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原本不想介入韓戰,為何突然改變主意?與我軍有關

2020-12-22 風趣史書

其實對於是否參與韓戰,蘇聯都是把持著很模糊的態度的,在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之後,蘇聯和美國分別以三八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也是在朝鮮駐紮了軍隊的,其實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朝鮮和蘇聯還有中國的聯繫是非常密切的。

因此在很多決定上都是在諮詢蘇聯老大哥的意見,但是在對南朝鮮宣戰這件事情上,卻沒有達成一致。

尤其是金日成在開展之前根本沒有事先告訴中國和蘇聯,因為在這之前金日成就曾有意無意提到過要開展,但是被蘇聯和中國方面否定了,認為戰爭剛剛結束,是休整的時候,不易挑起戰爭引發混亂。

其實在這之前,三方也有著一定的準備,但是認為時機不成熟,並不打算開戰,但是隨著金日成的不宣而戰也是引發了巨大的變動。

在最初中國和蘇聯都是不打算參戰的,這其中的利益糾紛非常多,尤其是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權力的變動。

使得蘇聯看待這裡如同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雖然說蘇聯是社會主義的老大哥,而中國共產黨也是社會主義,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明白,在新中國成立之前。

中國的國際代表政府乃是國民政府,因此蘇聯和國民政府籤訂的《同盟條約》,也是和國民政府的約定,保證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權益。

但是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原有的協議不再作數,與蘇聯籤訂了《互助條約》。其實這些條約根本問題就在於一個,那就是蘇聯在遠東以及中國東北的權益。

為了維護核心中國的權益,蘇聯不得不籤訂《互助條約》,但是為了自己的權益,蘇聯也是有著些許不願意。因此便要想辦法將蘇聯失去的權益奪回來。

同時中國的崛起對於蘇聯來說也是歡喜憂慮參半,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一員,蘇聯需要中國來壯大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但是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在亞洲這片大陸之上,其實蘇聯並不是很希望中國做大因此對於韓戰爆發之後是否出兵,出武器去幫助朝鮮也是一直在猶豫著。

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已經表現出了想要幫忙的意願,因此蘇聯也是猶豫不決。因為中國無論是失敗還是勝利其實對蘇聯來說都是令其擔憂的。

中國輸了,意味著朝鮮半島的勢力將不復存在;中國贏了,意味著中國在遠東的影響也更為深刻了。因此在再三的猶豫之下,蘇聯選擇了出兵。

加上中國和蘇聯約定,一旦在遠東地區爆發戰爭,蘇聯是能夠獲得長春鐵路的使用權的,同時還能夠獲得在旅順等地的駐軍機會。這樣來看無疑是對蘇聯有利的,尤其是當時的新中國實力較弱,蘇聯有著更多的機會坐收漁翁之利。

蘇聯其實是在賭博,他在賭韓戰失敗,一旦韓戰失敗,那麼北朝鮮勢必要落在資本主義陣營手中,那麼東北地區將會是遠東地區的軍事重地。

而中國也就是需要蘇聯的幫忙了,而那個時候蘇聯就能夠堂而皇之地在東北駐軍,而遠東地區的權益也將再次回歸蘇聯手中,何樂而不為。

因此雖然說蘇聯最終介入了韓戰,但是我們卻發現韓戰之中蘇聯並沒有直接參戰而是選擇了秘密介入。僅僅只是派遣了飛行員前來做指導,同時援助了一定數量的武器而已。

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其實蘇聯並不像介入韓戰,僅僅是想要等待最終的結果,即便是同為社會主義陣營之國家,蘇聯也並不看好中國。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場表明我軍立場,壓制美軍的一場戰爭。和美軍在朝鮮戰場廝殺決戰,也讓美軍看到了我軍男兒的熱血戰魂。

記錄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真實詳細,客觀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這本書以真實歷史的角度, 詳細記錄了抗美援朝發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全書氣勢恢宏、語言簡練易懂、從多個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此書,你會尋找到當年那段歷史的細節。

