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諸多將領之中,廖耀湘的資歷是最淺的,因為他是黃埔六期畢業。
事實上就在廖耀湘被提拔為第九兵團司令的時候,他的諸多學長,仍然還在軍長甚至是師長的職務上,更為關鍵的是,按照國民黨軍之中職務軍銜與銓敘軍銜的劃分來看,廖耀湘的銓敘軍銜只是騎兵上校,直至1948年廖耀湘的軍銜才被提拔為少將,這當中的差距可以說是一目了然。
廖耀湘的出身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應該算個書香世家,按照正統的教育來看,廖耀湘後來等於說是「投筆從戎」,1925年中學畢業的廖耀湘南下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由於家裡拼盡家產也未能湊足學費,因此廖耀湘錯過了黃埔五期的招生,只能滯留長沙,在趙恆錫的部隊中當兵,直至1926年才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
很多人都以為黃埔生畢業,自然是越靠前越好,這樣也能混個資歷,實際上黃埔初期的教育是非常粗的,由於沒有足夠的辦學經驗,加上戰爭等因素,早期的黃埔畢業生幾乎算是是一邊打仗一邊學習,其中黃埔一期畢業生,滿打滿算只學了7個月,1924年3月24日入學,11月畢業,其中10月還經歷了評定商團叛亂作戰,就連畢業典禮,也是在第二年6月補辦的。
相比之下,黃埔學生越往後,其教育規範也越來越嚴格,後來逐漸規範以後,學習時間也逐漸增加,直至黃埔六期畢業生,而廖耀湘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以後,直至1929年才畢業(因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事實上我軍之中不少黃埔六期生未能順利畢業),並在第二年5月參加了公派留學的考試,這學習的時間有多長可想而知。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黃埔還被蔣介石停辦過一段時間,直至1933年重辦,而第八期的學員學制上普遍增加至3年,後來因為抗戰原因才縮短。由此可見,廖耀湘本身是經歷過系統的軍事教育的,這一經歷為他加分不少,更為艱難的是,廖耀湘在1930年5月參加了留學考試,名列三甲,因此有幸前往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
據說因為個子太矮的關係,廖耀湘一度被刷下來,後來強闖蔣介石辦公室,因此博得了蔣介石好感,因此特批他前往法國留學。
實際上也可以看出,留學法國在當時並不算是一個比較突出的條件,畢竟廖耀湘本人也只是名列前茅,和他一起的也有不少,可最終脫穎而出的只有廖耀湘一個人,可見想要成就大事,除了個人能力出眾外,還需要在恰當的時機,把我機會才行。
抗戰時期廖耀湘僅任中校營長,後來又調任中校參謀,基本上不顯山不漏水,後來參與南京保衛戰,日軍進城時被困在城中,幾經挫折才脫險,出來以後即著手寫下「南京戰役之經驗及國軍今後建軍應有之改進」,被蔣介石破格提拔為第200師少將參謀長。
第200師前身是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屬的戰車營,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該部與交通兵第2團裝甲汽車隊改編為裝甲兵團,並在1938年擴編為200師,全師5個團2萬多人,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可以這樣說廖耀湘當時這份報告,正好送對了時間,也是廖耀湘後來被破格提拔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該部格外受到重視,因此具有留學經歷的廖耀湘,基本上升遷很快,第5軍200師後來被單獨劃出組建新編11軍(後改為第5軍)以後,廖耀湘任新編第22師副師長,師長為邱清泉。1939年桂南會戰後任22師師長,由於職務升遷太快,因此廖耀湘銓敘軍銜始終跟不上職務變化,也就有了後來任第九兵團司令時,廖耀湘職務軍銜為中將,而銓敘軍銜僅是騎兵上校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