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第三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廖耀湘就在其中,他的下場如何

2021-01-07 中亮郎

蔣百裡先生曾對廖耀湘將軍這樣評價:廖耀湘為蔡松坡(即蔡鍔)以後湖南軍人之第一人,誠非過譽也。

一句「誠非過譽也」,足以看出蔣百裡先生對廖耀湘將軍的評價之高,單論近代中國以來,能得到蔣百裡先生如此高評的又有幾人?

綜觀廖耀湘將軍一生,憑他於抗日戰爭中的個人功績,足謂「中外名將」。廖耀湘將軍能夠身為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的軍長,足以證明他的能力不菲。倭寇侵犯我中華國門之時,廖耀湘將軍跨馬立刀,為國報恩、為國效命。為人治軍,廖耀湘將軍更是以自律服眾、廉潔自守,飽含君子氣範。

廖耀湘

1961年,新中國成立後對戰爭中犯下過錯的各級戰犯實行了第三次特赦,廖耀湘將軍就在其中,這期間因為他表現良好、改造良好,所以很快便被寫上了「獲準特赦」的名單之上。在此之前,我國政府已經對戰犯實施了第一、二次的特赦,分別是1959年和1960年,廖耀湘將軍相比於後四次釋放出來的各級戰犯,其改造期間的表現是值得人民肯定的。

英勇抗日,橫刀立馬

從營長到師長,廖耀湘僅僅用了不到三年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就此開始,與此同時,中國民族全面抗戰打響。時任營長的廖耀湘很快因為功勞就被調任第二旅參謀主任。同年11月,日寇逐漸逼近南京,自此,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可以這樣說,正是南京保衛戰的打響,廖耀湘將軍在此戰作戰過程中的英勇才被部分國民黨人和人民所敬佩,但很不幸,南京沒能守住。廖耀湘脫險逃到了漢口。

廖耀湘

很快,蔣介石破格升任廖耀湘為少將參謀長。1938年初的時候,蔣介石成立了國民政府第200師,這是國民政府手下的第一支全機械化師,整個師的全副武裝都是「德國造」。而第200師的組建恰逢碰到了正在德國進修機械化作戰的廖耀湘,所以蔣介石又升任他擔任了200師的少將參謀長。同年9月,第200師擴建成了新11軍,軍功赫赫且德高望重的廖耀湘也被再次升任做了轄下第22師的副師長。

1939年11月,廖耀湘參與了中日崑崙山一戰,他親率64團,僅用一個團的兵力就將日本佔領的馬鞍山陣地奪了下來。由於作戰勇猛、指揮得當,桂南會戰結束之後,廖耀湘便很快被任命為第22師的師長。其實僅僅憑崑崙山一戰的戰功,廖耀湘就已經有了升任正師長的資本。

廖耀湘

率軍遠徵緬甸

伴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日軍相繼開闢了太平洋戰場和緬甸戰場,二戰全面爆發。1940年,廖耀湘率領第22師奔赴緬甸配合英印軍協同對日作戰。本來對日戰爭相當順利,但在進軍過程中,英軍作出了撤離緬甸的戰略決策。

伴隨著英國人放棄緬甸的戰略決策,新5軍開始西渡怒江,渡江的目的就是為了接應依然留在緬甸的廖耀湘的第22師從同古撤退,廖耀湘率領著3000多人從緬甸退到了印度境內進行休整,與此同時,杜聿明則親率軍隊轉而回國。

廖耀湘

廖耀湘率領第22師達到印度後,應國民政府要求,同先到印度一步的孫立人的第38師組成了新1軍,軍長不是廖耀湘,而是鄭洞國。1943年10月,二次緬甸戰役打響,廖耀湘再次率軍奔赴緬北地區協同孫立人的第38師進行對日作戰,戰功赫赫。二進野人山,佔領了胡康河谷,攻克於邦、下孟關、攻佔瓦魯班等地區。

