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賽欽到底有多重要?新疆西藏的唯一通道,南下直搗印度首都

2020-12-23 飛天國史

阿克賽欽總面積4.2685萬平方公裡,東起界山大阪,西至喀喇崑崙山口,北達大紅柳灘,南達班公湖,是一個半封閉性山間盆地,盆地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阿克賽欽海拔雖高,但地勢平緩,易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展開,而且該地區南部空喀山口,西部喀喇崑崙山口,是中國西部邊陲與印度克什米爾和南亞進行陸上往來十分重要的通道。我國在喀喇崑崙山口附近的神仙灣、空喀山口、天文點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均設立了哨所。阿克賽欽是新疆南部地區與南亞往來的重要交通路徑,也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中國西南地區的大動脈新藏公路穿境而過。

1956年3月到1957年10月,我國經過19個月的艱苦奮鬥,建成了長達11455公裡的新藏公路,其中約有200多公裡在阿克賽欽地區境內,這條公路正是新藏的重要紐帶,一旦新疆西藏公路被攔腰切斷,西藏的阿里地區將孤立無援,陷入不攻自破的境地。阿克賽欽地區雖然並不是整個中亞的頂峰,真正的中亞之巔是在帕米爾高原,但也可以作為中亞的制高點居高俯視中亞各國,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所以對周邊國家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其中特別是我國的新疆和西藏地區。所以說,如果不經過阿克賽欽,進出新疆與西藏之間就必須繞路幾千裡。

與阿克賽欽地區緊密相連的是有「南亞火藥桶」之稱的克什米爾地區,中國牢牢掌握阿克賽欽地區,便可讓巴控克什米爾、喀喇崑崙山脈、阿克賽欽三地連成一個三角形,遏制印度的擴張勢頭,從而使得西藏地區能夠平靜,這個重要的戰略意義早在英國殖民印度時候就已經體現出了。帝國主義到來之前,中印邊界只存在因一條長期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傳統習慣線,中印接界地方大體呈三種地貌,北面是西藏高原,中間是作為天然屏障,把兩國隔開的以喀喇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主的山脊,南部就是印度恆河平原。

1957年普拉西戰役後,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徵服印度全境,印度就此成為大英帝國東方殖民體系的政治經濟中心,和向亞洲進行侵略擴張的戰略基地。19世紀和20世紀初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當時英國可以控制從非洲經印度洋至遠東一線的所有戰略要地及交通線,為確保英國能在南亞次大陸長期穩定地榨取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殖民印度後根據其地理特點和周邊環境,使得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都在英國的控制之下。從南非、肯亞到埃及、蘇伊士運河、阿拉伯國家、印度、緬甸再到新加坡,最後南到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全面控制了印度洋,它的海軍把守著進出印度洋的所有要道,西南的好望角,中東的蘇伊士運河和東南亞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

而在中亞地區則形成了兩個同心圓,內圓是印度西北邊境的部落地區,尼泊爾、不丹、阿薩姆邦、印度東北邊境的部落地區,外圓是波斯灣、阿富汗、西藏、泰國,這就是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初期,大英帝國在南亞次大陸的整個戰略構思。從這一構思出發,可明確看出西藏在英國整個南亞戰略的北部防衛鏈條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西藏位於我國的西南部,南至喜馬拉雅山脈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等國接壤,西鄰克什米爾地區,國境線長達3842千米。從全球戰略的角度來看,西藏雄踞「世界屋脊」,俯視整個南亞次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於西方國家及親西方的南亞各國而言,西藏既是俄羅斯勢力在亞洲南下擴張的天然屏障,同時又對其自身安全和國家利益構成潛在威脅,地緣政治極為敏感。

對於我國而言,萬山之祖崑崙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使得西藏地區在地理環境上與新疆有一道天然的分隔,因此僅有的一個咽喉阿克賽欽地區對於連接兩地起著關鍵性作用。由此看來阿克賽欽地區對中印雙方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阿克賽欽是中亞的鎮妖塔和指向印度的利劍,這把劍抵住了印度的喉嚨,正是由於中國擁有阿克賽欽,所以幾十年來不管印度怎麼發展軍事,他始終處在被動地位。阿克賽欽牢牢控制著印度,保證了西南後方和新疆的幾十年的安全與穩定,同時也牽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物質資源,一定意義上遏制了印度的軍事發展。所以,只要牢牢掌控阿克賽欽,不僅可以保持西部邊境交通要道的暢通,還可以保衛祖國的安寧。

