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真的活埋了一千多日軍戰俘?

2021-02-23 見山博物

點擊藍字 見山博物 加關注  更多閱讀

看過孫立人照片的,都為他的帥氣所折服。而更讓人們佩服的還是他那「中國軍神」、「叢林之狐」的美譽。

孫立人(資料圖)

走出金牛鄉

1900年12月8日,孫立人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7歲時,孫立人開始入學,拜宋執中為師。其父後來任山東知府,便隨父親去青島。

當時青島為德國佔領區。

孫立人9歲時,某天在海邊玩耍,發現了一顆極為漂亮的石頭,於是高興地將這顆石頭拿在手裡玩耍。

這時,來了幾個德國小孩,他們看見了孫立人手上的石頭,於是聯手欺負孫立人,搶走了石頭,並且打了孫立人兩記耳光,還辱罵了中國人。

日後這次事件對於孫立人的影響極大,他認為「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強盛,才能夠讓人民都活著有尊嚴」,也成為他日後投身軍旅的重要觸媒。

1913年冬,適逢清華學校招生,孫立人回到安慶報考,在近千人的考試中,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

在清華學校學習的日子裡,孫立人酷愛體育運動,身高1米85的他在各類運動中尤其擅長籃球,並擔任清華籃球隊隊長,正是這樣一位大個子的青年,在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率隊於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擊敗菲律賓、日本隊,為中國在國際大獎賽中獲得第一次籃球冠軍。

求學輾轉青島、北京等地後,留美學習土木工程學。但是後來,他卻執意改學軍事,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之後,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

正是這樣的留學經歷,使得他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少數有留美背景的軍事將領。

回國之後的孫立人,因為並非黃埔軍校出身,在蔣介石那裡並未得到重用,真正給予他厚望的是財政部長宋子文。才華橫溢的孫立人被宋子文選中,擔任稅警總團第4團的上校團長。稅警總團由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德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

孫立人具備了留美的經歷,又曾經遊歷歐洲各國,對外國的情況比較熟悉,所以擔當重任。

練出孫氏操典

作為長期留美的海歸派,孫立人對英美軍事系統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在《建軍理想》中曾說:「我認為英美的長處,是自發自動活潑負責守法。

他們的一個士兵,沒有了官長的統率,仍然可以繼續作戰到底;他們的軍營裡,充滿了活潑生氣。可是他們的缺點,就是吊兒郎當,粗枝大葉,官兵生活浪漫隨便。」而「中國人一向有的特長,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國家所趕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勞、忍辱負重及犧牲的精神」。

因此,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他一生四次練兵,第一次就是在海州訓練稅警第4團,第二次是1938年抗戰軍興時,在貴州的都均訓練緝私總隊,也就是後來遠徵軍新38師的前身,第三次是在印度的蘭姆伽訓練遠徵軍駐印的新38師,最後一次是1948年起,在臺灣鳳山訓練退到臺澎的國陸軍。海州練兵是他事業的起點。第4團駐紮與訓練的場所江蘇海州城南交通便利,但遠離大城市。

在這裡,孫立人按照「孫氏操典」對稅警第4團進行了6年的嚴格訓練,官兵無論是武器使用與保養、體能、紀律、凝聚力和士氣都與當時一般軍隊截然不同,成為初露鋒芒的一支勁旅。

蔣介石曾當面評價孫立人,說他「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

蔣介石的不夠器重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也並不客觀。

在仁安羌戰役中,孫立人親帥800人擊敗了8000圍城日軍,解救了7000多名瀕死英軍,自此名聲大噪。

羅斯福和英王喬治以及蔣介石都親自給其授勳。

入緬作戰

1942年2月,中國遠徵軍成立。孫立人兩次,第一次於1942年4月率領新三十八師進駐緬甸曼德勒,參加曼德勒會戰,在仁安羌以解救大量英軍而受到嘉獎。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

仁安羌戰役之後,杜聿明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打算經野人山熱帶叢林撤回雲南,而孫立人則果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回印度,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遭到日軍追擊,半數葬送在野人山。

中國遠徵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在撤回印度之後,進駐印度蘭姆伽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

1942年10月開始向緬北反攻,這便是第二次入緬作戰。1942年他的新38師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給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血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史迪威將軍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有網絡傳言在這其中,孫立人曾下令將1200名日軍俘虜中所有到過中國的都活埋,僅一名臺灣新兵未到過中國而倖免於難。而此乃無稽之談,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徵的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

