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斷舍離只有扔這麼簡單?大錯特錯

2020-12-26 非凡哥家常事

中國人的瘋狂購物早已聞名海外了,在2017年,中國出境旅客的消費高達2580億美元。出國奶粉、日用品、化妝品......買、囤、扔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消費方式。

從消費者心理上來說:他們購買沒用的東西,與避免無聊、追求新奇的刺激有關。如果生活太單調、太枯燥,我們就會通過購買行為尋求刺激,豐富生活體驗。

那麼,不斷買買買之下,物品的囤積造成家中雜亂無章。

從客廳地板、沙發,到臥室的床上、梳妝檯,到處堆放著各種物件,下腳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這種糟糕的生活狀態會影響個人狀態,於是,斷舍離便開始流行起來。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我有個朋友琳琳前段時間迷上了斷舍離。她痛下決心,在老公和兒子的強烈反對下,堅持扔掉了家裡70%以上的東西。

斷舍離之後的家,窗明几淨,清爽舒適,原本不到80平米的面積,看起來有100平米以上。

最近去她家玩,卻發現她家又恢復到了斷舍離之前的狀態。她說,斷舍離之後雖然家裡空間大了很多,但是自己內心總有一種不安全感。

這就是典型的為了斷舍離而斷舍離,盲目丟東西並不可取,只有斷掉內在的不配得感、虛榮心和不安全感,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其實,斷舍離不只是「扔」,而是通過物質的精簡,從而實現精神上的清澈,靈魂裡的通透,這才是真正斷舍離的精髓。

所謂斷舍離,是找回自己的舒適

為什麼要斷舍離?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東西佔據了很多我們情感和空間,內耗我們的能量,也讓我們變得更加不快樂,其實這些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反而是負擔給我們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

斷舍離的初衷,在於重塑與物質世界的關係,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扔東西並不是斷舍離的實質,而是通過對個人、家居物品的清理,來整理舒適自己的內心獲得滿足。

這是一個與內心逐漸親近的過程。

高階的斷舍離,從清理內心的需求開始。它關注的是當下,而不是過去與未來。

時光無法幫我們留住所有人,總有人要走,就斷了吧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終點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會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有人在中途上車,有人在中途下車,有人陪我們到終點,有人只能陪我們看一段風景。

當你的觀念我無法認同,我的主張你不再支持;當你成為飛鳥,只嚮往天空,當我成為遊魚,只嚮往海水,「我們」就成為了「你」和「我」。

不再是一體,不再適合同行。

所以,張愛玲和炎櫻不相往來了,魯迅和閏土隔閡了,塞尚和左拉決裂了......往日情誼,如雲煙過際,終究了無痕跡。

友情也有榮衰,如同瓜熟蒂落,是自然而然的事,當它來臨不必嗟嘆良久,因為「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你只需承認,它結束了,然後像開始一樣友好祝福,告別分手。

我們需要的一種可有可無的淡定,可來可去的從容。

人這一生,只有懂得了 「斷舍離」 ,才能更好地無憂無慮的生活,才能將自己身邊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噹噹,才能使自己不會感到空虛無助,才能不會被一張無形的網束縛,才能更好的抵擋那些欲望,活得更加明白通透。

《斷舍離》這套書講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日常生活物品的斷舍離,到對身邊人和事的斷舍離,斷舍離是一種人生哲學,更是一種高效的人生手冊。不去糾纏,不去執念,讓自己心胸開闊!

