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中,蘇聯一直支持中國,最後為何讓中國妥協讓步

2020-12-22 日談新語

在朝鮮戰場上,蘇聯並沒有公開直接參與,但在這場戰爭中,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除了秘密派空軍參戰,在停戰方面,蘇聯在中朝美三國之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韓戰打著打著,美國那邊一合計,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如果繼續打下去,也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所以他們有了停戰的想法,但中美那時候還沒有外交關係,美國國國務卿艾奇遜認為,謀求停火應該「通過蘇聯來直接進行」。

事實上,這也並不是偶然,蘇聯那邊早在韓戰爆發後,就一直積極利用安理會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議案。

當時聯合國軍跟美軍信心滿滿,這一議案自然沒有通過。

不過蘇聯那邊沒有放棄,9月27日,史達林決定讓馬立克儘快尋找機會與美國國務院代表接觸。

10月1號,蘇聯在第五屆聯大會議中又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新建議。

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還是一如既往地傲慢無禮,態度堅決,拒絕了這提案。

但隨著中國志願軍加入朝鮮戰場,使戰局逐漸發生改變,對方對停戰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12月,由聯大主席和印度、加拿大代表組成的三人停火委員會,1951年1月11日,聯大政治委員會討論了三人委員會提出的停火議案。

然而這時,因為志願軍的參戰,蘇聯希望朝鮮停戰的態度也沒有像之前那麼急迫,所以雙方展開了拉鋸式的運動戰較量。

1951年5月底到6月初,凱南受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委託,與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進行了兩次會晤。

就美蘇兩國政府對待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立場交換了意見,並初步達成了一致。

6月10日,高崗和金日成飛抵莫斯科,與蘇聯商談關於韓戰的問題。

開始談判之後,在如何確定軍事分界線問題上,雙方出現了分歧。

8月中旬,美方單方面中斷談判,並發動了軍事進攻,不過,中方沒有因為對方這種行為而妥協。

毛認為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揭露對方無恥的嘴臉,如果他們還想繼續談下去,那他們就佔據有利地位,對於這一想法,史達林也是贊同的。

10月25日,雙方繼續在板門店談判,隨後就軍事分界線和非軍事區的劃分達成了協議。

接下來,雙方在各個問題上逐步談判,很多爭議很大的問題都一一談妥,但最後卻因為戰俘問題,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中方主張按照國際原則全部遣返,美國則堅持根據戰俘意願自願遣返,導致談判一直處於僵持狀態。

