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不是不願意西進,而是在等著東進兵團突破塔山

2021-03-05 燻煙字簍

廖耀湘兵團和黃維兵團都是國軍的精銳兵團,廖耀湘兵團所轄的新一軍、新六軍和黃維兵團的十八軍,都是國軍五大主力,和邱清泉兵團是當時國軍在全國範圍內最精銳的三個兵團,而且都是當時國軍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兵團,但廖耀湘兵團在遼西全軍覆沒的時候,和黃維兵團的情況很相似,都是重裝備集團在河網縱橫的地帶遭到解放軍阻擊,逐步陷入重圍,最後被全殲了。

本來按照廖耀湘的想法,是不願意出瀋陽救援錦州的,但在國軍統帥部的嚴令催促之下,廖耀湘才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二日同意出遼西救援錦州,但部隊集中到新民出發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九日了。接著廖耀湘又去進攻彰武,等到攻佔彰武,已經是十月十一日了。攻佔彰武之後,廖耀湘才開始西進,先進佔新立屯,計劃下一步躍進到阜新,然後再折而南下,經義縣到達錦州。

廖耀湘為什麼行動如此遲緩呢?因為他始終認為像這樣側敵行軍是非常危險的,而且始終認為解放軍在圍城打援,所以堅持認為,應該由東進兵團突破塔山防線之後,救出錦州守軍,然後一起向東進攻,他再向西進攻才比較安全。他認為最安全的路線是先向南進佔遼陽,再到營口,之後從營口向東進攻,因為之前他在搶收時曾派五十二軍進佔營口,發現遼南除了四縱之外,並沒有解放軍其它主力部隊,比較安全。

一直到十月十四日,錦州已經解放,廖耀湘尚未渡過饒陽河。廖耀湘曾對他的參謀長楊琨說,錦州是肯定要淪陷的,東進兵團也不可能突破塔山,所以他在彰武一帶徘徊逗留,就是認為在錦州失守之後,西進失去意義,國軍統帥部就會同意他的南下營口的計劃。只要到了營口,無論是走海路到葫蘆島登陸,與東進兵團會和,還是獲取補給,都要方便得多,最重要的是在營口,隨時可以從海路逃走。

而廖耀湘在從瀋陽出發,整個兵團在新民集中之後,如果要去救援錦州,需要渡過四條比較大的河流,包括遼河、新開河、巨流河、饒陽河,到達錦州外圍還有大凌河。所以,國軍統帥部在催促廖耀湘兵團抓緊西進的時候,廖耀湘推脫的理由就是整個兵團都是重裝備,攜帶了大量重炮和車輛、戰車、坦克等,而這些河流上都沒有足夠的橋梁,所以每到渡河時都需要另外假設浮橋,渡河需要時間。

但廖耀湘沒想到的是,在錦州已經解放的情況下,國軍統帥部仍然堅持要求廖耀湘兵團西進,與東進兵團會師大凌河,夾擊解放軍,與解放軍進行一次決戰。如果在東北不尋求與解放軍進行一次決戰,擊破解放軍一部,則華北可能會出問題。但廖耀湘認為,決戰的前提是錦州能夠守得住,錦州既然已經被攻破,那麼解放軍的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瀋陽,而且,在東進兵團遲遲無法突破塔山防線的情況下,廖耀湘兵團也已經自身難保了。

在此期間,廖耀湘已經說服了衛立煌同意直出營口的方案,衛立煌只叮囑他,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退回瀋陽。廖耀湘在彰武到新立屯之間徘徊逗留時,為了督促廖耀湘繼續向錦州方向攻擊前進,國軍統帥部曾派已經臨時趕到東北的杜聿明趕到廖耀湘兵團,與廖耀湘會面,試圖說服廖耀湘西進。但結果反而是廖耀湘說服了杜聿明,杜聿明同意向國軍統帥部陳述出營口方案,但同時要求廖耀湘兵團到營口後,再向北進攻,與東進兵團在大凌河會師。

等到國軍統帥部同意廖耀湘直接向營口撤退的方案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二十日,距離錦州解放已經過去了一星期,情況已經完全變了。原本廖耀湘曾想要先佔領黑山大虎山一線,並認為黑山方面的解放軍並無重兵防守,攻擊應該沒有問題,只要攻佔黑山,無論是退回瀋陽,還是南下營口,或者是繼續西進,都有迴旋餘地。但等到二十日廖耀湘兵團開始進攻黑山、大虎山的時候,第一波用整個兵團實力最弱的七十一軍進攻,攻擊不利,才又加強了新一軍,但為時已晚。

