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是怎麼出現的?朝鮮成為美蘇鬥爭的主戰場,最終淪為犧牲品

2021-02-13 白虎嘯千軍

弱國自古無外交,這是世界政治的鐵律!如今美國在國際上橫行無忌,便是這一鐵律的最好註腳。早在1944年的時候,邱吉爾和史達林在談笑之間,便決定了東歐各國的命運,也是這一鐵律的佐證。

在當事國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英蘇已經完成了對蛋糕的切割。當初,邱吉爾在一張紙上寫下,羅馬尼亞(蘇聯佔90%,其他國家佔10%),希臘(英美兩國佔90%,其他國家10%),南斯拉夫、匈牙利英蘇對半分。

史達林接過邱吉爾的紙張,在翻譯幫助下知道上面的內容後,輕輕打了一個勾,就完成了對東歐各國的瓜分。如此輕鬆寫意,比做一道選擇題還簡單!而到了1945年,這樣的命運降臨在朝鮮身上!

其實,早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中美英就對朝鮮投注了目光。

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適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而時間到了1945年,美國人改變了主意。在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齊聚,籤訂《雅爾達協議》,背著中國商定劃分歐亞勢力範圍。

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朝鮮暫不具備自治能力,應由美蘇中各派一名代表,託管朝鮮20到30年。對此,史達林予以回應,他認為託管時間越短越好,而且英國應該參與進來。

被蒙在鼓裡的中國,對此毫不知情。甚至中國的大連港、旅順港以及蘇聯通往大連的鐵路,都被人暗中當了籌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美國和蘇聯,因為共同的敵人短暫地聯合在一起。而如今,隨著戰爭即將勝利,美蘇兩國即將由合作而轉為尖銳的鬥爭!

美蘇兩大陣營的爭鬥,左右著戰後的世界格局!

早先,蘇聯已經通報,將在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此時,蘇聯還試探美國是否有意在朝鮮登陸。美國早有獨佔朝鮮的意願,但如果獨佔朝鮮,就無法保證在日本搶先登陸。

而且,日軍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頑強戰鬥精神,使得美國人忌憚異常。雖然日軍被大量殲滅,可美國士兵同樣傷亡慘重!美國人粗粗估計了一下,得付出100萬美軍的代價,才能佔領日本本土!

100萬這樣的數字,對惜命的美國人來說,已經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美國總統羅斯福,既想著讓史達林嘗點甜頭,但又不能把朝鮮拱手相讓。在羅斯福的設想中,攻佔朝鮮的戰役,勢必要承受巨大的傷亡。完全交給蘇聯去承受,美國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那時的美國,佔領下日本之後,攜勝利之師回歸朝鮮,自然可以分上一杯羹。而朝鮮,被選定為兩大陣營在東方的鬥爭的主要陣地。

儘管朝鮮是個小國,從我們的整個軍事力量來看,我們在這裡擔負的責任並不大,但是,這個地方卻是一個進行思想鬥爭的戰場,而我們在亞洲的整個勝利就決定於決定於這個戰場。就在這個地方將檢測出來,究竟民主競爭制是不是適宜於用來代替失敗了的封建主義,或者其他某種制度——共產主義,還更強些。(《杜魯門回憶錄》)

雖然這番言論發表在1946年,但卻直指朝鮮鬥爭的實質,也是朝鮮分裂為南北兩部的根本原因。

然而,讓眾人瞠目結舌的是,蘇聯在8月8日對日宣戰後,8月9日就對東北的關東軍發起進攻。蘇聯進攻速度極快,16日佔領元山,19日進入平壤,23日蘇聯已經有一部分進入到三八線以南!

日本早在8月10日就已經決定投降,提前知會了美國等國家。

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蘑菇彈!

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詔投降!

而此時的蘇軍,一路所向披靡,大有佔領朝鮮全境的架勢!而當初的雅爾達秘密協定上,美蘇僅僅是勾畫了朝鮮的戰略藍圖,並沒有實施細則!

如果蘇聯佔領朝鮮全境,那豈不是便宜都讓他佔了?那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何在?

在此背景下,阻止蘇軍一路推到底,成為美國的頭等大事!

匆忙之下,恰好位於朝鮮半島南北中央的北緯38°線(俗稱三八線),被美國陸軍部提議為美蘇分界線。該線以北為蘇聯受降區,該線以南為美軍受降區!

8月16日,看到這個提議的史達林,竟然出人意外地同意了!要知道,此時蘇軍完全可以全部佔領 朝鮮!因為美軍最近的部隊,還在幾百公裡外的衝繩島上呢!

由於史達林的妥協,已經越過三八線的蘇軍,開始撤回到三八線以北。

在此,朝鮮成了犧牲品!

