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關押的國民黨戰犯中,唯一的上將是他!

2020-12-14 文史大帝

王陵基是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四川保安司令部上將司令。還當過江西省主席。1948年蔣介石將他從江西調到四川省,就是為了最後給自己「看門」。不料,王陵基卻當了解放軍的俘虜。

王陵基當俘虜,完全是自找苦吃。

為什麼?

1949年底,解放大軍進軍四川,許多人勸他起義,他歪著頭,一一拒絕。

結果,成都戰役時,他兵敗,不得不化裝逃跑,在江安縣被擒,當上了解放軍的俘虜。

之後,王陵基成為戰犯,送去了戰俘管理所。在押戰犯中,他為國民黨唯一的上將。

王陵基是四川的老牌軍閥,在吳佩孚時代就是上將,到民國時期延襲下來,1946年又被蔣介石封了一次上將。此外,他還是清朝末年舉人,留過日,有文才,也有武略,連四川大軍閥劉湘都是他的學生,可謂老資格。但是,他也是惡貫滿盈,是在押戰犯中殺人最多的一個,並且殺人手段極其殘忍。四川的男女老少都恨他。

當王陵基由重慶轉押到功德林監獄後,他自知罪行重大,又怕被處以死刑,事事、處處都疑心重重,擔心被拉出去槍斃,整天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

但是,他從沒自殺過,很愛惜自己的生命。

後來,他得知中共「一個不殺」的政策,十分高興,於是跟眾人關係也搞得不錯。在獄中檢討自己的歷史時,他敢於解剖自己,說自己從裡到外壞透了,壞到了骨髓裡。他學習積極,勞動好,自以為已具備了改惡從善的標準。

不料,1959年,當法官宣讀完第一批特赦戰犯名單後,他的腦子嗡的一下像打了一悶棍,坐在那裡動也不動。回到宿舍後,別人都議論紛紛,他一人獨坐床沿上,一聲不吭。以後,一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苦悶難當。

在學習開會時,他眼睛發白,說話顛三倒四,掌握會場的學習組長文強看出他有些不妙,立即報告管理員,並對他進行安慰、開導。

可是,效果不佳。

一天,王陵基突然從房間跑出,直往監獄的大門口跑,邊跑邊喊:「要特赦我了,要特赦我了。」被哨兵擋回。

又有一次,他喊完「要特赦我了」後,還對人嚷著說:「梅蘭芳要來唱戲,祝賀我的特赦。」

文強不像其他組長那樣,碰到這些事就報告管理員開會批判,而是對王陵基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生活上給予照顧,也說服其他人不要刺激他。

經過一段時間,王陵基終於慢慢穩定下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恢復了健康,以後非常感激文強。

文強為什麼有這種本事?後來他說:

