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定地土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就可以讓蜂群健康發展

2020-12-15 黔貨趟路人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思考和總結,很清楚地理解了土蜂土養的最關鍵技術難點,就是分蜂換王。中蜂養殖朋友對於活框和土養的格子優缺點都心知肚明,中蜂土養的情懷可以說深埋於每一個養蜂人心中。當然還有一個更讓人喜聞樂見的事情:客戶喜歡!

我的後院蜂場

這幾年來,我從未放棄過中蜂土養的思考和探索,但總是不得要領,無疾而終。究其原因,一個是一開始個人的養殖經驗不足,導致一些可能對的方法因為錯誤的操作而失敗;一個是思想不夠開闊,導致每一次實驗都是閉門造車,缺乏與廣大的蜂友交流學習。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在自己五六年的養蜂實踐基礎上,我與全國各地蜂友時時探討,不斷向養蜂前輩們學習,與蜂友們交流,現將這段時間的階段性總結整理出來,讓對中蜂土養有興趣的蜂友們有一個參考,算是對土蜂土養盡一點綿薄之力。

我們知道,中蜂興旺,需要保證三點——新脾,新王,蜜足。事實上,中蜂養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蜂王總是喜歡在新脾上產卵,並逐漸放棄老脾。蜂王對蜂巢的選擇習性,使中蜂蜂巢整體上處於不斷的擴展狀態中,並形成了蜂王與新脾、仔區同在,而老舊巢脾要麼被蜂群有效利用作為糧食倉庫,要麼被蜂群直接毀巢或放棄。基於此,在蜜粉源充足,環境良好的條件下,一些野生蜂群或倉蜂群勢驚人,超出常規群勢。這樣的蜂群,每次取蜜可達好幾十斤,且蜜脾寬大,成熟度高,品質優良,深受客戶的喜愛。

蜂友的蜂場

這樣的真實狀態就是我對中蜂定地土養長期保持熱衷的重要原因。那麼,我們作為養蜂人,是否可以在滿足基本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保持蜂群的自然發展狀態?這一直是中蜂養殖者所追求又糾結的問題。我們養蜂人要明白,中蜂養殖也是養殖,那就不是讓蜂群野生野養,而是需要人為幹預的狀態了。養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動植物,其定義明確了就是通過人的選擇性幹預,使動植物的發展滿足人的選擇性目的。所以土蜂土養,其真正的定義就是充分發揮中蜂的自我調節能力,遵循中蜂生物學特徵,儘可能模仿中蜂在大自然的原始發展狀態,並以此達到養蜂人的生產目的。

那麼,作為一種飼養模式,我們就需要解決中蜂養殖中的幾個技術問題,與現代活框養殖對標,我們看一看如何實現土蜂土養的自然生產模式。

格子箱

1、繁蜂。土養狀態下的中蜂,繁蜂速度是很健康的,因為其巢房根據蜂群的發展需求進行擴建,能夠做到新脾育仔,舊脾存糧,且達到自然的蜂脾相稱。所以土養繁蜂基本上就是蜂群自己的事情,蜂群的自我調節和發展,就是所謂懶養的精髓。2、育王。育王在土養狀態下是相對麻煩的事情。所以中蜂土養還是需要配套一定的標箱數量,其目的就是為了蜂群育王換王。如果土養狀態下進行育王,其操作便捷度不如標箱活框,作為養蜂老師傅當然也可以完成土養的人工育王,只是沒必要棄簡就繁,如此就本末倒置了。

地穴箱

3、分蜂。中蜂土養分蜂,需要對中蜂土養箱型進行改良,以利於蜂群的分蜂操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中蜂土養就是為了獲得蜂群的自我調節優勢,如果等到發生分蜂熱,讓蜂群自然分蜂,就失去了對蜂群的有效管理,也極容易造成蜂群的飛逃損失。目前能夠滿足分蜂要求的土養箱型還不多,據目前我所了解的創新型土養蜂箱,貴州「蜂蜜使者」胡如俊的內膽式土養蜂箱可以滿足,但還處於專利審核期,就不便上圖給大家分享了。4、取蜜。中蜂土養取蜜同樣需要對箱型進行改良,取封蓋成熟的巢蜜,而水蜜、粉脾和仔區留下,讓蜂群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巢內秩序。我們進行中蜂土養,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取優質蜜。寧可縮減產量,確保品質,才能穩定價格,保持效益。目前取蜜不傷仔的土養箱型已經很多,包括三峽桶、格子箱、秋二箱、內膽式等,都可以做到了這一點。

土養群

關於中蜂土養的技術瓶頸在哪裡?其實不是繁蜂,不是育王,不是繁蜂,不是取蜜,是換王。如何實現中蜂土養根據養蜂人的節奏進行換王?經過這一段時間的交流和學習,我想基本已經可以得到答案。此答案來源於鋒友「三明小林」的分享,再此,我原文引用如下:

沒有明白你的土養優勢在哪?發展快?純蜂蜜?巢蜜?標箱發展慢(技術到家了你就不會覺得比土養慢了),蜂蜜好不好(看你取多少餵多少),巢蜜(不用巢基一樣可以有優質的巢蜜),標箱一樣也可以土養,不用巢基不用隔板只加巢框讓蜂自然發展,巢脾控制的好不會輸巢基,換王問題不就解決了,你如果實在糾結格子箱、圓桶、FY箱土養,對於換王你可以採取兩種方式:1新王出臺兩個小時誰便丟進需要換王的蜂群。2新王交尾成功後帶四五隻小蜜蜂關入王籠掛在換王群,王籠調到蜜蜂進不去,兩天後放王。這兩個方法比較簡單,希望對你有幫助。

夏季的山花

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土蜂土養,其實也是需要對中蜂的生物學特徵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對中蜂養殖技術也需要進行長期的實踐和總結。不論什麼養殖模式,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懶養。換句話說,所有的複雜,都是因為自己認知水平的欠缺導致了自己的行差踏錯;所有的簡單,都是因為自己的勤奮鑽研讓自己學會了化繁為簡。

希望蜂友們一起繼續對中蜂養殖模式和技術進行探討,以期儘早實現用最便捷的養殖,取最優質的蜂蜜,賣最好的價格,獲最佳的口碑。

相關焦點

  • 地穴箱蜂群發展不盡如人意,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不建議再採用
    今天,我帶給蜂友的是一個失敗的案例——中蜂定地飼養,以後的思路還是以地面木箱為主,地穴箱的實際發展情況與理論期望值相差甚遠,不必再作為中蜂定地飼養模式研究的方向。從開春到現在,地穴箱的發展與地面蜂群的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
  • 定點活框土養中蜂,基礎分蜂法之四,養蜂新手必看必學的技術
    活框土養中蜂蜂群我們可以將這種從多個蜂群重新組建新群的分蜂法,歸類於第三類分蜂法,可以把這種方法,叫做多組分蜂法。操作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只要從不同的蜂群,先從一群中,抽封蓋子脾出來,然後提到已經擺放好,新群位置的蜂箱裡面,讓老年蜂、採集蜂飛回原來的蜂群,剩下的就全部是幼年蜂。
  • 1000隻蜜蜂土養,是否可以養活?不憑感覺,用科學說話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蜂群養活成功率。二是無王蜂群中也沒有子脾,不滿足蜜蜂級型分化要求,很顯然,這樣的蜂群中已經不可能再產生新王(不做蜜蜂研究不考慮奇蹟),那麼這樣的蜂群不管我們給出什麼條件,只要沒有新的蜂王介入,蜂群最後的結果都是滅絕。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燃料電池技術瓶頸待突破,連結資源服務行業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設立的燃料電池高光領域,將致力於研發燃料電池產業化基礎共性技術,著力推動燃料電池系統控制集成取得新進展,填補在該領域的空白。燃料電池技術瓶頸待突破與鋰電池純電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克服了裡程焦慮問題,極大拓展了新能源汽車的活動範圍和應用領域。
  • 【技術研討會】麵條加工企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突破發展瓶頸?
    食品邦技術服務平臺,專注於食品企業技術難題解決和科研機構技術成果轉化服務。    食品邦聯合中農科合肥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合肥中農科泓智營養健康有限公司舉辦的「麵條製品創新及標準化技術研討會」將於7月25號隆重開幕!
  • 我國氫能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仍需突破技術瓶頸
    我國氫能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仍需突破技術瓶頸 2020-12-1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意法半導體鄭明發: 半導體技術助力新能源汽車突破發展瓶頸
    ST針對新能源市場核心電子控制模塊可提供完整的晶片解決方案,同時,ST已成立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可以提供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在該方案上基礎上做些調整,大大降低產品的開發周期,從而讓客戶可以將精力投入到能帶來更高附加值的軟體應用上。突破續航、安全和成本瓶頸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主要瓶頸是什麼?如何通過新基建的推進加以解決?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中期存在的四個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群勢與蜂性矛盾中蜂有愛分蜂的習性,分蜂也是蜂群的本能,蜂群群勢的增長是為了分蜂,增加自然界蜂群的數量,在中蜂春繁發展中期,蜂群管理工作主要是防範蜂群自然分蜂,延緩分蜂期的到來,並為人工分蜂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 中蜂活框養為什麼比土法養好?