此後,美蘇在各個方面的對抗,在朝鮮半島上便表現為南北兩個政府以及兩種制度的對抗。雙方都想消滅對方,統一朝鮮半島。

而這,便是後來韓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韓戰的結局,為什麼停在了三八線?
    1950年六月,韓戰在三八線附近爆發,因為美國的突然幹預,使原本只不過是一場朝鮮的內部戰爭逐漸變成了一場國際化局部戰爭。中國因為保家衛國的需要,被迫參加了這場戰爭,以志願軍的名義入朝作戰,並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到1953年七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戰爭,並籤訂停戰協定為止,韓戰總共進行了三年零一個月。
  • 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0年10月份開始趕赴朝鮮戰場,開始了為期3年零一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但是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畢竟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受到嚴重的重創,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充分的,在武器等實力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攻打正是大好時機,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不會錯過這次絕好機會。當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了韓戰,越過三八線,進攻韓國,在美國還沒有出兵援助的情況下,對朝鮮來說就是碾壓性的攻擊,但是美國最終登陸韓國幹預戰爭,最終扭轉戰局,逼近鴨綠江。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其主要內容便是宣布結束中朝宗藩關係,承認朝鮮自主獨立。日本當然不可能真的為了鄰國的自主獨立去發動一場戰爭。馬關條約實際上是為日本逐步吞併朝鮮開闢道路,此後不久急劇擴張野心的沙俄也入侵朝鮮,以日本展開了長達十年的對峙。一八九六年五月,日本奔赴俄國秘密談判,提出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瓜分朝鮮。這也是三八線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關於三八線的由來,眾說紛紜。
  • 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止於三八線?是巧合還是必然?
    整個韓戰歷時三年零一個月,1953年7月27日戰事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戰爭結束。那麼,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呢?這是巧合嗎?首先,韓戰停止於三八線,是這場雙方實際較量的結果。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作戰發展極為順利,迅速將戰線推進至朝鮮半島東南角的洛東江一線。
  • 三八線,看似尋常的緯度線,只因一個年輕人而成為兩國的分界線
    1950年6月25日,一道道火光連續升空,只見這些火光越過三八線急速向南飛馳,隨後劇烈的爆炸聲在遠處炸裂開來,或許駐紮在三八線附近的南方士兵們瞬間便意識到北方的部隊正在進攻,但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在那個陰雨連綿的夜晚,那些來自北方的急促的炮彈裹挾著的已經不是北方士兵們短暫的進攻欲望,而是長達三年之久的韓戰。
  • 美國和蘇聯在朝鮮都做了什麼,為何美國15年託管朝鮮的願望落空?
    三八線劃定以後,這朝鮮南北雙方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當這北緯三十八度線被作為南北朝鮮的分界線後,在三八線以北的蘇軍崔可夫將軍就宣布朝鮮這會兒已經成為了自由民主國家。蘇聯將在朝鮮一切反日民主政黨廣泛合作的基礎上,幫助朝鮮人民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
  • 「歷史」告訴你在抗美援朝前的朝鮮和韓國的真實情況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解除駐朝日軍武裝的美蘇兩軍的分界線,定為北緯38度線(下稱三八線)。可是,這條三八線原封不動地成了蘇美兩軍佔領朝鮮的分界線,它們各自推行不同的佔領政策,不知不覺地便成了邊境線。
  • 朝鮮那些事:禍起的北緯38度——三八線何來
    「三八線」,原本是朝鮮半島上的一條自然緯度線——北緯38°。雖然這條長約300公裡的無形的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個部分,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不過,這條緯線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人為地定為一條軍事分界線。這條軍事分界線,硬是將統一的朝鮮分成了朝鮮(北朝鮮)和韓國(南朝鮮)兩個國家。
  • 史達林為何聽從美國建議,以「三八線」為界,而不是「三七線」?
    翻開朝鮮半島的地圖,你會發現它恰好被「三八線」分為兩半,一半是朝鮮,一半是韓國。可你有沒有想過,為啥非要以「三八線」為界,而不是「三七線」或者「三六線」呢?其實,這跟史達林的一個決定有關,不過,這個決定卻讓他後悔得直拍大腿!
  • 韓戰前美國有沒有侵略中國的計劃?