1945年,雪峰山戰役打響,廖耀湘接到統帥部命令,奉命率領新6軍空投到芷江進行作戰,此後的抗日階段,廖耀湘率領著新6軍為遠徵緬甸立下大功。同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廖耀湘又率領著新6軍被空投到南京,接受對南京日軍的投降。

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廖耀湘的覆沒之戰

解放戰爭伊始,新6軍被派往了東北進行和我黨的對峙。戰鬥前期,廖耀湘和民主聯軍的作戰中是處於上風的。短短時間之內,新6軍便連續攻佔了盤山、臺安、遼中; 3月就打通了遼陽、鞍山與瀋陽到營口的交通線, 並攻入長春,身為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作戰實力不可小覷。

遼瀋戰役和遼西戰役

1946年5月,廖耀湘被任命為國民黨最精銳的第9兵團司令,下轄5個軍。兩年後,我軍代時機成熟,便悍然發動了遼瀋戰役。1948年9月,我軍採取了「關門打狗」的作戰策略順利攻佔了錦州,長春隨即宣告解放。同年10月,遼西戰役接踵爆發,僅5日時間,廖耀湘下轄的西進兵團所屬新1軍、新6軍、新3軍、第71軍和第49軍共計5個軍、大概10萬餘人的兵力悉數被我軍殲滅。27日,向南潰逃的廖耀湘被我軍俘虜。

新中國成立後,廖耀湘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之後,廖耀湘被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戰犯改造所進行改造在這裡,他遇到了曾經的上司——杜聿明,同時這裡還有眾多國民黨將領。1959年第一批特赦人員名單上沒有廖耀湘的名字,1960秒第二批特人員名單上也沒有廖耀湘的名字。對於戰犯的特赦,是有明確規定的,即「對於已經從惡改善者且態度良好者」。由此可見,廖耀湘將軍沒能入選前兩批特赦名單,也是有一定原因存在的。

1961年末,廖耀湘作為第三批特赦人員榮獲釋放,與此同時,廖也被政府任命成為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我黨為他安排了工作。1962年,廖耀湘返回北京,成為了文史專員的一員,並加入了國民黨軍事組,開始對國民黨軍事資料進行整理。

