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達林最後的日子看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贏得世界尊重

2020-12-17 史海觀瀾閣

1953年2月28日,臘梅飄香的莫斯科冬夜,史達林正在克裡姆林宮舉辦私人晚宴,笑語歡聲一直持續到凌晨四點。客人走後,他獨自進入了臥室,幾分鐘後,房間裡傳來咚的一聲悶響,警衛們面面相覷,但誰也不敢推開那扇門。

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此時亞洲的日本,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在開市,行情一如既往的好。韓戰打了三年,日本的戰爭紅利也足足吃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只要韓戰不停,日本經濟的繁榮也不會停。

然而,開市不久後日經指數突然止住了上漲勢頭,緊接著掉頭急轉直下,交易所大廳靜的只剩下呼吸聲,就在所有人茫然無措之際,一條消息不脛而走,史達林去世了。

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掛起了史達林畫像,相框上掛著的黑色的幕布顯得十分悲傷。報亭裡當天報紙上寫著兩條重要消息,一個是史達林同志因病逝世,另一個是韓戰停戰談判進入最後時刻。

史達林的去世,韓戰停戰是否會受到影響?美國的態度是否會轉變?

回答這兩個問題,還是先從史達林的出生說起。

史達林本名朱加什維利,生於格魯吉亞,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少數民族,二十一歲時,他因無法支付突漲的學費被學校開除,從此積極參與俄國革命,成為列寧的忠實信徒。當二十八歲時成長為布爾什維克在高加索地區的主要領導者。

為了籌集革命經費,史達林黑白通吃,甚至劫過帝國銀行的運鈔車,搶銀行得到的25萬盧布,他分文未留,全部上交組織,但卻遭政敵誣告,他被開除出黨。

此時,史達林的新婚妻子身患重病,由於沒有從巨款中貪汙卻丟了黨籍,又丟了收入來源。他是眼看著妻子病死了。

在悲痛中熬了幾個月後,他徹底變了一個人,除了權力,他不再相信任何東西。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史達林,意為鋼鐵之人。

此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我國內戰相繼爆發,史達林在列寧的提拔下平步青雲,最終接過了列寧的衣缽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為了坐穩權力之巔,早已心如鐵石的他清洗七十萬反對者。

二戰結束後,為了得到日本北海道的管制權,史達林就朝鮮獨立問題與美國達成交易。雙方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劃分勢力範圍,以李承晚為首的韓國和已金日成為首的朝鮮,分別在南北成立。

1950年5月的一天,一群客人走進了史達林的辦公室。

從膚色來看,他們來自東方。為首的是一個精力旺盛的朝鮮男子,他深情並茂的向史達林兜說了統一半島的計劃。這個人正是金將軍,這也不知是他第幾次不遠千裡上門推銷,史達林原本對南北分治的現狀是滿意的,但也始終因沒有得到北海道而耿耿於懷。

但看到美國並沒有管丟掉大陸的蔣介石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天大的誤判,美國也不會出手管李承晚。走出史達林的辦公室,金將軍微笑著帶走了8.7億盧布的軍用物資,其中就包括了258輛當時最先進的T-34坦克,組建了亞洲除蘇軍外最強大的裝甲力量。

一個月後北朝鮮的祖國統一戰爭打響了,人民軍一開始攻勢如虹,僅一個月時間便解放了百分之九十的南方土地。但後來因為求勝心切,沒有布局空虛的後方,最後被仁川登陸成功的美軍截斷退路,統一大業,功虧一簣。美軍不僅救了李承晚一命,還越過三八線向北打下了平壤。

然後公然叫囂要打到中朝邊境,吃下整個朝。史達林認為雖然蘇聯和中國均與朝鮮接壤,但蘇聯在遠東地區擁有近乎無限的戰略縱深。

美軍佔領朝鮮對蘇聯造成的實質性威脅微乎其微。但對於剛剛成立不到一周年的新中國來說,卻有著致命威脅。他還看到當時美國第七艦隊已經開進了臺灣海峽,新中國下一步統一寶島也需要仰仗蘇聯海軍的幫助。因此史達林斷定,無論基於當下還是未來利益,中國必然會出兵朝鮮。