在那期間,朝鮮想要妥協,按照美方的做法來,但史達林卻支持中方。

在國際上由於蘇聯的反對,美國始終沒有實現通過聯合國根據自願原則遣返戰俘的意圖。

然而世事難料,史達林去世了,局面發生改變,蘇聯也妥協了,最後中方被迫做出讓步。

最後在戰俘問題上達成協議,隨後在1953年7月籤署了停戰協定,韓戰正式結束。

蘇聯在這場戰爭中,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參與,但作用也很大。

相關焦點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史達林還在信中表明尚未與朝鮮同志通氣,完全是為了徵求中國同志的意見,最後要按照中國同志的意見來定。而且,史達林還聲明自己不打算將此消息透露給朝鮮同志,而是由中國同志向朝鮮同志傳達這個消息。毛主席接到史達林的這封信之後開始考慮出兵朝鮮的問題。
  • 韓戰時,美國幾次想將戰場擴大到中國境內,為何最終放棄?
    韓戰 最後,在蘇聯的幕後有限支持之下,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派遣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給予了美國旋風般打擊,在短短幾個月內,志願軍發起的五次戰役
  • 為什麼蘇聯最高層史達林的死,改變了對韓戰的戰略?
    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日本迫使清朝籤訂了一份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來,朝鮮半島被日本吞併,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總督府,直到1945年為止。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蘇聯軍隊已挺進朝鮮半島北部,而美國軍隊仍遠赴衝繩列島。美國和蘇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了一系列談判,雙方都作出讓步,確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以北緯38度線為界,朝鮮和韓國的前身。
  • 朝鮮戰役,美國三番兩次想把戰場推進到中國,為啥最後放棄?
    朝鮮戰役,美國兩次三番想把戰場推進到中國,為啥最後放棄?韓戰結束後,美國司令長官克拉克將軍在停戰談判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韓戰不過是一場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國邊疆幅員遼闊,許多國家和我們都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朝鮮就是一個韓戰或許現在說起來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當年的美國曾經在侵朝戰爭中,想要把他們的魔爪伸到中國境內,他們把中國視為自己盤中的肉可以任意刀俎,且還為此做好了一系列的軍事準備,尖刀直指中國。
  • 徹底改變中國的一場戰爭,韓戰的真實目的被爆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派出了眾多勞工前往歐洲挖戰壕,以示對戰爭的支持,中國站對了隊,也成為了一戰的戰勝國!不過就算中國是戰勝國也依然沒有什麼好的待遇。最終青島從德國手中轉嫁給了日本,雖然日本當時也答應中國只是為了回國後能夠和國人有所交待,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戰勝國卻依然丟失了領土,這是國內人民所不能接受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這次真的參戰了!
  • 中國出兵入朝參戰,老大哥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沒有出兵?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從1950年10月開始,中國派遣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反推回三八線附近。一個問題出現了,在整個東方陣營中為何只有中國出兵,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都沒有出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蘇聯的態度。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
  • 韓戰停戰談判前後的中朝分歧揭秘
    在韓戰期間,中朝高層之間缺乏一種超脫意識形態的真誠和信任,從而給他們的同盟及合作帶來了困難。 沈志華 關於韓戰停戰的時機,中朝雙方似乎一直爭論不休。 沈志華:韓戰歷時三年,但是從1951年7月至戰爭結束,打打停停,多一半時間都是在停戰談判中度過的。
  • 韓戰前,金日成做了3件事,為何說中國幫助最大?
    金日成在蘇聯,得到史達林與國防部長布爾加寧的接見,在談南北統一問題時,據說史達林很興奮,他認為南北統一是朝鮮民族解放獨立戰爭,是正義戰爭,一定會得到全世界的支持。
  • 韓戰爆發,蘇聯不願意打,中國不得不打!
    1950年6月25日,朝鮮發動了對韓國的突然襲擊,韓戰爆發。先聲奪人之下,朝鮮取得了戰爭的全面主動權,僅僅三天時間就佔領了南韓的首都漢城(現在的首爾),並一路推進把南韓的軍隊壓制在了半島南部的一個小角落裡。
  • 韓戰爆發時,蘇聯為什麼缺席聯合國安理會?
    蘇聯的理由是要和中國站在同一戰線,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史達林對於韓戰的看法應該是希望美國介入,但是蘇聯不直接介入。蘇聯雖然是二戰之後的超級大國之一,但是史達林並不想參與戰爭,蘇聯在二戰中損失嚴重,暫時並不具備與歐美陣營決戰的實力。
  • 韓戰爆發,中國險落入史達林圈套,毛澤東打服美國,鎮住蘇聯
    其實毫不誇張地說,韓戰的爆發與蘇聯在背後的有意引發有關,而它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攫取在朝鮮的相關利益,順帶收拾中國。  對於蘇聯而言,它渴望的利益倒不是朝鮮的領土和資源,因為這些它都不缺。它最缺的,是不凍港,一個可以面對亞太地區的不凍港,而這也是每個俄羅斯政權一直都想要的。
  • 韓戰!中國空軍沒有參戰,美軍戰機為何在鴨綠江被擊落2架?
    韓戰爆發後的1950年10月,中國空軍還沒有參戰,美軍戰機為何在鴨綠江上空被擊落2架?換句話說,到底是哪個對手進駐中國境內,幫助中國空軍擊落了美軍戰機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1950年秋季,美國大兵已經跨過三八線,席捲整個朝鮮半島。美國空軍的1200架戰機更是以風捲殘雲的態勢,對朝軍潰逃的部隊展開轟炸。當時的麥克阿瑟和美國遠東空軍對朝軍的情況非常自信。在麥克阿瑟看來,朝鮮空軍已經損失慘重,不可能和美軍直接交鋒。中國空軍組建不到一年時間,也不具備與美軍打空戰的實力。美軍完全有力量徹底掌握朝鮮半島的制空權。
  • 蘇聯在韓戰時,援助了中國多少武器?老大哥確實夠意思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因此世界上並沒有多少國家真正承認中國的地位,以至於新中國成立之後,眾多西方國家仍然對中國虎視眈眈。直到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正面擊敗美國,這才讓中國的國家地位得到穩固,也為中國後來獲得幾十年和平發展時間奠定了基礎。
  • 蘇聯原本不想介入韓戰,為何突然改變主意?與我軍有關
    其實對於是否參與韓戰,蘇聯都是把持著很模糊的態度的,在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之後,蘇聯和美國分別以三八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也是在朝鮮駐紮了軍隊的,其實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朝鮮和蘇聯還有中國的聯繫是非常密切的。
  • 蘇聯曾公布一批檔案,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中國參加韓戰
    許多學者認為,中國是在蘇聯的壓力下參戰的。他們的論點是,當時蘇聯不可能也不敢和美國立即展開一場大規模衝突,但東西方固有矛盾又無法止步於朝鮮半島,因此,蘇聯和美國在朝鮮打了一場代理人戰爭。蘇聯的代理人是志願軍,美國的代理人是南韓軍,只是後來,蘇聯和美國也紛紛參戰了。這類論點比第一種理性、深入一些,但其論據乏善可陳。
  • 韓戰中,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如何?
    說起韓戰,主要參戰國的說法不盡相同。中國稱之為抗美援朝,仁川登陸後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志願軍在打。但是在朝鮮的紀念館中,好像是朝鮮人民軍作為主力,志願軍只是輔助。韓國人感覺自己受到了侵略,美國人稱韓戰為被遺忘的戰爭,多數人根本不想提起這場美國建國以來唯一一次沒有獲勝的戰爭。
  • 史達林支持朝鮮開戰,為何下令蘇軍,必須穿中國志願軍衣服作戰?
    早在1月26日,中方提出了一份有關旅順口、大連港和中長路的協定草案,要求兩年內收回中國在東北的全部主權。對於這個要求,他不得不接受,畢竟此時中國的實力已不容他拒絕。到了1月28日,蘇聯退回了這份中方文本,基本上算是接受了中國的要求。1月30日,史達林就向朝鮮發出了這樣一份電報。中蘇同盟條約的籤訂,讓蘇聯失去了通向太平洋的唯一出海口和不凍港,在中國這兒吃的虧本 ,他想在朝鮮找回來。
  • 中國為韓戰付出了多少代價?
    韓戰,這場意外的橫禍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國請求派兵援助,史達林的意向也要中國出兵,並願意向中國提供武器,並在費用上由雙方「共同負擔」,最後落實為按出廠價五折對華計費。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韓戰時,美國原子彈的數量並不多,高層們可能認為原子彈應當保留下來,作為同蘇聯交戰時的決勝王牌。同年12月,毛主席出訪蘇聯,主要是想廢除國民黨籤訂的不平等的中蘇舊約,籤訂新約,並尋求蘇聯的經濟與技術援助,歷經曲折最終毛主席與史達林正式籤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收回東北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