1964年,廖耀湘當選了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8年12月,由於心臟病突發,廖耀湘病逝於北京;1980年,黨和政府工作人員將廖耀湘的骨灰撒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之後,7次特赦國民黨戰犯,排名第1位的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之後,從1959年開始到1975年為止,我國先後對戰爭時期被俘虜的國民黨戰犯進行了7次特赦,分別是1959年12月第一次特赦、1960年11月第二次特赦、1961年12月第三次特赦、1963年4月第四次特赦。
  • 盤點1949年後的七批特赦:杜聿明排在特赦名單第一位
    1949年後,對戰犯的總體政策是"不審不判不殺,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組織政治學習和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再酌情提出處理辦法"。在公安部的具體組織下,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戰犯管理所,其中規模最大、關押戰犯最多、戰犯等級最高的當屬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經過近十年的改造,從1959年起,對戰犯逐步進行特赦,前後共七批。
  • 1975年,第7批戰犯被特赦,這最後被特赦的3個國軍特級戰犯都有誰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一些其他戰俘和國軍戰犯進行了集中關押與改造。其中大部分犯人在改造期間,都能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深感自己對不起國家和人民,於是在幡然醒悟之後,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學習,互幫互助,重新做人,力爭早日得到寬大處理。建國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7次特赦,分別是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
  • 曾出現在特赦名單上的那些名字
    他的同事中,還有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這幾位國民黨軍隊的著名將領,都曾在抗日戰爭中戰功赫赫,都在解放戰爭中當了解放軍的俘虜,又都被列在了首批特赦名單中。杜聿明據了解,首批特赦名單裡包括33名戰犯,其中有10名首要戰犯。
  • 一哥「俗人讀史」之——廖耀湘集團要員們的終極命運
    在戰爭的最後時候,潘裕昆竟然丟下部隊自己跑回了瀋陽,後又隨衛立煌等人被蔣介石最後一批接走了,再後隱居香港,與此時在香港的國民黨將領聯名通電反蔣。1982年潘裕昆病逝,中共中央統戰部發唁電讚揚其"有功於國家,有功於人民"。潘裕昆現葬於家鄉瀏陽,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為其樹墓碑,中國人民解放軍王震將軍親自為潘裕昆墓碑題字。也算是善終的一位。
  • 1959年,杜聿明作為第一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他的結局如何
    新中國成立之後總共對戰爭期間俘獲的戰犯先後進行了七次特赦,從1959年到1975年,先後16年的時間裡,絕大部分戰犯都被特赦,重獲新生。1959年,第一批特赦人員名單上,「杜聿明」的名字是第一個,這也就意味著,杜聿明即將作為第一批戰犯就要被特赦了。
  • 1975年大陸特赦國民黨戰犯:10人申請去臺灣被拒,有人自縊身亡
    自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偕「國民政府」要員自四川成都機場乘飛機逃往臺灣,到1987年11月2日,臺北當局正式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時止,臺灣海峽兩岸在長達38年的時間裡,一直處於緊張的軍事對峙狀態之中。其間,雖也曾有過高層間多次秘密接觸,但最為轟動一時的,要算1975年3月最後一批特赦國民黨戰犯時,有10人申請去臺灣而被拒絕接收的事件。
  • 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第一批特赦的十名國軍將領人生結局
    他們認為既然為蔣介石國民黨效勞,就不應在共產黨面前低頭,「君子不事二主」思想長時間轉不過彎來。前些日子,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特赦1959》,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和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改造國民黨高級戰犯改惡從善的真實事件。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第一批特赦的十名國民黨軍高級將領人生結局。
  • 扒一扒「特赦」與「大赦」.
    1949年後的7次特赦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實施了七次特赦,分別在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這七次特赦中,被放出的大多為「戰犯」,其中不乏有曾在抗戰中立功的名將,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和廖耀湘等。
