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王彥泓、納蘭性德都寫了這句詩,只一字之差,誰最得你心?

2020-12-14 詞話今史

元稹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拋棄初戀轉投嶽父換得官路。王彥泓是明朝的鬱悶才子,仕途不順卻憑藉豔體詩留名。納蘭性德是清朝的寶藏詞人,生為滿洲人卻一心愛上漢文化。這三位不同時代的詩人,卻因為同一句詩系在了一起。三位詩人一句詩,僅一字之差,卻妙筆生花。小編帶諸位一起欣賞一下,哪一位寫的最妙呢?

元稹當初與初戀雙文愛的轟轟烈烈,浪漫極了。然而,元稹也是個讀書人。為了換得更好的仕途,元稹選擇了韋叢。元稹本以為這段婚姻不過就是政治的結合罷了,卻不曾想妻子如此溫柔賢惠。

韋叢27歲就去世了,元稹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來悼念亡妻。要說元稹這句詩還真是感動了小編,寫的那麼高尚。

然而元稹邊悼亡妻子邊與薛濤私會的情形,讓小編覺得元稹也不過就是個花花公子而已。再加上元稹在《雜憶》裡回憶與雙文的你儂我儂,元稹的花心顯露無疑。

雜憶 元稹

寒輕夜淺繞迴廊,

不辨花叢暗辨香。

憶得雙文朧月下,

小樓前後捉迷藏。

這首詩裡的點睛之筆,就是「不辨花叢暗辨香」。夜深人靜的時候,公子繞過迴廊。月色朦朧,公子在暗夜裡尋找情人。曾記得那個夜晚,雙文在小樓前後與我捉迷藏。一個「暗」字更加襯託約會的時間,用在這裡凸顯了一絲曖昧之情。

王彥泓生在明朝王氏大家族,祖上都是博學棟梁之才。王彥泓遺傳了祖上的博學多才,卻在仕途上十分不順利。俗話說東邊不亮西邊亮,仕途不順的王彥泓便精心作詩。

和孝儀看燈詞

欲換明妝自忖量,

莫教難認暗衣裳。

忽然省得鍾情句,

不辨花叢卻辨香。

王彥泓擅長豔體詩,這首便是以女子的角度寫男女之情。女子和情人相會怕情人找不見自己,於是想換上明豔的妝飾。女子忽然想到愛情的真理,不如讓公子聞香識女人吧。這一招好像被現代人所熟識,經常有女人拿來試探自己的丈夫吧。

「卻」字用在這首詩裡合情合景,一個字凸顯了女子的試探與調戲。你若真心愛我,一定能識得我的特徵和我身上的香味。熱戀中的女子著急去見情郎,卻也害怕情郎用心不專。不如試探一下,一舉兩得。一來探探情郎真心,二來調戲一下情郎。

納蘭性德出生在豪門貴族,家中藏書一堆。明珠是清朝難得的通曉滿漢文化的能臣,納蘭性德也是因此接受到了漢文化。就是這一接觸,卻改變了納蘭性德的一生。

滿洲人善騎射,多彪悍,有著清朝高貴的血統。這位豪門貴公子卻在漢文化的感染下,一心想做個風度翩翩的普通書生。

採桑子 納蘭性德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

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在納蘭性德的詞中,「謝娘」、「謝橋」、「謝家」是常用的意象。這些意象在詩詞中,大部分都是和女子有關係。納蘭性德的這首詞中,對於女子的指代多有爭議。最初的意義,很難再分辨了。

如果說這是一首悼亡詩,那女子便是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了。盧氏與納蘭性德感情甚篤,可惜盧氏過門僅僅幾年就去世了。而如今,此情只剩下追憶,鴛鴦也只能單飛了,想來這美好已經過去11年了。

那麼「那」字在這首詞中,便是「哪」的意思了。兩相依偎,月光灑在牆上泛著銀色的微光。月色下,花香四溢,可是到底是哪一種花香呢?這便是「那」字的意象,是純粹地寫景來襯託當時的美好情境。

如果說這是一首懷念詩,那女子便是大家所認為的表妹了。容若扮成喇嘛混進宮,遠遠地望著皇帝的一群嬪妃。到底哪一位才是表妹呢?那麼「那」字,便凸顯了人群中尋找表妹的艱難。

但是小編曾經寫過一篇容若與表妹的文章,容若混進宮去看表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國喪之前,容若已經娶了盧氏了。容若是明珠的兒子,容若會搭上全家甚至全族的性命去幹這事嗎?