「我以前是共產黨,當過中共省委書記、紅軍師政委,會做思想工作。」

經過14年的改造,王陵基於1964年12月獲得特赦。三年後,1967年3月17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改造關押國民黨戰犯的管理所為什麼叫「功德林」?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在戰場上俘獲了很多國民黨戰犯。新中國建立後,大部分國民黨戰犯都被集中關押在北京的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那麼新中國改造關押國民黨戰犯的管理所為什麼叫「功德林」呢?功德林本是位於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寺廟,其建廟歷史可追溯到金朝。
  • 新中國成立之後,7次特赦國民黨戰犯,排名第1位的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之後,從1959年開始到1975年為止,我國先後對戰爭時期被俘虜的國民黨戰犯進行了7次特赦,分別是1959年12月第一次特赦、1960年11月第二次特赦、1961年12月第三次特赦、1963年4月第四次特赦。
  • 新中國接收日本戰犯70周年︱新中國為何寬大處理日本戰犯?
    距今70年前的1950年7月18日,在中蘇邊境小鎮綏芬河車站,新中國政府接收了蘇聯政府移交的969名原侵華日本戰犯,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該所之後又陸續接收了由其他公安機關轉來日本戰犯4名。故撫順戰犯管理所在20世紀50年代初共關押日本戰犯973名。
  • 監獄風雲 秦城內國民黨戰犯的改造趣聞
    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高級戰犯,被集中關押在位於北京德勝門外的功德林監獄。1960年春,這些戰犯又被送到了「新家」秦城監獄。湯堯,原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原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湯堯,就是出了名的落後分子。他整天吊兒郎當,經常諷刺積極接受改造的人。
  • 他是國民黨軍最高級別戰犯,和蔣介石搶曾國藩曾孫女,死葬八寶山
    川軍五行中資格最老的人物,劉湘、楊森都要喊他一聲老師。成都解放前夕,他試圖跟蔣介石去臺灣。逃跑途中被解放軍俘虜。那麼,65年前的12月,嚴冬中,王陵基怎麼度過了惶惶不可終日的一天呢?他在逃亡途中是如何落入解放軍之手的呢?他是國民黨軍最高級別戰犯,和蔣介石搶曾國藩曾孫女,死葬八寶山。後來王陵基又看上曾國藩的曾孫女,聽說此女長相貌美、家中有錢,而且喪夫新寡,便動了惡毒心思。
  • 他是唯一還在世的國民黨戰犯,當年想要回臺北,為何沒回去?
    他是唯一還在世的國民黨戰犯,當年想要回臺北,為何沒回去?1975年3月19日,對全部在押戰爭犯實行特赦釋放,這是第七次特赦,也是最後一次。當時,被釋放的在押的國民黨戰犯和偽滿蒙戰犯一共239名。在這239人中,就有一位我們今天要說到的主人公——蔡省三,1919年出生的他,是唯一還在世的國民黨戰犯。
  • 他是國軍被俘將領唯一上將,在獄中鬍子都不會刮,曾打過老蔣耳光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在解放軍的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儘管解放軍只用著比較落後的武器,在火力和生活條件上都遠遠不如國民黨,但是那些全美式裝備的國軍還是被解放軍秋風掃落葉一般收拾得無路可走。很多國軍將領後來成為我軍俘虜,為了對他們進行改造,就將他們都關押在功德林監獄中,有一些表現很好的,在新中國第一次特赦時就重新獲得了自由。在功德林監獄中,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於這些國民黨高官基本上都是享福慣了的,動輒一大堆人伺候,所以在監獄裡,他們當中很多人鬧了笑話。
  • 1961年,第三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廖耀湘就在其中,他的下場如何
    綜觀廖耀湘將軍一生,憑他於抗日戰爭中的個人功績,足謂「中外名將」。廖耀湘將軍能夠身為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的軍長,足以證明他的能力不菲。倭寇侵犯我中華國門之時,廖耀湘將軍跨馬立刀,為國報恩、為國效命。為人治軍,廖耀湘將軍更是以自律服眾、廉潔自守,飽含君子氣範。
  • 《特赦1959》講述新中國第一次特赦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特赦。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中央指示將關押在全國各地的蔣介石集團高級戰犯轉入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集中關押,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黃維、宋希濂等國民黨將領。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艱難博弈中,戰犯們的思想認識逐漸轉變。1959年國慶前夕,國家發布特赦令。
  • 撫順最特別的旅遊景區:戰犯管理所陳列館
    撫順戰犯管理所陳列館位於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寧遠街高爾山下,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原為「遼東第三監獄」,1950年,成為一所改造國內外戰犯的監獄,先後關押過近千名日本侵華戰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等七十多名偽滿洲國戰犯,三百多名國民黨戰犯在這裡被改造教育成為新人。