他專門給中國寫了封信。大概意思是說,既然這一仗非打不可,那就不如早點打。再等幾年,美國把日本就火了,到時候更不好辦,蘇聯直接出兵和美國對戰容易引發新的世界大戰。

最好是由中國同志出兵,蘇聯只出空軍和武器,他甚至提出實在不行就讓北朝鮮到中國東北建立流亡政府吧,激將意味更濃。

史達林雖然誤判了美國,但卻看準了中國。因為朝鮮半島對中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明清兩朝都是因為丟了朝鮮半島最後亡國的。對於我們來說,朝鮮非保不可,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

經過激烈的討論,中國相信史達林出動空軍的承諾,決定派志願軍馳援北朝鮮,可等彭老總帶著隊伍到了瀋陽後中央卻急電讓他回京。

原來是史達林反悔不認帳了,蘇聯又不出動空軍了,這時我們已經看清了史達林和蘇聯人,領略到和他們做朋友的苦澀。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們家門口的麻煩,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解決。

1950年10月19日,英雄的志願軍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歌聲中跨過了鴨綠江。得知中國依舊出兵朝鮮後鋼鐵之人也留下了眼淚,只是不知這眼淚是因為感動,而是高血壓頂的。

1953年2月28日,臘梅飄香的莫斯科冬夜近郊的孔策沃別墅內。

史達林正和貝利亞、赫魯雪夫、馬林科夫等蘇聯高層聚餐,房間內充滿歡聲笑語。史達林晚年大幅減少了召開政工會議的次數,公務處理基本都放在了通宵達旦的宴會上。

上甘嶺戰役剛結束不久,美軍被志願軍徹底打服,新總統艾森豪迫於輿論壓力急於求和,只要雙方把難搞的戰俘問題談妥,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了。

朝鮮戰局的發展讓史達林很高興,大家玩到凌晨四點才結束,然後就獨自回了臥室。

幾分鐘後,房間內突然傳來咚的一聲悶響,警衛們面面相覷,預感不對勁,但誰也不敢進門查看。因為史達林同志下過死命令,沒有他的傳喚誰也不準擅自進入房間,否則嚴懲不貸。

晚年史達林通常是十二點起床,可這一天直到下午三四點都不見臥室有動靜,直到晚上十點,警衛才以送郵件的名義進入了臥室。

警衛們發現史達林正躺在地板上,四肢癱瘓,小便失禁,連話也說不出了。此前,史達林發動了克裡姆林宮醫生案,清除了大量醫生,並且規定只有主席團的親信才能叫醫生接近他自己。

警衛只能給各位核心人物打電話,內務部長貝利亞第一個趕到,貝利亞是史達林的老鄉,深得史達林信任,他執掌的內務部其實就是一個特務大本營。

史達林清除了很多人,史達林如果死了,他就是全蘇聯權力最大的人。但看到史達林的情況後,貝利亞衝著警衛一頓臭罵,說主人睡得很好,不要大驚小怪,然後就揚長而去了。

警衛們一臉懵圈,看著七十四歲的史達林穿著尿溼的褲子,又躺了幾個小時,直到赫魯雪夫姍姍來遲,這才叫來了醫生。這時距史達林腦溢血發作也過去了十四個小時。

根本沒救了,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無論是睜眼說瞎話的貝利亞,還是慢慢悠悠的赫魯雪夫們都是故意不去施救。