比如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廣州一位三十八師老兵託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著的見證人。

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麼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

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歷,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

摘自《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

相關焦點

  • 「凡到過中國,一律就地槍斃」孫立人殺了1200日軍戰俘嗎?
    下面這個故事,就與孫立人有關: 1944年初,孫立人指揮新38師入緬作戰後,勇猛作戰,俘虜了日軍第18師團的1200多名官兵。被俘的日軍被帶到了孫將軍跟前,他皺皺眉頭,厭惡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後都這樣辦。」於是,1200多名官兵被就地槍決。
  • 抗戰名將孫立人,率一個軍殲滅日軍10萬人,活埋數千日軍俘虜
    孫立人,1900年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1913年,孫立人以安慶府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學校讀書。1920年,孫立人升入清華高等科。在清華大學期間,孫立人還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後來又參加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稅警總團也開赴淞滬戰場,孫立人率部對日軍造成了沉重打擊。1937年11月3日晚,孫立人帶人去炸一座浮橋時被日軍炮火擊中,身中十三發彈片。財政部長宋子文派其弟宋子安將其護送到香港治療,武漢會戰時,還沒有痊癒的孫立人就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戰後,孫立人升任稅警總團總團長,將稅警總團被打殘的三個團擴充到六個團的規模。
  • 抗日戰爭中日軍最怕哪位將領?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而是他
    抗日時期湧現出了不少抗日名將,有著名的長城抗戰將領佟麟閣、臺兒莊大捷李宗仁、三次長沙會戰的薛嶽,還有遠徵軍將領孫立人等等,他們都是有骨氣的抗日名將。 孫立人將軍作為遠徵軍將領之一,他的抗日事跡則更為具有傳奇色彩,有傳聞說孫立人將軍曾俘虜了一千多日軍,問其中誰去過南京,只要去過南京的就都活埋,中國人無不拍手稱快。
  • 孫立人的「天下第一軍」有多能打?把2000名日軍逼得活活餓死
    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的安徽,在第一次中國遠徵緬甸時任38師的師長,先是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中擊斃了2000名日軍,後來又在孟拱河戰役中擊敗1萬千多名日軍
  • 中國「軍神「——孫立人
    此時,一名中國將軍對隨從下達了, 如何處理日軍戰俘的命令: 「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 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 今後都這樣辦。」 1200名日本鬼子當即被全部活埋。 每一個中國人看到這,一定大呼: 解氣! 儘管沒有史料證實這位將軍, 曾經大規模活埋過日軍, 不過這位中國將軍,他的人生, 遠遠比這個傳聞還要輝煌傳奇百倍!
  • 「孫立人」太冤!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被蔣介石關33年
    此時,距離蔣經國去世已經三年多了。但輿論還是認為是蔣的問題,是蔣的打手集團幹的。臺灣警備總部曾要求郭廷亮不得參與孫立人的平反,但遭到了郭廷亮的拒絕。孫立人事件,對國民黨及蔣氏父子的公眾形象損害非常大。蔣經國死後,孫本人、事件株連者及其親友都向國民黨當局強烈提出「伸冤」、「平反」的要求,對臺灣政局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
  • 罕見老照片:二戰時期的日本戰俘,日軍也有認慫的時候
    日軍投入戰場近六萬兵力,但實際參戰僅有二萬五千餘人。諾門罕戰役中的日本戰俘。9月16日,日本關東軍戰敗,蘇日雙方籤署了停戰協議。1943年11月,塔拉瓦戰役中,美國俘虜的日本士兵。塔拉瓦戰役是二戰期間,美軍在中太平洋戰區的軍事行動,最終以美軍大獲全勝,並完全佔領了塔拉瓦。1944年8月,紐幾內亞戰役中投降的日軍士兵。一戰後,澳軍佔領德屬紐幾內亞。
  • 被日軍尊稱「中國軍神」的孫立人有多傳奇?斃敵3萬,壽長90歲
    參加稅警團不僅是來抓走私鹽販子的,我們應該是一支衛國的部隊,我們要有這樣的信念,要上下一心,苦練本領,勇敢善戰,隨時準備迎擊日軍……」 (三)叱吒風雲,斃敵三萬 孫立人很早就參與抗日鬥爭了。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入侵上海,孫立人帶領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
  • 國軍一個團頂住日軍兩個聯隊的進攻,日軍無法接受,孫立人也不信
    1943年10月,史迪威飛赴重慶,商談出兵緬甸的作戰計劃時,代理指揮的美軍參謀長柏特諾認定,日軍在胡康河穀穀口只有少數指導官和緬甸偽軍,因此命令新38師第112團從印度雷多遠徵軍基地出發,分散攻擊臨濱、拉加蘇等日軍據點,因為覺得敵人不多,柏特諾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派出援軍。 這個少數到底是多少?
