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1000億美元基金」並未虧損:投出805億美元回報95億美元,年化...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私募股權投資

來源:騰訊科技

審校:承曦

配圖來源:pixabay

軟銀集團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一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險投資工具。其過去兩年的年化回報率僅僅相當於5.7%,跑輸了大盤。

日本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創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基金——規模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一號,這一基金以龐大的規模、中東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背景、以及孫正義大手筆的投資行為引發了外界關注。

然而據外媒最新消息,願景基金一號的投資回報卻相當令人失望,誕生以來年化回報率僅相當於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的一半左右。願景基金一號未來的前景,蒙上了陰雲。

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集團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一號(軟銀已經開始籌建類似規模的願景基金二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險投資工具。然而,它的使命是否成功,還有待解釋。

過去的六個月無疑是糟糕的。曾經是願景基金一號投資組合「」皇冠上寶石」的美國寫字樓二房東公司WeWork上市失敗,差點破產,現在的市值只有一年前的六分之一。

WeWork和許多其他由願景基金一號入股的公司已經發生了大規模裁員,他們千方百計避免持續虧損。Brandless公司倒閉,機器人製作披薩的公司Zume縮減了體量,願景基金一號出售了其在遛狗公司Wag的股份,據報導基金蒙受了虧損。

但儘管如此,軟銀集團這家日本企業集團本周透露,願景基金一號總體上仍處於上升狀態,近幾個月的表現實際上有所改善。

「我們知道的一件事是,2019年對願景基金一號來說是糟糕的一年,這絕對是糟糕的一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管理學講師羅布·西格爾說。

「但是,」他繼續說道,「這並不意味著它不會獲得長期成功。」

盈利但表現不佳

軟銀集團本周在發布季度報告時,對願景基金一號的披露信息進行了更新。截至去年底,該基金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投資805億美元,已實現和未實現收益的回報為95億美元。相比之下,一年前,即2018年底,該基金投資467億美元,收益129億美元。

換句話說,該基金去年投資了340億美元,損失了約10%。儘管願景基金一號總體上盈利,但其過去兩年的年化回報率僅僅相當於5.7%。同期,代表美國股市的標普500指數的年回報率為9.8%。與此同時,表現最好的風險投資公司公布的年回報率超過了20%。

西格爾說:「一個風險投資基金5%的回報率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現在有許多理由擔心願景基金一號未來可能不會成功。

西格爾和其他風險投資專家說,風險投資基金的回報率隨時間波動,甚至在最初幾年為負,這並不罕見。就其本質而言,風險投資包含很多風險,許多風投支持的初創企業經常失敗,創業成功者僅僅是少數。

但無論是在規模還是戰略上,願景基金一號都不同於其他風險投資基金。軟銀集團與該基金的總體投資策略中,很大一部分是晚期投資,即距離創業公司上市為期不太遙遠時投資入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專業教師肖恩·福特說,從這一點來看,願景基金一號類似於私募股權基金,後者往往比典型的風險投資基金更有把握。

「任何私募股權公司都很難承受太多的損失,」福特繼續說道,「你不能在任何一筆交易中損失太多的錢。」

投資者很擔心

風險投資專家表示,同樣令人擔憂的是願景基金一號的艱難處境。許多風險投資基金在早期回報率很低,因為它們投資的公司還不成熟,很少上市或者被外部公司收購。

聖克拉拉大學利威商學院(Leavey School of Business)的金融學副教授羅伯特·亨德斯霍特(Robert Hendershott)說,上述的風險基金早期回報率不高和另外一種表現糟糕的情況截然不同,即風投基金在作出投資後不久,就被迫開始減記資產(即投資失誤,將被投資公司的股權貶值)。

「我認為擔心是合理的,」亨德爾斯霍特說。「如果可以通過這些早期案例預測未來,那麼這將是一場災難。」

這似乎是許多願景基金一號投資者的態度。軟銀集團的資本市值約為1050億美元,但這家巨頭公司在中國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的股權價值就不止這些,軟銀集團擁有的資產遠不止這些,其中包括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和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的控股權。Sprint公司即將被T-Mobile收購,收購價大約為400億美元。

軟銀集團旗下還擁有一家日本電信運營商「軟銀公司」,之前該公司分拆上市,軟銀集團拋售了三分之一的股權,但是仍然掌握著控股權。

亨德斯霍特表示,軟銀集團的股票交易價格相對於其資產的實際價值有很大的折扣,這證明投資者對軟銀集團的投資策略缺乏信心,他們擔心軟銀集團的投資將繼續消耗現金。

他表示:「投資者擔心,他們將損失數百億美元。」他指出,軟銀集團去年確實在投資中消耗了數十億美元的現金,並繼續說道,「軟銀集團會繼續這樣做,這不是胡說。」

遭受重創但仍在運轉

不過,願景基金一號的表現可以從一個不同的、更積極的角度來看。福特表示,該基金在WeWork上做了如此大的資產減記,但總體上仍保持盈利,這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受到了重創,」他說。「他們已經消化了損失。」