    中蜂在我國人工馴養了上千年的歷史,以前人們都是採用古老的土養飼養居多。一個舊木桶或舊木箱,將蜂群放進去讓它們自己築巢採集自給自足。土養中蜂雖然保暖越冬好,群勢發展快,但是管理起來比較麻煩。因為土法養時根本沒法檢查蜂群內部進蜜粉和是否分蜂的情況,所以便被國外的活框養技術慢慢取代了。
  • 中蜂活框飼養的2個注意事項,中蜂比意蜂更好養,養蜂管理技巧
    養蜂人在飼養中蜂的過程中會發現,中蜂土養能夠減少人工管理的精力,同時,土養蜂群有利於中蜂群勢發展,中蜂弱群採用土養的過程中,工蜂採集零星蜜源能力較強,只要外界有充足的蜜源和粉源,弱群在經過流蜜期後的一段時間內,蜂群內哺育出2代新蜂,隨著蜂群群勢壯大,土養蜂箱內空間縮小,蜂群容易出現自然分蜂
  • 發展中蜂群最好的辦法是誘蜂
    作為一個新手朋友子煜多次強調了養中蜂的朋友們想要獲得第一群蜜蜂不一定得靠買蜜蜂才能實現,更好的方法是誘蜂,我們只要能夠提供一個蜜蜂的住所的就可以,其實野外的蜜蜂對巢穴的選址很重要,但是對所住的巢穴真的不是很挑剔。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一、蜂群春繁時間的劃分根據春繁的時間跨度及蜂群內部的變化,為了描述更為準確,將春繁的分為恢復期(也稱初繁,新老蜂更替階段)和發展期(群勢增長,直至當地主要流蜜期前的時間段)。二、蜂群春繁的方法在春繁的發展期,蜂群新老蜂更替結束,群勢持續上升,直至大流蜜到來,蜂群的發展步入正軌,此期的各種春繁的方法基本相同。而在春繁的恢復期,外界蜜粉源有限,氣溫普遍偏低,且溫差大,蜂群剛經歷越冬,群勢較弱,採取不同的措施,蜂群群勢恢復速度會有所不同。
  • 同樣是中蜂,為何在蜂桶中和蜂箱中分蜂性不同?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所以說不管是在活框蜂箱中還是土養的蜂箱中,中蜂滿足自然分蜂的條件都是蜂群中儲蜜過多,蜂群空間過小,蜂群中哺育蜂大量剩餘,蜂群中蜂王物質不足。 為什麼土養的蜜蜂容易維持大群? 很多朋友都發現了,土養的蜜蜂容易維持大群,其實嚴格來說,蜂部落小編認為是土養的蜜蜂容易維持的群勢比較均等,一般都是在一個標準的時候出現自然分蜂,這是怎麼回事呢?蜂部落小編認為主要是土養蜂箱的結構。
  • 合同物流如何突破瓶頸,找到發展路徑?
    合同物流如何突破瓶頸,找到發展路徑?易流科技VP曹方介紹,一是物流基礎設施的物聯網化,需要把物流的設施要素、場景通過數據的方式實時在線連接起來;二是供應鏈全鏈條的數位化,通過物聯網化,通過數位化,實現數據沉澱;三是物流場景的智能化。
  • 我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約的幾個根本性問題
    摘 要: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對於走好走穩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全方位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同產業、區域發展之間缺乏緊密銜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和個人間也尚未形成合力。
  • 中國農科院稱突破了大規模生產工藝的關鍵瓶頸
    在2020年工作回顧與「十三五」發展成就部分,他提到: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力支撐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唐華俊表示,提高政治站位,履行農業科研國家隊職責使命,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主動服務農業農村主戰場。集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性於一身的水稻品種「華浙優261」,獲第三屆黑龍江國際大米節秈米組金獎第一名。
  • 東洲島上,導師們傾力獻策,幫助衡陽企業突破發展瓶頸
    當天,衡陽市企業發展「船山論壇」(第四期)在東洲島船山書院舉行。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朱健出席,並為特邀導師頒發聘書。本期論壇邀請了風險投資、科教、醫療等領域的5位企業家和投資人專程來衡指導,幫衡陽企業發展找到成長「痛點」,突破發展瓶頸。
  • 掌握關鍵保鮮技術的洽洽食品,吃出健康吃出美
    6月3日,洽洽小黃袋每日堅果憑藉掌握關鍵保鮮技術的優勢,連續2年蟬聯「世界頂級美味大獎」。該項榮譽代表世界食品最高美味標準,被譽為食品屆的「奧斯卡獎」,洽洽小黃袋連續2年摘得桂冠,再獲世界頂級舌尖肯定,洽洽食品閃耀世界舞臺。​
  • 東陽市政協委員趙進蘭:突破民辦學校發展「瓶頸」
    「經過多年的發展,東陽市民辦學校的辦學範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成為我市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市政協委員趙進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民辦學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滿足百姓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因為各方面原因,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依然面臨一些障礙和問題。這次「兩會」,趙進蘭的提案是呼籲打破民辦學校發展「瓶頸」。趙進蘭是市建瀾小學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