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十大特色風味小吃 不少都是滿族的

2021-02-27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名點,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製。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摺,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饊子

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饊子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河南淮濱、江蘇淮安、維吾爾族、東鄉族、納西族、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以淮安的茶饊為最。

焦圈

焦圈是一種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名點。本品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

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沙琪瑪

沙琪瑪(Caramel treats)也可叫做薩其馬,是中國的特色糕點,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清朝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麵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沙琪瑪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鬱的特色。近年來,通過對山東沂水縣傳統食品"豐糕"的製作工藝和民俗學探源,發現這種食品即是沙琪瑪的變種,當地居民甚至將這種類似沙琪瑪的豐糕作為中秋節的貢品之一。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

滷煮

滷煮在北京是一道著名的的漢族傳統小吃,它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有時也用豬腰子),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滷煮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製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滷煮火燒的。

麵茶

麵茶是一種北京傳統風味小吃。麵茶不是茶湯,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

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

驢打滾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源於滿洲。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鬱的黃豆粉香味兒。

艾窩窩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糖火燒

相傳遠在明朝的崇禎年間,叫劉大順的回民,從南京隨糧船沿南北大運河來到了古鎮通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城正東的通州。劉大順見這通州鎮水陸通達,商賈雲集,是個落腳謀生的好去處,便在鎮上開了個小店,取名叫"大順齋",專製作銷售糖火燒。沿至到了清乾隆年間,大順齋糖火燒就已經遠近聞名了。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號:吉祥滿族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這些老北京特色小吃,哪個是您最愛的呢?
    在北京各家小吃店都有供應,也是很常見了。艾窩窩歷史悠久,最早時是宮廷糕點,因為有一個皇帝很是愛吃,後在明代流入民間。它是由糯米洗淨浸泡後蒸熟,晾涼後揉勻按成圓皮,然後包上已經炒好過的桃仁、芝麻仁、瓜子仁、白糖再加入青梅、金糕拌成餡。也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小吃之一。糖卷果可以算是北京小吃裡的名品了,深受外來食客的喜歡,尤其是女性朋友。
  • 滿族小吃一覽
    )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滿族小吃一覽    扒糕:夏季風味小吃。用蕎麥麵蒸成小餅,放在涼水中浸泡,吃時用刀切成小條,拌芝麻醬、醋、醬油、蒜末,食之清涼爽口,防熱祛暑。   豌豆黃:將豌豆去皮放砂鍋煮成粥狀(有的還加紅棗),待水分漸幹(或以少量石灰點之)即可凝結成塊。
  • 蘭州市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
    蘭州人對於吃是很講究的,好吃的餐館遍布大街小巷,食客也是絡繹不絕,蘭州小吃名氣大,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蘭州牛肉麵,這是蘭州最著名的美食名片,今天為大家盤點蘭州市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
  • 老北京名小吃:不能忘卻的記憶,深入骨髓的味道
    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驢打滾被譽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其成品呈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為北京滿族和回族喝茶時常配的小吃,被譽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南來順飯莊的薑絲排叉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 滿族特色小吃 「薩其瑪」的真正來源,教你自製薩琪瑪
    )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滿族歷史悠久,周秦時的肅慎及後來的挹婁、勿吉、女真族都是滿族的先民。滿族麵食品種繁多,製作精美,所以又有「滿點漢菜」的說法。下邊簡介幾種有代表性的主食。滿族也喜歡食用米粥、米飯。滿族主食的最大特點是粘、涼。滿族菜餚以肉食為主。其中主要有豬、羊。滿族菜餚的烹飪製作,以燒、烤為主,而以蒸、燉、煮、炸為輔。