拋開這盧氏與表妹之爭議,回到三位詩人身上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各位看官,您又鍾情哪一位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詞話今史

編者:詞話今史

相關焦點

  • 王彥泓的詩有哪些?王彥泓的詩詞全集15首
    燈夜記言 其八 - 明代·王彥泓 碧筱當門杏壓牆,牆陰細徑枕銀塘。潛來只許心知覺,莫學劉晨帶阮郎。 續遊十二首 其七 - 明代·王彥泓 華筵燭臭惱嬌嬈,茗碗持聽月底簫。
  • 【新書推介】王彥泓及其詩歌研究
    王彥泓研究資料選輯所謂「豔體」:《疑雨集》的抒情特點康正果《詞淫和意淫:談王次回及其〈疑雨集〉》一文中提到,有人說王彥泓的豔體詩寫得最為大膽和露骨,似乎《疑雨集》在性表現方面有相當的突破;康先生對此予以否定。
  • 元稹和他的詩(上)
    其四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
  • 平生只流兩行淚,半為滄桑半美人,誰的悼亡詩寫得最深情
    這是元稹《遣悲懷》的第一首,詩人用平白質樸的語句,追憶了妻子生前的艱苦生活,以及自己心中的遺憾。他將妻子韋叢比作了當年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而將自己比作了戰國時候齊國的貧寒之士黔婁,說明了兩人地位的懸殊。可是,他的妻子對此卻並沒有絲毫的怨言,就算家中沒有什麼吃的東西,只能吃點野菜什麼的充飢,她都吃得很香甜。
  • 元稹雖然比較花心,但對妻子卻又是一往情深,這首詩寫得就很深情
    但是元稹無疑是找到了真愛,他也妻子韋叢的愛情感人肺腑。我們從他的一些詩作中就可以知道,兩個人有著情感的情感,特別是這首《離思五首·其四》通篇情感細膩,寫出了愛情最美好的樣子。當時韋叢已經逝世了,可是對於元稹來說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對方,於是他寫下了組詩《離思》,而著名的則是這第四首。
  • 納蘭性德的一首佚詩,誰人識得?
    《錦瑟》,《綺懷》都屬於「無題詩」「為詩不知梅雪宜,就算會詩也枉然」大家好,我是梅雪宜,今天再給大家帶來一首納蘭性德失傳的佚詩。我們都知道黃景仁學李商隱「無題詩」寫了名篇組詩《綺懷十六首》,其中「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古今傳頌。但是大家不知道納蘭也有一首無題詩不輸《錦瑟》,不遜《綺懷》,好比降龍十八掌少了最後一頁,今天我收錄於此彌補大家的遺憾。
  • 元稹VS李商隱,誰的愛情詩更深入人心?
    一、先看一首不朽的愛情絕唱公元809年,元稹之妻韋叢去世,年僅26歲,從19歲嫁與元稹,7年時間連生六胎,這在現在是無法想像的,估計很多人會噴生育工具之類的話。如此高頻產子,應該是她早亡的原因。元稹對這位陪著自己吃了不少苦的妻子,還是很有感情的,最直觀的表現是,自妻子身亡,元大詩人寫了一系列懷念她的悼亡詩。題主所列的這句,便是《離思》組詩5首中的第四首。這一首不僅是《離思》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整個詩詞史上愛情詩的標誌性篇章之一。
  • 元稹:寫最深情的詩,做最渣的人,認真地玩一場場愛情遊戲
    我愛的是愛情,不是女人,無論是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單憑這一句詩,就能打動萬千女子的心。元稹用這一句詩悼念亡妻韋叢,意思是,「我愛的只有你,再沒人可以替代」。可是在韋叢去世的當年,便和女校書薛濤打的火熱。讓薛濤因愛出家當時,元稹30歲,受命去川蜀視察,官拜監察御史。
  • 5首令人心碎的悼亡詩,字字泣血,句句戳心,不忍卒讀!
    如果,我能多愛你一點,如果,我能對你再好一點,如果……只可惜,世上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所以,當結果來臨的時候,我們會猝不及防,我們會撕心裂肺,肝腸寸斷。今天和大家分享5首悼亡古詩詞,都很深情。雖然元稹的人品在後來人眼中是一個問題,但他到底是不是個好丈夫,也許只有他的妻子韋莊才有資格判斷。
  • 唐朝詩人元稹和李商隱,都善於寫愛情詩,誰的藝術成就更高呢
    唐朝是個開放浪漫的時代,期間有兩位以寫愛情詩著名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元稹,一個是李商隱。不久,元稹西歸京城應制科試,中舉後棄之不顧,攀附高門,娶東都洛陽留守韋夏卿之女韋叢為妻,這則軼事成為後世《西廂記》的藍本,只不過事實和戲曲結果截然相反。婚後元稹夫妻和睦,韋叢「懿淑有聞」。後韋叢病逝,元稹寫下著名的《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然元稹後來又與多名女子發生糾葛,其中不乏薛濤,劉採春這樣唐朝有名的才女。李商隱的愛情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獨具特色。
  • 十句悼念亡妻的經典詩詞句子,情真意切,讀起來催人淚下!
