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特色小吃 「薩其瑪」的真正來源,教你自製薩琪瑪

2021-02-17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

滿族歷史悠久,周秦時的肅慎及後來的挹婁、勿吉、女真族都是滿族的先民。滿族人過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蕎麥為主食,現在以小麥、大米為主食。主食品種豐富,有餑餑、煮餑餑(餃子)、米飯、秫米水飯、高粱米(秫米)豆乾飯、豆擦糕、酸湯子等。好吃黏食和甜味食品。滿族麵食品種繁多,製作精美,所以又有「滿點漢菜」的說法。下邊簡介幾種有代表性的主食。

滿族也喜歡食用米粥、米飯。滿族主食的最大特點是粘、涼。滿族菜餚以肉食為主。其中主要有豬、羊。滿族菜餚的烹飪製作,以燒、烤為主,而以蒸、燉、煮、炸為輔。

無意中看見一個網站,說薩其瑪來源於一句話「殺騎馬的」,真搞笑,明明是滿語,還被人整成廣州某廚師發明的,真能忽悠,原來看韓國人把中國的一些東西說成是韓國發明還覺得挺生氣的,結果現在明白了,中國不過是遇上對手了而已。

先來看看某網站上寫的薩其瑪的起源: 薩其瑪,傳說源於清朝在廣州任職的一位姓薩,愛騎馬的滿族將軍。薩嗜獵,愛吃點心。有一天,薩出獵,對廚師說:「今天點心一定要搞個新鮮玩藝,別天天照著模子印沙糕。要不然,就準備辭職吧!」廚師急中生智,仿市上圓餅,放上「蛋撻」。誰知麵皮由於加蛋過多炸碎了。這時,薩又派人催上點心,廚師只好把炸碎的麵皮拌上白糖,揉合在一起,壓扁切成方塊。他心裡想,此點失飪,飯碗難保,即口說出:「殺那個騎馬的!」 誰知薩吃了後絕口稱讚,問他此點何名?廚師驚魂未定,脫口應道:「殺騎馬」!幸好薩聽為「薩騎馬」,與自己姓薩愛騎馬吻含,連聲叫好。就這樣,「薩騎馬」在流傳中叫成了「薩其瑪」。

再來看看薩其瑪真正的來源: 原名是薩其瑪(拉丁滿語:sachima),是滿族的一種食物.將麵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瑪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瑪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鬱的特色。《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瑪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薩其瑪是當時重要的小吃。據《光緒順天府志》記載「賽利馬為喇嘛點心,今市肆為之,用面雜以果品,和糖及豬油蒸成,味極美。」道光二十八年的《馬神廟糖餅行行規碑》也寫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張,凡冠婚喪祭而不可無」。當年北新橋的泰華齋餑餑鋪的薩其瑪奶油味最重,它北鄰皇家寺廟雍和宮,那裡的喇嘛僧眾是泰華齋的第一主顧,作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原料:麵粉500克、雞蛋5個、白糖400克、蜂蜜200克、黃油10克、葡萄乾和熟芝麻若干

做法:

1、麵粉添加雞蛋,攪拌後揉成光滑的麵團;

2、麵團蓋溼布餳20分鐘;

3、把麵團擀成均勻厚薄的麵皮,比平常擀麵條稍微厚點就成;

4、麵皮擀好後,均勻撒上一層乾粉防粘連,然後把麵皮重新卷在擀麵杖上;

5、用刀從擀麵杖上縱劃一刀,然後分切成短而窄的面片,然後再切成粗細均勻的麵條;

6、麵條上再撒上一層乾粉抖散;

7、麵條入鍋前需過次篩,篩掉多餘的乾粉;

8、鍋內油燒熱,下入麵條用中火炸至蓬鬆金黃狀撈出控油備用;

9、另起鍋,把糖和少量清水用小火熬製,不用攪拌;

9、熬至糖粘稠,用食指蘸一下,然後和拇指一捏能拉絲就好了;

10、添加黃油和蜂蜜,繼續熬至鍋內起大泡;

11、把熬好的糖漿倒入炸好的麵條中,並迅速攪拌,使麵條均勻掛漿;

