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的結局,為什麼停在了三八線?

2020-12-17 騰訊網

1950年六月,韓戰在三八線附近爆發,因為美國的突然幹預,使原本只不過是一場朝鮮的內部戰爭逐漸變成了一場國際化局部戰爭。中國因為保家衛國的需要,被迫參加了這場戰爭,以志願軍的名義入朝作戰,並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到1953年七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戰爭,並籤訂停戰協定為止,韓戰總共進行了三年零一個月。那麼為何這場戰爭起始於三八線又結束於三八線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三八線究竟是什麼?

三八線本來只是北緯38°的一條緯度線,而這條緯度線正好橫穿了朝鮮半島。朝鮮本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二十世紀初被日本佔領,一直到二戰結束的時候才獲得了解放。在朝鮮解放的時候,這個國家因為沒有自己的軍隊和政府,當時的戰勝國蘇聯和美國協商,以北緯38°線為界限,北邊歸蘇聯佔領,而南邊歸美國佔領,然後再由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四國進行一個時期的託管。

我們都知道,蘇聯和美國本就是兩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二戰結束後,他們由原本的反法西斯同盟逐漸變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國家,原本商議的四國託管辦法也無法再進行下去。這時候的三八線也就變成了美蘇兩個不同陣營的利益分界線。美蘇兩國的對峙,也使得原本統一的朝鮮就此被分成了兩個部分。

在美蘇兩個不同社會意識形態國家的支持下,朝鮮南北兩方也分別成立了兩個不同意識形態的政府,並且互相不承認對方的政權,且都宣布自己代表的是整個朝鮮。在蘇聯和美國軍隊撤出朝鮮半島以後,這兩個政府都試圖統一整個朝鮮半島,但兩方的分歧又過於對立,終於在1950年的時候發生了內戰。以上就是三八線的來歷。

二、韓戰究竟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

韓戰的爆發,最初只不過是朝鮮內部的一場紛爭。而這個時候的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迅速對朝鮮進行了武力幹涉,支持南朝鮮作戰。並且,美國還通過對聯合國的操縱,使得聯合國通過了組建所謂「聯合國軍」的決定,使原本的朝鮮內戰上升到了一場國際性局部戰爭,內戰的性質也由此改變。

美國在介入韓戰的同時,他的軍艦也進入了臺灣海峽,把朝鮮問題和臺灣問題聯繫在了一起。同時,美國入侵朝鮮的飛機,也不斷飛過我國的東北上空,並對我國境內的城鎮進行了轟炸。

到了1950年的十月,美軍大量部隊穿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進軍。這時候的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時間,國內還面臨著許多困難,但為了保家衛國,中央被迫決定出兵朝鮮,反抗美帝國主義挑起的這場侵略戰爭,最終以志願軍的形式入朝作戰。這就是完整意義上的「韓戰"。

三、韓戰停止於三八線是戰場上雙方實際較量的結果

朝鮮內戰爆發之後,原本朝鮮人民軍的進展是比較順利的,很快就將戰線推進到朝鮮半島東南角的洛東江一帶。但後來因為美國的突然幹涉,尤其是美軍在1950年9月仁川登陸成功以後,這時的韓戰形勢就發生逆轉。一直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時候,當時的美軍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鴨綠江邊。

志願軍入朝作戰以後,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通過兩場艱難的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附近。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戰鬥,一直把戰線推進到三七線附近。在之後的戰役中,雖然雙方互有勝負,但戰線大體在三八線附近形成了焦灼狀態。

到了1951年的六月份,兩方的軍事力量基本達到了平衡狀態,三八線也就成了兩方的主要拉鋸線。這個時候的戰爭兩方也基本認識到,在短時間內誰也無法取得完全的勝利,而兩方在三八線兩側的佔領地區也基本達到平衡,所以戰爭兩方都進入了戰略防禦階段,並且開始了停戰談判。

整個停戰談判過程進行了兩年多,在此期間,雙方也進行了幾次攻防戰,但戰線也基本維持在三八線附近。在談判過程中,雙方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軍事分界線的確定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談判,雙方最終確定了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並以此線為基礎各後撤兩公裡以建立非軍事區的協議。到了1953年的七月,雙方對實際接觸線進行了最後校訂,七月27日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戰爭停止於三八線地區。

四、韓戰停止於三八線地區是戰爭雙方唯一都能接受的選擇

將韓戰的停戰分界線定在三八線,對於戰爭的雙方來說,在面子上也都是過得去的。雖然這個分界線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三八線,但也基本上是在三八線的南北地區。在這裡,雙方所佔領的地區達到了一定平衡。將停戰地選在這個地方,可以說成是在三八線停戰, 也可以說成是就地停戰。這樣,戰爭雙方都可以按照自己解釋說是各自都取得了勝利,或者說沒有失敗。

