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結束後,一千多名國軍戰俘中,級別比較高的,很多都移交到了功德林監獄,這個監獄是北平解放後,才有解放軍接手的,裡面共有17棟監管房,有350多個房間,最多可以關押1000多人。
1955年,根據上級命令,全國各地關押的犯人都交由公安部門管理和教育,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國民黨將領被集中到公安部13局負責的功德林戰犯所,那麼當時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功德林監獄呢?
這些人曾經是地方官員,有的是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有的是殺人不眨眼的間諜。當時最先被關押在功德林監獄的是康澤和董益三,兩人都是國民黨特務系統的代表。因為他們在獄中改造得比較好,康澤是1963年第三批特赦的一員,而董益三是1960年第二批特赦的一員。
在功德林戰犯所,軍銜最高的是王陵基,他在抗日戰爭中是第30集團軍總司令,在四川、江西任主席,保持著上將軍銜。被我軍抓獲時,他67歲,已被關押14年,1964年被特赦,幾年前被釋放,1967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
許多高級中將都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如杜聿明、王耀武、黃維、宋希濂等。杜履明被俘時,是其中資歷最深的,任徐州"剿總"中將副司令。由於思想改造迅速,他成為1959年第一批被釋放的人之一。
最難改造的是黃維,他在淮海戰役被俘的第一天就表現得極不配合。調到功德林戰犯所之初,他覺得自己遲早會受到審判,於是抱著"不得已成仁"的決心。據管教人員回憶,黃偉認為自己之所以淪為階下囚,是因為打了敗仗。由於他的固執,直到1975年中國決定釋放所有戰犯,他才被列入釋放名單。
1975年3月,中國釋放了所有的在押犯,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轟動,這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經過十幾二十年的改造,也都積極投入到新的生活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