12、烤盤上抹層油防粘連,然後撒上熟芝麻,趁熱倒入攪拌好的麵條,;

13、表面撒上一層乾果,然後用勺子把拌好的麵條壓平,或用擀麵杖擀平;

14、稍涼後切割,涼透後密閉保存。

溫馨提示:

1、麵團不用加水,全部用雞蛋和面;

2、糖和蜂蜜的用量根據自己的口味隨意調整;

3、麵團不宜太硬,要餳透,以便炸熟的麵條鬆脆;

4、熬糖的時候要用小火,以免煳鍋;

5、注意不要擀壓得太結實以免影響鬆軟的口感;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號:吉祥滿族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老北京十大特色風味小吃 不少都是滿族的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
  • 中國唯一一個建立過朝代的少數民族,滿族
    滿語屬阿爾泰語系,17世紀40年代以後,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滿族過去長期信奉的是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是什麼呢,薩滿指的是巫師滿足以後還信奉佛教。滿族的舞蹈多姿多彩,都是由狩獵薩滿祭祀這樣的活動演化而來的,滿族最隆重的禮節,別是什麼呢?
  • 滿族小吃一覽
    )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滿族小吃一覽 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慄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波羅葉餑餑:波羅又作「波勤」、「波離」,柞樹亦稱「橡子樹」,滿語「波羅」,其義為米或米谷。這反映出滿人先祖在原始社會時,除獵取野獸充飢外,也採集橡實為食。東北山林中到處都有橡子樹,他們以橡實為補充食品,稱之為米谷是可以理解的。後來,他們學會了農耕,自然也稱真正的米谷為「波羅」。
  • 告訴你滿族和蒙古區別在哪裡?
    滿族薩滿 滿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後來也接受了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而薩滿教是其信仰的主導,滿族人世代信奉薩滿教,他們認為薩滿是人與神之間的使者
  • 舌尖上的美食之舌尖上的滿族美食
    )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滿族的飲食習俗,是隨著滿族歷史年代、社會生產、經濟條件的變化而形成和發展的。滿族先民們長期生活在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之間。除了「多畜豬,食其肉」外,捕魚、狩獵、採集是他們的主要的生產方式,魚類、獸肉及野生植物、菌類則是他們的食物來源。豬肉在滿族的食物構成中,是和魚、鹿肉等不相上下的肉食。吃祭神肉是滿族的一項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食俗。在民間,新年祭索羅杆(神杆)時,都要做血腸(即後來的白肉血腸);昏夜祭七星時的祭品,後來則演化成七星羊肉。
  • 各地特色小吃地圖!你吃過多少!
    北京小吃絕對讓你一飽口福,從早到晚不停嘴。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三亞小吃
  • 果脯、小吃和舊京滿族節俗
    來回廟上你不買,到了家裡你也摸不著。加了堆兒來啵,給的倒比豆兒還多啦!」小販合轍壓韻的吆喝是山區廟會一景,有的香客對此還很認真。據傳,有一次在天齊廟會期間,當小販唱到「到了家裡你也摸不著」時,一位來自城內的香客問:「你在說誰?這是什麼意思?!」舉拳欲打。嚇得小販連連求饒,「這位爺,小的這話是有些犯忌。我這就改。您看,我吆喝成:『到了家,想吃摸不著』成嗎?」小販認了錯,此事才算完。
  • 【美食】各地特色小吃地圖
    北京小吃絕對讓你一飽口福,從早到晚不停嘴。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三亞小吃
  • 長文顛覆你的認識——真正的滿族民俗!
    只聊滿族民俗!在此吉祥滿族小編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在2021年全年順利,發大財!滿族民俗生活滿族的妝飾滿清國,滿洲旗袍服裝居「國服」地位,旗袍在世界服飾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滿洲吉林省是滿族的故鄉,因此,吉林省的滿族服飾保持了其鮮明的民族風格,而且深刻地影響著相鄰的各族。1 男、女髮式
  • 盤點長春十大地道美食小吃 饞蟲瞬間勾起來了……