《斷舍離》自2013年引進國內,目前銷量已突破200萬冊。有人從書中找到安寧,有人從書中認清自己,有人從書中得到了解脫……

當你已經被繁雜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 《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定期扔這三樣東西,你會活得更高級
    只有通過戒,才能生定、定而能生慧,而這個過程中就是斷舍離。什麼是斷舍離?佛家講究「四大皆空」,簡單來說就是放下在生活中並不重要的東西,讓自己煥然一新、無欲無求。《讀者》的籤約作家馬德說過:「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 只有斷舍離才能拯救你的生活
    通過實踐斷舍離,人們將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2可以說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在現代社會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看似簡單卻意義非凡。 同樣,在交易市場上這麼多年我們也是一直在追求加法,但加了多少無用的東西自己可能都數不清,而如前所述,這些表面無害的東西,其實只是時機未到謀殺未遂,一旦因緣成熟的時候都會害你沒商量。微軟視窗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精彩的廣告語:所見即所得。換一種更跩的說法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其實你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你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出現,同時你也決定不了一個人的離開。你或許能做的,只有珍惜不期而遇的驚喜,也接受突如其來的失去。「東西太多了箱子裝不下了。」每次我收拾物品出門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箱子不夠用,後來才明白不是箱子的問題,是旅行中沒用的東西帶得太多了。
  • 《斷舍離》:你的性格,藏在你扔不掉的垃圾裡,直戳中年女人痛點
    正如書中所講:「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一 、什麼是斷舍離?簡單來說,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通過收拾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 日本主婦堅持斷離舍,主張果斷扔扔扔,生活簡單清爽,惹人羨慕
    提起斷舍離和收納,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日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日本主婦,她家主張理性買買買,果斷換扔扔扔,生生活簡單情商,十分惹人羨慕!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這樣一個精緻的斷舍離之家,乾淨整潔,真的不必要再添加一些不必要的物品。看了她家,只想果斷地扔扔扔,過清爽舒適的生活!
  • 日本太太定期扔扔扔,家中一塵不染,生活簡單且幸福,讓人嚮往
    但是數據顯示,大家對極簡生活更加效仿,很多人越來越追求斷舍離的生活。這位日本太太的斷舍離生活,堅持定期扔扔扔,把家收拾得一塵不染,看著簡單幸福。看了這位太太的家,就會發現生活不是一味地買東西而是要有選擇,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物質絆住自己的腳步。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主人公的生活看一看:自家建的小平房,連門外都裝扮得十分精緻。
  • 斷舍離:該扔的不止是東西,你看不見的這3個,才是最需要扔掉的
    人的一生會積攢會積攢很多東西,從家具到生活用品,沒學過斷舍離時,仿佛一切都會充滿我們的生活。但其實,該扔的不止是物品,還有這3個。《斷舍離》這本書於2009年首次出版。後來,她開始身體力行的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斷舍離」術,使更多的人脫離物慾,心態輕鬆。作為著名的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推出:斷是不買不需要的物品,舍是處理沒用的物品,離是捨棄對物質的迷戀,給自己寬敞的空間。大家都以為的「斷舍離」僅僅是扔掉那些不需要的東西,但其實扔掉物品只是一個開端,真正需要被扔掉的,是我們人生中的這3樣。
  • 韓國家庭的斷舍離,客廳見不到柜子,再簡單就「家徒四壁」了
    而韓國的家庭卻不一樣,他們的客廳非常簡單,再簡單就「家徒四壁」了。韓國的玄關和國內有很大的差別,進門的位置用玻璃單獨隔出了一個獨立空間,左右兩邊都是玄關櫃,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室內時刻保持乾淨。洗漱盆後面砌一堵假牆一直延伸到馬桶後面,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收納,鏡子後面也有隱藏的收納櫃。所以從表面看,看不到一點雜物!斷舍離的人生,足夠讓人清爽自在。通過日常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擺脫太多的物質束縛,生活才能更加簡單、自由和舒適。
  • 優質的生活需要斷舍離,這3種扔不掉東西的人,你中招了嗎?