  • 棄暗投明後日軍戰俘怎麼說?
    ——我軍對日軍戰俘改造紀實(四)陳 輝對日軍戰俘改造成功最有說服力的應該出自日俘之口。日本投降後,日軍戰俘大都回到日本,他們紛紛撰寫回憶錄和回憶文章,客觀公正地訴說他們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的轉變過程:圖為日軍戰俘向王震將軍敬禮 沙飛攝01
  • 淞滬會戰中十三發彈片的孫立人,到緬甸打的日軍十八師團四處逃竄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戰場上就出現過不少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將領,孫立人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這位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將軍在緬甸戰場,讓日軍看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軍人。孫立人出生於安徽廬江,後來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孫立人又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直接進入美國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系,僅用一年就畢業了。
  • 新一軍浴火重生,與日軍兵戎相見,孫立人痛罵日軍為狗雜種
    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佔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 孫立人率遠徵軍大破日軍,戰場變成「軍需庫」,廖耀湘:恭喜發財
    自從廖耀湘在索卡道用藤杖猛敲日軍炮管,下令猛撲加邁後,新22師以神速動作,揮師南下,先頭部隊第65團恰在此時,進逼加邁北郊。這種巧合,於孫立人除去一塊心病,不用擔心落下搶友軍功勞的惡名;於廖耀湘避免一個遺憾,在一場競賽中他沒有落在友軍後頭。加邁城下,我軍士氣大振。6月16日兩支部隊同時攻城。攻城戰似乎太順利了一些。
  • 陝西老人被兒子活埋3天,人性何在?歷史上的活埋事件均慘絕人寰
    陝西活埋事件報導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回到歷史長河之中,慘絕人寰的活埋事件,並不少見。希望通過回望這些歷史事件,我們能夠吸取歷史教訓,明方向,知榮辱,通人性。六十一甲子,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60歲就是人的一個輪迴,人到了60歲就沒用了,於是活著的60歲老人就會被活埋。這其實是魯迅筆下「吃人」的封建禮教對百姓的殘酷迫害。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一習俗並非所有地區都有。
  • 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癒,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同年赴美留學。因其在清華學校已習基礎工程多門,故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期間曾為美國橋梁公司(American Bridge Company)受聘當設計繪圖師。
  • 英軍命令孫立人繳械,孫立人怒道:如遇繳械,立刻開槍
    曼德勒地處滇緬公路咽喉,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蔣介石特地命令孫立人:「務必死守,以期保全。」但就在這時,孫立人又接到了史迪威的命令,要求其迅速趕往仁安羌,以救出被日軍包圍的7000名英軍,盡盟軍之責。孫立人接到命令後,躊躇再三,最終下令以一團之兵力趕往仁安羌,並親自指揮。
  • 抗日名將孫立人,淞滬會戰一戰成名,晚年因生活窘迫,賣起玫瑰花
    淞滬會戰就是孫立人成名的一戰。淞滬會戰的慘烈程度在整個抗戰史上都屈指可數,就連中央軍都軍壓上了,作為蔣介石小舅子的宋子文又怎麼能袖手旁觀呢。孫立人率領一個團在蘇州河與日軍浴血奮戰,甚至用地雷攻克了一處日軍據守的大樓,在視察敵情時被日軍炸傷,自此退居二線。直到中國決定組織遠徵軍出徵緬甸,孫立人才再次走到了臺前。
  • 澳大利亞拒絕日軍投降,20萬日軍在絞殺之下,僅1萬多人活了下來
    澳大利亞拒絕接受日軍的投降,20萬日軍在澳軍的絞殺之下,最後只有1萬多人活了下來。澳還要求處死日本天皇。東京審判時,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主張審判天皇的國家,且態度堅決,必須處死裕仁天皇。提議被拒後,澳大利亞審判並處決了多達140名乙丙級戰犯,遠超其他國家。基本上,乙丙級戰犯遇到澳大利亞人,就算完了。那麼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如此豪情?
  • 民國十大抗日名將——孫立人
    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癒,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同年赴美留學。因其在清華學校已習基礎工程多門,故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期間曾為美國橋梁公司(American Bridge Company)受聘當設計繪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