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隻蜜蜂土養,是否可以養活?不憑感覺,用科學說話

2020-12-15 蜂部落

如果木桶養殖的蜜蜂只有1000隻蜜蜂的話,具體是否可以養活,並不是我們直接就可以判斷的,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判斷,如果僅僅是給出這麼一個結果,沒有外帶條件,就算是再有經驗的養蜂人也難以判斷這樣的蜜蜂是否可以養活,所以只能以1000隻蜜蜂為基礎,外帶了條件的來進行判斷。

1000隻蜜蜂可能擁有的情況

第一:工蜂數量少

由於蜜蜂是按照不同級型來進行分工合作的,而在一個需要慢慢復壯的蜂群中,主要考慮這個蜂群中的哺育能力和繁殖能力,所以對於這種蜂群來說,相對的需要工蜂的數量最多,也就是說,1000隻蜜蜂中,工蜂數量越多,我們養殖成功的概率越大

第二:王蟲情況

我們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蜂群,包含的元素至少要有工蜂、蜂王、在這個結構下,至少還要延伸出幼蟲,蜂卵,那麼具體在我們只有1000隻蜜蜂的時候,蜂群的結構是怎樣的,這也影響到蜂群是否有可能養殖成功,那麼具體的就會有下面幾種情況。

①無王:在蜂群中沒有蜂王的情況下,由於蜜蜂是具有級型分化原理的,那麼這裡無王的情況就分為兩種情況了。

是沒有蜂王但是蜂群還滿足蜜蜂級型分化要求,也就是說還存在3日齡以下的蜜蜂幼蟲和蜂卵,在這種情況下,蜂群就可以利用這些幼蟲培育新的蜂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蜂群養活成功率。

二是無王蜂群中也沒有子脾,不滿足蜜蜂級型分化要求,很顯然,這樣的蜂群中已經不可能再產生新王(不做蜜蜂研究不考慮奇蹟),那麼這樣的蜂群不管我們給出什麼條件,只要沒有新的蜂王介入,蜂群最後的結果都是滅絕。

②有王:如果蜂群中有蜂王存在,具體能不能養活這個蜂群,還要看這隻蜂王的實際情況,蜂王可以分為產卵王,處女王,相對來說說產卵王可以養殖成功的概率會比處女王要高,畢竟產卵王不用婚飛交尾,增加了蜂群中出現新的補充蜜蜂的數量。

1000隻蜜蜂是否能養活的科學依據

具體1000隻蜜蜂是否可以養活,其實主要看蜂群中是否結構還完整,工蜂數量是否充足,在我們考慮壯大一個弱群的時候,主要考慮的都是工蜂的數量和蜂王,這個問題是有一個科學依據的,那就是王蜂指數。

蜂指數實際上指的就是要多少只工蜂才能養活一隻蜂王的問題,原理是一隻蜂王需要吃蜂王漿,也要產卵,而工蜂要給蜂王提供蜂王漿,還要哺育蜂王產下的幼蟲,同時還要進行防守和生產,想要這個數據可以得到發展下去或者更好發展,工蜂和蜂王之間就存在一個比值,這個比值就是王蜂指數,指的是以只數計算的蜂王與以千克計算的工蜂的絕對值之比,這個問題蜂部落專門寫過,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查看。

根據王蜂指數算出的結果,如果想要一個蜂群可以得到正常的發展,大致需要的工蜂數量是3500隻左右,這個屬於適合在溫帶,亞熱帶地區使用。但是並不是說工蜂的數量低於3500隻以後蜂群就沒有養活的可能,只是蜂群可能長期的處於一個弱群階段,無法增長,相當於出生的蜜蜂長期小於或者等於死亡的蜜蜂。

所以說,具體1000隻蜜蜂是否可以養活,就要看很多其他因素了。

影響1000隻蜜蜂土養是否可以養活的因素

其實這個問題影響的因素是很多的, 比如我們養蜂人的經驗問題,有經驗的養蜂人知道怎麼給蜜蜂檢查,知道蜂群需要什麼,自然蜂群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季節問題:如果是在外面溫度適宜,蜜源充足的時間,自然比外面缺蜜,高溫或者低溫的時間容易養殖成功。

蜂群自身問題:從蜂群自身來說,比如蜂群自身本來蜂種就比較優質,蜜蜂生存能力強,自然可能提升養殖的成功率,還有蜂群是否帶病,外界病敵害是否嚴重等等, 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蜂群是否可以養殖成功。

總的來說,關於1000隻蜜蜂土養是否可以養殖成功,需要考慮的東西是很多的,並不是我們一句話可以解決的,只能從影響這些蜜蜂是否可以養活的角度來儘量避免不利的因素,儘可能地去養活這些蜜蜂。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下方分享你的寶貴經驗,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

