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燃燒的太陽

2020-12-26 魯畫畫詩
《十四朵向日葵》油畫 梵谷1889

印象派畫家梵谷,全名文森特·梵谷。畫過兩批共十一幅向日葵,四幅是在巴黎創作的,都是平放在畫面上的。七幅是在阿爾勒畫的,都是放在花瓶裡面的。

人們認為最美的一般是指後來7幅放在花瓶裡的向日葵,美在哪裡呢?

我們先以收藏在荷蘭梵谷博物館的油畫《十四朵向日葵》為例,來探尋一下梵谷神技般的繪畫小秘密。

《十四朵向日葵》油畫局部

第一眼看去,感覺梵谷簡直是要逆天了,或者可以說吊炸天!

因為人類繪畫史上就沒有一個畫家會拿亮黃當背景,而且把最閃亮的顏色畫到背景滿屏。這種自信心爆表的畫法,不是走火入魔,那就是顛瘋痴狂!

再去看那一朵朵帶有油畫筆觸和肌理的向日葵,好像是要直接從畫面蹦出來,瞬間直達人的視網膜底部,留下的痕跡時時不能散去。

梵谷非常重視質感,很多筆觸是向上提起的,造成花蕊怒放的感覺,看細節會發現每朵向日葵上面的筆觸都是爆炸式的,衝擊力爆格啊!

畫面中每朵向日葵大小不同,姿態不一。中間六朵沒有花葉,上下兩組各三朵,正對著觀眾。看上去蒸蒸日上,滿滿的正能量。

其餘花朵姿態各異,有側著身子的、低著頭的,就好似人生百態。

雖然看上去沒有那六朵那麼高昂,但是這些花也都是一瓣一瓣的從子房向外掙扎開來,沒有一朵是嬌曲的,花萼的線條和走向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字:傲骨

再看一下用色,整幅油畫用色簡單,黃、棕、綠。細看會發現,梵谷的黃棕色裡面很豐富,有土黃、橘紅、黃綠、土紅,所有的顏色感覺是在遊動,仿佛在訴說著梵谷對光和色的追求。

這種神塗色不是一般人能畫出來的,只有一個有激情、對畫畫有強烈信仰的人,才會有如此流暢的作品。

《十四朵向日葵》局部

再放大一點,顏色更像流動的生命。如果明黃背景可以給梵谷一個最佳創意獎,那畫中梵谷的個人籤名絕對可以驚豔達·文西、秒殺畢卡索。因為從沒有畫家在畫面中間主體物的瓶子上簽名。

名字籤得還很有情趣文森特·梵谷籤名寫得極為浪漫,並且還用了天藍色這麼小清新的顏色,很難想像梵谷當時已經是36歲的中年油膩大叔……

《十四朵向日葵》局部——籤名

亮黃的背景與桌面交接處,不經意一兩筆土紅線條筆觸,顯現出梵谷的灑脫。與密密麻麻的花蕊的精心筆觸相比,這個桌面分界線看上去張弛有度。仿佛一段硬搖滾之後,切換上的小清新口哨插曲。

《十四朵向日葵》局部

再回頭看直立著和彎腰扭曲的花,

似乎隨著這種曲調在一起搖擺。

這種節奏和樂感充斥著整個畫面,

就連背景黃色都是一橫一豎一筆筆畫出來的,

和傳統的完全不一樣,

這種橫豎貌似音樂中的鼓點節拍,

不間斷地敲擊著。

讓觀者,

時而在耀眼的黃色海洋中遨遊,

時而在每朵不同的花形的靈魂中跳躍,

時而在每一個筆觸及湧動的顏色中遊走,

零距離感受梵谷創作時的激情和興奮。

沒有什麼歡樂可以比擬藝術的美感帶來的欣喜!!

這幅被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梵谷博物館收藏為鎮館之寶的油畫作品,是我們最常見的一幅梵谷的向日葵畫作,其出鏡率最高,識別度最強,色彩最亮麗,被複製臨摹率也最高。

梵谷為什麼會選擇向日葵這個題材呢?

這個還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他爸是個傳教士,家裡牆上掛著一幅有關《聖經》內容的畫,裡面就有向日葵。

父親的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代表著虔誠的信仰。

梵谷深受父親的影響,少年立志要成為傳教士。青年的時候考過牧師,做過見習律師,是一個極度有信仰的人,解救人們是他的信仰和信念。

後來,他認為這些不能救贖人們的苦難,就渴望通過繪畫來改變現狀。

梵谷非常喜歡向日葵,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谷來說,向日葵代表著光和希望!