    斷舍離這個詞早已不新鮮了,甚至比現在一些小年輕的年齡還大,但在兩個月前,它又登上了「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早在2001年,日本的一位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就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推出了「斷舍離」這個概念,後又寫下同名書,掀起全民斷舍離的熱潮。
  • 上海小夥「斷舍離」煩惱:我只有一雙腳,卻要穿170隻襪子!咋整
    你有多少雙襪子?你家裡的襪子你能數得過來嗎?上海一小夥家裡的襪子快堆成了一座「小山」,一直煩惱著,自己只有一雙腳,卻要穿170隻襪子。簡單來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把襪子全都收拾出來,這場面還真是挺壯觀的!為啥家裡會有這麼多隻襪子呢?
  • 東北小夥「斷舍離」煩惱:我只有一雙腳,卻要穿180隻襪子!咋整
    你的家裡有多少雙襪子?你數過你的襪子嗎?東北有個小夥家裡的襪子快堆成了一座「小山」,他一直都在煩惱,自己只有一雙腳,但卻要穿180隻襪子。簡單地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紛亂複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把自己的所有襪子全部都整理出來,這個場面想想就很壯觀!為什麼家裡會有這麼多款式和襪子呢?
  • 當你學會斷舍離,你得到的永遠比你捨棄得更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看花發現自己是一個很有收集欲望,又很捨不得扔東西的人,不管是什麼東西,哪怕那些看起來沒有意義的東西,我都會收集起來,一樣都不扔。小的時候我就會收集很多東西,各種各樣的糖紙,用完的筆芯,還有方便麵的包裝,各種各樣的作業本,收集起來,像小山一樣,堆在家裡。
  • 日本夫婦斷舍離:三娃兩貓一狗,簡單的生活也可美如詩
    「斷舍離」這個概念很多人都知道,但也有很多人還只停留在「扔扔扔」的層次上,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個日本家庭,他們秉持著斷舍離的理念,生活雖然簡單,卻依然過得詩情畫意,怡然自得,真正做到了精神上的斷舍離,讓人十分羨慕。
  • 斷舍離小技巧:一件物品到底要不要扔?從2個維度來判斷
    總覺得雖然現在用不上未來總有能用上時候,覺得就這樣扔掉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即使它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還是不捨得扔。當我們把關注點都放在物品上時,就是一種把物品作為中心的,錯誤觀點。「斷舍離」強調人要以自己為中心,以當下為時間軸。
  • 35歲日本主婦年輕似20歲,堅持10年「斷舍離」,生活過得美如詩畫
    「斷舍離」這一概念是來源於日本著名整理大師山下英子寫的同名書籍《斷舍離》,在這一概念提出後很快就在日本甚至是全球流行起來。很多人在想到「斷舍離」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想到「扔扔扔」。其實這是一種局限性的思維,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並不僅僅只是意味著扔東西,更多的是讓我們來整理那些我們以為能用到,卻從來沒用過的東西,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淨化自己的內心,生活也會變得更加輕鬆自由,美如詩畫。日本就有一位家庭主婦Jennie,她堅持「斷舍離」已經10年。
  • 現在的我扔!扔!扔!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全世界都在誘惑你買買買,國家需要拉動內需提高GDP, 商家需要鼓動你消費賺取利潤,各大明星得靠商品代言賺外快,天知道這些明星天天安利你好用到cry的產品,其實私底下他們從來不用;各大自媒體網站抖音、小紅書都在講電商變現,各路帶貨達人風生水起,就說前不久爆紅的口紅一哥,叫啥來著,百度搜索了一下,oh, 李佳琦,不好意思,小梔只有兩隻口紅,常用的只有一隻,
  • 獨居的她堅持斷舍離生活,簡單至極,享受法式精緻空間
    不知道再看文章的「小仙女」或「小哥哥」們,是不是這個狀態,又或是身邊的小夥伴是這個狀態呢,在外面時精緻美麗,在家時邋遢隨意,花費的時間就是在個人的打扮卻忘記了家也是需要整理和打扮得,家裡亂七八糟的甚至還有幾天前沒扔的快遞盒。
  • 我的簡單斷舍離生活
    所以,不追求表面空無一物,只希望簡單、方便。上圖的物品,是我很喜歡的。水壺和電飯煲,都是我考慮了很久,才買得。習慣了電水壺,怕電磁爐燒水燒不開,用了幾次,感覺也還好。現在感覺每一次燒水,都很幸福。電飯煲、電壓力鍋這些,在幾年前就被我斷舍離了。平時做飯時,用一個鑄鐵鍋。
  • 日本60後阿姨「斷舍離」:堅持自律12年,家中纖塵不染,值得學習
    把扔東西等同於「斷舍離」的內容與目的,完全是錯誤的。「斷舍離」概念提出者山下英子認為,斷舍離的真正價值,不在於你扔了什麼出去,而在於你扔完之後留下了什麼,收穫了什麼。那些絕對無法割捨的物品、情感與羈絆,才是真正值得你重視的。  這裡就有一位日本60後手工匠人,由貴阿姨,她喜愛製作陶瓷,並以此為生。
  • 為什麼很多東西總是扔不掉?生活需要斷舍離 放得下才能一生輕鬆
    什麼是斷舍離?書中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是:「扔東西」。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如果別人送你的東西,你又不喜歡,又很難拒絕,收了該怎麼體面的處理。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扔東西,如何學會整理房間,丟到不必要的東西。整齊空曠的房間能給人一种放松自由的心情,一些煩惱也漸漸消失。為什麼很多東西總是扔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