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最高領袖史達林於1953年3月逝世,這對整個東方陣營產生了巨大影響。接著,蘇聯又組建了新的領導機構。史達林死後,蘇聯最高領導人對韓戰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那為什麼蘇聯高層要做出這樣大的改變呢?現在我們來談談這件事。說真的,韓戰對蘇聯來說,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心病。
從古時候起,李氏朝鮮王朝曾是明清兩代的核心藩屬國,安南、琉球則是另兩個藩屬國。李氏朝鮮在各個方面,都向明清學習。如服裝、文字等許多方面,都與中原王朝十分接近。那時,《資治通鑑》《史記》等中國名著,都是李氏朝鮮貴族子弟必讀的著作。十九世紀末,經過三十多年的明治維新,日本與西方隔海相望,迅速崛起,開始對外擴張。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日本迫使清朝籤訂了一份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後來,朝鮮半島被日本吞併,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總督府,直到1945年為止。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蘇聯軍隊已挺進朝鮮半島北部,而美國軍隊仍遠赴衝繩列島。美國和蘇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了一系列談判,雙方都作出讓步,確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以北緯38度線為界,朝鮮和韓國的前身。蘇聯於1948年從朝鮮境內撤軍後。接著,美國從韓國境內撤出。南北雙方的矛盾因各方的矛盾而愈演愈烈。1950年6月,韓戰終於爆發了。
在戰爭初期,朝鮮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佔領了漢城、大田等大片地區,韓國軍隊兵敗如山倒,全軍覆沒,全軍覆沒。即使麥克阿瑟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開戰,也並不成功,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刻,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92%的領土,超過90%的人口。在釜山附近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範圍內,美國和韓國的十多萬人馬,看起來像是在上演「英國敦刻爾克戰役」。
此時,麥克阿瑟進行了一場險勝的仁川登陸戰,七萬多美國士兵登陸。後來,戰爭形勢開始迅速逆轉,逐漸惡化。從北向南,跨過三八線,對「言之不預也」的警告,充耳不聞。一九五○年十月,戰火已燒到我們國家的鴨綠江邊。由於種種原因和安全考慮,毛主席決定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入朝作戰。面對艱難的形勢,志願軍勇敢作戰,硬著頭皮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反推到三八線附近。
那時候,由於老一輩人長期貧窮落後,許多武器裝備都不能用於生產。曾有一次,毛主席憂心忡忡地說:「現在能做什麼?可以做桌椅,可以做碗茶壺,可以種糧食,可以磨成麵粉,可以造紙,可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做,」抗美援朝戰爭中,由於志願軍的英勇戰鬥,直接出乎蘇聯的意料。於是蘇聯改變了原來的戰略,開始對我國進行大規模援助。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共為我國提供了56個陸軍步兵師的裝備。
在空軍、海軍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援,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朝鮮半島戰爭仍未結束,成為蘇聯的心病。在中歐地區,蘇聯的主要戰略利益所在,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抗。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後,蘇聯必須在遠東地區部署相當大的兵力。為了蘇聯的戰略利益,他們不希望長期作戰。實際上從第五次戰役以後,交戰雙方已經開始了接觸,談判,雖然一直處於打打停停的狀態。
對蘇聯而言,希望儘可能快地發動戰爭。經過第五次戰役後,毛主席經過對朝鮮形勢的認真分析,認為:一、志願軍出兵朝鮮開戰時,優勢已大大減少;第二,美國對談判的興趣。3、朝方也認為短期內不存在進攻韓國的可能,同意暫時停戰。國內的經濟壓力的確是很大的。一九五○年,中國的軍事開支佔整個預算的百分之四十四,一九五一年佔百分之五十二。1950-1951年7月間,進口原料和設備價格普遍上漲,漲幅約為兩倍,有的漲了四倍。與此同時,出口大幅下降,1950年中國的土產出口額約為4億美元,1951年為2.3億美元。
為了這個目的,1951年6月4日毛主席給史達林打電話,大概是說:現在的戰爭是無法迅速取得勝利的,必須準備一場持久的消耗戰。史達林給毛主席回電,他說:「我同意你的意見,韓戰不應該加速,因為持久戰爭首先是能讓中國軍隊學會實戰中的現代戰爭;其次是能動搖美國杜魯門政府,並打破美英軍隊的軍事神話。」史達林還說:「從史達林的電報看來,這是準備繼續援助中國,繼續進行長期的消耗戰。從史達林後來的一連串聲明中可以看出,他對美國的態度是很強硬的。
根據一連串的記錄,史達林認為美國必須做出讓步,在談判中要強硬一點。一九三三年三月,史達林突然逝世,對整個東方陣營產生了巨大影響。蘇聯最高層在史達林死後迅速改變了原來的策略。莫洛託夫,蘇聯領導人之一,就朝鮮停戰問題提交了一份備忘錄。這可能意味著這場戰爭對蘇中朝三方都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應該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實際上,從蘇聯的戰略角度來看,遠東地區的長期戰爭,對蘇聯是不利的。
一九五三年四月,交戰雙方在板門店恢復談判。幾個關鍵問題在經過一系列談判後已經得到解決。一九五三年七月,雙方在板門店籤訂停戰協定。三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了重大勝利。對蘇聯而言,結束戰爭有利於其調整全球戰略。一九三三年五月,蘇聯在援華工程的基礎上,陸陸續續增加了九十多個工程,形成一百五十六個重要工程。它涉及到我們國家的各個方面,基本上奠定了新中國50年的產業基礎。
這當然與中國的一系列努力密不可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作戰,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附近。勤勞的中國人民在國內工業建設方面,艱苦奮鬥,勇於奉獻。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許多發達國家無法做到這一點,而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只有中國能夠做到。到2020年,要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國在抗擊這一疾病暴發方面取得的勝利,與其完善的工業體系密不可分。許多自稱富裕的發達國家,需要從我國進口呼吸機,口罩,消毒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