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走了一圈,回到起點,《人生》中《平凡的世界》值得被尊重

2020-12-23 柚子話育兒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我們生活在萬千世界中,總是會遇到各種事情,當遇到一些挫折時,你或許會抱怨「為什麼我的人生是這樣的」。

提及人生不免想到路遙所寫的《人生》與《平凡的世界》。

路遙的《人生》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同時這部書也成為了他的成名作。這篇小說的問世,標誌著路遙的文學道路馬上要步入巔峰,開始邁入全新的一個寫作階段。

《人生》中最有看點的莫過於高加林的情感發展,可是他的情感呈現仿佛諷刺著一些東西,到最後兜兜轉轉,走了一圈,回到原點。

《平凡的世界》中換一個角度想,或許路遙的人生不是苦難,而是幸運機遇

20世紀60年代的初期,農村的孩子幾乎是文盲,要是誰家有個上過學的孩子,可謂是整個村的楷模與羨慕對象了。

高加林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知識分子,高中畢業,名聲好的不知道怎麼形容,在外人眼裡前途不可限量。

畢業後的他在村裡做教師,當時的教師和現在可不一樣,在那時教師這個工作就是一輩子的鐵飯碗

高加林名聲好還有鐵飯碗,喜歡他的女孩子肯定不少。這時村裡的姑娘劉巧珍喜歡上了高加林,而且表現的很明顯。

但是他在言語上,行動上並沒有什麼友好的態度。後來鐵飯碗教師被人頂替,劉巧珍安慰高加林,二人感情也在升溫。

慢慢的劉巧珍看到高加林想去大城市,於是一直鼓勵著他,最後高加林去了大城市。在大城市中遇到了自己的同學黃亞萍

黃亞萍是有學識、有見解的知識分子。而且與劉巧珍沒有可比性,一個農村大媽型,一個談吐風雅氣質型的女生。

黃亞萍是城市戶口,很顯然高加林最後選擇了黃亞萍

但城市戶口人總是帶有一些大小姐脾氣的,高加林有些受不了了,這時冒名頂替的事件被公開,高加林又回到了農村,二人感情也就斷了

回到農村的高加林得知劉巧珍已經嫁人了,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心裡不是滋味,他好像明白了什麼。

高加林兜兜轉轉,走了一圈,回到起點。

可回到起點,也不會有起點時的人等著他了,一步走錯,物是人非。

我們總是在感情中犯高加林這樣的錯誤,高加林不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結婚過日子,什麼樣的人只適合談戀愛。

我們在追求感情的同時往往傾向於自己的理想戀愛對象,結婚理想型反而很少思考。

這樣缺乏全面性思考的感情,長久的可能性會被大打折扣。

人生 路遙作品 影響千萬青年的勵志名篇 賈樟柯傾情推薦

¥25

購買

人的一生再怎麼想有出息,有作為,最終都要歸於生活的真諦,歸於平凡。平凡的世界不一定會很差,但肯定不平靜。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一件質樸的人生,但這樣的人生不一定都像他人說的不幸。

《平凡的世界》他的創作背景是在煤窯裡整出來的。現在說起煤礦生活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有多苦多難。

路遙,這部《平凡的世界》的作者,他最後的死因是,積勞成疾,因為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享年42歲,正是他的黃金時期。

路遙長期生活在條件艱苦的煤礦裡,生活上都缺衣少食的,還要沒日沒夜的創作。據說他死後的財產總共也只有一萬多塊錢,還有一萬多的債務。

如果把路遙的一生定位置42歲,那確實很不幸,而且苦的很。但換一個角度來說,其實路遙的人生也是充滿幸運與機遇的。

路遙是出生在極其貧困的家庭中,又是家裡的長子。

俗話說的好,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路遙從很小就非常的懂事。雖然自己愛吃,但他更知道知識的重要性。

他特別想上學,但無奈家裡太窮了。路遙的父母把這些都是看在心裡的,他知道靠自己不可能讓孩子上學,於是注意打到了大哥王玉德的身上。

路遙的大伯沒有兒女,在60年代,不孝有三,無後可謂是大過錯。

王玉德一直想要弟弟的老四,但路遙的母親一直讓長子老大去頂門,意思就是能讓路遙上學。

王玉德一開始心裡肯定不舒服啊,路遙又不是傻子,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啊。

但王玉德覺得怎麼著都是自己的親侄子,總比沒有強吧,於是就收下了。

當時的路遙易已經9歲了,如果自己的父母沒有把他送給大伯,他很可能就像其他的農民一樣與田地泥土過一輩子了。

路遙對於這件事情起初是非常糾結的,但是他太想上學了,最後還是因為上學強忍著去了。

路遙在大伯家上的是縣城最好的小學,成績也是很優秀的。時間轉眼到了1963年,原本就很貧困的家庭,因為孩子上學又雪上加霜了。

養父王玉德下死命令,不許考試,回村勞作。一句話讓路遙陷入萬丈深淵,讀完小學的路遙就回到村裡幹活了。

雖然是小學學歷,但也是農村裡的高知識分子了。由此來看,路遙還是很幸運的。

路遙會存前,孤注一擲的考了試,結果成為了全縣的大人物!路遙的成績在全縣一千多的學生中名列第二名。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路遙錯過了報名時間,後來村長找學校的校長去說明情況,校長被路遙的事情感到破例收取。