  • 1959年,杜聿明作為第一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他的結局如何
    新中國成立之後總共對戰爭期間俘獲的戰犯先後進行了七次特赦,從1959年到1975年,先後16年的時間裡,絕大部分戰犯都被特赦,重獲新生。1959年,第一批特赦人員名單上,「杜聿明」的名字是第一個,這也就意味著,杜聿明即將作為第一批戰犯就要被特赦了。
  • 功德林「頭號戰犯」杜聿明,死前卻悄悄叮囑妻子,此生別離開中國
    功德林是北京市內一個關押和改造戰犯的監獄,建國之初,這裡關押著一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曾擴情等人,這其中又以徐州「剿總」
  • 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第一批特赦的十名國軍將領人生結局
    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期間,司法總長羅文幹最終完成了這座監獄的全部改造,後來成為國民黨北平「第二模範監獄」。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是在這裡被敵人殺害的。新中國成立後,這座監獄被公安部接管,更名為「北京戰犯管理所」,是現在公安部秦城監獄的前身。黨中央將一批蔣介石集團的高級戰犯轉入北京功德林集中關押。功德林一號關押的這些國民黨戰犯情況比較複雜,改造的難度很大。
  • 1975年大陸特赦國民黨戰犯:10人申請去臺灣被拒,有人自縊身亡
    記得當時幾個戰犯管理所的所長都被關了起來,戰犯們被關在什麼地方也不十分清楚。後來,好不容易地從牛棚裡和五七幹校裡找回來幾位老所長和老管教幹部,總算查清了仍然在押的戰犯的人數及其現實政治表現、身體狀況等等,列出了準確的名單。當時尚在關押的戰犯還有293名,其中,國民黨戰犯290名,偽滿戰犯2名,偽蒙戰犯l名,這些戰犯將全部釋放。
  • 新中國成立後,一千多名國軍戰俘中,什麼級別才能進功德林監獄?
    解放戰爭結束後,一千多名國軍戰俘中,級別比較高的,很多都移交到了功德林監獄,這個監獄是北平解放後,才有解放軍接手的,裡面共有17棟監管房,有350多個房間,最多可以關押1000多人。1955年,根據上級命令,全國各地關押的犯人都交由公安部門管理和教育,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國民黨將領被集中到公安部13局負責的功德林戰犯所,那麼當時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功德林監獄呢?這些人曾經是地方官員,有的是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有的是殺人不眨眼的間諜。
  • 《特赦1959》央視首播真實歷史事件,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該劇講述了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特赦共釋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戰犯33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故事。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中央指示將關押在全國各地的蔣介石集團的高級戰犯轉入北京功德林集中關押。其中有國民黨將領杜聿明、王耀武、曾擴情、黃維等人。起初他們對共產黨的改造政策採取抗拒的態度。
  • 他因名字討喜,被蔣重用,爭強好勝兵敗被俘,被關押還暴打日本人
    國軍兵團裡有一人,因名字討喜,被蔣介石重用,但此人脾氣非常差,是國軍將領中人盡皆知的「老頑固」,他爭強好勝,結果就因為自己的性格兵敗被俘。他叫劉鎮湘。 劉鎮湘是黃埔第五期的學生,葉挺成立獨立團時,他覺得劉鎮湘這個小夥子很有前途,於是就把他招攬到自己的獨立團中,隨他參加了北伐戰爭,在北伐戰爭中他立下無數戰功,被提拔為特務連連長。
  • 大國姿態、歷史質感,《特赦1959》講述新中國第一次特赦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特赦。 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中央指示將關押在全國各地的蔣介石集團高級戰犯轉入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集中關押,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黃維、宋希濂等國民黨將領。
  • 特赦1959劇情介紹重現新中國第一個十年
    作為一部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的電視劇,《特赦1959》首次選取了「戰犯改造」這一歷史事件,以獨特的視角,將時代大背景濃縮到一個小院之中,以小見大再現大時代背景下的世間百態。戰犯改造,不被理解而又難以完成的任務《特赦1959》講述的是,開國大典之後,百忙之中的毛澤東開始關注在押的國民黨戰犯的情況。
  • 新中國成立十年周年特赦,這位中將高興到發瘋,最後卻沒他的名單
    1959年是我們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在建國十周年之際,國家決定對一些在改造過程中表現良好的戰犯予以特赦,允許他們重獲自由。消息傳到秦城監獄,其中的一個國軍中將開心地跳了起來。他抑制不住臉上的狂喜,甚至脫掉了自己的上衣,拿在手中,在有限的範圍內一邊狂奔一邊大叫:「太好了,我終於能跟老婆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