風趣史書總結:然而結局總是出人意料的,當時不僅僅蘇聯不看好中國,美國等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不看好中國。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於中國也是非常輕視,認為很快就能夠滅亡朝鮮,擊敗中國。

但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的情況之下,中國派遣兵力多達百萬,最終以傷亡半百的結局,贏得了勝利,逼迫美國籤訂了停戰協議。

相關焦點

  • 韓戰爆發前,史達林原本堅決反對開戰,為何態度180度轉變
    意思跟清楚,就是不想給金日成留下挑起戰爭的可能性,蘇聯人也不想當這個挑起戰爭的「惡人」,所以退軍的時候做得非常「決絕」。二個是,蘇聯當時的戰略中心在歐洲,南斯拉夫那邊已經十分鬧心了,「柏林危機」事件中,蘇聯人也是選擇退讓,換句話說,此時蘇聯並不想再跟美國人公開對立。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儘管兩國已經被迫分開,可還是有一些人希望統一朝鮮半島。
  • 韓戰,美國為何放棄將戰線推到我國?原因主要有兩個
    韓戰時因為美國的介入,朝鮮一時間陷入了困境,所以它選擇了向自己的老大蘇聯求助,希望蘇聯可以像美國一樣出兵朝鮮半島幫自己一把。可是蘇聯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沒有答應朝鮮的要求,反而是和中國商議,希望我國可以出兵,然後他們在背後提供援助,加上朝鮮也發出了請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安全於是最終決定參戰。
  • 韓戰爆發時,蘇聯為什麼缺席聯合國安理會?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做出了武裝幹涉朝鮮的決定,陸續有數十萬美軍進入朝鮮戰場。7月7日,美國輕易地促使聯合國同意了組織「聯合國軍」的提議,之所以美國可以迅速出戰並操控聯合國,是因為蘇聯缺席了聯合國安理會,也就沒有使用寶貴的一票否決權。
  • 為什麼蘇聯最高層史達林的死,改變了對韓戰的戰略?
    蘇聯最高領袖史達林於1953年3月逝世,這對整個東方陣營產生了巨大影響。接著,蘇聯又組建了新的領導機構。史達林死後,蘇聯最高領導人對韓戰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那為什麼蘇聯高層要做出這樣大的改變呢?現在我們來談談這件事。說真的,韓戰對蘇聯來說,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心病。
  • 韓戰,我軍戰士一人俘虜63名英軍,史達林問他:是怎麼做到的
    韓戰對我們意義重大,這一仗不僅打出了國威、軍威,更打出了今後數十年和平發展的環境。真正實現了我們偉大領袖所說的: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韓戰後,任何國家再也不敢打入侵中國的主意,因為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以一己之力對抗十六國聯軍,所展現的軍威令敵人膽寒,讓世界刮目相看。
  • 韓戰,志願軍、美軍的武器差距有多大?我軍戰士用的是啥?
    韓戰在一開始只是一場內戰,和我國唯一的關係就是戰場離我國邊境有點近,但無論怎麼想,朝鮮和韓國對打都不可能影響到我國。但在美國開始介入戰場後,情況卻發生了一些變化,美軍在登陸朝鮮半島以後我國的東北地區就經常受到美軍的騷擾,雖然美軍一直說是失誤,但是我國也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威脅。
  • 美國司法部長赫伯特:韓戰,我們明知蘇聯出兵,但誰也不敢說
    當時一旦把它揭露出來,我們就會受到巨大的壓力——要我們與俄國發動一場戰爭。這是艾森豪的司法部長赫伯特·布朗尼爾於1988年透露出的秘密。在此之前,人們一直對"蘇聯是否出兵朝鮮"存在疑惑。而這一秘密公開後,將"蘇聯派兵"一事大白於天下。
  • 為何韓戰3年結束,越戰拖了20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韓戰結束剛剛兩年,美國又馬不停蹄奔赴中南半島。好容易休兵止戈,本應閉關恢復元氣,美國為何如此「不辭辛勞」?這要從法屬印支殖民地(含越南、寮國、柬埔寨)說起,二戰中該殖民地被日軍侵佔,戰後法國回歸試圖恢復對該地區的統治,結果在越南抗法戰爭中敗北。
  • 韓戰的結局,為什麼停在了三八線?