    韓戰爆發前的遠東形勢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蘇軍隊以北緯38度為分界線,分別進駐原來被日本侵佔的朝鮮半島的南方與北方。三八線以北面積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7%,人口佔總人口的44%,南部面積佔總面積的43%,人口佔56%。
  • 尼赫魯的朝鮮停戰「13國提案」如何會淪為笑柄?
    隨著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空前成功,韓戰局勢瞬間逆轉,聯合國軍大舉向三八線挺進,成立不到一周年的新中國面臨著強敵壓境的巨大威脅。而此時志得意滿的麥克阿瑟正磨刀霍霍,隨時準備跨過三八線徹底消滅金日成政權並統一朝鮮半島。
  • 到底是誰挑起了韓戰?朝鮮?韓國?還是它們背後的蘇聯與美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人民終於擺脫了日本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當朝鮮人民正沉浸在民族獨立的無限喜悅中的時候,美國早在8月10日就炮製了一條「三八線」作為美蘇兩軍接受日本投降的軍事分界線。這條「三八線」經過了杜魯門的批准,又得到了史達林的默許,於是在1945年9月2日,「三八線」以軍事分界線之名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
  • 看明白這四個原因,就知道韓戰的爆發是歷史必然
    從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韓在「三八線」附近共發生2000多起糾紛。這種武裝衝突不斷升級,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三八線」上爆發了大規模內戰。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因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 38線以南「換」北海道?美蘇遠東首次較量,史達林為何懊惱不已
    於是,讓杜魯門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當美國向蘇聯提出以三八線劃分受降區域時,史達林竟痛快地答應了。我們知道,這條所謂的分界線是馬歇爾倉促之間安排下屬制定的,而且是一名從沒去過朝鮮的美軍上校在地圖上隨手畫的,與幾年後從沒去過印度的英國人畫的那條線如出一轍。
  • 韓戰,麥克阿瑟挑釁,史達林不願意出兵,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並最終以清政府的全面潰敗而告終。此役過後,日本全面控制朝鮮,並很快將朝鮮淪為自己的殖民地。二戰末期,軸心國敗局已定,美英蘇在雅爾達會議上簽訂秘密協議,規定戰爭勝利後,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南部由美英託管、北部由蘇聯託管。
  • 抗美援朝三八線開始,三八線結束,是平局?彭老總:繼續打試試
    當時的朝鮮和中國一衣帶水,只隔了一條鴨綠江,如果放任美軍對它的侵略,那麼最終處於危機之中的一定是中國,因為至始至終美國的目標都是中國。解放戰爭結束,美國支持的國民黨敗北,那麼美國必然對我黨是虎視眈眈的。從日本到韓國,再到孟加拉、印度,一圈的美軍基地將中國圍了起來。而朝鮮正對中國的門戶,如果被美軍攻佔,那麼最後的飛彈一定是對準中國的首都。
  • 二戰結束前埋下隱患,美蘇博弈挑起韓戰,蘇聯卻當起縮頭烏龜
    隨著美國向廣島投射原子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關東軍也很快撤離,美國為了防止蘇聯軍隊在朝鮮半島南下,就決意擬定一個蘇聯人能夠接受的軍事分界線,最終美國就直接以北緯38度為半島分界線,美國和蘇聯都能夠接受。隨後,北緯38線就作為美蘇軍事佔領分界線被寫進了美國對日本的受降方案,而朝鮮半島也因為北緯38線的出現而被分裂成南北兩部分。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1950年6月25日,震驚世界的韓戰爆發,數十萬朝鮮人民軍全面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起了猛烈進攻。面對裝備精良的人民軍,李承晚政府一潰百裡、丟盔棄甲。6月27日,美國杜魯門政府突然命令第七艦隊開進海峽,阻撓我國統一大業,瀕死的蔣幫政權起死回生。
  • 劉檸|1948年的朝鮮半島
    翌日,以蘇聯軍政司令部為後盾、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金日成發表演說,對由美帝國主義操縱並強力推進的南朝鮮片面選舉和「大韓民國」進行嚴厲抨擊,將他們說成是「民族敗類、一群反動的賣國賊」。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朝鮮建國前一天,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上,法定共和國「首都」為漢城,而共和國「領土」則包括了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全土。
  • 第一次表示支持金日成,毛澤東直接拍板:先將兩個獨立師移交朝鮮
    01雅爾達協定對中國東北和朝鮮都影響極大,毛主席憑藉超高的智慧和過人的膽量,利用美蘇對峙的空隙,派林帥和羅帥進入東北,最終掌控了東北局面。對於金日成而言,他也很想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因為從1945年日本投降開始,美蘇就將朝鮮半島生生分成兩個敵對的陣營,而分界線就是北緯三十八度線,這直接造成朝鮮民族的割裂,也最終導致朝鮮半島變成兩個國家。美蘇的爭霸直接讓朝鮮半島承受難以想像的後果,作為影響力有限的小國家,他們只能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戰略地盤,被美蘇玩弄於股掌之間,很難主宰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