相關焦點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中蜂定地土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就可以讓蜂群健康發展
    中蜂養殖朋友對於活框和土養的格子優缺點都心知肚明,中蜂土養的情懷可以說深埋於每一個養蜂人心中。當然還有一個更讓人喜聞樂見的事情:客戶喜歡!蜂友的蜂場這樣的真實狀態就是我對中蜂定地土養長期保持熱衷的重要原因。那麼,我們作為養蜂人,是否可以在滿足基本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保持蜂群的自然發展狀態?
  • 怎樣從箱外觀察蜜蜂是否失王?蜂靈子告訴你答案,簡單實用
    知識可以學習,技能只有練習。我是蜂靈子,和您一起分享養蜂的樂趣。(喜歡請關注我)不箱是土養還是活框,能否通過箱外觀察判斷蜂群是否失王呢?蜂靈子告訴你答案:能。從箱外觀察,如果工蜂採集積極,在蜂箱門前出入頻繁,箱門前蜜蜂進入有序,帶粉蜂多,而且花團大,說明蜂王健在,產卵也正常,蜂群整體狀況良好;如果工蜂出勤懶惰,回巢蜂帶粉少或無蜂帶粉,進出慌張擁擠、混亂不堪,工蜂顏色深,比較光滑,部分蜂在箱門前平腹振翅,而且晚上還有這種現象,表明蜂群可能已經失王。
  • 土法養殖的蜜蜂,有沒有辦法做到取蜜不傷子?養蜂人講了實話
    對於土法養殖的蜜蜂來說, 管理上基本上不耗費時間,而且蜜蜂能夠維持較大群勢,如果可以養殖較多的蜜蜂,可以說還能在當地形成一道風景線,雖然說現在人們對蜂蜜的認識越來越多,但是還是有大量的消費者認為土法養殖的蜜蜂,產出的蜂蜜才是優質的蜂蜜。
  • 4種花別用園土養,根系不透氣,澆水易爛根,很難成活
    文/廿四花事4種花別用園土養,根系不透氣,澆水易爛根,很難養活提到養花,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花盆裡裝土,土裡面栽花,其中用得最多的土就是田地裡隨處可見的園土。不過其實現如今的不少花卉,想要養好卻不能用園土,否則很容易爛根,接下來咱們就來認識幾種不能用土養的花卉。
  • 只有100隻工蜂,這群蜂還能養活嗎?
    開春之後,很多朋友跟聽蜂之語反饋自己的蜂群現在非常的弱,一脾蜂都不足的極其常見,有的朋友甚至說蜜蜂的數量可以輕鬆的數出來,只有區區100來只工蜂了。對於這種只有100隻工蜂的超級蛋群,還能養活嗎?還可以發展起來嗎?
  • 蜜蜂科學養殖技術,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常常有新手養蜂人問閩南蜂哥,為什麼蜜蜂不好養,總是越養越少,有的蜂群甚至整群飛逃,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養蜂人不懂得科學養蜂,不懂得科學管理蜂群。那養蜂人應該如果科學養殖蜜蜂呢?只要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 為什麼中華蜜蜂,喜歡分蜂呢?而且經常性的一分再分?
    中華蜜蜂,就是中蜂,又叫土蜂。是我們中國,本土生長的蜜蜂種類,他們經過了億萬年,一代又一代的繁殖與進化,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獨特的生理生活特性。首先,我們要明白,中蜂是受到了各地的蜜源因素,與氣候條件制約,全國各地的中蜂群勢,才會各不相同。
  • 華東蜜蜂成群奔向死亡,愛因斯坦預言:沒有蜜蜂,人類最多活四年
    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院院長康樂去年底在健康中國圓桌會議提出質問,「中國用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也用了世界47%的農藥。」「中國的耕地面積與美國差不多,單位面積的平均使用農藥量是美國的4倍。」
  • 為什麼蜜蜂蜇人後會死,馬蜂卻不會?
    蜂類會蜇人這是一般人的常識,有許多人也知道蜜蜂蜇人之後自己也會死,但是其實並非所有的蜜蜂都會蜇人,也並非所有的蜂類蜇人之後都會死,比如馬蜂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其它生物,不用擔心自己會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蜂窩裡面的小蜜蜂還是蟲卵,如何養活?用好這2招,輕鬆搞定