    1950年六月,韓戰在三八線附近爆發,因為美國的突然幹預,使原本只不過是一場朝鮮的內部戰爭逐漸變成了一場國際化局部戰爭。中國因為保家衛國的需要,被迫參加了這場戰爭,以志願軍的名義入朝作戰,並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到1953年七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戰爭,並籤訂停戰協定為止,韓戰總共進行了三年零一個月。
  • 韓戰誰贏了?為何一槍未發的蘇聯和日本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可以說,如果沒有任何外力的介入,朝鮮人民軍必然能完成統一半島的壯舉。但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之後,朝鮮人民軍由於武器上的巨大差距,完全抵禦不住美國的進攻,一路節節敗退,像極了當初的韓國。最後被逼無奈的朝鮮決定求助中國,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果斷出兵,朝鮮軍隊才維持住了頹勢。
  • 抗美援朝前夕:戰事迫在眉睫,援軍蘇聯卻出爾反爾,我軍如何破防
    1950年6月,朝鮮內部發生了矛盾,這原本只是鄰國內部的事務,然而此時的美國乘人之危,企圖入侵朝鮮的領土。內部矛盾尚未解決的朝鮮無暇應對美國的入侵,只能向中國和蘇聯求助。 彼時的中國與蘇聯是保持友好往來的盟友,面對遭受美國威脅的朝鮮求援,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 蘇聯曾公布一批檔案,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中國參加韓戰
    許多學者認為,中國是在蘇聯的壓力下參戰的。他們的論點是,當時蘇聯不可能也不敢和美國立即展開一場大規模衝突,但東西方固有矛盾又無法止步於朝鮮半島,因此,蘇聯和美國在朝鮮打了一場代理人戰爭。蘇聯的代理人是志願軍,美國的代理人是南韓軍,只是後來,蘇聯和美國也紛紛參戰了。這類論點比第一種理性、深入一些,但其論據乏善可陳。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而抗美援朝正是最好的機會,以維護和平的名義,敲打一下中國,順便還能夠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朝鮮半島,何樂而不為呢。畢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爭奪霸主之勢已經不可阻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之中的一員,中國理所當然被美國看作自己的敵人。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戰爭開始以後,朝鮮人民軍依靠著蘇聯提供給他們的武器裝備,打得南朝鮮軍隊一路潰敗。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推進到了朝鮮半島南部,眼看著整個朝鮮半島就要被朝鮮人民軍全部解放了,美國政府卻突然插手了。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直接介入了朝戰爭,並且命令美國海軍第7艦隊入侵中國的臺灣海峽。
  • 韓戰的起因,有四種說法,哪種更接近真相?
    這是韓戰爆發的關鍵,也是研究者長期尋找的謎底。據解密的蘇聯檔案披露,從1949年3月起,史達林多次否決了朝方的南下提議,理由是時機不成熟,擔心引來美國的幹預。1950年春,史達林一改初衷,同意人民軍南下。
  • 中共黨史研究︱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何不同意臺灣出兵?
    中共黨史研究︱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何不同意臺灣出兵?
  • 戰爭解密:韓戰中最神秘的部隊,蘇聯和美國都不承認其存在
    毛主席知道我們和朝鮮是唇亡齒寒,對於蘇聯和朝鮮的請求,毛主席判斷如果放任不管,美國人肯定會更加猖獗,到時候對朝鮮、對中國甚至東亞地區都很不利。但我們出兵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蘇聯必須向中國軍隊提供武器裝備:二是蘇聯空軍必須向志願軍提供空中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