到二十二日,仍未能攻佔黑山,廖耀湘才發現解放軍是在死守,而死守則意味著在等待增援,偵查人員也發現解放軍正在大量向黑山以南運動,情況十分嚴重,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必須馬上向營口方向轉移,但為時已晚,解放軍已經從錦州方面轉移過來了,既堵住了廖耀湘退回瀋陽的通道,也堵住了南下營口的通道,連向北退回阜新這最不可能的一條路,也被堵住了。也就是說,這時候廖耀湘兵團已經完全被包圍了。

黃維兵團的情況與廖耀湘兵團很相似,從駐馬店出發,進入淮海地區之後,需要先後渡過潁河、渦河、淝河、澮河等大小合流,而中野的層層阻擊幾乎都是依託這些河流進行的,以此來遲滯黃維兵團東進徐州。而黃維兵團最後被包圍時所在的地區,就是在澮河地區,先強渡了一部分,發現形勢不利,又退回去,企圖向固鎮轉移,這時候遭到陳賡兵團背河而陣的阻擊,十幾萬人被壓縮在一個很狹小的區域,兵力無法展開,重裝備火力優勢也無從發揮,整個兵團最後在這裡被全殲。

相關焦點

  • 蔣介石集中5個軍進攻塔山,又想調到淮海戰場使用,結果僅調去1個
    蔣介石也非常清楚錦州的戰略位置有多重要,因此他一方面緊急調動廖耀湘第9兵團十餘萬精銳組成西進兵團,從瀋陽出發;另一方面從華北「剿總」調來第62軍、第92軍及獨立第95師,從山東青島調來第54軍,在毗鄰錦州的葫蘆島組成了東進兵團,由第92軍軍長侯鏡如指揮,與廖耀湘部隊東西對進援救錦州。
  • 遼西大會戰,廖耀湘兵團4個軍,3天被圍殲,林羅劉:活捉廖耀湘
    1948年10月,東總林羅劉根據敵軍動向,決心圍殲廖耀湘兵團於彰武、新立屯、黑山地區。20日他們向東北野戰軍各縱隊下達了圍殲廖耀湘部隊的命令。 命令十縱在黑山地區阻止廖耀湘兵團西進。 命令五縱、六縱迅速隱蔽插入敵後切斷廖兵團向瀋陽退卻的道路。
  • 塔山阻擊戰,吳克華說敵人11個師,林彪發怒:守不住我要你腦袋
    蔣軍情報工作即便再差勁,也不可能發現不了百萬人的大調動,然而,林彪的部隊繳獲了一部蔣軍的電臺,通過這個電臺,散播出去一條假消息:東北解放軍主力奔赴遼西,不是要打錦州,而是奉調入關,準備打承德。蔣軍內部派系林立,各個指揮官互相傾軋,對於這條假情報都選擇相信,即便有人看出了解放軍打錦州的意圖,但也閉口不言,畢竟打得不是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黑山阻擊戰,廖耀湘為何突然後退繼而全軍覆沒?9個字一語道破天機
    黑山阻擊戰,廖耀湘為何突然後退繼而全軍覆沒?9個字一語道破天機解放戰爭中,有三大著名的阻擊戰,即黑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徐東阻擊戰,其中黑山阻擊戰最為艱難兇險。1948年10月15日,東北野戰軍攻克位於遼寧省西南部的錦州,切斷了國民黨軍的退路。
  • 林彪給四縱發電:我只要塔山,八縱一連長畏懼放棄陣地,已被槍決
    錦州一戰的重要性,林彪和蔣介石都很清楚,我軍圍困錦州以後,蔣介石迅速派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由廖耀湘統領的「西進兵團」,意圖從東西兩側增援錦州,塔山距錦州30公裡,距錦西4公裡,離葫蘆島5公裡,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峴山和白臺山,這是國民黨西進兵團必經之路。
  • 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廖耀湘為什麼沒能阻止東野解放錦州?
    戰役開始後,蔣介石調部隊組成了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廖耀湘兵團),意圖東西夾擊圍攻錦州的東野主力。但由於各種原因,廖耀湘並不想直接救援錦州。於是廖耀湘想出了一個看起來很高明的方法:佔領彰武、新立屯一線,切斷東野攻城部隊的後勤補給線,試圖以此迫使東野放棄解放錦州,撤圍而去。
  • 塔山阻擊戰勝利的幕後故事
    塔山阻擊戰爆發之初,蔣軍東進兵團司令侯鏡如還沒有到達崗位,戰場各部由第54軍軍長闕漢騫統一指揮,這是位曾經在滇西強渡怒江的遠徵軍悍將,他冒著炮火登上塔山村對面的雞籠山親自觀測督戰。(東野司令員劇照)然而在英勇的東野四縱、十一縱的頑強阻擊下,所謂的東進兵團一直到錦州被完全攻克,仍然未能越過塔山防線一步,且在戰場上棄屍累累,總計多達7000餘具。