如果當初雙方的接觸線不在三八線附近,而是在或南或北的其他地區,那估計總有一方是不甘心的,這樣對於戰爭的結束就遙遙無期了。那樣戰爭可能無限制地拖延下去,直到雙方有一方徹底取得勝利,但這並不符合雙方的利益。

到了1953年的七月,戰爭已經在三八線附近穩定了將近兩年時間了,雖然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方面在政治上和軍事態勢上均有優勢,而且還有力量繼續將戰線推進到漢城或三七線地區,但此時戰爭雙方談判的內容全部達成了協議。所以,在這個時候籤訂停戰協定,實現朝鮮停戰,是最佳的時機。

相關焦點

  • 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0年10月份開始趕赴朝鮮戰場,開始了為期3年零一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但是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當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了韓戰,越過三八線,進攻韓國,在美國還沒有出兵援助的情況下,對朝鮮來說就是碾壓性的攻擊,但是美國最終登陸韓國幹預戰爭,最終扭轉戰局,逼近鴨綠江。為了保家衛國中國被迫成立志願軍出兵援助朝鮮,剛從戰爭陰霾中走出來又要面對為期3年多的國外戰場,這導致中國志願軍在武器等資源上毫無優勢,面對美軍只能做無謂的抵抗。
  • 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止於三八線?是巧合還是必然?
    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蘇聯的默許下突破三八線進攻韓國,隨後美國進行了武裝幹涉,使本來是內戰的韓戰演變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中國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被迫以志願軍的名義參加了這場戰爭。整個韓戰歷時三年零一個月,1953年7月27日戰事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戰爭結束。那麼,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呢?這是巧合嗎?首先,韓戰停止於三八線,是這場雙方實際較量的結果。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作戰發展極為順利,迅速將戰線推進至朝鮮半島東南角的洛東江一線。
  • 抗美援朝三八線開始,三八線結束,是平局?彭老總:繼續打試試
    所以,朝鮮戰場這場戰鬥勢在必行。除此以外,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是兩極格局,中國和朝鮮是同一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而且美國作為二戰中沒有受到多大損失的國家,此時此刻想的就是稱霸世界。因此,這場戰爭不但和中國有關係,還是和中國未來的命運相掛鈎,所以那些認為「這場戰爭是中國無謂的付出」的理論,是狹隘的。
  • 起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抗美援朝打成平手?來聽聽李奇微怎麼說
    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到1953年雙方籤字停戰時,對峙地點在北緯38度線。如果從純粹軍事地理角度而言,南北雙方基本維持了戰場均勢,而且戰前的分界線也是三八線,很難說哪一方獲得了戰爭勝利,似乎是個平手。然而幾十年來,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而不是什麼平手。
  • 朝鮮那些事:禍起的北緯38度——三八線何來
    「三八線」,原本是朝鮮半島上的一條自然緯度線——北緯38°。雖然這條長約300公裡的無形的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個部分,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不過,這條緯線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人為地定為一條軍事分界線。這條軍事分界線,硬是將統一的朝鮮分成了朝鮮(北朝鮮)和韓國(南朝鮮)兩個國家。
  • 韓戰中,若志願軍越過38線繼續進攻,能趕走美軍嗎?
    而對於那場戰爭的最終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我們不能說全勝,而美軍也不能說全敗,兩家最後還是在三八線附近停戰了,而雙方的代表最終在板門店那個地方籤下了條約,而我們也知道,嚴格來說,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也基本上一直是處於隨時戰爭的這麼一個狀態!
  • 朝鮮半島的戰爭,中朝兩國的共同勝利,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
    而除了朝鮮國自身的政治環境之外,還包含著非常深刻的國際間政治鬥爭因素,即以美國和蘇聯兩國為主導的,兩種意識形態鬥爭之下的傳統地緣政治的延續。1946年開始,分別收到美國蘇和聯兩個大國扶持的朝鮮半島南北兩個政權,各自成立了政權。以"三八線"為界,三八線以南成立大韓民國,以北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南北分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 韓戰爆發的真正原因:都是誤判惹的事
    「三八線」上某山口 資料圖片韓國和朝鮮分別於1948年8月15日、1948年9月9日成立,兩個政權都宣稱自己是整個朝鮮半島的主人,兩個政權之間從最初的口水戰逐漸發展到了邊境上的武裝衝突持續不斷,但是為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不早不晚會在
  • 三八線是怎麼出現的?朝鮮成為美蘇鬥爭的主戰場,最終淪為犧牲品
    而到了1945年,這樣的命運降臨在朝鮮身上!其實,早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中美英就對朝鮮投注了目光。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適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而時間到了1945年,美國人改變了主意。在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齊聚,籤訂《雅爾達協議》,背著中國商定劃分歐亞勢力範圍。
  • 為什麼蘇聯最高層史達林的死,改變了對韓戰的戰略?
