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家梵谷,全名文森特·梵谷。畫過兩批共十一幅向日葵,四幅是在巴黎創作的,都是平放在畫面上的。七幅是在阿爾勒畫的,都是放在花瓶裡面的。
人們認為最美的一般是指後來7幅放在花瓶裡的向日葵,美在哪裡呢?
我們先以收藏在荷蘭梵谷博物館的油畫《十四朵向日葵》為例,來探尋一下梵谷神技般的繪畫小秘密。
第一眼看去,感覺梵谷簡直是要逆天了,或者可以說吊炸天!
因為人類繪畫史上就沒有一個畫家會拿亮黃當背景,而且把最閃亮的顏色畫到背景滿屏。這種自信心爆表的畫法,不是走火入魔,那就是顛瘋痴狂!
再去看那一朵朵帶有油畫筆觸和肌理的向日葵,好像是要直接從畫面蹦出來,瞬間直達人的視網膜底部,留下的痕跡時時不能散去。
梵谷非常重視質感,很多筆觸是向上提起的,造成花蕊怒放的感覺,看細節會發現每朵向日葵上面的筆觸都是爆炸式的,衝擊力爆格啊!
畫面中每朵向日葵大小不同,姿態不一。中間六朵沒有花葉,上下兩組各三朵,正對著觀眾。看上去蒸蒸日上,滿滿的正能量。
其餘花朵姿態各異,有側著身子的、低著頭的,就好似人生百態。
雖然看上去沒有那六朵那麼高昂,但是這些花也都是一瓣一瓣的從子房向外掙扎開來,沒有一朵是嬌曲的,花萼的線條和走向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字:傲骨。
再看一下用色,整幅油畫用色簡單,黃、棕、綠。細看會發現,梵谷的黃棕色裡面很豐富,有土黃、橘紅、黃綠、土紅,所有的顏色感覺是在遊動,仿佛在訴說著梵谷對光和色的追求。
這種神塗色不是一般人能畫出來的,只有一個有激情、對畫畫有強烈信仰的人,才會有如此流暢的作品。
再放大一點,顏色更像流動的生命。如果明黃背景可以給梵谷一個最佳創意獎,那畫中梵谷的個人籤名絕對可以驚豔達·文西、秒殺畢卡索。因為從沒有畫家在畫面中間主體物的瓶子上簽名。
名字籤得還很有情趣,文森特·梵谷籤名寫得極為浪漫,並且還用了天藍色這麼小清新的顏色,很難想像梵谷當時已經是36歲的中年油膩大叔……
亮黃的背景與桌面交接處,不經意一兩筆土紅線條筆觸,顯現出梵谷的灑脫。與密密麻麻的花蕊的精心筆觸相比,這個桌面分界線看上去張弛有度。仿佛一段硬搖滾之後,切換上的小清新口哨插曲。
再回頭看直立著和彎腰扭曲的花,
似乎隨著這種曲調在一起搖擺。
這種節奏和樂感充斥著整個畫面,
就連背景黃色都是一橫一豎一筆筆畫出來的,
和傳統的完全不一樣,
這種橫豎貌似音樂中的鼓點節拍,
不間斷地敲擊著。
讓觀者,
時而在耀眼的黃色海洋中遨遊,
時而在每朵不同的花形的靈魂中跳躍,
時而在每一個筆觸及湧動的顏色中遊走,
零距離感受梵谷創作時的激情和興奮。
沒有什麼歡樂可以比擬藝術的美感帶來的欣喜!!
這幅被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梵谷博物館收藏為鎮館之寶的油畫作品,是我們最常見的一幅梵谷的向日葵畫作,其出鏡率最高,識別度最強,色彩最亮麗,被複製臨摹率也最高。
梵谷為什麼會選擇向日葵這個題材呢?
這個還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他爸是個傳教士,家裡牆上掛著一幅有關《聖經》內容的畫,裡面就有向日葵。
父親的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代表著虔誠的信仰。
梵谷深受父親的影響,少年立志要成為傳教士。青年的時候考過牧師,做過見習律師,是一個極度有信仰的人,解救人們是他的信仰和信念。
後來,他認為這些不能救贖人們的苦難,就渴望通過繪畫來改變現狀。
梵谷非常喜歡向日葵,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谷來說,向日葵代表著光和希望!
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