棄了,離去了,就等於沒有了,多多少少是一種損失。
其實這樣想真的是不對的,因為人生天地間,本來就是應該赤條條來去的,我們獲得的一切本來是不屬於我們的,是屬於這個世界的,如果能夠這麼想,多少我們會捨棄得心安理得一些。
更重要的是,在斷舍離的過程之中,我們看似是在失去,實際上我們得到的可能要更多。當我們把那些冗餘的物品丟棄,我們的生活空間會變得整潔而清爽。
當我們把那些負累丟去,我們整個人都會變得輕鬆起來,當我們把那些多餘的想法和雜念丟棄,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當我們把那些沒有益處的情感丟棄,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愛自己,愛那些值得去愛的人。
捨得兩個字,本來就是有舍有得,先舍後得,當我們學會了斷舍離的生活方式,做到了真正的斷舍離之後,我們的人生會得到很多從前想都沒有想過的利好。
無論如何,如果你真的能夠明白斷舍離的真諦,真的能夠嚴格地要求自己,去對不好的那部分自己做一個捨棄,你就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得到的遠比你失去的更多,更有意義。
文:倚馬看花
歡迎閱讀、點讚、收藏、分享。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