  • 在塔山阻擊戰中,「共諜」侯鏡如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眾所周知,遼瀋戰役的關鍵戰役是錦州戰役,而錦州戰役的關鍵之戰就是塔山阻擊戰。有意思的是,根據資料顯示,解放軍在塔山阻擊戰中的敵人、國民黨東進兵團的司令官侯鏡如可能是「共諜」。正因如此,國民黨那些可悲又可笑的支持者便發揮祖傳的「甩鍋大法」和「低水平陰謀論」,將塔山阻擊戰失敗的責任完全歸結於侯鏡如是個「共諜」。那麼侯鏡如在塔山阻擊戰中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呢?首先,侯鏡如雖然可能是「共諜」,但東進兵團是以蔣介石嫡系部隊為主力組建的,蔣介石本人也在塔山附近督戰。
  • 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滅,東野戰士打掃戰場是什麼體驗?需要四項能力
    1948年10月28日拂曉時分,遼瀋戰役之遼西圍殲戰基本落下帷幕,蔣軍為救援錦州而組建的「西進兵團」(以第九兵團為基幹)11萬人馬全軍覆滅。當喧囂的戰場沉寂下來之後,東北野戰軍政治部的戰地記者,曾經跟隨打掃戰場的部隊,來到遼西廣袤的曠野中。
  • 解放軍十大鐵血阻擊戰之三:塔山阻擊戰
    國民黨軍意識到東北決戰已經揭開序幕,蔣介石飛赴北平與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緊急磋商,決定從華北抽調第17兵團的2個軍和獨立第95師,從煙臺抽調第39軍,儘快海運葫蘆島,連同錦西地區的4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統一指揮,自錦西經塔山,增援錦州。同時瀋陽主力抽調11個師又4個旅,組成西進兵團,由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指揮,協同東進兵團在錦州地區與解放軍決戰。
  • 東北最後一戰(中):黃永勝六縱血戰廖耀湘,林彪連連稱讚
    六縱堵住了廖耀湘後路!26日凌晨4時,六縱16師前衛46團通過北寧線,進至姚家窩棚,與敵新3軍14師遭遇。尖兵班擊斃敵哨兵,突入村內,但是後續部隊沒有跟進,結果尖兵班孤軍奮戰,全部犧牲。46團團長趕來詢問情況,從敵人的槍聲判斷敵人最少有兩個連。
  • 塔山一戰28團硬扛敵「趙子龍師」,和另外一支部隊,共享榮譽稱號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時期最關鍵的一戰,其中東野4縱、11縱要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擋住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進攻,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最終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陣地,我軍以付出3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近7000人,而戰後有4個團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 一哥「俗人讀史」之——廖耀湘集團要員們的終極命運
    廖耀湘兵團又稱西進援錦兵團,是由新編第1軍(軍長潘裕昆)、新編第3軍(軍長龍開武)、新編第6軍(軍長李濤)、第49軍(軍長鄭庭笈)、第71軍(軍長向鳳武)五個軍彙編而成,總兵力達十萬之眾。西進兵團其一、最終起義的潘裕昆。
  • 塔山上兩大英雄團,一個戰至最後32人,另一個硬抗華北頭號精銳
    戰後,(第4縱隊10師)第28團被授予『塔山守備英雄團』榮譽稱號」。這段表述不僅讓我想起《百家講壇》上王樹增先生講述的關於遼瀋戰役的內容,記得「英雄團」的榮譽是授予了(第4縱隊12師)第34團。 為了印證自己的懷疑,我上網搜索了相關內容,才知道並非文章作者或王樹增先生錯誤,而是自己過於孤陋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