  • 陝西鹹陽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作為陝西風味小吃發源地之一,鹹陽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類繁多,色香味全,享譽國內外。血條湯是陝西長武的特色食品。長武人紅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是血條湯。煎湯時加用動物油(大油)作的油潑辣椒、豆腐、蔥花、鮮香菜等,形成血條紅,豆腐白,辣而不嗆,油而不膩的特點,為地方風味吃食一絕。
  • 特色風味小吃全國54種最好吃的美食小吃
    全國最好吃的風味小吃各有各特色,去哪鋪分享特色風味小吃全國54種8000例最好吃的美食小吃:廣東風味小吃的馬蹄糕、廣式腸粉、糯米糕、豬腸碌、血鱔飯
  • 特色推薦 | 邯鄲孫大媽小吃培訓學校 老北京芝麻燒餅培訓
    邯鄲孫大媽小吃培訓學校,老北京芝麻燒餅培訓,可做成甜的、鹹的、五香的、豆沙的、棗泥的、果醬的等多種口味。
  • 北京十大風味小吃傳奇故事
    ­在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中,要講風味,這外焦裡嫩的灌腸味道最奇特;要講傳統,它更是千古不變,無論是誰,依舊將煎好的灌腸蘸上蒜汁;依舊是用小竹籤一片片扎著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沒有一點情趣了。聽老人們講,當年,地安門外後門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家灌腸鋪,在北京很有名。
  • 泉城濟南十大特色小吃
    瓠驩禔佪剳楣鳱蟣吡樻嵗鴁楨窒盨懖乵澭栙衼疐颶蘌胑鵗塟彪玡羻躊魎厤袢匞稱鑼芟蟢趝諮竅即飌潷蔔玬竐闌帑鑲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濟南的十大特色小吃,讓你在濟南旅遊時玩的開心、吃得更好!蝲貁樽鉅脡楈賕䲘櫳萙戰蚦弸闢粰忚甥藧撴騭爨詑吘嶴夒喖斨毠苔鮛沮嗠剣萔秅綛逢鑰鈃豀攤鱺袏烄臕慳赽嵉頯蚤草包包子不僅外形美觀,而且看起來令人垂涎欲滴,吃起來更是湯汁豐富、口感細膩,它以其獨特的工藝和風味多次榮獲濟南市「名優小吃」的稱號
  • 老北京清真小吃,這些您都吃過嗎?
    北京的名小吃,許多都與慈禧太后有關係,門釘肉餅也不例外。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去哪吃:白記年糕、牛街清真超市炸咯吱盒
  • 老北京的小吃--炸灌腸
    炸灌腸使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據說自明朝開始流傳,到了清代的時候,在民間流傳甚廣。早年間老北京的福興居、翠仙居,那炸灌腸做的是比較地道的。      最初的炸灌腸,是用豬腸灌成形,把澱粉和豬的碎肉灌進腸。後來,製作工藝發生了變化,改用澱粉加紅曲,灌在腸中定型,然後上屜蒸,再炸。
  • 來北京,必吃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絕」!
    走街串巷,嘗遍老北京小吃也是別樣選擇!據史料記載,老北京小吃粗略統計有600多種,而老北京最著名的小吃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驢打滾、糖耳朵、艾窩窩、、豌豆黃……口味與眾不同,各有特色,想著想著就要流口水啦,神馬?你沒吃過?表告訴我,你來過北京!!!1.
  • 北京,到底有什麼小吃?體驗北京風味,感受北京小吃風流
    北京小吃最初記載600多種,數一圈,舌頭都打轉兒,現如今剩下的100多種,說出哪個都讓人垂涎欲滴,一起來拾起北京小吃時光沉澱的老味道吧!在整個秋冬,穩坐北京街頭小吃第一的自然是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是很有北京特色的一種食品,清朝的《燕京歲時記》中寫到將大個的楂果用竹籤穿了,楂果和冰糖一起半炒半煮而後收汁。某種程度上冰糖葫蘆代表了,樸素安祥而又不乏歷史感的市井生活。豆汁,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
  • 舌尖上的湘潭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白粒丸是湖南特色的民間小吃。色澤潔白,鹹辣鮮香。但只有真正的老湘潭才知道,要稱得上味美的白粒丸必須搭配油蘿蔔和醬榨菜,再滴上幾滴香油,撒上蔥花,這樣的一道美味,才是妙不可言。湘潭水煮活魚,是湖南省湘潭地區的特色美食。
  • 遊客都點讚的老北京小吃鋪,終於滿足了南北兩方人的胃!
    老北京小吃鋪,一向是踩了南方朋友味蕾的痛腳。豆汁難以下咽,滷煮俗氣粗魯,糕點更是比不過以細膩精緻聞名的江南。在食客們「固化」的思維裡,似乎老北京的小吃就是這點東西,連那勞什子宮廷御膳不也是「蘿蔔白菜大開會」麼。
  • 果脯、小吃和舊京滿族節俗
    北京人民的節慶生活的文獻記載來自金代,據《大金集禮》卷32《休假》條記載,元旦、上元、中和、立春、春分、上巳、寒食、清明、立夏、四月八日(佛誕日)、端午、三伏、立秋、七夕、中元、中秋、重陽、下元、立冬、冬至、除夕,都是金朝的法定節日,不但各級官員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而且很大一部分節日與食用果脯食品有關。2013年是金中都建都860周年,這是值得記念的日子。
  • 重慶火鍋和老北京火鍋的不同,一個涮羊肉,一個涮「下水」
    重慶有兩個經典文化符號:「火鍋」和「吊腳樓」,其中「重慶火鍋」更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很多人旅遊去重慶,是奔著解饞去的,吊腳樓上把酒臨風吃火鍋,人生最美不過如此。那麼,重慶到底有多少種小吃呢?曾經有一本書叫《重慶風味小吃》,裡面對150種重慶小吃進行了詳細描述,應該是較為全面的。但是,資深吃貨們表示不同意,進入書籍的僅僅是大眾的,最獨特的味道深藏在民間,而這種小眾美食才是最重慶的味道,它的數量1500種也不止。的確,深藏於民間的才是最有鄉愁味道的,我們今天不去追究重慶小吃的種類,要說的是這裡的火鍋和老北京火鍋的不同。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老北京火鍋的由來。
  • 「北方明珠」,大連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除了金石灘、星海灣著名的景點外,最難忘的還是大連特色美食小吃。鹹魚餅子可是大連的特點傳統美食,天冷天熱來一鍋,餅子就鹹魚,下酒又下飯。 幾乎每個大連人都吃過鹹魚餅子,可每家的做法可不一樣,這裡面學問大著呢! 新鮮的海魚用鹽醃過後要在陽光下晾乾才能吃,放到炒鍋裡,用油煎得外焦裡嫩,鍋邊貼上玉米面餅子,吃起來別提有多鹹鮮香美啦。
  • 2018「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出爐,榜首竟是「臭味香投」的紹興臭豆腐
    11月22日,浙江省農博會開幕前夕,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18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評選結果,榮獲榜首的特色小吃竟是「聞著臭、吃著香」,在滬譽為「臭大王」的「紹興臭豆腐」,選送單位為紹興市崧廈傳統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