1953年3月5日晚上9時50分,鋼鐵之人停止了呼吸。

史達林去世後,蘇聯高層忙於權力爭鬥,馬林科夫擔任了部長會議主席,掌握了經濟大權,貝利亞繼續掌管秘密警察和特務機關,把政治權力攬他的手中。

赫魯雪夫只撈到了主管宣傳工作的權利。赫魯雪夫很清楚,如果不早做打算,貝利亞早晚會幹掉自己和馬林科夫,成為第二個史達林。

當時朝鮮戰局基本塵埃落定,蘇聯新政府沒有改變對朝鮮停戰的支持態度。其實蘇聯人想攪和也插不進手,因為停戰的主動權掌握在中美這對主要交戰方手中。

美國國內民怨沸騰,早就不想在 朝鮮這個無底洞耗下去了,能在武器裝備嚴重落後,空軍海軍基本不具備的情況下,把世界頭號強國拖成了平手,我們對戰爭結局也很滿意。

1953年3月28日,史達林逝世25天後,中美朝三方把前面分歧最大的戰俘問題談攏了,停戰馬上就可以實現了。

在莫斯科,赫魯雪夫表面上臣服了貝利亞,背地裡卻和馬林科夫達成合作,並和蘇聯名帥朱可夫建立政治同盟,掌控了蘇聯軍隊。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署幾乎同一天,赫魯雪夫下令軍隊逮捕了貝利亞,並以叛國罪將其處決。赫魯雪夫自此接過了史達林的位置,登上了蘇聯權力之巔。

這一天過後,朝鮮、中國、蘇聯的歷史都翻開了新的一頁。總結來看,韓戰期間蘇聯共向中國提供了十二億三千五百萬盧布的貸款。為中國供應了六十四個陸軍師,二十二個空軍師的裝備,包括八十八萬支槍和九千門火炮。

史達林雖然沒有及時派出空軍力量為志願軍提供掩護,後面還是派出了十三個航空兵師進入了中國擔任空防任務,他還親自拍板免費送給中國三百七十二架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米格十五戰鬥機。

