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瘋狂購物早已聞名海外了,在2017年,中國出境旅客的消費高達2580億美元。出國奶粉、日用品、化妝品......買、囤、扔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消費方式。
從消費者心理上來說:他們購買沒用的東西,與避免無聊、追求新奇的刺激有關。如果生活太單調、太枯燥,我們就會通過購買行為尋求刺激,豐富生活體驗。
那麼,不斷買買買之下,物品的囤積造成家中雜亂無章。
從客廳地板、沙發,到臥室的床上、梳妝檯,到處堆放著各種物件,下腳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這種糟糕的生活狀態會影響個人狀態,於是,斷舍離便開始流行起來。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我有個朋友琳琳前段時間迷上了斷舍離。她痛下決心,在老公和兒子的強烈反對下,堅持扔掉了家裡70%以上的東西。
斷舍離之後的家,窗明几淨,清爽舒適,原本不到80平米的面積,看起來有100平米以上。
最近去她家玩,卻發現她家又恢復到了斷舍離之前的狀態。她說,斷舍離之後雖然家裡空間大了很多,但是自己內心總有一種不安全感。
這就是典型的為了斷舍離而斷舍離,盲目丟東西並不可取,只有斷掉內在的不配得感、虛榮心和不安全感,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其實,斷舍離不只是「扔」,而是通過物質的精簡,從而實現精神上的清澈,靈魂裡的通透,這才是真正斷舍離的精髓。
所謂斷舍離,是找回自己的舒適
為什麼要斷舍離?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東西佔據了很多我們情感和空間,內耗我們的能量,也讓我們變得更加不快樂,其實這些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反而是負擔給我們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
斷舍離的初衷,在於重塑與物質世界的關係,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扔東西並不是斷舍離的實質,而是通過對個人、家居物品的清理,來整理舒適自己的內心獲得滿足。
這是一個與內心逐漸親近的過程。
高階的斷舍離,從清理內心的需求開始。它關注的是當下,而不是過去與未來。
時光無法幫我們留住所有人,總有人要走,就斷了吧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終點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會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有人在中途上車,有人在中途下車,有人陪我們到終點,有人只能陪我們看一段風景。
當你的觀念我無法認同,我的主張你不再支持;當你成為飛鳥,只嚮往天空,當我成為遊魚,只嚮往海水,「我們」就成為了「你」和「我」。
不再是一體,不再適合同行。
所以,張愛玲和炎櫻不相往來了,魯迅和閏土隔閡了,塞尚和左拉決裂了......往日情誼,如雲煙過際,終究了無痕跡。
友情也有榮衰,如同瓜熟蒂落,是自然而然的事,當它來臨不必嗟嘆良久,因為「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你只需承認,它結束了,然後像開始一樣友好祝福,告別分手。
我們需要的一種可有可無的淡定,可來可去的從容。
人這一生,只有懂得了 「斷舍離」 ,才能更好地無憂無慮的生活,才能將自己身邊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噹噹,才能使自己不會感到空虛無助,才能不會被一張無形的網束縛,才能更好的抵擋那些欲望,活得更加明白通透。
《斷舍離》這套書講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日常生活物品的斷舍離,到對身邊人和事的斷舍離,斷舍離是一種人生哲學,更是一種高效的人生手冊。不去糾纏,不去執念,讓自己心胸開闊!
《斷舍離》自2013年引進國內,目前銷量已突破200萬冊。有人從書中找到安寧,有人從書中認清自己,有人從書中得到了解脫……
當你已經被繁雜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 《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