西格爾說,鑑於願景基金一號對後期投資的偏好,不應指望它能獲得超高的風險投資回報。

此外,該基金有幾十項投資,其中一些已經有了回報,包括「Guardant Health」,餐飲外賣公司Doordash等其他投資也能夠獲得回報。

「這個投資組合中還有很多公司,」福特說。

軟銀集團表示,儘管最近發生了種種事情,但願景基金一號的表現在最近幾個月實際上有所改善。該公司表示,回報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Uber公司股價的回升,願景基金一號的整體投資回報金額自去年年底以來已增加了約30億美元。

專家說,還有另一個積極的理由。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過去曾有過一些相當成功的投資交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西格爾說,這些歷史成績能夠讓孫正義略微緩解外界的質疑。

西格爾表示:孫正義「應該得到對這些成功投資歷史的尊重——這些成功超出了一般投資人。」

專家們表示,現在要評估願景基金一號是否會為軟銀集團及投資者帶來回報還為時過早。

「我仍處於觀望狀態,」福特說。

相關焦點

  • 軟銀面臨125億美元巨額虧損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3日,軟銀集團公布了全年業績預估,預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運營虧損。而此前,市場預期軟銀集團全年將實現經營利潤4665.6億日元。報導稱,這將是軟銀集團15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虧損。
  • 孫正義燒錢上癮,軟銀巨虧125億美元!願景基金怎麼了?
    掌控日本網絡科技巨頭軟銀,投資阿里巴巴爆賺千倍收益,在全球創投市場掃貨的孫正義,最近太慘了。 4月13日,軟銀集團發布消息,預計截至2020年3月的財年營業虧損1.35萬億日元(約125億美元),創下軟銀39年歷史中最差年度業績。
  • 史上最大虧損:軟銀預計2019財年虧損125億美元
    4月13日,軟銀集團發布業績快報,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預計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經營虧損,預計2019財年淨虧損7500億日元(約合70億美元)。2019財年虧損,是軟銀集團自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年度虧損。
  • 軟銀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美國高管即將離職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5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導,軟銀旗下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一位美國高管在對這家科技集團的「問題」表示擔憂後即將離職,該集團在過去一年中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包括對WeWork的投資惡化
  •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據彭博社24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以籌集410億美元支持其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業務。  幾乎在相同時間,又傳來軟銀擬對滴滴出租投資3億美元的消息。一邊是對電商巨頭的大額撤資,一邊是對自動駕駛新秀的高調看好,從「舊愛」到「新歡」的瞬間切換,軟銀到底圖什麼?
  • 軟銀將出售410億美元資產 包括阿里巴巴150億美元股票
    軟銀的投資組合龐大又複雜,有多種方式可以籌集410億美元的資產。舉個例子,根據PitchBook的數據,僅願景基金就擁有46家公司的股份,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過10億美元。軟銀在最近的一份財務報告中指出,截至2019年年底,該基金的資產價值近800億美元。
  • 軟銀虧損65億美元 軟銀集團的最大股東原來是他?
    公司投資失誤就會造成虧損,所以投資之前最好先調杳清楚,以免造成巨大損失。軟銀集團周三報告了14年來首次季度運營虧損,因其在WeWork和優步等公司的投資大幅貶值。截至9月底的第二財季,該公司運營虧損7044億日元(約65億美元),遠超分析師平均預期的2308億日元。
  • 2900倍回報已成往事,財報首現65億美元虧損:孫正義如何走出四面楚歌?
    每經記者:唐如鈺 李蕾 單只基金募資曾創全球紀錄,2019年籌措資金卻舉步維艱,遭遇LP金主信任危機,孫正義是否還能複製千億美元神話?短短三年千億美元基金瘋狂花掉850億,為何難有正面回報?孫正義式危機如何解局?WeWork將不是個案?
  • 小米換掉CFO 軟銀願景基金虧165億美元
    軟銀願景基金2019財年虧損165億美元昨日晚間,軟銀髮布了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業績預告。預告顯示,2019財年,通過願景基金投資產生的淨虧損達到1.8萬億日元(約合165億美元),此外,軟銀自己的投資將虧損8000億日元。
  • 阿部扎比戰投Mubadala Investment擬向軟銀科技基金投資150億美元
    阿聯報章《The National》報導,阿聯阿部扎比持有的戰略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計劃在未來5年內向日本軟銀的科技基金投資最多150億美元。