  • 遼瀋戰役:4個被俘虜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之後,範漢傑被送到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於1960年獲得特赦,曾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一職,撰寫了《錦州戰役回憶》等文章。1976年,範漢傑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0歲。 在遼瀋戰役期間,盧浚泉擔任國民黨第六兵團中將司令官,接受範漢傑的指揮,率部負責錦州的防禦任務。在錦州解放前夕,盧浚泉偽裝潛逃未果,而被俘虜。之後,盧浚泉被關押於北京功德林戰犯改造所,接受改造。1959年,盧浚泉獲得特赦,回到雲南老家擔任雲南政協委員一職務。盧浚泉晚年心境平和,將精力用於地方史的輯錄工作,著有《錦州蔣軍被殲回憶》、《昭通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等。
  • 1960年,沈醉身為國民黨戰犯被特赦,一身武藝的他,最終下場如何
    暫且不談湖北湘潭其他名人名士,獨談沈醉一人,此人作為國民黨的特務部門領導人物戴笠最信任的高級官員,又因其文武雙全故與陳恭澍,趙理君,王天木並稱「四大金剛」,而與周養浩,徐遠舉並稱「軍統三劍客」。但其軍統特務對我黨造成的迫害與傷亡是不可估量也是不可原諒的,所以身為特務出生的沈醉怎麼可能被特赦?這就不得不談起他為人處世之道,沈醉年僅十八歲便加入特務處(就是後來的軍統),由於表現出色,在內不到十年就位升至軍統少將處長,年少老成應該說的就是他這樣的人。
  • 1975年,最後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中有三個頑固分子,他們是誰?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們俘獲了很多戰犯,但是我們並不是單純為了囚禁折磨他們,而是想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棄惡從善。不過,有一些戰犯極其頑固,他們在戰犯管理所中拒不接受改造,一直到1975年,國家特赦全部戰犯時,這三人才被特赦。這三個頑固的戰犯是誰呢?第一個人是劉鎮湘。劉鎮湘是廣東防城人(如今屬於廣西),自小就很聰明,十八歲就從黃埔軍校畢業,是一個軍事天才。
  • 範漢傑 本來名列第一批特赦戰犯名單,為何最終名單沒有他?
    原國軍高級將領範漢傑被俘後,在戰犯管理所積極改造,除了愛開玩笑外,從不發牢騷,所以特赦第一批的名單中便列有他的名字。後來由於原在國民黨十九路軍中一些高級將領如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的反對,第一批便沒有他。
  • 新中國關押的國民黨戰犯中,唯一的上將是他!
    王陵基是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四川保安司令部上將司令。還當過江西省主席。1948年蔣介石將他從江西調到四川省,就是為了最後給自己「看門」。不料,王陵基卻當了解放軍的俘虜。王陵基當俘虜,完全是自找苦吃。1949年底,解放大軍進軍四川,許多人勸他起義,他歪著頭,一一拒絕。結果,成都戰役時,他兵敗,不得不化裝逃跑,在江安縣被擒,當上了解放軍的俘虜。之後,王陵基成為戰犯,送去了戰俘管理所。在押戰犯中,他為國民黨唯一的上將。
  • 東北剿總副司令範漢傑,原定59年特赦,為何遭反對又關了一年?
    範漢傑、盧浚泉、鄭庭笈、廖耀湘等國民黨名將,都是在1948年遼瀋戰役中戰敗被俘的。其中範漢傑職務最高,擔任錦州城防司令,同時還是衛立煌上將的副手,掛職東北剿總副總司令。1948年10月,範漢傑指揮15萬國民黨守軍頑固抵抗,在錦州一帶造成解放軍2萬多傷亡代價。
  • 48年遼瀋戰役中,國軍4個兵團都是如何被殲滅的?司令官有何結局?
    1948年9月,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軍軍百萬大軍對固守在錦州、瀋陽、長春等幾個大城市的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遼瀋戰役爆發。東北國民黨55萬餘大軍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一敗塗地,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幾乎被全部殲滅(劉玉章率52軍逃脫);11月2日,瀋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解放,遼瀋戰役勝利結束。在此次戰役中,國民黨有4大兵團參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他們都是如何被殲滅的,司令官各有何結局?
  • 他是唯一還在世的國民黨戰犯,當年想要回臺北,為何沒回去?
    他是唯一還在世的國民黨戰犯,當年想要回臺北,為何沒回去?1975年3月19日,對全部在押戰爭犯實行特赦釋放,這是第七次特赦,也是最後一次。當時,被釋放的在押的國民黨戰犯和偽滿蒙戰犯一共239名。在這239人中,就有一位我們今天要說到的主人公——蔡省三,1919年出生的他,是唯一還在世的國民黨戰犯。
  • 改造戰犯 重塑靈魂《特赦1959》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
    這些天,作為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精品大劇,《特赦1959》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作為上海出品、首部以「特赦」為題材的電視劇,觀眾通過該劇可以看到國家和社會為戰犯走好悔改之路,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該劇一經播出即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和良好的口碑,而好演員好口碑則助推該劇高收視率。
  • 國民黨中將李仙洲,1960年被特赦,被捕時曾引陳毅元帥詩興大發
    公元1894年出生的李仙洲在國民黨眾將領之中算得上是年齡比較年長的一位將軍了。1924年,李仙洲考進了黃埔一期,憑藉這一點足以證明:李仙洲將軍在國民黨的資歷比較老。 1926年,李仙洲參與了北伐戰爭;1928年,李仙洲又參加了二次北伐,當時的他曾擔任蔣介石的警衛工作,和蔣介石有過一段親密接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