    其特色小吃有雪衣豆沙、回寶珍餃子、翡翠人參茅臺雞、鼎豐真糕等等。【朝鮮族冷麵】該菜色彩絢爛,造形美觀,香味四溢,是一道藥膳結合、葷素搭配、特色鮮明的地方名餚。【長春蹄花絲】長春蹄花絲是很有特色的吉林省小吃,是二十世紀初在南關開設的長春軒滷肉館的名吃,聞名吉林省內外。成品蹄花絲棕紅透明,筋脆不膩,清香爽口,是理想的佐酒菜。
  • 滿族風俗習慣
    滿族曾信仰薩滿教。「薩滿」是通古斯語,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師。滿族的薩滿教兼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重含意,故崇拜的神祇既多又雜。祭記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宮廷與民間之別,富者與貧者之別及地區之別、家族之別。清王朝初期,皇宮裡的薩滿多由熟悉愛新覺羅氏族方言而又聰明伶俐的女人擔任,稱薩滿太太,專管皇帝舉行各種神典,口誦滿語祭神,與民間為人治病的薩滿不同。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在東北的寧古塔和愛輝等地,滿族仍然保有薩滿教。
  • 【吃貨必備】各地特色小吃地圖
    春三月,多魚蝦鮮筍,蝦爆鱔面、片兒川面、蝦肉小籠應時嘗新,夏日炎炎,供應薄荷糕,水晶糕、茯苓膏、肉骨頭粥,三秋湖蟹肥,蟹肉小籠,蟹黃大包應市,臘月則為糯米麻餈、豬油玫瑰年糕。北京小吃北京小吃絕對讓你一飽口福,從早到晚不停嘴。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
  • 這才是真正的滿族民俗!長文顛覆你的認識
    滿族的飲食滿族飲食習俗受狩獵生活影響很深,並帶有濃厚的北方民族特色。1 天火肉-滿漢全席的前身滿族的漁獵生活對飲食習俗影響很深,其表現之一就是「天火肉」。民國時期,滿族的主食和漢族相近,但在吃法和喜好上仍有自己的特色。滿族愛吃用小米、黃米、稗子米、高粱米和玉米做成的乾飯、稀飯、水飯和粘飯。其特點是:酸、粘、酥、涼。
  • 【吃貨最幸福】各地特色小吃攻略
    小吃代表著不同地方的特色,也是在外遊子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然而對於吃貨而言,小吃是自己解饞的一種方法。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
  • 吃貨們注意了,青州這些風味小吃你知道嗎
    滿族的風味小吃著名作家、滿族歷史研究專家李鳳琪先生,在他的《青州旗城》專著中,對滿族的飲食文化與風味小吃,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 酸白菜:以鮮白菜為料,一棵分切成六半或半,放在大鍋內用開水激,然後放入大缸內分層儲存,保持原湯不動,十幾天後便可食用。
  • 滿族飲食簡述——好吃的都在裡面
    自從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開始到滿文的創製再到建立起龐大的滿清帝國,滿族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做出了重大貢獻。滿族的飲食風俗帶有濃厚的北方特色,在長期的生活積累中形成了色味豐富、獨具特色的滿族飲食文化。現在介紹一下滿族鄉民的家常風味及面點小吃。滿族主食:滿洲族以農業為主,以家畜飼養、狩獵為輔。舊時,滿族食用穀類有糜子、小麥、大麥、穀子、稷子、高粱、蕎麥等十餘種。
  • 【地理視野】中國各地特色小吃地圖,是知識又是考點!
    北京小吃絕對讓你一飽口福,從早到晚不停嘴。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三亞小吃
  • 吃貨必備丨小編給您整理的各地特色小吃全攻略
    然而對於吃貨而言,小吃是自己解饞的一種方法。國慶將至,你打算去哪兒享受舌尖之旅呢?  成都小吃   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與其餚饌一樣膾炙人口。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醃滷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
  • 【美食】吃貨必備:各地特色小吃地圖
    北京小吃絕對讓你一飽口福,從早到晚不停嘴。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三亞小吃
  • 中國各地特色小吃地圖,是知識又是考點!
    北京小吃絕對讓你一飽口福,從早到晚不停嘴。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一旦下嘴就痴狂,排隊也會心情爽歪歪!!三亞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