路遙臨上學時,帶著村裡鄉親父老給他的糧食去上學了。路遙帶的不僅僅是糧食更是全村人的希望。

路遙能繼續上學村長算是他的關鍵性貴人鄉親父老也是他的貴人。這樣的路遙無疑是幸運的

後面路遙的大學之路也是很清奇的,錄取通知書拿到手,高考卻廢除了。後來參加運動,又當上了副主任,遇到了自己的初戀

二人的感情很好,這一段戀情也是刻骨銘心的。不料造化弄人初戀離他而去,後來路遙開始發瘋似的寫作,既然遇到了詩人曹古溪

曹谷溪看到路遙是塊好料子,將他調崗到了自己的部門進行培養,帶他走進文學創作道路。

後來高考恢復,路遙因為以前的副主任職務學校不錄用他,這時路遙的貴人運又來了。

縣委書記知道路遙的情況親自到學校去給學校的招生負責人溝通,最後路遙成為了大學生

後期就是路遙妻子與路遙跌宕起伏的故事了,路遙的故事很長,但不會讓你失望。

相關焦點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今天,是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平凡的世界》路遙:生活中有困難,不怕掉進雲中,不怕平凡?
    01年在路遙經典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有句話:生活不能等別人安排,我們應該自己努力奮鬥。因此,他的一生試圖實踐這一原則。堅韌不拔與命運抗爭,在好與壞的生活中不斷的奮鬥與努力。即使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困難重重,他也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是默默無聞的,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清高的一群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黃土地,在作品裡很容易看到他的價值所在,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他這樣寫道:「是的,我剛跨過40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於『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
  • 路遙與《平凡的世界》(原創)
    1988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並於1991年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吳律師通過閱讀《平凡的世界》和《路遙傳》,發現《平凡的世界》有很重的路遙的影子和其個人經歷感受,於是吳律師試圖從描寫的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的苦與愛來窺探路遙的內心世界。一、苦。
  • 路遙《平凡的世界》訴說人生真諦:平凡是常態,但我們可以不平庸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路遙當路遙的《人生》轟動整個中國文壇時,有人說《人生》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一個作家有一個作品是其人生的最高度。
  •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寫了什麼?不要討厭自己的平凡,它很偉大
    「一葉落便知天下秋」,最平常的事情中也能顯示出一個人的人格。路遙先生通過一些細微的小事,微不足道的細節,向我們展示了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書中有堅韌不拔,心地善良,遇事有主見的孫少平,也有,敢想敢做,擁有著獨立自主的現代知識女性田曉霞,他們無不是很平凡的人,卻又很偉大。同樣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現實世界也有。
  • 路遙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讀後就像完成人生的救贖
    後來,路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的弟弟王天樂成為他的"後勤部長",直到他去世。而在這6年中,《平凡的世界》的完成,其中一半是王天樂的功勞!路遙死後,他的弟弟王天樂寫了一篇關於他的文章,"苦難是他的永恆伴侶"。它記錄了他和路遙的故事。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多年以後,路遙追憶道:「我明白,爸爸是叫我擲在這兒,但我裝作不清楚……由於,我想起我已經來到念書的年紀,而回家了後,爸爸無法供我念書。雖然眼淚刷一下地往下流,但我咬緊牙,沒跟爸爸走。」▲《平凡的世界》 路遙在延安大學時的畢業照片(第三排右一)針對苦小孩出生的路遙而言,竭盡全力資金投入到書海裡,愛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奮發圖強閱讀,變成了他改變人生的唯一發展方向。
  • 路遙,最後一位文學殉道者,《平凡的世界》活出了《人生》的高度
    「人的一生中關鍵的就那麼幾步,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路遙這句名言。距離路遙離開塵世,轉眼已過28年。1992年11月17日,年僅42歲的路遙帶著他的不甘離開了人世。所幸,路遙留給了世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人生》最為耀眼。
  • 路遙《平凡的世界》:9句人生道理,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精彩
    01、磨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必經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很多時候,就是去不斷解決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不論你是否成功,你總不可能逃避現實給你的問題。兄弟姐妹、父母家人,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依靠和重要的人,沒有親人,我們的人生會更顯難過和孤獨。有親人,人生的路上就有來路和歸途。在你失意、受委屈時,給你一方溫暖和擁抱。