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相關焦點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梵谷基金會與博物館創辦人:侄兒文森特·梵谷梵谷的母親,一位牧師的妻子也看到了她長子成名的那天,老婦人談起往事淚水漣漣, 她後悔不該多次把兒子趕出家門,並扔掉梵谷寄給自己的油畫。當冰渣融化,商業欲望託起冰下火焰熊熊燃燒時,卻無人在意躺在奧維爾原始冰層底下為藝術殉難的那一堆聖骨!散步在奧維爾公墓,我想起梵谷和提奧談他的《麥田裡的收割者》那段名言:「我從這個收割者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拼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 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 太陽「燃燒」了50億年,何時才會熄滅?科學家:太陽不會燃燒
    我們人類發展的歷程也不過短短幾千年,相比起地球,比起太陽來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據我們已知的認識,太陽至少已經存在了50億年。太陽既然已經燃燒了50億年,那它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就停止燃燒了,我們所需的光和熱是不是也將不存在了。
  • 梵谷畫過最悲傷的畫,不是絕望的《星空》,而是
    「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受到,太陽激情泵發的光和熱以及能量。」「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田積極地綻放最後的成熟。」「純粹的瘋子——梵谷」。梵谷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牧師,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宗教信仰的家族。而梵谷從小就是一個異類,雖然親戚家族中有很多名門望族,而自己的家裡雖然說不上富有但是也有點小錢,可是梵谷很討厭學校裡被管轄的生活,年紀輕輕就輟學去了畫廊。
  • 火中取慄的人:文森特•梵谷
    啊,那不信仰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摘自梵谷致其弟泰奧書信。)看陳丹青【局部】,聊到梵谷,先生對這位天才的評價大意是:梵谷屬於那種內秀型的畫家,表面愚魯實則內在機巧,用中國老話說是大巧若拙。在法國南部,梵谷在此創作了七八十幅畫,這是他的黃金創作時期,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梵谷與高更這兩個「瘋子」發展出了短暫的友情。他逃離巴黎來到了普羅旺斯,作為一個荷蘭人,他愛死了法國南部的太陽。
  • 太陽,熄滅或是永恆燃燒?
    太陽是太陽系中存在了約45.7億年之久的恆星,對於人類而言,太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類歷史相對於地球歷史乃至太陽的悠長歷史來說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在人類的未來裡,太陽將繼續燃燒或是逐漸熄滅?要想尋求這一答案,需得先了解恆星發光發熱原理和演化歷程。一、發熱原理太陽主要由氫組成,氫佔太陽質量的70%以上。
  • 美術欣賞——我看梵谷
    梵谷艱辛、苦難、掙扎的暫短人生,留下了永遠不滅的精神。這精神在新的世紀面前她還將在藝術舞臺上演奏出新的美麗樂章。因為一百年以來,人們對梵谷的熱愛越來越深、越來越強烈,人們對梵谷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豐富和完美,正像嘉塞醫生所說的那樣:「梵谷的愛、梵谷的天才、梵谷所創造的偉大的美,永遠存在並豐富著我們的世界。」梵谷由於藝術上的永久青春活力而吸引著無數的人們。
  • 梵谷《向日葵》:一曲生之嚮往,一段愛恨情仇
    當保羅·高更來看畫時,他的目光被幾幅梵谷的油畫習作吸引——尤其是那些對向日葵靜物的近距離描摹,寬闊張開的葵花籽盤有著天鵝絨般的肌理,枯萎的花瓣就像舞動的火苗。高更向梵谷索取了兩幅向日葵畫,而梵谷要求用高更的一幅象徵主義繪畫作為交換。而高更對這位年輕藝術家在向日葵主題上的早期嘗試產生興趣,這無疑堅定了梵谷日後對向日葵持續探索的信念。
  • 享受孤獨,寧靜中讀懂畫中世界,一組著名的藝術家梵谷的作品賞析
    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來自荷蘭的耳熟能詳的設計大師,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谷。梵谷畢業於蒂爾堡大學,是荷蘭印象派表現主義的代表。梵谷生前經歷比較坎坷,窮困潦倒一生,嘗受世間的一切悲苦,卻得不到大眾的認可,在一家咖啡館展出自己的作品是梵谷生前的一個願望,看似簡單,但對當時的梵谷來說是一種奢望。梵谷的神秘感來源於他對繪畫的信仰,他被世人稱為「喜歡畫畫的瘋子」。透過梵谷的畫作,我們可以看到他有一雙獨特的發現藝術美的眼睛。《向日葵》系列插畫講述了幾朵向日葵絢爛的生命。
  • 抖音頭頂的太陽燃燒著青春的餘熱歌曲介紹
    18183首頁 太陽 抖音頭頂的太陽燃燒著青春的餘熱歌曲介紹 抖音頭頂的太陽燃燒著青春的餘熱歌曲介紹 來源:網絡 作者
  • 典藏:梵谷名畫大賞 太美了
    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著眼淚向著太陽奔跑,用生命追逐著太陽燦爛的顏色。當地的農人非常奇怪這個人。他每天在太陽升起之前就背著一大捆畫布和顏料奔向田野,他從來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著熾烈的火焰,從來不與任何相遇的人說話。傍晚的時候他回來了,眼睛就如燒光了柴的火洞,頭頂被曬的透紅,頭上不多的頭髮都豎立著,掖下夾著一幅顏料還沒有幹的畫布。人們看到他的時候,都在交頭接耳:這個瘋子來了!