相關焦點

  • 阿克賽欽有多重要?為何被印度覬覦幾十年?
    近日以來,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了肢體衝突,這使得加勒萬河谷所屬的阿克賽欽地區又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熱點地區。阿克賽欽到底位於哪裡?印度為何一直想得到阿克賽欽?阿克賽欽在中國的位置阿克賽欽在古突厥語中意為「中國的白石灘」,其位於新疆和西藏兩省的交界處,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劃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好?讓印度虎視眈眈,還曾大打出手爭奪此地
    阿克賽欽是中亞的制高點,這意味著佔據這裡就能俯瞰整個中亞,進可攻退可守,另外這一區域還是新藏公路的必經之地,顯然阿克賽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區戰略位置具佳,其實這裡也是歷史上英國人侵略中國新疆腹地的捷徑。
  • 阿克賽欽
    外新疆最起碼還有一個契約性文件,很多地方連雙邊文件都沒有,這與漢族所謂的不求邊功的民族道德有關。-導致阿克賽欽局面複雜化的原因是伊斯蘭文明的崛起,中東、中亞、印度西部的佛教徒被崛起的穆斯林屠滅,劫後餘生的佛教徒逃向西藏建立了藏傳佛教。
  • 印度為啥心心念著中國的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維吾爾語: ,源於古突厥語Aksai Ch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aksai指「白石灘」,突厥語稱中國為秦Chin,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與印度霸佔的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的邊界東方,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屬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裡,有新藏公路通過,主權為中國,不存在主權爭議,而且其以西的拉達克地區本來也是中國領土
  • 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我國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有2個國家尚未與我國劃定邊界線。一個是與我們存在領土爭端的印度,另外一個是處於印度控制下的不丹王國。中印目前存在爭議的領土大約有12.5萬平方公裡,其中東段藏南地區大約9萬平方公裡,中段西藏阿里地區大約有2000平方公裡,西段爭議的阿克賽欽地區大約有3.3萬平方公裡。
  • 1962年我們為何死守阿克賽欽,卻放棄了富饒的藏南?答案就在這裡
    目前來說,中國和印度之間有12.5萬平方公裡的爭議領土,而印度實際控制的區域遠比我們大,其中包括了藏南地區,也就是麥克馬洪線划過去的那一片土地。而我們牢牢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阿克賽欽,作為我國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它的名字來源既不是維語,也不是藏語,而是古老的突厥語,阿克賽欽,意思是「中國的白石堆」。
  • 中印之爭,為什麼是阿克賽欽?
    德普桑平地位於「雞頸走廊」的頂端,面積約1500平方公裡,海拔在5200-5800米不等,因地勢平坦,印軍在這裡建有野戰機場,並試圖把這裡打造成阿克賽欽的前進基地。阿克賽欽是新疆南部、西藏西部和克什米爾的連接部,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中印實控線位於喀喇崑崙主脊線以東,大致沿什約克河和喀拉喀什河、葉爾羌河的分水嶺展開。除了空中運輸,德普桑的後勤基本靠「雞頸走廊」補給。
  • 克什米爾/拉達克/阿克賽欽,帶你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前世今生
    「阿克賽欽」名字本身就標明了它與新疆的關係,今天阿克賽欽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闐市管轄區域之內,雖與和闐市區之間隔了崑崙山,卻與前述的喜馬拉雅山情形類似,並非無法翻越。阿克賽欽一直是新疆到西藏的傳統通道。自成吉思汗徵服了包括今天的新疆在內的內亞區域以後,西部蒙古人便是沿著阿克賽欽走向西藏的阿里。
  • 中印在阿克賽欽打仗?別開玩笑了!
    如果送你一個阿克賽欽戶口,估計沒人願意去。如果阿克賽欽是一個國家,估計也不會有人願意移民去那裡。如今的阿克賽欽,有一部分屬於新疆和田的某個鄉,另一部分屬於西藏阿里的某個鄉,雖然面積遼闊(有五個上海那麼大),卻沒有一塊土地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阿克賽欽真是太荒涼。跟阿克賽欽比,隨便一塊非洲草原都是富饒土地,蒙古草原都可以算塞外江南。
  • 阿克賽欽、喀喇崑崙走廊、加勒萬河谷,班公錯湖,都屬於中國