    史達林死後,蘇聯最高領導人對韓戰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那為什麼蘇聯高層要做出這樣大的改變呢?現在我們來談談這件事。說真的,韓戰對蘇聯來說,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心病。從古時候起,李氏朝鮮王朝曾是明清兩代的核心藩屬國,安南、琉球則是另兩個藩屬國。李氏朝鮮在各個方面,都向明清學習。如服裝、文字等許多方面,都與中原王朝十分接近。
  • 韓戰後,日本學者說:看來中國人真的站起來了
    圖|韓戰停戰籤字當年在停戰談判時,美軍代表傲慢的提出自己有海空優勢,以期望在談判中奪得更多的話語權,可是當我方代表解方將軍反駁並拋出「我們是一軍對三軍就把你們從鴨綠江趕到了三八線最後不得不同意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為何不提了?因為沒有臉面再提了,在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仗還打成這樣,也是丟人丟到家了,美方代表在談判桌上的話就是在自取其辱。如果美方的談判代表知道更多中國國內的情況,我想,他們會更羞於坐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
  • 到底是誰挑起了韓戰?朝鮮?韓國?還是它們背後的蘇聯與美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人民終於擺脫了日本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當朝鮮人民正沉浸在民族獨立的無限喜悅中的時候,美國早在8月10日就炮製了一條「三八線」作為美蘇兩軍接受日本投降的軍事分界線。這條「三八線」經過了杜魯門的批准,又得到了史達林的默許,於是在1945年9月2日,「三八線」以軍事分界線之名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
  • 韓戰到底是誰引起的?為什麼韓國執意不肯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韓戰發生之前,引起這場戰爭主要者還是日本,在1910年以後,朝鮮就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在中國抗日期間,很多穿著日本衣服的人,很多都是朝鮮人,基本上屬於朝鮮奸細的人,但是也有很多抗日的朝鮮人跑到中國境內進行繼續抗日,但是也很多人也參加了日本的軍隊,這些人在侵略中國的時候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
  • 1950年韓戰是如何發生的
    (資料圖)  韓戰爆發的最初起因源於朝鮮半島的分裂,這與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採取的半島政策有很大關係。李承晚、金日成都夢想統一全國,而且都有採用軍事手段達到目的的強烈願望。為此,雙方展開了爭取外援的較量。
  • 在朝鮮的一仗,作為「韓戰」是平局!可「抗美援朝」打勝了!
    應該說,韓戰與抗美援朝是兩碼事!抗美援朝之戰在韓戰的大範圍之內。準確的意義上說,韓戰一開始,屬於內戰,後來是蘇美兩個大國勢力範圍內的作戰,戰爭的結局,基本打成了平手!而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的反侵略戰爭,中國與朝鮮聯手對付美國領導的所謂的「聯合國軍」,我們打勝了。韓戰,時間是從1950年6月25日開始,至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止。
  • 韓戰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中國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了。「難道他們還想打仗?不可能。這樣的情況打不了戰爭」美國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依然參戰了。並且在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第三次戰役中重新的將戰線推回了三八線。這次戰役,毫無疑問的刷新了全世界對中國共產黨及其志願軍的看法。在以往的白人世界看來。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懦夫。
  • 韓戰爆發時,蘇聯為什麼缺席聯合國安理會?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做出了武裝幹涉朝鮮的決定,陸續有數十萬美軍進入朝鮮戰場。7月7日,美國輕易地促使聯合國同意了組織「聯合國軍」的提議,之所以美國可以迅速出戰並操控聯合國,是因為蘇聯缺席了聯合國安理會,也就沒有使用寶貴的一票否決權。
  • 朝韓關係惡化,回顧三年韓戰
    近日,因「傳單問題」,朝鮮徹底炸毀位於開城工業園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朝韓關係急劇惡化。和平來之不易,今天我們共同回顧六十多年前的韓戰,緬懷先烈。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國與蘇聯約定,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接受日本的受降。至此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分別在美國與蘇聯的影響下,走向分裂。
  • 韓戰誰勝誰負的評論
    ◆ ◆ ◆對於韓戰的勝負,世界上有三種觀點:一種認為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勝了。美國從南朝鮮東南角的端釜山,打到中國鴨綠江邊,最後把戰線維持在「三八線」。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落後美軍幾代的武器裝備,從鴨綠江邊打到南朝鮮首都漢城,最後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美軍是從鴨綠江邊退到「三八線「以南。一種認為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韓戰的從「三八線」開始到「三八線」結束,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美國輿論稱,美軍向「三八線」以南的大潰退,是美國陸軍史上一次「最大的失敗」。
  • 韓戰前美國有沒有侵略中國的計劃?
    韓戰爆發前的遠東形勢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蘇軍隊以北緯38度為分界線,分別進駐原來被日本侵佔的朝鮮半島的南方與北方。三八線以北面積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7%,人口佔總人口的44%,南部面積佔總面積的43%,人口佔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