    因為當真正愛過,才能體會到愛人與自己陰陽相隔的痛苦,這痛苦不願被人再經受了。古代的詩人們不乏有痴情、深情的,當妻子先自己而去,就將悲痛與思念寄托在詩詞文章當中,成為千古流傳的經典。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十句經典的悼念亡妻的詩詞句子。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蘇軾《江城子》這是妻子死後十年蘇軾為悼念她所寫的。
  • 元稹一首冷門悼亡詩,短短四句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因為那個人,是陪伴你走過大半生的摯愛,是心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另一半離去了,心也不就死了。元稹悼亡詩,非真情難動人編寫《唐詩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孫洙曾說,寫悼亡詩,沒有人能比得過元稹的《遣悲懷》三首,此話言外之意,是說元稹為悼亡詩第一人,對於此話我深以為然。
  • 元稹這一次不寫愛情只寫菊花,通篇寥寥數語,同樣寫得很唯美
    元稹的愛情詩很感人,也很深情,儘管後人對於他的對待愛情的態度頗有微詞,認為他只是寫詩的時候深情,等把詩寫好之後,又是忘記了自己的承諾,開始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古代的才子其實大多如此,如果這樣就否定他們深情,那麼我個人不太認同,畢竟古代不像我們今天,一夫一妻,在過去只要你有本事,三妻四妾是很正常,元稹的這種看似「移情別戀」,也只能說明他多情。多情的人也可以深情,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再說了元稹的愛情詩,也的確是很深情,每一首都情意綿綿,其中一些經典的名句,那也是膾炙人口,譬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如果說寫情詩的才子,在中國古代非唐代的元稹莫屬,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直到現還是愛情詩歌中的經典。而現代的才子又屬徐志摩最是優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直到現在還讓多少少男少女對愛情充滿了嚮往。元稹和徐志摩一古一今,都是是不可多得的才子,都浪漫多情,都辜負了好許的痴情女子的心,那麼他們誰更勝一籌呢?
  • 薛濤一生只愛過元稹?那這首離別詩為何寫成了愛情詩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薛濤,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她和元稹的愛情故事,他們互相之間寫過很多愛情詩。但是有一首詩很特別,如果不看詩題,您肯定會認為是寫給元稹的。就是這首《別李郎中》。從詩題看,這是一首離別詩,但是仔細讀,明明白白是一首愛情詩。不信您仔細往下讀。
  • 陸遊醉後寫妙詩,500多年後納蘭性德寫詞無意間反駁,一樣夠經典
    在這首詩中,那個寫下「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遊,似乎貪戀起了富貴之花。這真是讓喜愛陸遊的人感到有幾分不解,我們先來品一品這首詩。詩的題目很長,大意是與朋友共賞海棠,痛飲美酒,喝醉了要逞一逞詩才,於是才有此詩。一二句是敘事,「名園又作醉生涯」,可見這一時期的陸遊,常常於名園買醉。
  • 白居易贈詩「你想我了嗎」,元稹酬贈「沒想」,都說元稹水平高!
    對於只能「見字如晤」的文人們來說,一封信常常會做得格外精緻,包裝書寫要做好,信的內容更要精益求精,有時寫一封信,甚至還會「推敲」出一首詩。唐朝時,文人們和好友之間互傳音信,就流行互贈詩歌,你來信寫詩,他覆信一般會寫酬贈詩。如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信作詩,劉禹錫就寫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復他等等。互相贈送的兩首詩,合在一起還被稱為和(hè)詩。
  • 納蘭性德: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為你讀詩」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 詩文作者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詞人。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的秋日懷人之作,故園猶在故人已去,歲月忽忽,而往事歷歷,言語間可見詞人對舊愛的一番深情。那麼,詞人所念舊愛是誰?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納蘭性德最美的一首詞,最後2句成經典名句,讀後讓人陶醉
    納蘭性德的名字,讀來就是「溫柔」、「恬靜」、「美好」卻又充滿著「傷感」,經過歷史的洗滌和沉澱,他就成了「愁」、「淚」、「恨」的最貼切的表達,「人生若只如初見」讓人夢到了再也回不去的曾經,「風一更,雪一更」讓人看到了當年與那人相識相知時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