  •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梵谷:如果一個人來自深海,來自深淵
    到那裡尋找我深懷渴望的梵谷。因熟悉而親近,因親近而渴望,這是我對梵谷所懷有的心跡。以朝聖般的心意去看一個人,這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對梵谷,我願意懷有這樣的心意,虔敬而誠摯。梵谷如同璀璨的星辰,在熾烈燃燒之後隕落,而他的弟弟提奧也在梵谷辭世之後逝去,終結他的天命。」這是我讀歐文·斯通《渴望生活:梵谷傳》時寫下的隨感。我曾經有過不同版本的《梵谷傳》,最早的《梵谷傳》是1983年我開始做礦工,在工餘時間用第一個月領取的工資96元到北京旅行,在一家書店買下精裝版的《梵谷傳》。從北京到回礦區,下礦井的時候我會帶著閱讀。
  • 獻祭的殘損和梵谷的斷耳
    他的畫作揭示了一些關於自殘傾向的細節,但我們知道他讀過米爾博(Mirbeau)的藝術批評。他的焦慮也把他引向了諸如印度神秘主義和尼採哲學這樣的主題。在自殘前的日子裡,他喝了幾杯羅姆酒或白蘭地。他仍然懷疑自己受到了梵谷傳記的影響,他在梵谷的傳記中讀到,梵谷曾在發狂期間內,割下自己的耳朵並把它送給妓院裡的一位女子。
  • 梵谷全集 (高清350張)
    1888年2月,梵谷離開喧鬧的都市,隻身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了這裡熾烈明麗的陽光和一望無際的原野中。自然界竟然有這樣絢爛的色彩?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著眼淚向著太陽奔跑,用生命追逐著太陽燦爛的顏色。當地的農人非常奇怪這個人。他每天在太陽升起之前就背著一大捆畫布和顏料奔向田野,他從來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著熾烈的火焰,從來不與任何相遇的人說話。
  • 梵谷名畫《向日葵》賞讀
    梵谷,一個世紀前,偉大的荷蘭畫家梵谷,用極為強烈的色彩對比和飽含激情的有力筆觸,畫出了金色的向日葵。仔細的看,它有與一般葵花細尖花瓣不同的橢圓花瓣,讓人親身體驗了梵谷對生命的體驗和神奇的光與影色彩。每次看梵谷的向日葵,都能讓我的靈魂為之震撼 他的畫,如燃燒般的絲柏、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燦爛迷人的星光……,每一個細節都散發出溫暖和動蕩的激情,一幅幅狂囂般的畫面,都是梵谷孤獨內心底層最深的吶喊。
  • 梵谷和我
    ——文森特·梵谷《神秘博士》第五季第十集,梵谷來到2010年的巴黎,親耳聽到博物館館長評價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哭得像個孩子一樣……——網易雲熱評如果讓我說出一個最喜歡的畫家,大概就是文森特·梵谷了。梵谷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我開始關注和喜歡上梵谷,是在高中時代。
  • 梵谷向左,愷撒向右,在這座法國小城讀懂瘋狂畫家的人生
    小城見證了二人的 「相愛相殺」,我們無從窺探天才之間思維交匯的火花是如何燃燒的,但他們留下的種種傳奇故事卻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尋找他們生活中曾經的一草一木,感受留下的藝術氣息。梵谷自畫像我在來阿爾勒之前,對於梵谷的畫作感受很一般,尤其是他割掉耳朵的自畫像,總覺得瘋瘋癲癲的太壓抑。人一旦形成這種印象,就很難改變。
  • 《至愛梵谷》:探究梵谷寂寞瘋狂的人生,重現天才的孤獨和偉大
    影片講述了阿爾芒為把梵谷生前的最後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尋找梵谷生活軌跡的旅程,回顧了去世前的那段日子裡梵谷的經歷,揭開梵谷死亡之謎,以及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悽苦磨難,顛沛流離的一生。這是一部驚豔了全世界的全手繪油畫電影,從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5000位畫家中最終挑選了125位,歷經6年,仿120幅梵谷的原作,創作出65000張油畫。
  • 太陽時刻都在燃燒,什麼時候才會燒完?科學家推測:永無止境!
    太陽時刻都在燃燒,什麼時候才會燒完?科學家推測:永無止境!世界很奇妙,每時每刻都會發生著各種奇妙的事情。雖然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的,但是更多宇宙的奧秘卻難以解釋。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那麼多宗教、玄學。
  • 高更&梵谷丨了解大師,從兩把椅子開始
    為了迎接高更加入自己的「藝術家之家」,梵谷精心布置了阿爾勒的黃房子,他甚至把明亮的、更大的房間留給他的「盟友」,自己只住在小的、靠近廚房的一間。然而雖然經過了長久的熾烈期待,他們共居的時間僅僅六十二天,而當梵谷悽然畫起這幅畫時,對方已經離開了。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而在梵谷的傳記電影中,主創們引入了另一種說法,梵谷可能並非死於自殺,而是來自他人的誤傷。這一說法顯然參照了另一本傳記《梵谷傳》的考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圖為梵谷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