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兵團又稱西進援錦兵團,是由新編第1軍(軍長潘裕昆)、新編第3軍(軍長龍開武)、新編第6軍(軍長李濤)、第49軍(軍長鄭庭笈)、第71軍(軍長向鳳武)五個軍彙編而成,總兵力達十萬之眾。然而在遼瀋戰役中被解放軍在黑山、大虎山地區分割穿插包圍,最後全軍覆沒,其6位軍長和其主帥的最終人生命運如何呢?
其一、最終起義的潘裕昆。其實潘裕昆原本是陳誠的土木系,後在印緬反擊戰中逐漸得到孫立人的賞識,而孫立人在東北與陳誠權力爭奪失敗後,潘裕昆做為雙方都能接受的人員當了軍長也在情理之中,可在援錦戰役中,潘裕昆自認是黃埔四期生而不怎麼服從這位六期畢業師弟的調遣,加之此時其已心灰意冷,無心再戰了。在戰爭的最後時候,潘裕昆竟然丟下部隊自己跑回了瀋陽,後又隨衛立煌等人被蔣介石最後一批接走了,再後隱居香港,與此時在香港的國民黨將領聯名通電反蔣。1982年潘裕昆病逝,中共中央統戰部發唁電讚揚其"有功於國家,有功於人民"。潘裕昆現葬於家鄉瀏陽,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為其樹墓碑,中國人民解放軍王震將軍親自為潘裕昆墓碑題字。也算是善終的一位。
其二、新編第3軍軍長龍天武,和潘裕昆同屬陳誠土木系,出身於第54軍,同時參加過印緬作戰,黃埔五期生,抗日名將,不過在援錦戰役之中,龍天武全軍覆沒,結果丟下大部隊自己一個人逃跑了。後隨衛立煌逃跑,閒居香港。1949年秋,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邀龍天武任第十八軍軍長,龍來到臺灣,蔣介石不準。龍天武后任第六軍副軍長,晉陸軍中將。1964年,龍天武退役。1983年3月12日,龍天武病逝,終年77歲。
其三、新六軍軍長李濤,此人是廖耀湘的鐵桿馬仔。不但和廖耀湘是老鄉,還和廖耀湘是同學。廖耀湘升任兵團司令後,特意把新六軍軍長的位置留給了李濤。後來被俘,沒有等到特赦,於1957年病死在戰犯管理所。
其四、第49軍軍長鄭庭笈,筆者已有前文介紹,其被俘後積極接受改造,於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監察委員,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1996年6月9日在北京病逝。
其五、第71軍軍長向鳳武。這個軍可是打過硬仗的,戰四平時其軍長是陳明仁,是讓林彪吃過大虧的,而他的末任軍長則沒有那麼幸運了,被俘後也沒有等到特赦,於1959年病死於戰犯管理所。
其六、兵團司令廖耀湘。1961年第三批被特赦,這位抗日名將、改造期間表現積極,尤其是對於政治、軍事理論的研究可謂是下了大功夫的,連劉伯承將軍還破例請他到軍事學院講課,可不知道為什麼卻釋放在第三期,在他的下屬鄭庭笈等人之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於1968年12月2日突發心臟病而逝世於北京。1980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政協組織追悼,將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