    關於蜂窩裡面的小蜜蜂啊hi是蟲卵該怎麼養活的問題,從蜜蜂的習性來說,蜂部落小編認為我們首先應該分清楚蜂種,然後利用蜜蜂的習性來養活這些蜜蜂還是可以的,下面我們就來全面的看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先區分蜂種?上面提到了蜂窩裡面的小蜜蜂還是蟲卵,具體是什麼原因引發的並不清楚,是沒有了成年蜜蜂還是什麼情況也不知道,所以這裡蜂部落小編只能當成我們拿到了一些蜜蜂的蟲卵,這些蟲卵具體怎麼養活,那麼我們首先就應該搞清楚這些蟲卵是什麼蜜蜂的,因為蟲卵我們想要變成幼蟲是可以的,但是想要把幼蟲變為蜜蜂,蜂部落小編認為目前人類還沒有這個實力。
  • 農村人常說:家裡來了燕子和蜜蜂是好兆頭,有沒有科學依據?
    在過去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人把這種現象歸咎於迷信,其實如果仔細地去了解蜜蜂和燕子的生活習性,我們是可以從中找到科學的答案的,結合近年來我國農村的變化來說,其實說家裡來了燕子和蜜蜂是祥兆,還算是有一定的 科學道理,只是我們很多朋友沒有把這種實質與科學聯繫起來,所以當成了民間民俗,今天蜂部落就從科學的角度來分享一下為什麼人們會說家裡來了燕子和蜜蜂是好的兆頭。
  • 長5cm,幾隻大黃蜂可以滅掉整窩蜜蜂
    它們的體長可以達到五釐米,體表顏色鮮豔,橙黑兩色相間,仿佛時刻對其他生物說:離我遠點,我非常不好惹!兵不血刃,它的武器分為兩部分,頭部長了一副巨大的咀嚼式口器,甚至可以撕裂牛肉,尾部還長著近0.7cm長的毒針,就算人穿著防護服也可以輕易刺穿,最恐怖的是,日本大黃蜂和蜜蜂的毒針相比,竟然可以反覆使用,並且持續放出毒素。
  • 南國賣報小行家走進蜜蜂科學實驗室
    本報海口8月17日訊 (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餘力銘)實驗室裡近距離觀察到的蜜蜂是什麼樣的、放大50倍的蜜蜂長什麼樣?8月15日,30多名南國都市報賣報小行家及家長來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植所,參加「讓科技點亮孩子們的眼睛暨『一蜂一世界』」蜜蜂科普活動,與科研人員一同開啟「探尋蜜蜂的生命密碼之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植所資源昆蟲研究室主任、海南省蜂業學會會長高景林從「蜂巢為什麼是六邊形」入手,拉開了科普課堂的帷幕。
  • 十大揭示的科學之謎的第一位,蜜蜂的飛行之謎
    蜜蜂是大自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生物,說起蜜蜂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是什麼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哪裡有花哪裡就會有蜜蜂。但有一個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那就是蜜蜂的飛行之謎。從蜜蜂的體重比例和它的翼展上來看,空氣中的動力很難支撐它們飛行。蜜蜂是如何飛行的?這一直是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
  • 蜜蜂正在消失,人類可能滅亡
    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
  • 用6萬隻蜜蜂建造蜂巢雕塑,賣價30萬,藝術家真會賺錢
    藝術家的生活兩極化最為明顯,頂尖的藝術家隨便弄些作品都可以賣出天價,而沒有名氣的藝術家,常常入不敷出。 當代藝術更是如此,一些富有創意的藝術家,可以「玩」著就把錢賺了,甚至,他們自己都不需要動手。
  • 蜜蜂怎麼分蜂?什麼時候分蜂最好?其實蜜蜂已經告訴你了
    所以在我們給蜜蜂分家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把蜜蜂分成幾個蜂群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把蜜蜂分成幾個蜂群呢?其實一般我們在蜜蜂分蜂的時候選擇對蜜蜂分家,這個時候我們是在壯大蜂群的這個階段,所以我們只要能夠養活蜂群,那我們分得越多越好,這樣可以迅速的擴大我們的蜂場規模。
  • 蜜蜂只有幾隻,沒有蜂王怎麼辦?
    蜜蜂只有幾隻而且沒有蜂王,這可是個難事情。估計你是想養蜂而不想花錢購買蜂。只是在養蜂人轉場時,丟失的蜂隨便揀了幾隻,就想養蜂。可能是這種情況吧。蜜蜂是群居昆蟲,不用說是幾隻,幾十隻,上百隻都不容易養成。它不同於馬蜂,馬蜂吧只要有一隻母蜂就可以慢慢繁殖成一群強盛的馬蜂群。因為母馬蜂一隻既可以築巢、又可以產卵,還要出去尋找食物哺育後代,一隻交配過的母馬蜂什麼活兒都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