  • 路遙《平凡的世界》:9句人生道理,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精彩!
    01、磨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必經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很多時候,就是去不斷解決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不論你是否成功,你總不可能逃避現實給你的問題。
  • 《平凡的世界》在結尾處路遙為何筆鋒突轉,而以田曉霞犧牲告終?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這其實是與他的人生經歷和思念觀念息息相關的。就路遙的人生經歷來說:路遙曾經的初戀,最愛的女人林虹是當年北京來的知青,他們相愛了。結果當路遙為了愛情,給了林虹一個改變命運的工人名額之後,進了廠改變了身份的林虹就立刻拋棄了路遙,另覓新歡了。這次痛苦的人生經歷,讓路遙對於身份相差巨大的愛情是非常抗拒的,是不抱希望的。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七歲的路遙跟著父親走了很遠的山路,終於來到了大伯家,路上母親給他做的鞋子磨腳,只能光著腳走。半路上父親用僅有的兩角錢給路遙買了一碗油茶,但是路遙卻沒有吃。到了大伯家以後,父親說要去趕集,讓路遙在大伯家等他,其實路遙知道,這個「趕集」就是跟父親永遠說再見的時候。
  • 平凡的世界:為何曉霞的離世,讓路遙放聲大哭?淺析路遙創作情結
    ——路遙《平凡的世界》中, 田曉霞是一個完美的存在,一個理想化的化身,是路遙精心勾勒出的經典人物。田曉霞是官二代的子女,省報的記者,沒有任何缺點可以挑剔的完美女孩。在抗洪救災中,曉霞主動請纓去前線,為了救一個在洪水中掙扎的孩子,曉霞不幸被衝走。路遙有過相同的感情經歷路遙本身就是陝北硬漢。在生活上,路遙出生貧困家庭,九歲那年過繼給大伯,他從未放棄過自己,好強,不服輸。
  • 《平凡的世界》中值得品味的10句經典語錄,寫盡了人生哲理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不管再讀幾遍,裡面那些細節帶給我們的依舊是滿滿的勵志和感動。人們喜歡路遙,更喜歡他的那句「理想太光輝,一旦破滅,絕望就太深。」這本書成為了人們追求夢想的參照物,也是闖世界的教科書。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筆者有幸近距離聆聽這位文學大咖對已故著名作家人生軌跡的敘說與評價。人如其名,氣質非凡的張教授以她對路遙全方位、多視角、寬領域的了解,以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人生閱歷、銳敏的見解、磁性的聲音,超越時空與年代,用拂去對時間的封塵、掀開了神秘面紗的手法,向我們娓娓道來一位出身寒微卻不屈命運壓迫的人民作家復活於現實中,還原並顯現了路遙平凡而偉大的人生軌跡。
  • 《平凡的世界》得茅盾文學獎後,路遙說了段話,如今讀仍令人淚目
    魯迅先生定義的猛士是: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多年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用「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一句話,定義了生活的勇士。在筆者看來,兩人說的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生,不凡的勇氣,這是就是平凡世界裡的強者。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公布了獲獎名單,終於路遙憑《平凡的世界》得到了這個對他來說意義很大的獎。為了這部百萬字的小說,他從1975年開始創作,前前後後花了13年的時間。這13年,他忍受著寂寞,熬壞了身體,為了體驗生活他總是逮到機會就去勞動現場。
  • 路遙究竟多偉大?潘石屹10萬為他修墓,哭著讀7遍《平凡的世界》
    說起作家路遙,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他的一生有兩本著作,一本是《人生》,還有一本就是影響了中國一整代人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說,在當時那個年代, 《平凡的世界》給予了太多人力量,而這其中就包括現在的很多大佬,比如潘石屹。
  • 路遙《平凡的世界》:淺析孫少平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
    孫少平是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最為深入人心的人物,他因自身的不懈奮鬥贏得讀者的讚賞與青睞。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一個時代青年身上所體現出的精神風貌。人物塑造也是審美。路遙筆下的孫少平形象鮮活、生動,不盡完美。現實主義的筆法賦予這個人物形象強大的吸引力。作者在在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中,無形中也在塑造著自己。
  • 《平凡的世界》原著中3句經典語錄,雖然不長,但足夠說透人生
    在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中,有很多經典的臺詞,從中給我們帶來人生的感悟,讓我們也學會了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思考。其中3句比較經典的語錄,雖然不長,但能說透人生。所以我覺得,要有理想,有目標,那麼在奮鬥的過程中才能激發出自己更多的動力。或許因為出身與起點,我們只是普通人,奮鬥一生也只是比原來好上那麼一點,那也值得我們去努力奮鬥,我們可以一輩子都很普通,但絕不能輕易向困難妥協,做一個平庸的人。否則,那種生活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