    ,阿克賽欽連接拉達克與中國新疆地區。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約3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裡。中阿之間一年8-9個月大雪封山。歷史上曾為中國領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 阿克賽欽地理位置極佳,與拉達克地區相鄰,是我國西部的風水寶地
    阿克賽欽別名:中國的白石灘,位於中國最西部地區,這裡是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西部是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阿克賽欽地區大部分在新疆和田縣南部,小部分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2685平方公裡,它是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新藏公路219國道從這裡通過,沒有這裡新疆就沒有了通往西藏的通道,而且從這裡去往巴基斯坦也更方便,因此這是一塊具有戰略意義的寶地。阿克賽欽所在地區主要是阿賽欽盆地,盆地內的山峰大多超過6000米,山口大多超過5000米。
  • 中印戰爭:藏南、阿克賽欽地區的歷、演變及現狀
    當時莫臥兒帝國早已名存實亡,印度是由大大小小的土邦實際控制。在這種局面下,英國很輕鬆地將整個印度收入囊中,隨即將貪婪的目光轉向北方的中國。        中國也早已是內憂外患,對於遠離統治中心的西藏、新疆地區,控制力度相當有限,英當局不失時機地向北蠶食滲透:      該地區位於今新疆和田縣南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之間,是藏疆交匯地帶。
  • 阿克賽欽主權歸屬中國的國際法依據
    阿克賽欽爭端是殖民主義的遺產∶19世紀中後期統治英屬印度的英國覬覦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為阿克賽欽爭端的產生埋下了歷史的禍根;獨立後的印度力圖繼承英國的"殖民遺產",並對中國的阿克賽欽地區提出主權聲索,是該爭端爆發的現實原因。為什麼說印度對阿克賽欽的主權聲索是非法的?阿克賽欽屬於中國的法律依據是什麼?中印西段邊界新疆段劃界問題不是我國學術界的"顯學",相關的研究成果還不多。
  • 中印在阿克賽欽打仗?別開玩笑了!丨硬核生存指南
    如果送你一個阿克賽欽戶口,估計沒人願意去。如果阿克賽欽是一個國家,估計也不會有人願意移民去那裡。如今的阿克賽欽,有一部分屬於新疆和田的某個鄉,另一部分屬於西藏阿里的某個鄉,雖然面積遼闊(有五個上海那麼大),卻沒有一塊土地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阿克賽欽真是太荒涼。跟阿克賽欽比,隨便一塊非洲草原都是富饒土地,蒙古草原都可以算塞外江南。
  • 鑲入喀喇崑崙,連起阿克賽欽和拉達克
    加勒萬河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阿克賽欽地區的加勒萬岡日群峰,發源地冰川長度達35公裡。向西北流出國境,在拉達克地區匯入什約克河。加勒萬河長度僅約80公裡,但水流湍急,至少發現有深度達數十米的深潭9處。因此,該地名喚九龍衝。加勒萬河谷是印度進入中國境內的又一通道。從中印邊境溯加勒萬河而上,翻過薩木祟嶺,可長驅直入阿克賽欽的林濟塘谷地,迂迴至天文點地區側後,直達甜水海。天文點地處喀喇崑崙山脈之奇普恰普山的西側,北靠小5500高地,南臨奇普恰普河谷。
  • 加勒萬河口的重要性,阿克賽欽如同平原,直接威脅219國道
    印度方面再度異動,儘管過去中印邊界偶有摩擦,但此次事態較之前更為嚴重,衝突的地點依舊是熱點地區加勒萬河谷。早在1962年,中印邊軍在加勒萬河谷就打了一仗,但慘敗不足以徹底澆滅印度的野心。加勒萬河口意義重大,一旦失守,印軍繼續挺近阿克賽欽將再無阻攔。
  • 阿克賽欽:維吾爾族與藏族行走中的牧場,有許多條被羊馱出的秘道
    阿克賽欽:維吾爾族與藏族行走中的牧場,有許多條被羊馱出的秘道提示:今天,阿克賽欽雖然有了現代的公路,但這裡依然聳立著中國人勇敢無畏也永不枯竭的生存智慧,阿克賽欽的歷史因此變得非常簡單——藏族人和維吾爾族人行走中的牧場,既是生存能力的堅強展現,也是生命境界的偉大說明。
  • 和田加勒萬河谷是怎樣的一條溝谷,為什麼位置如此重要?
    自駕新疆西藏,從西藏出發經過阿里,沿新藏公路就可以到達南疆的喀什地區! 如果沒有新藏公路,就要走109國道奔北從那曲穿越可可西裡到格爾木,然後再從格爾木到315國道,經柴達木盆地到新疆! 然後再往南邊兜回去才能到喀什地區!
  • 62年對印反擊戰後,獲勝的中國為何選擇放棄藏南,死守阿克賽欽?
    62年對印反擊戰,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殲滅印軍8000多人,軍事上取得完勝。不過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獲勝後的中國為何選擇在藏南地區主動後撤,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守阿克賽欽地區呢?中印邊界爭議領土超過12萬平方公裡,引子是英帝國強盛時期在亞洲製造的不合法邊界,印度對立後野心較大,企圖將上述邊界合法化並從英國那裡繼承下來,但新中國怎麼可能承認這種事情?於是演化成了後來的對印反擊戰,62年我軍痛列印軍。戰後我軍實際控制區域為阿克賽欽地區,面積約33000平方公裡。至於藏南區域我軍選擇了在戰後主動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