  • 投資頻繁失敗孫正義被逼回購阿里巴巴股票身價超200億美元 軟銀起...
    今日,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過去三個月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緩解了今年一連串投資損失給他的個人財政造成的壓力。周四,軟銀股價已反彈飆升至20年來最高水平,孫正義的淨身價達到200億美元,較3月份的84億美元增長逾一倍。這是自2013年1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開始跟蹤孫正義以來,他的財富首次突破200億美元。
  • 闊綽的軟銀這次缺錢了:欲出售約140億美元阿里股票
    尤其在金融投資等創投領域,這些年了,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很多創投的公司,在媒體的宣傳中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被包裝成了一個個神話,而軟銀的孫正義在這中間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當我們去會追溯很多成功的創投公司的發家史,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投資機構都會投出一到兩個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來打了一個翻身仗,並且在國際的認知上形成了一定良好的口碑。
  • 印度最大眼鏡電商Lenskart獲軟銀2.75億美元投資
    【獵雲網(微信號:)】12月22日報導 (編譯:檸萌)經過數月的談判,日本軟銀已通過一次和二次購買股份的方式,向印度最大眼鏡商Lenskart投資2.75億美元(約合164.5億盧比)。該筆投資將由軟銀願景基金II期出資,旨在為這家總部位於法裡達巴德的眼鏡解決方案公司提供支持。經過這輪融資,該公司的估值達到15億美元。
  • 孫正義放棄收購WeWork 儘管他已經投了100億美元
    此前,軟銀CEO孫正義曾表示,「WeWork不是救援計劃,但許多人認為我們是在向一隻沉船投錢。許多初創公司像Facebook與亞馬遜創業初期時也存在負的現金流問題;WeWork未來4-6年的財年盈利可達到10億美元。」
  • 軟銀集團出售410億美元資產背後:孫正義由「進攻」轉向「防守」?
    並非第一次出售公開資料顯示,軟銀於2000年向阿里巴巴投資了2000萬美元,並在此後長達16年的時間裡一直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作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支持者,孫正義也促成了2005年雅虎10億美元投資阿里巴巴的事例。
  • 軟銀申請成立SPAC 籌集至少5億美元資金
    騰訊科技訊 12月21日,據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提交申請,通過成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籌集至少5億美元資金。 軟銀旗下的SPAC將由軟銀投資顧問公司(SoftBank Investment Advisers)監管,後者也負責運營著持資上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據知情人士說,這筆資金將用於收購一家軟銀之前沒有投資過的公司。 軟銀集團駐東京發言人拒絕置評。
  • 軟銀放棄收購30億美元WeWork股份
    軟銀集團4月2日表示,由於某些條件不滿足,該公司已終止了對至多30億美元WeWork股份的收購要約,延續了近期軟銀對投資項目的融資中斷趨勢。  這家日本科技投資公司稱,WeWork聯合創始人、前首席執行長諾依曼及其家人以及Benchmark Capital等機構投資者原本將從該收購要約中獲益最多。
  • 軟銀投的在線房產公司Opendoor曲線上市:作價48億美元
    雷帝網 樂天 9月23日報導美國在線房地產公司Opendoor日前宣布與社交資本Hedosophia Holdings II的合併上市,實現曲線上市,Opendoor的作價是48億美元。此次交易中,合併後的新公司將獲得10億美元現金,其中,Palihapitiya本人將投1億美元。Opendoor是美國在線房地產公司Zillow的主要競爭對手,成立於2014年,旨在通過其在線平臺加快房地產買賣。其理念是,只要在網上或智慧型手機上點擊幾下,人們就能把自己的房子賣給Opendoor。
  •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
    軟銀從2020年開始一直出現財務方面的負面報導,在2019年財年虧損了89億美元,是從其成立以來出現的最差的情況,而在2020年的特殊條件下可能會出現更差的情況。8月軟銀公布,7月1日至8月3日間已斥資3980億日元回購了6320萬股,3月以來用於股票回購的總開支由此達到1萬億日元(約合95億美元),10月軟銀披露,在9月約半個月的時間內,又投入401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回購617萬股。   此外,孫正義還談到了科技投資。他表示,關閉TikTok的舉動很可悲,美國科技巨頭不應該因為市值過高就被分拆。
  • 美元基金一筆回報1000億 人民幣GP說「我也要,我也能」!
    不出意外這個項目達到的回報規模應該有1千億人民幣。」鄭偉鶴表示,「未來的20年會不會有上千億人民幣的回報?確確實實千億已經變成了我們這個行業的一個目標,企業市值的千億、一個項目盈利的目標千億,但可能這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目標。」過去20年,人民幣和美元基金分庭抗禮,但臺面下,競爭和比較一直存在。