這一切歷史都沒有忘記,這場朝鮮挑起來,蘇聯推波助瀾的戰爭,他們雙方在美國的施壓下都幾乎屈從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是新中國站出來收拾了爛攤子。因此,蘇聯徹底承認了中國的能力,美國徹底不敢對中國再發動戰爭,中朝關係也得到進一步加深,新中國從此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不該打?新中國立國之戰,越戰:美國不敢過北緯17度線!
    而真正的抗美援朝戰爭無疑是一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當然了1949年10月1號確實是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日子,也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日子,但是其實向美國等西方大國仍然是不承認我們的,而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更是不遺餘力的封鎖我們,就算我們曾經的老大哥蘇聯也是想控制我們。
  • 抗美援朝戰爭的五大意義
    此外,還有更深層的憂慮:一旦朝鮮垮掉,按照史達林的意見,朝鮮將在中國東北建立流亡政府,並將殘餘部隊撤到東北休整,那麼,很可能將戰火引到中國境內,即使蘇聯再次出兵東北,無論戰爭勝敗如何,都無法保證在東北的主權不受損害。三八線對於毛澤東來說,還與解決臺灣問題密切相關。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史達林與韓戰:中國險些落入史達林圈套,毛主席找出破解之道
    蘇方要以尊重中方為先。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圖|韓戰期間,麥克阿瑟與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合影據2010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解讀抗美援朝戰爭》(ISBN:9787506560948)記載,美軍在韓戰中陣亡人數多達39萬餘人(中朝共同擊斃)。
  • 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並組建志願軍,史達林為何最初拒絕空中支援?
    1950年,韓戰爆發後,在中國抗美援朝的這件事上,其實發生了很多故事。近段時間我們陸續通過史料還原一些歷史真相。史達林與周總理最後把這個意思用電報發給毛主席,讓毛主席做決定。 據有關資料分析,當時周總理之所以接受中國不出兵的意見,主要還是蘇聯沒有完全滿足中國出兵的條件,當然也是高層之前幾個選項。彭總於10月9日在瀋陽召開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上傳達說明中央意圖。
  • 抗美援朝勝利後,史達林一席發言,讓人對志願軍心生敬佩!
    而是儘可能地進行反抗,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政府徹底滅亡,淪為歷史的泡影,在不斷抗爭的過程中,中國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已經徹底強大的起來,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地位。話是如此,可是那時候,西方國家卻還是沒有認清中國的實力,總是覺得中國特別好欺負。
  • 讓世界傾聽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聲音:寫在《抗美援朝戰爭史》英文版...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此時,距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一年。中國人民渴望有一個和平安定的外部環境,儘快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因長期戰爭而破壞的國民經濟。戰爭結束時,雙方兵力高達300多萬人,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噴氣式飛機首次廣泛應用於實戰。武器裝備處於懸殊劣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和人民軍的密切配合下,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把美軍從鴨綠江邊趕到三八線以南並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值得我們民族永遠銘記的戰爭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爭是值得我們民族永遠銘記的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以巨大的代價,挽救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衛了國家安全,達成了出兵朝鮮的戰略目的。   抗美援朝戰爭創造和維護了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有利的戰略態勢和戰略格局,為國家經濟建設創造了相對和平的安全環境。
  •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蘇聯究竟援助給志願軍多少武器?
    不過,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當時蘇聯逼迫中國所還的債務中,相當一部分,其實是中國在抗美援朝時期採購蘇聯武器裝備欠下的。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社會主義陣營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戰爭,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為了挽救瀕臨亡國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採用蘇聯提供武器裝備,中國出兵的方式參與韓戰。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周恩來與抗美援朝戰爭第一年
    [關鍵詞]《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周恩來;抗美援朝戰爭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聯合主編的《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收入的是1950 年7 月至12 月的文稿,直接或間接與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文稿約有140 篇,側重涉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外交鬥爭、戰前準備、後勤工作、蘇聯援助、停戰談判等問題,這些文稿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 遠東韓戰: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202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的第70個年頭,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人第一次和帝國主義精銳軍隊進行了正面較量。憑藉著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憑藉著鋼鐵般的東方精神,我們終於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這場發生在遠東的韓戰,這次被我們稱之為抗美援朝的成功,是新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和音)
    新時代的中國,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必能為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
  • 韓戰爆發,中國險落入史達林圈套,毛澤東打服美國,鎮住蘇聯
    不久後,韓戰進一步擴大,而朝鮮人民軍在「聯合國軍」的威逼下節節敗退,朝鮮領袖金日成不得不向中國求援。  考慮到「唇寒齒亡」會給我國帶來的影響,因此,新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當機立斷,決然向朝鮮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而隨著中國的參戰,朝鮮局勢再度發生轉變,美軍的不敗神話也不斷被打破。
  • 汪暉: 20世紀中國歷史視野下的抗美援朝戰爭
    1945年5月杜魯門特使面見史達林,史達林仍然堅持雅爾達協定確定的四國託管朝鮮的方案,但波茨坦會議後,蘇軍對日宣戰並進入朝鮮,美國提出了分隔朝鮮的「三八線」方案。這是新中國建立前夕、朝鮮半島局勢變遷的重要事件。伴隨新中國的建立,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新任務就是遏制新中國,而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共領導人就已經確立了與蘇聯結盟並加入東方陣營的方針。
  • 韓戰停戰後,美國輿論集體沉默,世界各國什麼反應?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停戰協議》上正式籤字,標誌著打了三年的韓戰宣告停戰。協議籤署之後,彭老總中氣十足地對來訪記者說:西方殖民者在東方海岸線上架起幾座大炮就能霸佔一個國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對於抗美援朝戰爭,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為什麼蘇聯最高層史達林的死,改變了對韓戰的戰略?
    可以做桌椅,可以做碗茶壺,可以種糧食,可以磨成麵粉,可以造紙,可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做,」抗美援朝戰爭中,由於志願軍的英勇戰鬥,直接出乎蘇聯的意料。於是蘇聯改變了原來的戰略,開始對我國進行大規模援助。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共為我國提供了56個陸軍步兵師的裝備。在空軍、海軍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援,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齊德學: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偉大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是偉大的衡量戰爭勝負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戰略目標。中共中央為抗美援朝戰爭確定的基本戰略目標是,迫使美國知難而退,打到三八線地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戰爭的結果,完全實現了這個預期的戰略目標,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